2013年4月28日 星期日

是「自由宣言」或「道德經」?


英語購物、旅遊、辦公室對話...【空中英語教室電子報】收錄新知、時尚、全方位生活資訊,讓你說一口漂亮英語! 【阿布拉電子報】分享文學性、藝術性與兒童性兼具的兒童繪本,並希望透過繪本和你一起發現孩子的世界。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3/04/29 第 2989 期
 
 
  聯合報黑白集 總統,人民也有三惑
  聯合報社論 是「自由宣言」或「道德經」?
  經濟日報社論 兩岸會談2.5時代的開始
  聯合晚報社論 核四辯論是必要的過程
  民意論壇 辜汪會20年/兩岸政治對話的判準
靠央視解媒體亂象?
芭樂價國片化 漲跌循環…
棲地破壞 以後書上賞螢?
 
總統,人民也有三惑
黑白集/聯合報
馬總統在臉書提出三惑,一是為何台灣公共工程比人慢,二是台灣學生英文比人差,三是自由貿易腳步比人慢。這些問題都很真實,但總統也許沒想到,他自己手上就握著兩把半解決之鑰。

公共工程進度比香港慢,工程會說是因台灣地質較鬆軟,且工程分包過度。其實更關鍵的因素是,政府長期未就施工技術和規範制定與時俱進的規章,致公私工程皆可在都市圍地起造,犧牲交通與鄰里安全;而發包制度僵化,常造成官商勾結及工期延宕。這些,若政府不能從制度面推動改革,不可能有寸進。內政部長李鴻源擔任工程會主委時曾高倡改革,如今卻未見動靜?

台灣孩子英文比不上鄰國,部分原因是學生的學習動機和企圖心降低,部分原因是高教體系供過於求,使學生耽於國內穩定、安適的環境,不再有探頭面對國外競爭的欲望。年輕世代因缺乏競爭動機而忽略國際交流語文,這點,藍綠都要為台灣長年政治的「內向化」負責;外語教育失敗,執政黨至少有一半的責任。

事實上,早年台灣自由貿易的腳步一直領先群倫,但在世界變得更平坦開放的廿年,台灣卻陷入「躲進小樓成一統」的自滿年代;政治上高唱「本土化」,經濟上也不知不覺走上「鎖國」的歧途。在對岸成為世界工廠的洪流中,台灣忙著高舉反中大旗;今天兩岸彼起此落之別,不正是我們故步自封?

對馬總統的大哉問,人民也有三惑:一,政府在提振國家競爭力上盡了什麼心力?二,政府在提升教育品質上走對了路嗎?三,總統能從自己手上找到對的鑰匙嗎? 發表我的意見

- TOP-
 
是「自由宣言」或「道德經」?
社論/聯合報
「台灣守護民主平台」發表《自由人宣言──以「人權憲章」重構台灣與中國的關係》;研討會上,平台成員姚人多教授指出:民進黨的兩岸困境就是提不出能與「九二共識」等量齊觀的「替代物」。

他並直言:台獨建國已經失去主流市場,說服大多數人民相信可以獨立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台灣守護民主平台」主要是由青壯傾綠學者組成,其中頗有幾位好學深思的菁英。此次《自由人宣言》似在為「台灣與中國的關係」建構新的「連結」,但從姚人多的幾段敘述,已可見到宣言的缺口與盲點,應在迷途未遠之際重新自我審視或導正。

姚說,民進黨的兩岸困境就在提不出能與「九二共識」等量齊觀的「替代物」;這是一針見血之論。但何以致此?「九二共識」為「一中各表」,有「一中」的連結,亦有「各表」的區隔;但民進黨的傳統台獨理論則是欲否定一切的「中國連結」(否定「一中」),甚至亦拒絕承認「中華民國」的任何「中國因素」(否定「各表」)。然而,姚又認為「台獨建國」不能成為「一中各表」的「替代物」,於是就出現了「民進黨的兩岸困境」。

《自由人宣言》似在嘗試化解此一困境,於是從「台獨建國」的「國家主權對抗」,轉移至兩岸「公民社會」的「人權憲章連結」。其大意是:真正的「主權」應是奠基於人權的「人民主權」,因此「中華人民共和國」不能視為真正的「主權國家」;而「台灣/中華民國」,又因「台灣的主權與『中華民國』體制在客觀上存在著分歧」,且「《中華民國憲法》並非由台灣人民在民主的程序下所制定」;因此,「(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國家的『人民主權』,都還沒有完全實踐;而兩個國家的憲法,正當性都不足」。這樣的推理是在論證: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皆不是「真正的主權國家」。

此處顯示的是:一方面這是對於「一中各表」的進一步否定與滅絕(因為兩岸皆非主權國家);另一方面亦是對中華民國的進一步否定與滅絕,例如,凸顯「台灣主權」與「中華民國體制」的「分歧」,又稱「中華民國憲法並非台灣人民在民主程序下所制定」,再稱兩岸人民之間的關係「無法用中華民族一語概括」,而只是如同對於「東南亞苦難人民」的關懷。演繹至此,這個「中華民國」,究竟還剩多少「中華民國」?或難道還能算是「中華民國」?

《自由人宣言》可以視為一部超現實、超政治的「道德經」,以「人權」觀點來否定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主權國家」;然後,欲以「自由、人權、民主、社會公平正義」的「公民社會」與《人權憲章》做為兩岸「經由和平手段建立共同體的可能性」。然而,即使是兩岸的ECFA,亦非「公民社會」及《人權憲章》所簽,則兩岸互動的全盤實際運作,更如何經由「無主權/無國家/無政府」的途徑進行?

台獨建國已無「市場」,而《自由人宣言》似認為,台獨既建不成「國家」,即逕以否定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為「真正的主權國家」,就可將兩岸關係拉低到「人民對人民」的層次,藉《人權憲章》即可建立兩岸連結。實情卻是:兩岸當然理應共策提升人權的水準與品質,但這絕無可能從否定「國家主權」去做到,反而應從改善國家主權的內涵與品質,及改善兩岸的主權對立來著手。

民進黨為何找不到「九二共識」的「替代物」?最主要是因否定及變造「中華民國」;如果《自由人宣言》仍然認為「中華民國」不是一個「真正的主權國家」,而只承認「台灣主權」;則在既不能以「台灣國」(台獨已無市場),又不願以「中華民國」(不是真正主權國家)與對岸互動之下,形同自貶為「本來無一物」,請問將如何化解「民進黨的兩岸困境」?

《自由人宣言》可能被視為「台獨變異病毒」(有無市場?),不知平台諸君是知道,或不知道,抑佯裝不知。這條路線若要成功,必須否定「台灣國/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三個「國家」,難道這會是民進黨的出路? 發表我的意見

- TOP-
 
兩岸會談2.5時代的開始
社論/經濟日報
大陸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海協會)26日進行人事改組,前商務部部長陳德銘接替陳雲林出任新會長,他表示將爭取在上半年舉行兩會領導人第9次會談。由於27至29日適逢辜汪會談20周年,海協會此時人事換屆,彰顯承先啟後的意義十分明顯。

1993年4月辜振甫及汪道涵代表海基、海協兩會在新加坡舉行第一次辜汪會談,標識兩岸關係破冰的新里程碑,確立以協商代替對抗的兩岸互動主軸,並建立兩會制度化協商管道。當年辜汪會談的成功召開,關鍵在1992年香港會談達成擱置「一個中國原則」政治爭議的共識。

雖因時移境遷,兩岸雙方乃至台灣內部對92共識有不同解讀,但「擱置爭議,存異求同」原則迄今仍是兩岸關係推進的最重要基石。

辜汪新加坡會談後,因兩岸關係波折及台灣政黨輪替因素,兩會協商長期中斷,2005年辜、汪兩老相繼辭世,辜汪會談遂成絕響。直到2008年520馬政府就任後,雙方重新確認92共識,江丙坤及陳雲林分別接掌海基、海協,從2008年6月到2012年8月共舉行八次江陳會談,簽署18項協議,將兩岸關係推向嶄新階段。

鑑於兩岸會談中斷長達15年,面對的國際和兩岸形勢和辜、汪時代截然不同,因此,江陳會談大幅降低辜汪會談展現的政治意涵與身段,從掌握時效、務實解決問題著眼,簽署以經貿為主軸的18項協議,實現兩岸全面、直接、雙向的經貿關係;簽署ECFA更是戰略性的突破,為開啟兩岸制度化經濟合作,建構兩岸自由貿易區,奠定穩固基礎。總結八次江陳會談,確實開啟兩岸經貿協商的新時代。

但不可諱言,兩岸經貿協商持續突破,在一定程度上,是大陸方面對台灣釋出善意及「讓利」的結果,北京意在將兩岸協商從經貿、文教等層面,加速推進到對未統一前兩岸政治關係安排、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及達成和平協議等兩岸政治層面協商。

然而,馬政府受制於國內政治情勢及日益升高「圍堵中國」的國際政治氛圍,仍是堅守「先經後政」的協商原則,不願跨入政治協商的雷區,甚至連可能觸及中華文化和台灣文化爭議的兩岸文化交流協議,皆猶豫不前。兩岸雙方對協商目標和進程的不同盤算,已明顯導致最近兩年協商步調變緩,而且因協商格局無法突破,大陸在經貿協商對台「讓利」的尺度也大幅縮減,因而讓人擔憂仍在協商中的ECFA服務貿易及貨品貿易協議的品質。

若將兩岸會談以1.0、2.0及3.0作階段性的區分,辜汪會談兩岸關係破冰可視為1.0階段;江陳會談兩岸經貿協商新時代可視為2.0階段;未來進入難度高的政治協商時代則可視為3.0階段。現在則是進入介於2.0和3.0間的2.5階段,一方面,須加速完成ECFA後續協商,深化兩岸制度化經濟合作;另一方面,則須在當前兩岸分歧中找出過渡性安排,讓兩岸協商可以局部突破,打開僵局。

在陳德銘接任海協會會長後,大陸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提出鞏固和增強兩岸協商的政治基礎等四點希望;國務委員楊潔箎指大陸鼓勵展開兩岸民間政治對話,為兩岸協商解決政治分歧問題,逐步創造條件。

陳德銘則表態,深化兩岸經濟合作,仍是現階段兩岸協商的優先和重點,惟他亦強調簽署兩岸科技、文化、教育領域的協議,建立交流合作機制,「勢在必行」;展露出擴大兩岸協商格局的決心。

我方海基會在去年9月下旬已完成改組,接任江丙坤的新任董事長林中森早已積極進行兩會高層會談的準備,馬政府也宣布將具有一定政治意涵的兩會互設辦事處納入協商議題,並付諸行動。在兩岸會談進入2.5時代,林陳會談可以交出什麼樣的成績單,將繫於兩岸當局的政治智慧與決心魄力了! 發表我的意見

- TOP-
 
核四辯論是必要的過程
社論/聯合晚報
為了核四公投,不僅朝野在國會一再上演甲級動員的戲碼,且是在對峙中才讓公投案逕付二讀。場外民間團體的反核行動,同樣也一波接一波。這是個攸關台灣能源政策走向的抉擇,加上日本福島核災猶歷歷在目,於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身家安全都息息相關,誰能不重視這議題?

但,核四與核能,都牽涉專業,從專家論述開始,難道不該在公共論壇對一般庶民來「說清楚講明白」嗎?過去,這議題似乎只屬於核能專家、經濟學者、反核人士的「專業論述範圍」,一般民眾即便想關切,亦未必能得其門而入。久而久之,市井小民可能會覺得「反正也聽不懂」。其實,這是大錯特錯的想法!

現代社會即便再怎麼專業的議題,一旦要形成公共政策,就必須採取庶民可以了解、可以溝通、可以參與的方式,來形成政策的共識。民主國家,不論是國會的辯論,媒體的報導,專家意見的表達,乃至於時論節目裡的你來我往,在在都屬公共政策討論的環節,對專業議題的常民化,對公共事務的走入家庭、進入日常生活,都扮演重要角色。

這次核四公投,無疑也應該導入這樣的公共政策辯論氛圍。昨天由媒體主辦的首場核四公投電視辯論,算是開了頭,從正反雙方的激辯可知,基本的爭議點,仍然沒有交集,諸如:核四安全與否?如無核四,台灣會不會缺電?替代性能源能否取代核能?核廢料的處理,有無終極解決方案?這些題目仍處於各說各話的階段。這結果並不令人意外,畢竟,辯論本身便反映了專業社群與社會民意的內部分歧,要是早有共識答案的話,又何須有未來的核四公投呢。

辯論有答案最好,沒答案亦未必是壞事。所謂真理越辯越明,爭議不一定真有「最好答案」,而是經過反覆的辯難後,讓民眾知道,在沒有最好答案的情況下,如何做出一個「次佳選擇」,並在論辯過程中,提醒該注意、該防範的層面,盡量予以補救。未來的核四公投,還是要在長期的能源政策上,由反核、擁核者經過思考、討論、辨明、選擇而得出答案! 發表我的意見

- TOP-
 
辜汪會20年/兩岸政治對話的判準
張五岳/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所/聯合報
今年適逢辜汪會談二十周年,兩岸也都藉由擴大舉辦活動,一方面總結過去兩岸互動經驗,另一方面提出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的期待。雖然二十年前在新加坡舉行的辜汪會談,與今日兩岸兩會的會談相較,不論在地點、頻率、官員的參與方式、議題的簽署與執行…等都迭有不同,但撫今追昔,其仍具有四大意義:

一、開創以談判取代對抗的時代。雖在辜汪會談前兩岸已有祕密的私下接觸與個案式的談判,但它是首度由雙方政府正式授權的高層會談,自此開啟了兩岸協商對話的時代。

二、建立兩岸兩會的協商機制。雖然此一協商機制,從一九九五年六月到二○○八年六月長達十三年期間多半處於中斷,但馬總統就任後立即恢復協商,兩會協商機制仍是當前兩岸政府唯一授權協商管道。

三、奠定日後兩會協商議題與交流的基礎。從司法互助、台商保障到文化科技交流…等都已經在此次會談達成共識,並做為日後協商交流的議題。

四、兩會的協商與互動成為兩岸關係發展良性與否最為簡易的判別指標。如從二千年到二○○八年五月,兩岸關係不僅形勢嚴峻,兩會的協商與交流也完全中斷,八年間海基會發給海協會七千零六十九件信函,海協會僅回覆海基會四十一件信函,其中多為台灣天災和對辜振甫過世表達慰問。

回顧辜汪會談後兩岸協商的波折,與日前大陸進行海協會改組並藉由紀念活動,所表達希望兩岸民間進行政治對話的強烈訴求上,可以看出兩岸政治互信為北京對兩會協商的基礎要件,未來兩岸民間是否開啟政治對話或舉辦和平論壇,則為北京視為政治互信能否深化的重要判別標準之一。在習近平主政下與馬總統任期重疊的三年期間,面對未來兩會的協商與兩岸的互動新局,下列四項殊值省思:

一、兩岸兩會互設辦事處,這是兩岸分隔六十多年與兩會協商二十多年來,推進兩岸和平穩定走向制度化與正常化最為重要的歷史性里程碑。雖然雙方目前仍然針對若干較為敏感複雜事項進行協商,但本著對等、尊嚴、互惠、務實的原則,秉持循序漸進原則,應不難找到共識。

二、深化兩岸各項交流,極力增進政治互信、經貿互惠、社會互解,讓兩岸高層的政治互信與基層人民互信齊頭並進,方能確保台海和平穩定不致生變。

三、正確區隔政治互信、政治對話與政治談判三者的關係。兩岸的政治互信是建立在雙方依各自憲法與法律的規定:「兩岸關係並非國與國的定位」,與雙方對於九二共識的認可。兩岸的政治對話係指在當前兩岸無法透過兩會與正式授權管道進行政治對話時,由兩岸民間單位先行探索,以待將來時機成熟再由雙方授權管道為之。若在兩岸尚未針對定位與政治歧見尋求新的共識,貿然進行政治議題談判,必然使談判陷入僵局或破裂,從而影響兩岸的和平與穩定。

最後在政治對話上,必須以「正視政治現實」與「追求和平穩定」為兩大判準,若能如此台灣何須迴避,不能如此對話又有何意義。是以,如何善用台灣多元開放的特色,使其在兩岸互動中成為「雙層賽局」的獨特資產,而非互動中腹背受敵的負債,殊值台灣朝野省思。一個藍綠對抗分裂的台灣,不可能建構起和平穩定的兩岸。 發表我的意見

- TOP-
靠央視解媒體亂象?
鈕則勳/文化大學廣告系副教授(台�聯合報
海基會前董事長江丙坤向馬總統提議,讓鳳凰及央視的國際新聞落地來解決台灣媒體亂象,筆者雖可理解江丙坤此言確實是憂心台灣媒體及民眾收視品質,但要藉以解決台灣媒體亂象,恐怕沒那麼容易。

首先,現今媒體亂象主因,在於藍綠結構無法跳脫及太拘泥於收視率。以前者來說,央視及鳳凰落地不但無助於解決藍綠結構,反而會讓有心人更能藉以進行政治操作,更形深化藍綠結構;以後者來說,現今電視新聞受限於收視率,新聞產製多朝淺碟的網路話題及渲染力強的社會新聞著墨,不求觀眾可獲得什麼知識,只希望觀眾能定睛收視與吊其胃口,而國際新聞「接近性」不夠,不利收視。即便央視及鳳凰國際新聞落地,也無法刺激各新聞台加碼產製國際新聞與之較勁,各台反而更可能「以不變應萬變」與之進行「市場區隔」。

其次,大陸媒體主播的播報方式太過「正經八百」,但台灣各新聞台競相在主播外型及播報方式上突發奇想來爭取收視,觀眾的「胃口」早已被養大,並被台灣新聞播報方式「制約」,要其「頓悟」收視央視國際新聞培養國際觀,談何容易。況且大陸國際新聞觀點多以「大國」及中南海觀點,來建構播報角度及內容,這些觀點是否和台灣觀點沒有衝突?會不會不夠客觀?而台灣在相關國際事件中之角色定位,也無法藉該新聞形塑與釐清。

因此,要以央視鳳凰國際新聞落地,作為台灣媒體亂象的解藥,確實不容易,畢竟台灣多數的有線電視早有CNN新聞頻道,媒體亂象也未因其刺激而緩解。

但若從另一面向觀之,江把央視鳳凰落地議題拋出仍有其價值,可促使政府更宏觀地討論大陸各類型電視台,不論是新聞、娛樂或體育等頻道落地的議題,倘真能成形,除可凸顯台灣多元民主社會價值、讓台灣觀眾有更多選擇機會、刺激節目內容提升外,台灣的優質頻道在大陸落地機會亦會增加,媒體互動強化,台灣優勢亦更能彰顯。 發表我的意見

- TOP-
芭樂價國片化 漲跌循環…
蔡國顯/導演、芭樂農(高雄市)/聯合報
拜讀日前「賠死了…一袋芭樂換不到一顆茶葉蛋」的報導,心有所感。

芭樂產業現在「電影化」,去年價格應驗了國片發行商所謂的「五窮六絕」,芭樂產業也碰上了。

去年農曆七月至十一月前,芭樂價格因全面缺貨嚴重而狂飆上新高點,台北市的大批發價格,曾經一斤破百元的新紀錄,空窗期又拉得特別長,消費者叫苦連天,但大多數芭樂農卻因為沒芭樂可採,望價格而興嘆。

沒想到十一月資金到位(幼果長出來),芭樂農的「電影」又搶拍(搶包)下去,產期過於集中,供過於求,造成最近的價格低迷不振。但「價格不好拚命採」已經下片了,價格已經谷底攀升了。只不過,通常行情越是低迷,下一波的反彈力道會更大;「價格好卻沒得採」已經又悄悄上片了,從各地的市場交易浮動行情來看,一點也假不了。

預估現在及農曆四月至五月底,芭樂價格會持續上漲一陣子,消費者要有心理準備。

未來天候轉熱,日照充足,雨水豐沛和多數過度施肥,芭樂會呈「椪鼓」等現象。芭樂良莠不齊,品質及價格也有所差異,提醒消費者最好要慎選專精及品格優良者購買,勿因小失大,得不償失而怨聲載道,划不來。 發表我的意見

- TOP-
棲地破壞 以後書上賞螢?
張健常/環境教育志工(台南市)/聯合報
又到了螢光飛舞的季節,許多縣市規劃賞螢活動,結合生態觀光與導覽解說,帶動地方產業發展。網路上也有彙整全台各地賞螢祕境全覽表,吸引民眾尋幽。站在推廣環境教育的立場,這固然是美事一樁,只是一窩蜂人潮帶來的噪音、廢氣或燈光,難道不是對夜行性動物的干擾嗎?

早期台灣有諸多瀕臨絕種的動物受到呵護復育,需知造成物種消失,不外乎棲地破碎、河川水泥化,人為獵捕、道路開闢、環境汙染或濫用農藥等等,只要減少人為不當干擾,維護好自然生態環境,這些生物自然生生不息。

有些大、小朋友基於好奇心捕捉螢火蟲帶回飼養,多半也是死路一條,人力其實很難複製營造荒野自然的環境。如果捕捉太多,後來的人豈不無螢可賞?

如果相關活動沒有妥善的管理與節制,未來的孩子只有在書本、網路上才能看到螢火蟲了。 發表我的意見

- TOP-
 
  趕快搭上免費學習巴士!
搭上現在流行的「分享經濟」列車,透過用自己的專長與其他有需求的人交換,不但省下學習的費用,也在過程中認識志同道合的朋友,獲得比單純學專長更多的樂趣。

全聯林敏雄扳倒家樂福的祕密
「我們要侵略性地擴張,下一步的對象,就是瞄準7-ELEVEN!」全聯實業董事長林敏雄一副靦腆帶笑的模樣,但他說出來的話,卻字字句句殺氣十足。他是如何扳倒家樂福的?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