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4日 星期一

學生有沒有從國會光榮撤退的可能?


【明周娛樂•時尚報】包含藝人動態、名人時尚等精彩內容,一次滿足你的「娛樂、時尚、人文、生活」品味! 最聰明的遊戲密技、最深入的遊戲攻略、最新銳的遊戲資訊-【網路遊戲密技吱吱叫】通通報給你知!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4/03/25 第321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反服貿風暴的三個矛盾
聯合報社論 學生有沒有從國會光榮撤退的可能?
經濟日報社論 政府失能 研考部門快動起來
聯合晚報社論 別再「澆油」:非暴力才是王道
民意論壇 參與學運 變學生儀式性洗禮…
染血太陽花 教會我們的事
少年Pi與虎共舞 雙雙掛彩
李家同:撫平傷口 不要挑起仇恨
聯合筆記/應負責的大人們,請站出來
蔡詩萍:服貿解套 透過選舉裁判吧
李昂:流血衝突 還在蛋糕太陽餅
衝進行政院 正當性即敗亡
教授 不應剝奪學生受教權

聯合報黑白集
反服貿風暴的三個矛盾
黑白集/聯合報
反服貿運動的參與各方正逐漸陷入三個矛盾。

一、反服貿學生一方面主張立院「逐條審查」,但一方面卻又占據立院,遂使「逐條審查」不能進行。二、民進黨一方面試圖與北京進行和解政策,但一方面又為反服貿風暴背書,使民進黨與北京的撕裂更趨嚴重。三、學運一方面呼籲社會支援,但漸漸滲入的激進社運勢力卻可能使事態失焦失控。

十八日深夜學生攻入立法院時,原宣示「占領六十三小時」,意謂將在周五立院院會即撤出,讓立院回復「逐條審查」。但後來或許顧慮撤出即失挾制的籌碼,遂成繼續占據。但學生畢竟不是立委,占據國會,如何讓立委「逐條審查」?

於是,學生又發動包圍國民黨黨部、攻入行政院,並提出「召開公民憲政會議」等訴求,以作為其繼續占據立院議場的支撐。但情勢發展至此,卻使學生自己成為不能「逐條審查」的障礙,豈非矛盾?

民進黨與反服貿運動則已呈現「相互綁架」的矛盾。民進黨藉反服貿的「反中」情結來收編支持者;但這場反服貿風暴中的「反中」因素,卻也使得民進黨近兩年來在兩岸和解政策上的努力有徹底化作泡影之虞。陷入自我矛盾的蘇貞昌、蔡英文、謝長廷等,捧紅了林飛帆、陳為廷等幾個名字,但民進黨將如何面對兩岸的未來?

再者,這場風暴已超逾了「逐條審查」的層面,甚至出現主張罷課、罷工、罷市的聲音。但當學運召喚社運,恐將面對請神容易送神難的矛盾,整個事態就可能更加偏離了「逐條審查」的初始目標。

現在,已經有了「逐條審查」的社會令狀,但這場風暴卻自己否定了「逐條審查」。

   
聯合報社論
學生有沒有從國會光榮撤退的可能?
社論/聯合報
「反服貿」示威學生發生路線之爭,鷹派學生率隊衝撞行政院後遭警察強力驅離,鴿派學生則憑藉「非暴力抗爭」訴求仍固守立法院議場。但就算堅持非暴力抗爭,但一週過去,這次學運有沒有可能理性和平收場?學生有沒有機會從國會光榮撤退?

要學生和平離開他們占領的國會,關鍵在各方如何定義這次學運的成功與否。若從「反服貿黑箱」訴求看,這次運動引發各界普遍的關注和討論,一般民眾對此案的利弊有更深認識,且朝野兩黨均同意服貿協議在立院進行「逐條審查」;那麼,學生的行動應該可以說是達到了初始的目的。只要王金平院長和朝野兩黨達成共識,並公開向學生及社會大眾承諾,照理學生即可光榮從立法院撤退。

問題是,學生占領國會期間,卻一再改變他們提出的訴求,形同把自己下台的階梯越築越高。例如,原本只是要求服貿逐條審查,幾天後卻變成了否定式的「退回服貿」,同時附帶要求「江揆下台」;甚至要求制訂「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最後又附加召開「公民憲政會議」。一次學生運動要同時投射這麼多目標,並且不斷地追加,不僅模糊了自己原本的焦點,也勢必導致陳義過高而失去比例原則。

學生的訴求之所以不斷拉高,應是幾個因素相激相盪所致:其一,學運領袖因聲援者眾、媒體矚目而見獵心喜,刻意抬高對話姿態和喊價籌碼;其二,行政和立法部門均未拿出溝通及疏導誠意,逼得學生激化訴求;其三,學運背後的政治支援力量不希望抗爭過早落幕,指使學生提出讓政府難以接受的訴求,以便將戰線無限拉長。

然而,戰線拉得太長,必然提高學運失控的風險;鷹派學生自行發動衝撞行政院遭到強力驅逐,即是最明顯的例子。事實上,這其中除了學生群眾對於抗爭路線的歧異,還有不同團體對指揮權的爭奪,乃至多數沉默支持者的體力、耐力和意志等因素,在在考驗著學運的實質承受度及光環保鮮效期。

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運動中表現的民主氣質問題。這次學生迅雷不及掩耳地攻下國會,其抗爭手法之老練,讓外界嘆為觀止;也基於社會一向對大學生的愛護,政府並未下令警方強力驅離,各界捐贈的物資也源源湧至。然而,學生要用什麼手段表達反對服貿協議是一回事,社會上許多民眾對服貿自也有不同於學生的看法;示威者僅憑著占領國會就要求總統將服貿退回,這並不符民主精神,也毫不尊重其他民眾。而且,學生標榜民主抗爭,卻設立前提更把持麥克風,不容許江揆在現場發言,這又如何形成對等對話的空間?

進一步看,學生要求政府承諾制訂「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事實上在ECFA的框架協議裡已有規範,朝野立委依現有職權即可以監督相關協議,無需另行立法。那麼,學生的要求是畫蛇添足還是無理找碴?試想,若學生無法針對「反服貿」訴求設定可以達成的目標,卻動輒以占領或攻擊政府機構為樂,以製造騷亂自得,這豈符合其「捍衛民主」的口號?又如何贏得民眾認同?

不可否認,「反服貿」學生示威演至如此激烈,政府官員溝通不足、欠缺誠意也是主要癥結。日前馬總統舉行記者會回應學生,這本是一個絕佳的宣導機會,可以趁此為全國民眾排疑解惑,釐清種種誤解;誰料,總統府卻依例只許三名記者提問,後雖增加三個提問,但一派官腔官調,平白葬送了一個向全國人民溝通喊話的機會,也難怪學生怒而攻擊行政院。

學生反服貿抗爭已屆滿一週,原本贏得外界讚賞的井然有序,眼看已難以維持,而反服貿不對等的初衷也漸被脫軌的高調淹沒。我們認為,如果學生領袖及其指導教授們珍惜這次抗爭經驗,應該放下大話,重新設定收場目標,將其拉回「逐條審查」;那樣,學生才有光榮走出議場的機會,而不是遭到強制驅離。

為此,我們也認為,王金平院長有責任促使朝野黨鞭達成「逐條審查」的共識,並發揮其「圓融」長才,說服學生接受朝野提議放棄占領,和平走出議場,讓服貿繼續審議。至於民進黨或其他社運人士,請勿企圖利用學生的抗爭來達到自己的目的,讓學生們平安地回到學校及家庭吧!

   
經濟日報社論
政府失能 研考部門快動起來
社論/經濟日報
近年來台灣連續發生了許多國家治理上的問題,從食品安全到士兵管教事件、馬王政爭,乃至於服貿爭議事件,在在都讓朝野對立虛耗、政事空轉,逐步拖垮國家的競爭力。

除了上述顯著事件之外,許多較靜態和隱微的問題,也在長期抑制成長契機、斲喪社會發展動能,例如國家優秀人才逐漸外流卻無法有效補充、政府機構間施政無法整合產生綜效、研究投資偏頗無法獲得理想效能、組織調整無方難以因應未來需要、治理獨斷無法有效納入民意等,都長期損傷政府效能,並阻礙社會發展。

之所以如此,當然有各種因素;但一項極重要原因,就是政府未建立一套有效率的動態治理模式,讓國家機器能與時俱進,乃至於種種過時治理模式羈絆現代社會發展,終至小裂縫擴大成大災難,經常付出不必要且高昂的社會代價,競爭力停滯不前、幸福感難以提升。

這些問題的解決,在不同國家有不同模式。在我國,制度設計上是剛併入「國家發展委員會」的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的職責。

理論上,它是國家機器運轉時不可或缺的探照燈,隨時觀照國家機器的每一部分,發現有系統性問題時,參照先進國家的作法,經過研究、提出解決方案,建請行政院採行,優化國家機器的運作。

但是,功能如此重要的研考會,近年來變成了栽培「政壇新人」的育成中心,研考會在做些甚麼也沒人關心。直到發布了「總統政見達成率為97%」的「重大發現」時,才讓社會驚覺這個機構已淪為政治機器,完全忘了它的職責;而整套國家機器就因循怠惰地「新十年、舊十年、縫縫補補又十年」,乃至於到處都是問題,卻不知如何解決。

舉個例子:政府的所有機構、各式各樣政府智庫或財團法人,接近年終時,就在從事「消化預算」的工程;如果不消化預算,明年的預算就面臨被刪減的命運,影響到機關首長的「業績」。各種出國考察團因此紛紛出籠,到星、港參訪的團體如過江之鯽,氾濫到新加坡拒絕接待層次不夠高的訪團。反過來看,政府的年度預算一年前就已提出,當年度就算看到再好的政策建議,也會被會計部門以「沒有預算」給否決掉,令建議者扼腕嘆息。

其實,新加坡早在1980年代末期,就已經制度性地解決了上述「消化預算」或「預算不足」的問題:若預算無法用完,每個部門可以保留5%的預算轉滾到下個年度去使用;如果遇到環境變化或重大施政之需,則可「預借」當年度預算的10%,在未來三年內再連本帶息歸還借款。

然而,國內「言必稱新加坡」的官員、專家、學者,迄今未見提出星國的作法,進行公共討論來解決問題,此寧非天下怪事?

再舉一例,美國所有政府管制新規,都必須在實施前公布,接受社會大眾表達意見後加以評估修正;連已經實施的管制,任何利害相關人也都有權透過正式程序要求檢討改善,但在我國大概只能在報章上發發牢騷,淪為「狗吠火車」。

行政程序若能參考美國,則社會民意當然可以在事前,甚至事後納入考量,對政策產生影響,大量減少各種民怨和抗爭。

2009年初,ECFA架構協議提出草案之時,經濟部長尹啟銘開了幾場座談會,讓各界聲音被正式聽聞,事後也做了若干修正。這次服貿協議,政府事前研究不足,事後又溝通不夠,只問一些無法充分代表業界聲音的公協會;後來發現事態擴大才尋求智庫為其善後,足見官僚體系退化狀況已益發嚴重。「服貿黑箱」事件,不論服貿該不該通過,其浪費社會成本和糟蹋政府公信力的狀況,足以讓政府好好檢視政府失能的問題,且必須有人負責。

沒有研究、考核,就沒有政府治理和社會發展,行政院和國發會必須加滿油全力衝刺。

   
聯合晚報社論
別再「澆油」:非暴力才是王道
社論/聯合晚報
太陽花學運發展至今,終於演出失序場面。無論朝野政黨或抗議群眾,此刻都必須正視一個事實:不管基於什麼理由,非暴力才是王道;不管個別立場是什麼,此刻不該對群眾運動再「澆油」助燃。

回顧過去六天發展,學生攻入立法院,爾後強調和平抗爭,獲取不少民眾同情;但強行占領議場的舉動,畢竟還是開了一個惡例。其後各項主張一變再變,昨天不同路線者攻占行政院,等於是占領議場的「復刻版」。抗爭一再升高手段,警方不得不強硬處理,已有大學校長表示學生已脫離言論自由的軌道了。

到現在為止,最令人遺憾的是,幾乎各方面的力量都沒有用在為事件降溫,反而各自極力澆油煽火。民進黨助陣固不待言,包括有媒體宣稱警方「血腥鎮壓」,有主播信口開河「馬總統不如我前男友」而洋洋自得,有律師說要對執行公務的警員提告殺人未遂,有人散播不實資訊例如謠傳學生被電昏,還有人美其名未用暴力而只是「必要的肢體衝突」。

凡此種種,不都擺明了希望火越燒越大?相當程度上,執政者的危機處理不及格,也是火上加油的助力。府院黨高層儘管願與學生對話,但對於一開始內政委員會草率處理服貿等爭議點,並未表現負責態度,反而寸土不讓,繼續自說自話。

在野黨更是明顯把抗議民眾當成政治鬥爭的棋子,只意欲收割學運成果。目前警方雖暫時「收復」行政院,但可預見,僵局未解,陸續有學生響應罷課,若還有人煽動罷工,活動的組成份子漸漸質變,再次衝突只怕不可避免。

節制暴力,是各方共同的責任,包括民進黨難道可能從此一亂局得利?政府面對民眾訴求,理應從危機處理和談判技術面掌握進退分寸,馬總統是一個失敗的溝通者,此事尤應記取教訓。抗爭學生也應承擔更多責任,謹記將民眾帶上街頭,就必須一肩扛下後果的群眾運動法則。昨晚到今晨警方強制驅離群眾的影像,深深烙印在關心學運發展的民眾腦海。各方應尋找一切可能方法避免暴力再度上演,否則有何資格談「公民社會」?

   
民意論壇
參與學運 變學生儀式性洗禮…
邱天助/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教授/聯合報
前日,兩位學生突然出現在研究室門口,手裡拿著向日葵,笑笑的說:「老師!昨晚我們去立法院了!」臉上透露出參與的喜悅,不復以往羞澀的模樣,一夕之間,她們似乎長大了。

想想,曾幾何時,在這個苦悶、焦慮的年代,如今參與學運,幾乎已經變成大學生儀式性的活動洗禮。

從社會研究者的觀點而言,每一次的社會運動,都可被視為一種演化、學習的過程。因此,不管外界對此次學生占領立法院行動的評論為何,大多數社會研究的學者,都會持著肯定、支持的立場。甚至,讓我們拉回一九六八火紅年代,想起高喊掙脫政客、財閥宰制,形成「五月風暴」的法國學生運動。

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分析,社會行動往往依賴於行動者的「情境界定」。多年來,在藍綠惡鬥、國家內耗的政治氛圍中,年輕人的聲音和需求,一直被壓抑、漠視。這種被壓抑的需求,雖然沒有被併入社會角色,沒有轉化為這次行動的訴求,並得到許可,但無論如何,他們提出了行動性的表達,即使這種表達超出現存秩序的規定範圍。

因此,學生的聲音需要被理解、被納入,一種互為主體性的理解和接受。因為,除非我們能夠解釋「為什麼」,否則無法去理解「是什麼」。

事實上,許多抗議學生對服貿條文並未全然研究,卻在恐慌與不信任所形成的集體焦慮與潮動的氛圍中,加入了對抗的行列。即使如此,如果對這個抗議行動的思索是與社會、政治和經濟,甚至文化的生活相聯繫,那麼,就可能揭示、表露一些事實,雖然也可能掩蓋、扭曲一些真相。重要的是,讓我們重新思考與行動。

如今,台灣社會應從計數式、法治式的民主,發展到參與性、道德性的民主。政府的決策與行動,不能僅以促進多數人的利益來衡量,因為福祉不能用總量來計算;涉及到生存的機會,也不能只是一切依法行事,因為法律往往並未站在弱勢者這一方;政府更不能動輒以公權力來威脅,尤其當民眾不認為國家是和人民站在同一陣線的時候。

因此,對於反服貿的學生運動,總統先生需要更耐心、更細膩的展現道德實踐智慧與勇氣,才得以在實際變動不已的處境中,去辨別和決定應該如何行事;才得以正當的方式,在恰當的時間,達到正確的目標。

其實,這是總統先生跨越藍綠、跨越政客、跨越媒體,重新建立人民信任度的契機。服貿協議真正要溝通的對象,不是蘇貞昌、不是蔡英文、不是綠營人士,更不是媒體,而是生活在這塊土地的人民。

這幾天,腦裡常出現一個畫面:總統先生走出府外,在自由廣場裡與學生席地而坐,進行三天三夜的長談激辯,相互提問質疑。如果大家都心疼台灣、愛護這塊土地,為什麼不能面對面,開誠布公的說出自己的擔心和焦慮,共同討論出解決之道,更因而讓台灣的民主社會邁入新的里程。即使,總統先生可能遭受無禮的辱罵、粗暴的對待,也是為了這塊土地而必須背負的十字架。

   
染血太陽花 教會我們的事
柯幸宜/研究生(台北市)/聯合報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英國文豪狄更斯在其著作《雙城記》中,為十八世紀的法國留下這麼一句時代的註解。當時的人民同樣激進、同樣憤慨,法國大革命也為整個法國歷史以及全歐洲日後革命活動,留下不可抹滅的前車之鑑。

反觀台灣這次的太陽花學運,儘管有些人認為已經變調,儘管有些人還是堅持初衷,但當警察強制驅趕揮棒,灑水車的水柱無情湧出,統治者選擇動用鎮壓武力清場時,是否也正意謂著台灣長久以來立基耕耘的民主道路,正一步一步的向後倒退,而我們這一代又該如何從跌倒後,勇敢地再站起來?

這樣的結果,我想大家都倍感沉痛,不過從這一次一波波的社會運動中,卻還是可以發現許多值得觀察並思考的脈絡。

當學生懂得透過高科技產品、社群性強大的網路平台集結,竟可以凝聚出如此強大的串聯力量,反映出當今社會的線上使用與年輕世代的線下日常生活早已密不可分。不過當年輕知識分子如此積極渴望的獲得資訊、衝撞及解構體制,但對我們的父母,甚至祖父母來講,網路卻是陌生冰冷的地帶,他們獲取資訊的來源依然還是主流媒體所建構的社會圖景,因此媒體是否能不帶立場平衡框架、正確傳遞資訊,而非斷章取義的報導?

不可否認,現今我們仍舊生活在阿圖塞所提出的國家機器之下,人民帶著深根蒂固的意識形態生活著,也早已接受自己的社會位置,一旦有人開始抗拒,意識形態國家機器開始失衡,這場戰役最後究竟會走向怎樣的結果我們真的不知道。不過或許在黎明來臨前的夜晚,總是最黑暗的,未來的路還很崎嶇漫長,也願大家繼續保持著理性且溫柔的心,辛苦台灣,真的辛苦了。

   
少年Pi與虎共舞 雙雙掛彩
古志誠/大學生(台北市)/聯合報
這幾天完全心煩意亂,前晚的鎮暴,我完全不敢闔眼。我怎麼覺得這群「革命者」是另一群人,不是立法院學生團體的人?進去的都被貼標籤了?不過你們真的逼當權者出來了面對了。

本是同根生,今夜的少年Pi與虎共舞,雙雙掛彩;這是我們要的結果?

筆者前天在立法院外濟南路上,透過轉播,我坐在地上與同學不禁掉下男兒淚!我不知太陽們「被鎮壓水車強噴」演變到如此濺血衝突,我深深心痛。

警方執行應有公權力我贊同,但是,過程中同學遭受到「警察暴力」,正義何在?

我們都不樂見和平非暴力的抗爭,演變暴力濺血的學運。被冠上帶頭「首腦」的魏揚,一開始重複好幾次喊話管理秩序,要大家「冷靜」跟大家一起重複喊受傷的SOP,維護秩序怎會被控有罪?

太陽花學運「核」(核心決策)分裂,按耐不住的同學「直搗黃龍」行政院就是違法準則下,自然難逃罵名與罪名。少年Pi與虎共舞,雙雙掛彩;這是我們要的結果?這也是馬江、朝野要的結果嗎?

   
李家同:撫平傷口 不要挑起仇恨
李家同/清大孫運璿榮譽講座教授(/聯合報
我們看到行政院所發生的事情,我相信大家都會感到痛心,可是值得研究的是,為什麼會有這麼嚴重的事情?在過去,我們最引以為傲的就是國家向來有不同的意見,可是不同的意見表達了以後,社會也就立刻恢復正常。比方說,每次總統大選,雖然大選以前好像群眾的情緒很高昂,大選過後,當然總有一方是輸了,但是也從來沒發生過任何事。我們也見過很多大規模的遊行,抗議政府的所做所為,可是最後也都和平落幕。

可是要弄到如此的社會失序現象,我們實在應該想想究竟原因何在。答案一定是社會的確有一種仇恨的心理。如果對一種政策有所不滿,乃是正常的,我們不可能說一個政策沒有任何人反對,可是如果社會有巨大的仇恨存在,社會就一定會失序。這次有嚴重失序的現象起源於很多人將社會上某一些人加以妖魔化,一旦有人認為對方是惡魔,那基於正義,當然必須加以去除,絕對沒有妥協的餘地。民主政治之下,沒有人可以說我一定要贏,我不能輸,這是違反民主政治原則的。

仇恨往往是因為誤解而引起的,所以我們當務之急當然是要消滅仇恨,要消滅仇恨,就一定要消滅誤解。政府認為他的政策被誤解,政府不能完全責怪對方,自己也要好好檢討,因為將自己的政策講清楚是政府的責任。可是,反對政府政策的人,也不能將政策的擬定人想成是十惡不赦的罪人。一個好的民主國家,就是根據這種原則來討論國是的。

最近英國其實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那就是蘇格蘭有人想要獨立,我也一再地仔細研讀英國首相的發言,他始終一字不提的就是愛國二字,他沒有將對方加上一個賣國賊的大帽子。我當然有的時候也觀察美國的政治,很坦白地講,我認為美國的民主政治在走下坡,因為他們政治家的言論都越來越激烈。這種激烈的言論當然會造成社會的嚴重對立,而且誤解也會越來越深。

我們升斗小民總不要低估了自己的能力,我們很難解決如此重大的問題,但是我們總可以使得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一個有仇恨的社會,絕對是不可能和諧的,一個有嚴重誤會的社會,也不可能和諧的。因此,我們應該鼓勵整個國家進行雙面的溝通,但是先決條件仍然是要尊重對方。尤其絕對不能做的事是,挑起仇恨。

社會上所有的宗教人士,都應該在這個關頭出來進行撫平傷口,雖然有人是在挑起仇恨,但是我相信社會上絕大多數的人是心中並沒有如此巨大仇恨的,現在是這些人出來講話的時間了。

我們大家都要如此想,主持正義當然重要,但是,寬恕和互愛才是主持正義的唯一辦法。

我是一個天主教徒,在此我想引用幾句聖方濟和平禱詞,「在仇恨中讓我散播愛,在傷害中散播寬恕,在錯誤中散播真理,在絕望中散播希望,在黑暗中散播光亮,在痛苦中散播歡樂。」

   
聯合筆記/應負責的大人們,請站出來
游其昌/聯合報
學生越來越累了,社會和警察也累了。其實,立法院這場僵局,說穿了,就是國家治理無能的憲政危機,多拖一天,就會讓國家與學生們承擔更多的風險,大人們不負責任,要丟給孩子們來收拾,這是多麼可惡的事!

不論支持或反對服貿,都有各自的理念支持,已經接近個人信仰與選擇,誰也別想說服誰,但民主價值在透過群議機制解決紛爭,服貿協議在國會中的「審議」,藍綠拖了大半年,兩黨都以各種反民主手段程序杯葛破壞,終究毀滅了社會對國會處理爭端能力的信賴,引發學生占領議場的強烈反彈。

手無寸鐵的孩子們,居然占領了議場,還攻入了行政院,根本就是警政和安全系統癱瘓,整個國安系統連孩子們的動向與動員能力都誤判,還想有能力維護國家安全,也著實令人懷疑。這麼無能的政府,又怎能怪孩子們懷疑服貿協議,會是風險大於機會?

立法院不負責任也算了,偏偏總統和議長還不能反躬自省,放下個人恩怨謀商解決之道,卻充滿政治計算地藉「國會自主」、「社會治安」相互算計推諉,讓複雜政局火上加油,說了滿嘴的是非道理,就是沒人有肩膀,告訴社會,因為我是總統,我要如何解決國家危局,因為我是立法院長,我要如何讓國會回到正規運作。難怪在外國媒體眼中,難以理解有這樣的國家,會任令局面發展至此。

更可惡的是在野黨,既無能在國會有效審議監督討論,又不讓服貿在立院遊戲規則中處理,當被學生帶著上街後,藉勢讓學子以血肉之軀對抗體制,還要躲在學生的背後割稻尾,拉著「前學運領袖」的手喊當選,有的是搧風點火唯恐天下不亂,那有一絲一毫疼惜學生之心。

當總統、行政與立法院長、國安局長、警政署長、朝野政黨主席、黨鞭統統不負責任,「不戰、不降、不理、不和」,讓憲政運作癱瘓,這不是國家治理危機,什麼才叫危機?該負責的大人不負責,不能幫孩子一把,不讓孩子有台階下,非要逼孩子承擔這麼大的責任與壓力,是不是太殘酷了?

行政院流血了,不忍見的遺憾已發生了,然後呢?回顧台灣民主進程,過去領導人都懂得因勢利導,以體制外的力量,如國是會議等方式,把每一次的社會衝突提昇成社會變革的力量,這是台灣的智慧。這次僵局相信也會有同樣的機會,但拜託該負責的大人們趕快站出來,幫自己也幫孩子一把。孩子累了,誰還忍心讓他們這麼苦撐,製造更多的對立與憤怒,甚或釀成更多的遺憾與眼淚?

   
蔡詩萍:服貿解套 透過選舉裁判吧
蔡詩萍/資深媒體人(台北市)/聯合報
部分反服貿學生與民眾,衝進行政院內盤據,導致鎮暴警察驅離,震撼社會。即便已經違法、幾近暴動,社會上卻仍有見仁見智的分歧看法。這確實是「不正常國家」的典型標誌,但卻是台灣的宿命,必須去面對。

當行政院被反服貿學生與民眾闖進的同時,台北另一邊,天母棒球場正進行中華職棒新球季第二戰,中信兄弟對上統一獅,球場爆滿擠進萬人。

若試著把視線拉向台北高空,往下看,當時台北市,一邊是警民對峙,一邊是職棒滿場。

這對比有什麼意義呢?我相信抗議服貿的學生民眾,應該也有職棒球迷;進場看球、打球的球員與民眾,亦未必不關心國事。可是大家各有當下的選擇。這兩個場景,若再放大到整個台灣來看,同樣,關心服貿者,不一定都走上街頭;贊成服貿者,也不一定事事都支持政府。

我們一旦放大場景看台灣,就會理解到,台灣已是多元價值的公民社會。大家對於某些特定議題,例如統獨、核四、服貿,未必都有一致立場,也一定會以不同方式,為自己支持的團體、政黨,或按讚或幹譙。如何不讓台灣社會與民主建制崩壞,是大家都該盡的責任。可是憑靠什麼呢?兩個答案:一,民主選舉;二,容忍寬容。前者是民主制度,後者是公民文化,共同構築成開放社會的民主機制,缺一不可。

反服貿團體,當然有權利訴求。馬政府雖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遭人詬病,但至少堅定維持了不驅離占據國會的學生這基本立場。馬政府回應學生的態度,我也覺得實在乏善,學生當然可以不滿,但學生捨攻占行政院一途,別無選擇嗎?錯了,幾年前百萬紅衫軍包圍總統府,聲勢何等壯大!扁政府何曾積極回應過?但紅杉軍在領導者不忍重創台灣社會的前提下,最終和平收場。事後證明,扁政府有無付出代價?綠營有無馱負包袱?當然有,不然不會有二○○八大選藍營的大勝!

這就是台灣社會之所以是民主社會的驕傲,我們已經有爭執議題最終的解決機制,就是定期選舉,人民做主,選擇你按讚,或淘汰你幹譙的政黨與政客。所以,不耐煩於馬政府的學生,與其破壞了民主的共識,承擔上暴民的汙名,何不化悲憤為力量,轉成選舉動力?這一來一往之間,就是民主與民粹,民主發展與民主衰退的分野線。

容忍寬容異見,尊重定期選舉結果。台灣要靠這兩項民主機制,來克服分歧社會的動盪與焦慮。反服貿團體憂心服貿,可以支持;但上綱到「革命有理」、「暴動無罪」,就未必占盡道理了!馬政府當初藉反扁貪腐的聲勢而上台,反服貿的人不應該也透過選舉,做最後的裁判嗎?

民進黨不能只想搭反服貿學生的便車。民進黨也執政過,要是行政院被占領,難道當過閣揆的謝長廷、蘇貞昌、游錫堃,當過副閣揆的蔡英文會惦惦不吭聲?民主要不敗壞,朝野都要扛起「只有民主法治路」才是唯一選擇的十字架。

民進黨不妨號召反服貿學生與民眾,退出國會,蓄勢待發,民進黨可以宣示若連贏年底和二○一六兩場大選,就廢掉服貿。反之,國民黨則可積極正面迎戰。如此,占領國會的僵局可解,而朝野各自又都有迎向服貿聖戰的動員正當性!

   
李昂:流血衝突 還在蛋糕太陽餅
李昂/作家(台北市)/聯合報
守夜從電視上看到鎮暴部隊的驅離行動,讓經歷「美麗島」時代以及往後抗爭的我,感到有若回到當年在街頭的恐怖景象。

早上官方重拿回行政院,有一政院次長級官員,對著攝影機鏡頭,數落他從屏東帶來要請同事吃的蛋糕,被入侵的抗議者吃掉了,並一再強調他是從屏東帶回,有多麼重要、了不起。另也有人提到太陽餅被吃掉了。

一場如此重大的流血衝突不提,只在意被吃掉的蛋糕太陽餅,還如此怪罪,是不是充分的顯示出,雙方的對立,已經到了吹毛求疵、任何小事都卡住的地步?訴求的已不是重大議題的爭論,而是進入凡事只在找對方的不是?

常理來講,蛋糕太陽餅未經認可的被吃掉,是不應該,但真有這麼嚴重要一再強調嗎?抗議者一整天沒東西吃、沒地方上廁所,用一下行政院廁所,真有這麼不道德嗎?

破壞行政院該被指責,但如果官員連蛋糕太陽餅都如此在意、計較,還會有開放出來的心胸?還會有空間來開啟對話嗎?

小心,不要讓蛋糕太陽餅噎死最後的一絲可能,一切如只問錯在對方,連最微小地方都只會挑剔,如此,將永遠看不到彼此間對立問題的所在,更遑論共同解決問題了。

請放下蛋糕與太陽餅。能讓飢者飽食的食物,可是宗教裡布施的基本。

   
衝進行政院 正當性即敗亡
胡又天/研究生(台北市)/聯合報
政治力=硬實力+軟實力×和平係數。在昨天以前,占領立法院者在高舉和平係數的策略下,得以在硬實力遠不如政府的形勢下與之對峙竟日。通常來說,革命、爭霸是要在這一層保護之下漸漸把自己的硬實力建設到超過對手,然後一舉克之;在尚做不到的情況下,則見好就收,伺機再來,積小勝為大勝,即毛澤東所謂的打打談談、談談打打。

這回,運動方沒做到也等不及,衝出去,和平係數現在大減了。

我們可以先分清楚,道德與法律在什麼時候是真正應該遵守的規則,什麼時候是用來黨同伐異的「大義名分」、攻防武器。

在占領立法院的階段,運動還可以藉和平理性的口號與學界的論述,暫時守在前者,得到它的保護,也得到後者的實利;然而到衝進行政院的時候,事情的本質就往戰爭滑動了,戰爭是政治的延續,現在這政治就延續到了戰爭。自此,所有的「理由」,都要變為「藉口」,為我的立場服務,道德與法律於是再也不能保護人,而正反方的分裂就更不可調和了。

衝組成功讓政府犯忌出手了,不論是哪些人在什麼想法下衝的,升高抗爭、突破溫和派的「秩序」原本也是他們許多人想要的,可謂求仁得仁。你可以怨他、罵他,但你頭腦不要停留在「按理說」的層次,他們是行動者,你如果萬萬不欲見到這種發展,你就應該帶人出去反制他們的行動,你可以的,但你沒有,或者你有但是來不及了,警察先幹了。

運動方的群眾與觀眾現仍以道德、法律譴責政府,進一步在統治正當性上追擊、聚氣。講是可以繼續這樣講的,但現在,正當性已經沒有必要性了。這一局不管誰贏,輸的那方日後肯定會反撲,不只反你,更反你的話語。

所謂話語,就是堆高己方的軟實力與和平係數(或曰正義指數),削減敵方的。國民黨完全居於下風。現在撕破臉動用硬實力了,這時我們要注意,先前的話語,效用是否要遞減或消失了?看看現在各界的疑慮與反應,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而如果他們還繼續堅持高舉正當性論述,大概就敗亡在即了,也會連累下一次及更久以後,使人陷於情仇的泥淖。如果思維能及時轉過來,則可敗而不亡,且更有利於政治明星的聚氣、上台、收割。以往大家鄙夷「收割」,認為收割者總在利用、扭曲群眾寶貴的情感與訴求的純粹。但現在,我實不能不期望有一些收割者能「搓湯圓」將升級中的態勢緩解下來,即便承受同志怨恨亦好。我祝福這樣的人。

   
教授 不應剝奪學生受教權
鍾亮恩/退休教師(高雄市)/聯合報
學生為反服貿就曠課,以公假處理,甚至串聯罷課,有些學校或教授也響應,我不以為然。

學校有校規,學生沒正當理由,不上課就應以曠課處理,怎能因為參加反服貿的活動就以公假處理呢?那要校規作什麼用呢?

學校教師領了薪水,就應該負起教學的責任,怎能因反服貿就罷課?一個班級的學生不可能每一位都願意參加那活動吧!身為老師怎會不知道那是剝奪了部分學生的受教權呀!

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這是身為老師最起碼應該遵守的尺度。教育部也應該負起監督之責。

   
不起眼的檸檬妙用多
檸檬不只能做成飲料,這小小鮮黃的水果有 其他更多的用途喔!舉凡抗菌、美容保養、 清潔、驅蟲……生活中有許多檸檬可以派上 用場的地方,天然又好用。

開放提問》親子煩惱的出口 訂【李崇建•親子QA電子報】贈好書
udn 第一份親子QA電子報,惱人的親子問題都歡迎你來問!現在訂閱【李崇建•親子QA電子報】,就有機會獲得親師教養書《麥田裡的老師》一本,訂戶提問再抽套書,寶瓶小書包等你拿!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