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5日 星期日

/促轉條例為禍遠大於不當黨產條例


【儂儂時尚電子報】提供各種多元的時尚知識及職場求生的技巧,讓妳成為工作領域裡最漂亮的粉領新貴! 【柿子文化心靈養生報】提供健康、飲食、旅遊等各種人生體驗,讓你不只照顧自己的身體,也疼愛自己的心!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7/03/06 第394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從陶百川到陳師孟
聯合報社論 聯合/促轉條例為禍遠大於不當黨產條例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Fed升息加速 與川普矛盾加深
民意論壇 積極因應RCEP 別讓台灣斷鏈
論文一再造假 台灣如何「真創新」
聯合筆記/真相何處尋
懲罰退將與大學?兩岸交流,請回歸理性
搶救台語 國中列必修
客家話不算「台語」嗎?
歌謠傳唱 台語永不亡
司改爭辯 誰是插花的丑角
葉丙成/總統,還記得您對教育的許諾?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從陶百川到陳師孟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蔡英文主張廢監察院卻又提名監委,名單多偏綠,引起「風骨」之議。最受側目的是陳師孟,他稱黨國餘毒仍肆虐司法體系,自己要用監察權掃除司法敗類。說得正氣凜然,其實他根本不了解監委的角色和功能。

要談監委風骨之典範,當首推陶百川。他是我國第一任監委,前後任監委達卅年,任內曾彈劾行政院長俞鴻鈞,調查二二八事件、雷震案、孫立人事件、美麗島事件及其他冤獄,無畏權勢,深受朝野推崇。一九七七年,陶百川為敦促當局改選萬年國會而堅辭監委。這和民進黨一面高喊廢監院、一面大肆派監委,是截然相左的對照。

監委的基本功能,在監督政府依法行政及公平執政,同時接受民眾陳情,以保障人權。從陶百川的例子看,監委毋須聽命於總統,更不是主政者的鬥爭工具,而是要防杜政府濫權。反觀陳師孟,卻以為執政者清除障礙自我定位,對監委的獨立和公正精神並不在意,卻偏激地向司法權示威叫囂。用這樣黨派意識鮮明的人出任監委,是在扭曲體制,羞辱人民。

蔡政府既要妖魔化監察院,又要搶地盤、塞人馬,這種「一邊嫌、一邊吃」的作法,除了「邪惡的美味」太難抗拒,真認為台灣不需要監察權了嗎?西方民主國家雖只有三權分立,但越來越多國家仿效瑞典設置了「議會監察使」,就是知道三權之不足。

從陶百川到陳師孟,除反映監察權之衰頹,也看到台灣民主的變調。

   
聯合報社論
聯合/促轉條例為禍遠大於不當黨產條例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蔡英文總統在二二八宣布,將把《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列為優先法案,希本會期完成立法。以民進黨如今「完全執政」的形勢,實現此一宣示之難度不大;但此條例一旦通過,對台灣民主、法治和人權的傷害,勢必再往上提高一個層次。

立法院去年通過《不當黨產條例》時,即遭輿論批評有「違憲」之虞;其中明顯違背法理者,包括「有罪推定」、「追溯期過長」,以及「違反權力分立原則」等。綜觀《促轉條例》的內容,不僅上述三項違憲特徵齊備,且範圍更廣,主管機關的權力更大,罰則更嚴。這個為「促進轉型正義」而立的法律,恐將成為另一個「不正義」的代表作。

先看主管機關「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的職責,不僅涵蓋黨產會既有的「處理不當黨產」,還包括開放政治檔案、清除威權象徵、保存不當遺址,以及平復司法不法、還原歷史真相,促進社會和解等。甚至,末了還加了一條「其他轉型正義事項」。換句話說,此一法案給了促轉會包山包海的空白授權。

簡言之,「促轉會」要調查的,並不限於政黨,還包括所有被指涉「威權時期不正義」的機關、團體、事業和個人。光是為了取得必要的資料以供調查,此法即授予促轉會極大的強制力,可指揮憲警命令相關人物或機關配合,否則可處以徒刑。從黨產會「清查黨產」的前例看,這樣的規定未來勢必遭「顧立雄們」無限上綱地濫用,任意株連。任何被懷疑或遭檢舉、或與民進黨不同立場者,一旦被列為調查對象,光為提供相關資料,就將受到促轉會無盡的調查和騷擾。試問,這與民進黨過去口誅筆伐的「警總」何異?

《促轉條例》也明訂,要將所有「威權象徵」移除、改名或以其他方式處置。以近來文化部劍指中正紀念堂的例子看,首當其衝的,就將是「去蔣化」。全國的地名、路名或各級學校,都難逃被「改名、移除」的命運。促轉會以一紙「調查」,即可指揮各級政府聽令;這樣的權力,大概只有納粹時期的蓋世太保能與之比擬了。

「促轉委員會」是任務編組,必須在三年內完成任務。但是,以該法所定義的威權時期長達四十六年來看,絕無可能對過去所有司法事件一一檢視、平反,因此,主要目標必定放在所謂的「追凶懲惡」上。以民進黨長期以來固定的政治立場和意識形態,要期待它所組成的「促轉會」公正看待歷史,有可能嗎?因此,該法最後成為打擊異己、鞏固統治的工具,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蔡政府如此大費周章,先制訂不當黨產條例,又要促轉條例,說穿了就是為了政治目的。事實上,促進轉型正義最大的前提,是如何定義「正義」,這當然必須先摒除私利。但以目前一審通過的該法案看,是在全面否定國民黨統治,最大的獲益者當然是民進黨。在這種情況下,最後完成的,又將是誰的「轉型正義」?

《促轉條例》裡的幾個關鍵數字暗藏玄機:要求「二至三年」完成任務,這是對準「下次總統大選」的設計。調查的過程,國民黨以及其他「相關者」無論配合與否,都可一而再、再而三的干預騷擾。及至調查完成,正是大選前後,正好拿來造勢。這樣的手法,國人並不陌生。再從定義「威權」的起迄點來看,僅局限於國民黨統治時期,卻對日據時期的專制威權、不公不義不聞不問,即坐實所謂「促進轉型正義」確實具有針對性,所謂正義只是用來否定國民黨的工具。

作為一個因反威權而生的政黨,民進黨完全執政後卻假藉民主手段遂行威權、打擊政敵,令人寒心。若對民主法治仍有一絲起碼的尊重,蔡政府必須懸崖勒馬,不要再用濫權手段鞏固政權,否則民主的反噬必將提早到來。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Fed升息加速 與川普矛盾加深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美國聯準會主席葉倫表態3月中旬聯準會有很大機率決定升息,加上多位聯準會官員近來紛紛表態支持加息,市場預期3月升息似已成定局。聯準會加快升息步伐,固然反映美國經濟情勢持續好轉,但升息加速可能造成聯準會和美國總統川普間的政策矛盾,也勢必引發另一波全球金融波動,並加深美中兩國間的經濟矛盾。未來情勢會如何發展,有必要作進一步探討。

聯準會在去年12月中旬宣布升息1碼,並預估今年將升息三次,但市場預期最快也要到4月之後才會再次升息。但川普就任後,聯準會明顯從過去鴿派轉為強烈鷹派色彩,從2月中旬葉倫出席參議院聽證會談話,即已看出端倪,當時她直言延遲升息並不明智,因為日後很可能須加快升息步伐而導致美國經濟陷入衰退。2月下旬聯準會公布上次議息會議紀錄,大部分官員認為川普未來經濟政策有可能進一步刺激經濟成長,為防止過熱,以較快速度加息是適當的。緊接著聯準會重量級官員連續鷹派言論及葉倫最新談話,讓市場對3月升息預期從二成多急速上升到九成以上。

何以聯準會從鴿派轉為鷹派?追根究柢,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方面是經濟因素,包括:美國經濟持續以溫和速度擴張,通膨率逐漸回升到2%目標,就業市場轉強,美股三大指數迭創新高,且國際油價回升等,讓加快升息步伐的必要性增高;另一方面,聯準會對未來美國經濟政策走向,明顯和總統川普有不同看法。

例如,在川普當選總統不久後,葉倫即曾質疑川普1兆美元基礎建設計畫的必要性,因為以當前美國經濟情況來看,並非明顯需要以財政政策刺激經濟。再如,聯準會近年主導美元重返強勢,但川普卻大肆撻伐中國大陸、日本、德國操縱匯率,甚至揚言將採取貿易報復。在難以確切掌握川普未來政策走向下,聯準會加速升息亦是抵銷川普新政可能後遺症的預防性作為。

當然,除了速度加快之外,升息頻率也是各方關切重點,葉倫表示,聯準會希望維持今年加息三次的決定,使聯邦資金利率恢復到正常水平。但升息時間既已提前,研判若川普經濟政策加速推升美國通膨率,美股熱度亦持續不減,聯準會勢必增加升息頻率,雖不致走回雷根時代的高利率政策,但低利率的寬鬆貨幣政策時代勢將徹底終結。

一旦美國升息加快加大,聯準會和川普之間的矛盾必然加深,因為川普以花錢、減稅為核心理念的經濟政策,勢必擴大公債發行,而利率升高將增加政府負擔及發債難度。再者,升息亦將推升美元匯率,讓強勢美元政策進一步鞏固,但這卻不利於美國產品出口,也和川普指控主要貿易對手操縱匯率及揚言報復的政策取向背道而馳。

葉倫聯準會主席法定任期是到2018年2月,她已表示任期屆滿前絕不會下台,這也意味未來一年聯準會的中立性角色將日益凸顯,或許對美國經濟的健康運作,反而是有利。

從國際金融市場來看,聯準會加速升息將催化全球資金大挪移,新興市場資金回流美國將無法避免,美元匯率從去年底回檔後再重返強勢,亦可預期。不過,川普擴大基建和減稅政策可能擴增美國財政赤字,影響美元長期信用,再加上川普試圖以貿易報復影響對手國匯率、尤其是人民幣匯率,因而對美元的強勢亦產生一定的牽制作用。再者,美國利率上升及貨幣政策緊縮,也可能加速終結美國及全球股市八年多來的資金行情,升高金融風險。

我們可以預期,未來幾年全球金融市場將進入一個複雜且多變的調整時期,各國經濟利益衝突,尤其是美中兩大國間的矛盾和角力,將考驗全球央行的應變和決策能力。

   
民意論壇
積極因應RCEP 別讓台灣斷鏈
劉大年/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聯合報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上周完成第十七回合談判,雖然目前只有中小企業及產業合作達成協議,有多項議題仍然陷入僵局,但與會成員對於今年底前完成談判具有高度共識。屆時RCEP將是一個GDP二十四兆美元,占全球GDP三分之一,涵蓋人口最多的FTA;也是在TPP趨向瓦解後全球區域經濟整合最重要的進展。

RCEP主要是整合東協五個對外FTA,開放廣度及深度雖然不及美國及歐盟主導之FTA。但是台灣和RCEP成員經貿互動密切,去年台灣對RCEP出口超過兩千億美元,占總出口比重超過七成,未來RCEP一旦形成,將會是對台灣衝擊最大的FTA。

除了對出口直接衝擊外,由於RCEP成員包括東協十國、中國大陸、日本、韓國、印度、澳洲及紐西蘭,產業互補性高;所以RCEP將透過較為嚴格之原產地規定,並搭配產業合作及貿易便捷化等措施,以加強區域內成員分工及供應鏈整合。由於目前台灣對RCEP出口仍以半成品為主,未來有部分會被排擠出供應鍵,可能產生斷鏈危機。

特別是中國大陸、東協,乃至印度,為台灣海外投資的重要據點,許多台商企業即使早已在當地生產,但仍與台灣維持相當程度的採購關係,此種由投資所帶動的貿易,未來也會在RCEP形成後弱化。

面對RCEP的進展,台灣應該有更積極的作為。RCEP十六國中有十三國是屬於新南向政策的重點國家,首先應完整盤點這些國家產業發展需求,利用台灣的產業利基,並結合目前國內推動的重點產業;由以往單品輸出的形式,轉為結合製造與服務系統整合的輸出模式,以強化我國與新南向國家的經貿連結,並降低供應鏈可能被弱化的現象。

台灣也需考量當地消費特性及市場成長潛力,擬定客製化拓銷內需市場策略;強化通路及品牌的構建,以提高消費性產品出口。

政府也應加速調整全球產業布局策略,在面對RCEP供應鏈形成,美國推動製造業回流下引發美國供應鏈重組,以及中國大陸紅色供應鏈興起等多重因素下,台灣必須加速產業升級轉型,在全球供應鏈中掌握重要核心技術,才有可能取得競爭優勢。

台灣自由化的腳步也應加速,不能因為台灣在FTA較難突破而放慢腳步;更不能有TPP觸礁可以喘口氣的心態。政府應全力營造優質經營環境,使企業可以將台灣做為全球樞鈕。唯有高度開放,並與國際經貿制度接軌,台灣才有可能在全球競爭中脫穎而出。

   
論文一再造假 台灣如何「真創新」
張俊彥/中研院、美國國家工程院院/聯合報
台灣要「真創新」有很多問題:第一、「誠信」。第二、升等和獎勵有問題:很多的「假創新」就通過了,「真創新」很少。

我想從台大論文捏造事件有關共同作者的爭論講起;而我想以日本理化研究所的小保方晴子的STAP「萬能幹細胞事件」為例,闡述如下:

第一、晴子已經被調查清楚後撤消其在「自然」(Nature)的論文,而「理研」已將她撤職並被早稻田大學撤消其博士學位。

第二、主要查明其共同作者有無參與作假、包括第二名作者若山照彥以及哈佛大學教授C.A.Vacanti等。結果都清楚了。晴子聰明、美麗、又好個性,所以大師都願意指導她。她有很多很好的論文著作。學術是「獨立自主的」,但有老師樂意指導她。都是「獨立事件」。日本人曾希望她成為日本的第一位女諾貝爾獎呢。

結論是:共同作者不應以不實的臆測加以牽連。再強調:是「獨立事件」!

第三、國人常有「見不得人家好」的習慣。希望不要這樣啦。

第四、台大事件的審查委會都是台大以外的,大家大可釋疑。

否則我擔心台灣的學術界會因此因為喪失「公正」、「獨立性」、「合作機制」而走下坡!當然「獨立創新」的也是有的。

第五、不以「營利」或「權位」為目的,公平的「價值」自然來臨。

國家的「創新力」來自「誠信」和「創新的教育」,也就是「主動學習」(Self taught/active learning),這是「科學的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 ) 二○一四年四月份期刊如此說的。作者是史坦福大學的諾貝爾獎教授Carl Wieman。

學術的「價值」可以「創新力」和「影響力」來評估,而產業的「價值」也可以「價值」來評估的:如漢微科因創新而以一千億賣掉。我以「主動學習」產生「真創新」,所以推動幾個千億以上「價值」的企業。

反而「技轉」千萬如果沒有創造了「價值」是沒有用的!台灣的半導體和醫療產業可以創造世界頂尖地位(「浩鼎」的案子也可以以上觀點視之,將另文報告),是因為早期建立了「堅強的基礎」和後期的「創造價值」並且「提升價值」的(Value Leverage vs. Cost plus)產業模式!都來自「創新力」,而「主動學習」的創新教育不是過去的「教改」才達成的!

如果我們的「創新教育」成功了,台灣的創新力和國力將比以色列強三倍!因為台灣的人口是以色列的三倍呢!

   
聯合筆記/真相何處尋
陳言喬/聯合報
一千年前的歐洲中世紀經院哲學家安瑟倫曾說:「真相是形而上的公正」。但古今中外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真相難尋、真相被掩蓋的比比皆是,以致公正也難以顯現。

「真相」這兩個字近幾年在台灣成了流行語,在網路上,網友們稱「沒圖沒真相」;舉著轉型正義大纛的綠營及其支持者,對處理二二八事件,也稱:「沒有真相、沒有原諒」,「沒有真相、沒有和解」。

照理說,真相只有一個,但真相從哪裡找,判斷真相的標準是什麼?卻是一個艱困的工作。

隨便舉個例子,網友把柯文哲及柯爸歷年來對柯世元(柯市長祖父)受難的說法,統計發現,居然每年都不一樣。網友說,柯家人應該先對一下稿子再表達意見。

如果柯家人自己都說不清楚真相,遑論大眾。再如高雄要塞部隊攻打(收復)高雄市政府一案,中研院出版的高雄要塞司令彭孟緝訪談稱,壽山部隊是應黃仲圖市長所請下山平亂,部隊抵達市政府前遭機槍伏擊才還擊,但受難者家屬稱彭孟緝是一面之詞、推卸責任。

彭孟緝還稱,凃光明等人占領高雄市政府後挾持黃仲圖上山談判,並暗藏手槍、手榴彈,意圖攻擊,幸被緊急處置,凃等三人後被槍決。但受難者家屬稱彭孟緝是劊子手。

還有人說,「有鎮壓才有屠殺,鎮壓就有下令者,是誰下令鎮壓?」但從現有已公開的檔案裡部隊只有綏靖與清鄉,沒有鎮壓。且十一個縣政府被攻占,部隊被要求繳械。難道是檔案記載錯了?

「二七部隊」的角色是什麼?是接受共黨謝雪紅指揮,意圖推翻政府的「反叛軍」,還是「勇敢抵抗政府的台灣人」?如果是前者,那些被「反叛軍」打死的無辜群眾如何處理?

再如,二二八事件後大肆追捕匪諜與鬧事者,導致後來的白色恐怖,結果白色恐怖受難者名單中竟有多人與中共公布的地下黨名單一致,這又如何解釋,真相是什麼?

因為歷史被掩藏、被曲解,加上兩岸對立,政黨的政治操作,導致真相不明,台灣社會也因此出現認同錯亂、是非不分,乃至嚴重的對立。

蔡總統在處理同婚議題時稱,「讓不同意見的雙方,能在更完整、正確的資訊下,理性討論,共同解決問題。」同樣,在追查二二八事件真相上,除悼念體諒受難者家屬的創傷,聽取當事人的心聲,也要全面公開當年的電報、命令、檔案、日記、當事人回憶錄,從當年歷史背景下全面解讀,並用誠實與愛心化解這年復一年困擾台灣的問題。

   
懲罰退將與大學?兩岸交流,請回歸理性
潘□/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聯合報
三月初,台灣發生往後歷史上必會注目的兩大事件:一件是「退將赴陸」設定規範,另一件事是兩岸交流「研修承諾書」不涉及「一中一台」承諾。兩事件都涉及兩岸民間交流,政府都高舉棒子,甚至不惜以立法與懲罰做為嚇阻。蔡政府高舉「轉型正義」,我們卻憂心地看到,政府一方面宣稱和解,一方面卻訴諸民粹,恣意妄為。

服過兵役年滿四十歲以上的台灣男子,孰不知部隊內部對於老蔣的情感,那是無法用法律規範來嚇阻的。正如同「中華民國在台灣」是「中華民國在大陸」政體的延續,無法斷然割裂,只能公正面對,歷史才能逐漸淡化、沉澱、轉變,否則只會激起千堆雪。

連對岸的共產黨對於毛澤東的功過都會三七開,但是台灣對於過往黨國政治卻是一無是處,豈不怪哉!治國者難道沒有功過?目前蔡政府對老蔣功過,不言其長,只揭其短,不論其功,只斷其罪,不是無知,就是權力的傲慢。

退役將領何以會前往大陸,何以又會出席這些「有損國家尊嚴」的會議呢?

在國共對立的情形下自然不會,但是當在他們自己認同的精神領袖被鞭屍的時代,穿梭於兩岸尋求慰藉的心理,其情可憫,豈能一味苛責。政府必須將這些退將視同自己的國民,恩其功,撫其忠,否則平時輿論撻伐,稍有不遂己意,則嚴懲不貸,豈是領軍治國之道。

其實,蔡政府怕這些軍頭們心生不滿,故而用個老藍男馮世寬坐鎮國防部,何嘗不是怕這股批蔣的反作用力呢?林全拍板定案,修訂高階文武退職人員登陸要點,以重懲、追討、停俸為要點,又何嘗不是懼怕下的反撲。在資訊化訊息萬變的時代,「洩密」方法難以規範,政府卻來個抽象的「維護國家尊嚴」扣上紅帽,退將反駁「政府故意把洩密與觀感攪在一起」。民進黨內那位少不更事的立委呂孫菱強烈指責這批退將,傷害台灣人民情感,必須忠誠於中華民國。這種邊喊口號、邊壯膽的情形,令人啼笑皆非;畢竟還是柯建銘這位永遠總召老練,深有疑慮,直言「言論與言論自由範疇」還須細分。總之,台灣只要涉及兩岸事務,總是荒腔走板。

同樣的事也發生在早已不堪聞問的教育部身上,台大論文造假事件抓大放小,草草了事。但是,面對兩岸交流「承諾書」卻又硬了起來,夸言懲罰,儼然一齣學術恐怖劇。殊不知台灣教育之弊病出在於教育部顢頇與無理的干涉學術與教育發展,身為教育部長毫無風骨,今天又隨政治起舞。

台灣如果還算是一個有人權的國家,在上位者的袞袞諸公,必須嚴肅地面對歷史,善待自己的百姓與生活在這塊土地的任何有生命的個體。否則,所謂「轉型正義」就會如我的老友人所言,「把正義給轉了,不就是不正義了嗎?」

   
搶救台語 國中列必修
陳金順/國小台語老師(台南市)/聯合報
對於「台語瀕危,卅年後滅亡?」的相關報導,筆者以台語從事文學創作廿多年,且身為國小台語教師,長期的觀察與親身體驗,有不吐不快之感。

相對於客家和原住民皆有委員會和電視台,身為人數最多的台語族群,經過數十年努力打拚,竟然連這麼卑微的願望都無法達成,歷任中央政府對台語政策的輕視昭然若揭。

此外,對於被官方稱做「本土語言教學支援人員」的台語教師的未來,本人意見如下:

一、國小每星期一節四十分鐘的台語課明顯不足,希望能增加為每星期兩節。

二、國中台語課規定必修。

三、不論學校大小,學生人數多寡,各校至少要有一名專職台語老師的缺。

四、在專職台語老師政策未實施前,起碼調高鐘點費。

國家語言發展法的制訂,對於本土語言的未來相當重要,敬請各界人士多加關心。

   
客家話不算「台語」嗎?
溫蘭英/退休教師(屏東市)/聯合報
對於「台語瀕危,卅年後滅亡」之說,筆者深不以為然。

「舊情綿綿」作者之女、退休法官葉賽鷹說,閩南語、HOLO語有貶意、輕視之意,不可入法,應使用約定俗成的「台語」。此舉,筆者堅決反對,誠如佛光大學黃東秋教授所言,民眾應開闊心胸,「在台灣使用的語言都叫台語」。沒錯,居住在台灣的人民都叫台灣人,台灣人講的話都叫「台灣話」或「台語」。自稱「客家妹」的蔡英文,如果再獨尊閩南人、獨尊閩南話,怎對得起客家祖先和投妳票的客家人?

如果說閩南語、HOLO語有貶意,那「客家人」、「客家話」也有貶意。因為他們被稱客家人是晉朝五胡亂華時開始遷徙過幾次,最後跟閩南人一樣落腳台灣,所以現在的台灣人除了原住民、部分新住民外,其他都是從大陸遷移而來,相對於原住民都是客人,因此閩南人和客家人都是客家人,所講的話都是「客家話」。

現在不論飛機上、火車上、國會、議會或公私機關,幾乎都是國語、閩南語雙聲帶的播音;婚喪喜慶和其他的團體集會,閩南語之音幾乎大於國語之音,如果「遍及全台」的閩南語還會在卅年後滅亡,那其他語言如客家話、原住民語等豈不是「危在旦夕」,更該設法保護。

在學校,班上那麼多的族群該教哪一種呢?另外,國語有音就有字,其他語言還要另外造字,語言、文字不合,不好學習。

筆者覺得,民進黨政府的語言政策是「台獨騙術」,藉「閩南語」的正名深化台獨。筆者勸民進黨人士,即使要台獨也不必修改語言文字,世界各國從英國獨立出來者不知多少,包含美國也一樣用英語,這就是英語會成為世界語言的原因。現在世界各國都在學國語(華語),我們卻在排斥,目光如豆不僅台語在卅年內會滅亡,台灣不需卅年就滅亡了。

   
歌謠傳唱 台語永不亡
李政達/科大講師(台南市)/聯合報
二二八連假,在北部工作的女兒,由女老闆領軍帶著工作團隊,南來「府城三天兩夜遊」。

八十歲老母為盡地主之誼,請他們在火鍋店便餐。飯筵上阿嬤爽朗風趣的言談,馬上擄獲一幫年輕人的心,但阿嬤道地的「海口腔台語」,若非筆者居中翻譯,幾乎都「鴨子聽雷」。

酒足飯飽後,女兒她們要去夜唱。我建議她們挑幾首台語歌唱唱吧。

去年二姐江蕙封麥演唱會,女兒也加入搶票一族的行列。聽不懂台語,唱起台語歌倒也有模有樣。

為讓她掌握其中「眉角」,也曾針對「家後」這首膾炙人口的歌詞中,「阮將青春嫁底恁兜」恁兜、阮兜(你家、我家)煞費唇舌解釋半天。

政府將推動「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挽救「瀕危」台語。個人覺得,與其讓國小學生觀看歌仔戲、布袋戲,去學艱澀難懂的都馬調、七字仔調,倒不如先從簡單的教唱台語歌曲做起。

無論老歌如「四月望雨」(四季謠、月夜愁、望春風、雨夜花),或年輕的詞曲創作者的作品,都融入優美的詞彙和意涵。只要歌謠持續傳唱,根本無須擔心台語會滅亡!

   
司改爭辯 誰是插花的丑角
張升星/法官(台中市)/聯合報
喧鬧紛擾的司法國是會議,有程序黑箱的指控、有預設立場的齟齬、有檢辯立場的角力、也有司法汙名的反彈,眼花撩亂,目不暇給。巴菲特的名言:海水退潮後,就能看出誰在裸泳。只有經由司改政策的深度討論,才能看出誰是胸無點墨的插花丑角。

在個案裁判確定後,應否建立「憲法審查」的制度,以「適用法律」違反憲法意旨為由,再向大法官請求救濟?贊成者認為如此始得確保個案判決符合憲法價值,彰顯人權。反對者認為此舉係將大法官視為「第四審」,疊床架屋;大量湧入的案件,勢必癱瘓大法官現有的釋憲功能。

關於「裁判憲法審查」的本質侷限與利弊分析,應該是引介新制之前的必修課。

首先,關於大量湧入的案件,贊成者主張應授權大法官「篩選」具有憲法意義的案件,因此並不是「所有案件」都能贏得大法官的青睞。「裁判憲法審查」實際上就是創設「第四審」,按照台灣人「愛拚才會贏」的纏訟性格,採取「許可上訴」制度下,只有極少比例的聲請案件能夠獲得許可,那麼其他絕大多數未獲許可的「確定判決」,究竟應該認為業經三審定讞,並無違憲疑義?還是未經大法官的合憲認證,裁判效力存疑?這個觀念不先釐清,未來必然成為無良律師、黑心名嘴招搖撞騙的生財工具,其於司法公信力之利弊如何?

司法國是會議副執行秘書林 正表示:「大法官會議將直接平反冤錯案件」云云,如此急於政治覆命,對照上述司法實務的巨大落差,未來自認冤錯案件的當事人發現承諾跳票,民怨再起,投機政客和學閥霸權是不是又要再拿司法公信說嘴?以法官人頭祭旗?

其次,大法官的「裁判憲法審查」,究竟是法律審?還是事實審?蘇永欽大法官擔憂恐將導致大法官書桌堆積如山,審理遲延;但是李念祖大律師認為是法律審,而不是事實審,大法官係以「原確定判決認定之事實」作為基礎,評價適用法律有無違反憲法意旨,所以沒有卷證浩繁、力有未逮的疑慮。

然而,試以蔡總統公開表達「不捨」的郭瑤琪收賄貪汙案為例,有罪判決認定如下:「李清波先以電話與郭瑤琪聯繫並得同意後,委由其子李宗賢送茶葉至郭瑤琪職務宿舍,李清波亦交待李宗賢需用茶葉罐裝放美金後再送交郭瑤琪,李宗賢亦就資金來源、提款匯兌過程及如何將美金裝入茶葉罐等情節,詳實供述。李清波事後致電郭瑤琪確認:『宗賢的那個茶葉不錯,給妳的那個茶葉,你要用哦!』郭瑤琪回稱『(笑…)好!好!』等語。倘係茶葉薄禮,李清波豈有探詢確認收受之必要?且有監聽譯文附卷可證。」

這件具體個案,如果未來聲請「裁判憲法審查」,在無法動搖事實認定的前提下,如何滿足林峰正委員所稱:「平反冤錯案件」?到時候,是不是又要派個老綠男來清除「黨國餘孽,司法敗類」?

司法政策的討論,仁智互見,但是當iPhone 8都快推出了,還在嚴詞批評BB.Call,那就不知今夕是何夕?與陳師孟共勉之!

   
葉丙成/總統,還記得您對教育的許諾?
葉丙成/聯合報
隨著機器人、人工智慧技術演進,牛津大學一項研究指出,現有工作中有四十九%的工作會在廿年內消失。加上石油等天然資源耗竭、氣候變遷等問題,未來世界將充滿劇變。因此OECD許多國家都積極進行教改,連極端升學導向的日本也不例外。各國都希望培養出更多知道自己要什麼、且具運用知識能力的年輕人,以面對劇變的未來。

台灣也積極改變,政府籌辦多年的一○七教育改革,明年即將上路。改革的核心「一○七課綱」很進步,較諸OECD其他國家也不遑多讓。高中必修科朝非考科規畫,增加選修課程,希望讓孩子能探索出興趣、方向,決定方向後在高三作加深加廣學習。知道自己要什麼,進了大學才會有動力,這對台灣很重要,因為任何一個無動力年輕人,對少子化的台灣都是極大損失。

在此同時,很多有理想的高中老師也在改變,他們不希望只為升大學存在。許多學校為一○七動起來,開始設計新課程並進行前導試驗,證明對學生有很好的成效。這波前所未見的教師自主改變力量,非常驚人,也因此這次改革是台灣最有機會成功的一次!

新政府上台前,許多老師擔憂一○七改革是否延續。二○一五年末,總統您曾對教育政策宣示:對學生而言,教育應該是一段快樂學習的過程,應讓學生透過學習去探索自己的志趣和潛能。您也提到教育必須跟得上時代,貼近未來的發展趨勢和價值;以往的教育模式,偏重考試、記憶和標準答案,這些舊觀念不應該繼續框架新一代的學習方式和內容。總統的願景與一○七課綱「適性揚才」相符,因此基層老師們安心了,您上任後大家繼續全力為孩子們拚!

教育改革配套一定要完整,其中最重要的配套,就是教育部的大學考招改革。如果「考招改革」與「課程改革」無一致性,教改將成為大災難。令人憂心的是,由於大學端對一○七課綱教學時數等細節不了解,無視全台二五二名高中校長、主任的連署,招聯會日前訂出與一○七課綱扞格的考招方案:高中十學科,科科都考;高三下便啟動推甄申請,嚴重破壞高中三年完整學習。

總統,您所許諾的教育願景:「應讓學生透過學習去探索自己的志趣和潛能」、「偏重考試、記憶和標準答案,不應該繼續拿來框架新一代的學習方式和內容」,在與之扞格的招聯會方案下,完全不可能實現。大學考招不配合課程改革,如此拼裝式的教改上路,全台學子將會因此升學考試壓力更重;台灣跟OECD其他國家相比,孩子運用知識的能力跟素養將更不如人,嚴重傷害台灣未來競爭力。

教育制度不該是民調數字計算,也不該是各方角力政治妥協的結果。當一○七課程改革已投入如此多人力物力、準備多年即將上路,大學考招卻沒做好與一○七課綱配合的變革;如果政府不負責任的作拼裝式教改,受害的將是未來數百萬孩子。

總統,您曾許諾台灣家長與孩子們的教育願景,此刻是否仍在心中呢? (作者為台大電機系教授)

   
聯發科不只給高薪 還有5億可分紅
上市櫃公司薪資福利排行榜,半導體業第一名聯發聯發科員工不只報酬勇冠半導體業,公司對於員工身心變化也高度關注,引進科學系統,照顧員工的身心靈。

盤點人際關係 讓職場和生活雙贏
人際關係於職場或生活中,皆是很重要的一環。在職場上如能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對於工作自能事半功倍;而對於朋友,你必須學會判斷,思考朋友能為自己的人生帶來何種價值。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