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6日 星期三

【俯拾皆好風景】舒國治/城中,打造台灣人的近代心靈

聯副電子報
想瞭解最時尚、自然的Life Style?輕鬆成為新時代生活達人?【晨星生活元氣報】讓你輕鬆掌握最新生活訊息! 看電影怕白花錢?電影痴必看的熱門影評及趣聞迭事,【火行者電影精選週報】週週推薦精彩好片不踩雷!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1/05/27 第7060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人文薈萃 【俯拾皆好風景】舒國治/城中,打造台灣人的近代心靈
【搗語聲】李進文/早前傍海
【慢慢讀,詩】陳雋弘/聽霍洛維茲彈鋼琴
【極短篇】鍾玲/等待外國比丘尼

  人文薈萃

【俯拾皆好風景】舒國治/城中,打造台灣人的近代心靈
舒國治/聯合報
如果問一個出國三、五十年的人,他回到台北,最想看一眼的台北是哪裡?

他一定說:城中。

因為城中就是台灣近代的凝結記憶。

尤其是中山堂廣場,如果他站上一站,向四面望去,他馬上腦海浮現了那些所謂近代的景象:像銀行的建築(重慶南路上的台灣銀行,襄陽路上的土地銀行)、博物館的模樣、醫院的長相(台大醫院)、總統府的遠眺巍峨景、公園的格局(二二八公園)……都在不遠處。更別說那些深長的騎樓,衡陽路、博愛路上的繽紛店面,西裝革履的男士、旗袍花傘的婦女……全是永不會褪色的一張張畫面。

老台北一定會到城中,找尋他生命中喝過第一杯的酸梅湯。他要再去一嘗。這是「公園號」(衡陽路、懷寧街口)。

他還要回味最早吃過的牛肉麵,桃源街「老王記」。

甚至他父母五、六十年前就帶他吃的食堂式的日本料理「麗都」(延平南路50號),這家被譽為從1943年一直還在原址的台灣最早的日本料理店。他也要去。

更別說,他要坐一坐當年最愛的咖啡館,像七十年代他常去的「明星」(武昌街)與八十年代的「上上」(延平南路95號),太多的人坐過巴黎的咖啡館、坐過羅馬太多廣場邊的咖啡館,覺得太迷人了,但此刻回到台北城中,坐在中山堂廣場旁的「上上」,看著對面的中山堂,想起多少個畢業典禮在這裡參加、好幾次的演講比賽、無數的舞台表演、電影欣賞在這個經典地標中山堂裡發生,這些你生命中的寶貴記憶,都可能被這杯咖啡喚起,如何是巴黎、羅馬、東京的咖啡堪可相比呢?

許多人對寧波菜飯的記憶,壓根就是「中山堂對面的『隆記』」。對山西麵食的懷念,就是「山西晉記」(延平南路83號,離國父銅像最近的餐館)。這些美味地標,站在中山堂就看得到。雖然現在都不見了。

中山堂對面,就在「上上」的隔壁,有台北最老字號的「委託行」,叫「木蘭」(延平南路93號),至少六十年代我就被它那兩個于右任題的大字「木蘭」所吸引。它停業也幾十年了,最近在原址又開了「木蘭蔬食」,用的字體,依然是于右老當年的字。

台北人買西藥,最多的選擇也在城中,像衡陽路上的「聯合大藥房」、永綏街6號(也是中山堂對面)的「中英大藥局」。

台北人出國換美金,當年會到銀樓,衡陽路、博愛路上的老字號最多。這裡也是綢緞莊最密集的兩三條街。

博愛路90號的「湯姆西服」,據說也是很多人最早的訂做西裝的老店。

博愛路上的「世運」,1950年創,許多人郊遊遠足前買的沙拉麵包、三明治,總是在這裡。然後帶著它到火車站集合。有一種廣式糕點,叫「倫教糕」,是發酵的米製白色晶體甜甜酸酸糕點,「世運」可能是全台灣唯一還做的一家碩果僅存店。

「世運」旁的沅陵街,被稱為皮鞋街,但它的9號,是在台的客家耆宿早年最愛宴客的「新陶芳菜館」。

沅陵街通出去,是重慶南路。是全台灣最重要的「書店街」,我最早買的一本《唐詩三百首》,在這裡。如今有的人,五十年後又回國,想買一本國語字典,還是會到這裡。

這裡不只有書,也有文具。很多人生平第一枝鋼筆,是這裡買的。那是很珍貴的一樁記憶,而如今,誰還用鋼筆呢?

以前的人買雜誌、期刊,會到書報攤。六十年代人們買《新聞天地》、八十年代買《時報周刊》、到九十年代人們買《新新聞》,一直到現在買《今周刊》,都應該有那種經典場景下的書報攤。它必須在辦公大樓林立的熱鬧區,人來人往,但又靜靜的坐落在老舊的騎樓下,你看到那種畫面,就禁不住想停下腳來,在攤子前挑一兩本雜誌來買。

重慶南路就是這種書報攤最古典最雋永的落腳場景。如今的郵局旁、大方書局門口那個攤子,仍有那股味道。

許多人在自家吃他的家鄉菜,然後在城中太多的各省菜館品嘗到更接近「正宗」的川菜、江浙菜、北方菜、粵菜等,甚至像前面提的客家菜「新陶芳」,然後砥礪他的味覺,終於使台北日後成了一個美食大城。而最早大家「練功」的地區,是城中。

現在台北人那麼會吃,但大家說起他小時吃的第一口北平烤鴨、第一籠蒸餃、第一盤鍋貼、第一次廣東飲茶、第一次的福州海鮮米粉、第一盤宮保雞丁……竟都是在城中。

而吃麵,城中也是啟蒙之地。中山堂以北的延平南路,是台灣清真牛肉麵的發源區塊。也就是所謂「北門附近」。延平南路往南,是福州乾麵的大本營,也就是所謂「南門附近」。而桃源街的紅燒牛肉麵,更不在話下了。

城中的格局,仍舊保持那種古典城市的尺寸。夾著中山堂的兩條街,酉陽街、秀山街,皆只有幾十公尺,那種短,是古典的珍貴。中山堂跨過廣場,正對的是永綏街,也是短得剛好。然後夾著這個中山堂廣場,不大不小,莊嚴卻又文雅。南面的衡陽路,東面的博愛路,北面的武昌街,將這個中山堂廣場包得那麼恰好。然後再向外一層,你到了重慶南路了,再多走一點,你到了二二八公園了,全都是台北近代的痕跡,全是好看的、好玩的,甚至好吃的。同時,是好懷念的。

許多人便是在這個豐美多元的城中,薰陶出他的美感,日後做了建築師,做了攝影家,做了大廚,做了小說家,做了服裝設計師……

台北市或許很大,但如果能在城中直的橫的各四、五條街走逛一下,時間不過一個鐘頭,你心中的近代,會滿滿的湧現。你甚至會有一種幸福的感受,感到自己早年居然如此有幸在這樣的環境裡成長。


【搗語聲】李進文/早前傍海
李進文/聯合報
早前世界為了謀生而不是牟利,無閒卻不經易悠閒起來,認真安排一番無所事事,陪雲朵運動、陪輕風騎車遠去,開開心心弄翻薑黃肉桂藏紅花的天空。窗子開向螃蟹的故居,隨時可以看到老人與海。是船就航向他方,是螺聲就用力豐滿。

【慢慢讀,詩】陳雋弘/聽霍洛維茲彈鋼琴
陳雋弘/聯合報
宇宙之初敲下的那個重音

至今還有餘震


迅猛輕巧的水漂

在時間的漣漪上連續飛跳


一束光,以聽覺辨識

竟可以折射出第八種色彩!


從右邊流向左邊,再由左邊流回右邊

時隱時現一條自行其是的巨流河


多情之火來自天上

劫掠過世界急速冷卻變成黑曜石


煙的指尖,貓步那麼輕

輕輕輕輕地悶燒


夢中盡是玫瑰華麗的野香味。


【極短篇】鍾玲/等待外國比丘尼
鍾玲/聯合報
佛教在東漢傳入,早期在中土傳教、收徒弟、傳戒的都是凹眼突鼻的外國大和尚,來自西域、犍陀羅、印度、錫蘭。三百多年後東晉末年,比丘傳戒法大備,佛寺的住持、僧人大都是中土人,比丘僧伽已經本土化了。而女居士能出家嗎?難。比丘尼正式受戒儀式需要有十位比丘尼行法、說戒。那時從來沒有外國比丘尼踏足中土,中土的女居士哪有可能成為比丘尼呢?但是她們求法之心堅如磐石,不只要抵抗家裡安排的婚事,還要承受社會歧視的目光,她們想既然不能正式出家,一半出家也行,她們請大和尚立戒壇給她們剃度,授比丘的具足戒,共二百五十戒,但她們少受一百多條比丘尼戒。受完戒她們住在女眾寺院中修行。我稱她們為出家尼。

西元407年,東晉末年,僧果出生於一趙姓佛教家庭。趙女在嬰兒時期已顯異象,她只在早上吃奶,過了中午就一口不吃。她母親說,女兒是比丘轉世的呢,過午不食!兒童時期她只愛誦經打坐。趙女十三歲時父母遂她的願,送她去廣陵郡(今江蘇省淮安市)的寺院,追隨出家尼慧聰修行。趙女到建業(今南京)的律宗南林寺,由大和尚授比丘的具足戒,行剃度禮,賜法號僧果。她顯異象了,令師姊、師妹們訝異不止,常由傍晚坐到第二天中午,人怎麼變得像一根木頭?還好有鼻息。其實她內心清靜,已經進入禪定。

宋武帝元嘉六年(429年)僧果23歲的時候,聽說首都建業女眾道場景福寺來了八位獅子國(今錫蘭)的比丘尼,是外國船主難提請來的。過了半年僧果親自渡江到景福寺參訪她們。帶頭的比丘尼年齡三十多,皮膚深褐色,目光深邃。她看見現出家相的僧果一副聰慧的樣子,用生硬的漢語問:「你們國家以前有外國比丘尼來過嗎?」

僧果答:「沒有。」

獅子國比丘尼問:「那你們哪裡來十位比丘尼主持授戒呢?」

僧果答:「一位大和尚帶著比丘幫我們傳戒,他道行高深,為我們開戒壇,因為我們殷切出家,所以他行方便法門。就像在佛陀時代,大愛道是由佛陀傳戒,那是一個崇高的先例。」

僧果嘴上雄辯滔滔,心底卻感到自己不足,因為她無法實踐比丘尼戒行。她又到南林寺請教寺中精通三藏的教授師,教授師說僧果的答辯沒有錯。僧果又問他:「我受了比丘戒,還可以受比丘尼戒嗎?」

教授師答說:「戒的品類非常細微、非常極致。重受戒得益更多。」

僧果想景福寺只有八位比丘尼,不能傳戒。也許未來有機緣。果然過了三年,西元433年,船主難提又載來十一位獅子國的比丘尼,其中鐵薩羅還是教授師。次年由獅子國的比丘尼眾在南林寺設壇傳戒,請精通律學的印度和尚伽跋摩為傳戒師,鐵薩羅負責解釋名相,第一批來的比丘尼擔任翻譯。遠近共有三百多位中土出家尼來重受戒。西元434年在南朝四百八十寺的劉宋時代,中國出現第一批如法受具足戒的比丘尼。

僧果受比丘尼戒後,禪修境界更上一層樓。三十多歲的時候,有一次在禪堂打坐,一天一夜動也不動。管風紀的維那來查視,探得她鼻息全無、身體僵硬,慌忙地去找住持來看,住持用手探到一絲鼻息,說,「我們把她抬到寮房讓她躺下來。」正說著,僧果張開眼,用清亮的聲音笑著說,「我在用功呢,躺下就不能用功了。」

在南林寺受戒的三百位比丘尼中,人才輩出。一位法號寶賢,受戒前已經名動京師了,她剛正不屈,具管理長才,劉宋朝廷敕令她為普賢寺的住持。另一位德樂比丘尼後來在浙江紹興一帶廣傳佛法。還有一位法號僧敬,一生傳奇。她本姓李,出身富裕的佛教家庭,母親懷她的時候,已經決定捨孩子出家,在家裡辦法會祈福,請比丘法師和出家尼曇芝來見她,她對師父們行跪拜禮,說:「我肚子裡的孩子,不論男女,將來一定出家,所以我代他尊你們為師父。」

臨盆時,母親在昏迷中聽見細微的聲音:「可以做建安寺白尼的弟子。」

女兒五歲時母親送她去建安寺,果然經唄聽一次就能誦,經文過目即能解。在梁朝以前齋食尚未成佛門規矩,她已經吃素。她十五歲時剃度,法號僧敬。僧敬的方外之交中有一對孔默之夫婦,西元433年僧敬三十一歲,孔默之被任命廣州刺史。他邀僧敬赴嶺南傳佛法。就那麼巧,刺史團隊南下赴任,住在廣東韶關驛站,僧敬聽見誦經聲,梵唱調子不一樣,尋聲找到驛站裡面的廂房,跟北上建業的十一位外國比丘尼交了朋友。所以次年僧敬也到建業南林寺受比丘尼戒。

僧敬發了大願,要乘船去獅子國和天竺,訪聖跡、求佛法。法顯西行於411年回國,413年到建業道場寺譯經、撰寫《佛國記》,那是僧敬受戒前二十年的事。我想她很可能受法顯啟發。今天如有女子發此宏願已經難得,況且是一千五百多年前交通險阻的時代,女子外出寸步難行的時代。但是朝廷對僧尼實施海禁,僧敬不死心,留在嶺南三十多年等機會。無心插柳,她在嶺南弘法順利,弟子無數,把大宅捐給她作佛寺的信徒多達十三位。她名動京師,宋明帝請她到建業駐崇聖寺。換了朝代,齊皇太子蕭長懋也供養她。就因為這三百位比丘尼,中土的女居士可以正式受戒出家,之後比丘尼庵如雨後春筍,旁依佛寺而建,遍布中土。

(參考六世紀寶唱撰《比丘尼傳》,卷二傳14、卷二傳21、卷三傳3、卷三傳15)


  訊息公告
AI辨識揭密 2人合寫「死海古卷」
格羅寧根大學研究人員運用人工智慧技術分析死海古卷中最長篇的《以賽亞書卷》,分析單一個希伯來文字「aleph」,結果發現兩名抄寫員用幾乎相同的字跡抄寫經書內容。

放任胃酸逆流 小心變成胃癌
胃食道逆流可以很一般,也可以很可怕。持續放任胃酸亂流的下場,可能會走上「胃食道逆流→逆流性食道炎→巴瑞特食道→食道癌」這條路。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