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當排斥「問卷」,因為曾經答過幾次,總是覺得,這種預設答案的「是非選擇題」難脫「語焉不詳」或者「選項失當」的毛病,很容易造成「理解落差」,出現答題者誤讀/統計詮釋者誤判的情況。電話問卷的缺點更多,還要加上耳聽對方逐字念稿,不比訴諸視覺自主閱讀,只會更難理解,也一定會拖長時間……等等困擾。
我在此岸高唱「復興中華文化」對抗彼岸「文化大革命」那個時代填寫的生平首份問卷,來自大一通識「普通心理學」的心理評量。任課老師大約四十出頭,金絲眼鏡加上頗見配色概念的西式穿著別具丰采。特別是,傳說他是當時全台唯一或至少是第一個本國籍留美心理學博士,顯然也是天主教各修會之中偏享「有知識、有見識」美名的耶穌會神父。
我依稀記得,問卷裡有一道「你怕不怕蜘蛛」之類的問題。我一看就很猶豫,因為蜘蛛有大有小,如果是台語叫la-ghia,大如成人張開的手掌,傳聞被牠撒尿噴到會造成皮膚潰爛的蜘蛛,當然怕;可是,小如綠豆,稍微擺動手掌搧牠兩下便會狂奔逃竄的蜘蛛,牠怕我都來不及,我還怕牠?
不過,答案選項只有「會/不會」,並沒有我認為比較合理的「看情況」,只好勉為其難,一邊想著la-ghia一邊勾選「會」。沒想到,隔了若干其他題目之後,這題幾乎原封不動再度出現;我看著大喜過望,覺得問卷實在「善解人意」,馬上另行勾選「不會」。
我清楚記得,還有其他題目陸續重複,剛開始不免有些困惑,但也很快從善如流,逐一「看情況」另選。
我確定另外還有「你會聽到別人聽不到的聲音嗎」之類的題目,也很高興的勾選「會」;隨後發現,聽覺之外,另有涉及視覺、嗅覺……的變化題,更又抱著「知我者留美心理學家是也」的欣喜,一路打勾。
因為我天生五感敏銳,比如從小學到高中上音樂課、美術課,都可以輕易分辨出其他同學渾然不覺的音調變化、景色豐美,一向備受老師誇讚,為此有些自豪。
可萬萬沒料到,下周的課堂檢討上周問卷的結果,原狀收回個別密封發下的評量表以後,這位講課有料又有趣的神父教授,竟然一反常態,微帶怒氣抬高聲調補充斥責道:「有人亂答,這個同學自己心裡有數,如果不是有精神病,就是故意搗蛋!」
原來,一再重複出題,目的並不在於提供多重選擇,而是藉此核對是否「始終如一」,以便判斷答卷是否認真、可信,以及答卷者是否「正常」!至於讓我誤以為遇到「知音、知己」的題目,則直接給我招來「幻聽、幻視……」的結論!
我猜,從來沒有人答卷像我那樣「多方設想」(而且瞬間達標),反倒變成一直翻來覆去前言不符後語外加一堆幻覺,才會意外得出「疑似精神病患」的評量結果!
我曾經為此蒙受心理創傷嗎?一點也沒有!
當然,打開密封的、神祕的評量表,突然瞄到白紙黑字寫著完全在想像外的、特別犯忌諱的疾病,真的只能用「驚心動魄」來形容。幸好,我沒等聽完課中檢討,便已拼湊、歸納出「自己的結論」:我心裡確實有數,只不過是答卷「此數」與詮釋「彼數」天差地別而已。
可當時也沒作聲,理由很簡單:大班授課一兩百人之中盡是陌生臉孔,一個剛從中部離家北上的大一新生,哪敢當眾站起來,對一個「空間距離」與「威望光芒」兩皆遙不可及的教授「抒發己見」?何況又是帶有異議的己見!更別說當時在中學,大概很少人不曉得,青春期少年遇上「小事化大」遭指「侮辱師長」的嚴重性吧?
遺憾的是,等我和同學熟絡之後,重提舊事當作「問卷笑料」對宿舍室友自招:「欸,那個精神病就是我啦!」沒想他們居然根本不記得課上聽過那句斥責,害我不禁懷疑,到底是他們上課太不專心,還是從頭到尾都是我一人的幻想+1?
上文提到電話問卷,則是因為近年較常宅在家裡,遇到「選季」便會接到不少「我是總統(立委……)候選人……懇請惠賜(小弟)一票,拜託!拜託!」之類的拉票電話,偶爾也會碰上選情民調,才有的心得。
先講拉票電話,讓我很難理解的是,既然打到家裡進入「私領域」,為什麼預錄講詞的內容、語氣,不能稍減「政見廣播」的僵硬、無趣,換上/裝出「交心晤談」的柔軟、熱絡?我第一次接到這種電話時,沒經驗,起頭2-3秒還覺得受寵若驚,以為是本人來電;可惜迅即發現事實不然外加索然無味,從此便和這類被我如此定位的「機器人騷擾電話」斷絕往來。
再說選情民調,更離譜的是,我接過一通電話,對方聽聲音大約是25歲上下的女性,劈頭就像「監考官發試卷」似的,官腔官調沒好氣的說:「我們在做選情分析,請你認真作答!」
她在開頭幾道還算題意清楚的問題之後,接著念出一系列「如果誰和誰誰競選,你會不會/你會把票投給誰?」之類的是非、選擇題。第一次出現時,我在她催促之下勉強選擇「無法作答」。
第二次,忍不住疑惑的問道:「某某有要出來競選嗎?其他幾個候選人沒聽過,他們又是誰?」而她居然更像電影或電視劇裡的「緝兇偵訊」那樣,又乾又冷的回道:「你只要說會或不會就好!」我終於忍不住「啪」的一聲掛斷電話。我同情她前頭可能受到別人一些鳥氣,但沒道理變成她遷怒出氣的對象,特別又是「抽空」受的氣。
話說回來,在我有限的經驗之中,倒也曾經碰到一個年輕人,一開口便讓人覺得稚嫩樸實,難得竟也口齒清晰(勝過太多新生代影劇演員!),所以重新拾起「給人業績」的善意,完整答過一次電話問卷。
問卷記得說是來自教育部體育署的研究計畫,調查主題則大致是:銀髮族的運動行為和相關消費。
對方如常問過受訪者的基本資料,包括年齡、教育程度之後,開始問到個人常做的運動類型、頻率、時間長度,以及衣著、器材、場所開支……等等細節。
結果當然超過原本一再保證的「只要耽誤你5-6分鐘」,我也早就感到沒完沒了,有點難以掩飾心中的不耐了。
最後,可以想見對方滿臉堆笑,咧嘴說道:
「最後一題,最後一題,真的是最後一題:如果設置『雲端資料庫』,你希望加入下列哪幾類資料?可複選:一、……」我還是請他先逐條念完,等我掌握整體之後再選。
可是,這次他猶豫了一下,大約停頓了1.5秒,才帶著午夜夢迴的語氣,輕聲問道︰「你知道『雲端』嗎?」
而我,完全沒料到他會這樣問,居然愣了一下,延遲了0.5秒,才用輕快雀躍的語調回答︰「知道啊,我讀過《西遊記》!」
親友、晚輩聽到這裡,一致的反應是︰在爆笑聲中,勉強擠出一句:「哈啊!你真的那樣講?那他怎麼說?」
但我更想知道的是,對岸哪個官員或網軍,原就堅稱大愛勝小愛,比起小情小愛的盲目,愛國更該大大的盲目;他們要是輾轉聽到這段對話,會不會跳出來宣告︰吳承恩比美國人早500年發明雲端!雲端自古屬於中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