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9日 星期四

異外之聲No.106:同志驕傲月活動預告!跨性別遊行!


【今周刊電子報】提供讀者易懂易上手的投資理財資訊及趨勢,最快速經濟脈動、專業政經報導,廣闊國際視野。 【聯安醫週刊】提供健康新知、飲食營養等內容,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和大家輕鬆聊健康,落實生活中的健康美學。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2/09/30第10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編輯手札
10/28 星期五 晚上6點半 2022台灣跨性別遊行!
文章選讀
關鍵評論網:反思「性別揭曉派對」風潮:當性別成為一門好生意,誰得利?
換日線:如何理解女性、酷兒身份?鄭宜農:「拉開距離,觀察全貌」──專訪 2022 酷兒影展特派員
VOGUE:登曼波,用絢麗影像建構酷兒世界
新聞選讀
聯合新聞網:承認昔恐同言論鑄大錯 哈德威:人們因此受害
世界新聞網:亞裔LGBTQ站出來 競選公職人數 4年倍增
未來商務:不再區分男女商品!Nike 打造「性別中立」概念店,瞄準 Z 世代價值觀
活動快報
2022台灣跨性別遊行!✨ 照亮跨權・平等向前 ✨
支持熱線
支持熱線,一起走向自在生活的那天!
 
 
10/28 星期五 晚上6點半 2022台灣跨性別遊行!
2022台灣跨性別遊行 ✨ 照亮跨權・平等向前 ✨

本期首先與大家分享一個大消息,上個月熱線募款感恩會圓滿落幕!結著我們緊鑼密鼓籌備第四屆台灣跨性別遊行,即將於 10月29日星期五晚上登場! 邀請所有人一起跨出性別框架,穿出最閃耀的服裝,展現最亮眼的妝容,我們一起照亮跨權,平等向前!10/29(五)18:30 西門紅樓廣場見!

台灣跨性別遊行今年走到第四屆。儘管跨性別議題的能見度近年來有所增加,但在台灣社會,各種男女二分的既定框架和制度設計,往往忽略了跨性別的存在和需求,使得非常多的跨性別朋友在日常生活、職場、醫療等環境都遇上困難,也常常必須忍氣吞聲,獨自面對内心的煎熬與痛苦。這一切都提醒了我們,社會對跨性別議題的認識仍有所不足。

今年跨性別遊行仍舊在夜間舉辦,象徵跨性別是在黑暗中踽踽獨行的孤單小眾,等待照亮環境的友善之光。我們期待每一年都有更多民眾加入遊行,一起關注跨性別處境,成為支持的力量,照亮夜空。讓我們在這條平凡之路上結伴同行,一起創造更多元、自由、開放的台灣!

---

本期電子報的文章選讀聚焦在性別、酷兒概念,從反思社群當紅的「寶寶性別揭曉派對」開始,再者是「酷兒影展」大使鄭宜農專訪,最後是擅長捕捉人物多樣面貌的酷兒攝影師登曼波專訪。而新聞選讀帶來國外新聞,包括一代傳奇後衛哈德威(Tim Hardaway)承認早年關於同志的失言、美國亞裔LGBTQ競選公職人數倍增,以及韓國首爾出現第一間NIKE性別中立概念店!

 
 
 
關鍵評論網:反思「性別揭曉派對」風潮:當性別成為一門好生意,誰得利?
文:楊鈞傑

近兩年來,台灣突然竄起「性別揭曉派對」(Gender Reveal Party)的風潮,許多藝人與YouTuber在社群媒體上分享寶寶性別的喜悅,用藍色與粉紅色來標誌男寶或女寶。然而,這個派對卻帶來一些意外:因煙火引起森林大火[1]、在愛荷華州甚至因爆炸性物質殺死準阿嬤[2]⋯⋯。

為何大眾如此熱衷「性別揭曉」?「性別揭曉派對」還會帶來哪些社會上的問題?

揭曉「性別」?為何性器如此重要?

「性別揭曉派對」從何時開始?最早在2008年,美國一名準媽媽Jenna Karvunidis為了分享生產的喜悅,特別舉辦了一個派對,透過切開的蛋糕為粉紅色,來宣告自己即將要有女兒,上傳到社群媒體上的貼文也迅速掀起熱潮。此後,父母開始利用藍色與粉紅色的蛋糕、氣球、煙火、粉末等材料,來昭告天下自己即將擁有兒子或女兒,而2020年的台灣也開始搭上派對的順風車。

但是,這樣的「性別揭曉」到底有什麼問題?

首先,生理性別(sex)不是二元的!性別揭曉派對最主要尊崇的,是胚胎解剖學裡的性器官決定論,透過醫師在超音波裡顯示「與生俱來」的生殖器來定義「男女」。然而,擁有兩種性器官的「雙性人」(intersex)卻被排擠在這個二元分類之外 [3],他們可能是XX或XY染色體,卻沒有一定屬於「女」或「男」。

再者,性別揭曉派對錯誤連結了生理與社會性別(gender),更強化了社會性別的二元論述。社會性別作為社會建構性別的一種「常規」,規定了生理男與生理女生下來就必須要遵守特定規範,如男生必須穿西裝,舉止大方;女生就必須穿洋裝,舉止文雅。而性別揭曉派對正是透過「男生=藍色」、「女色=粉紅色」的社會符碼,來強化社會對胎兒的期待。

還記得兩年前的「粉紅口罩事件」嗎?當時小男孩害怕被嘲諷陰柔,而不敢戴粉紅色口上學,現在「性別揭曉派對」又再製性別刻板印象。

這種性別二元框架的傷害範圍廣泛:如不符合社會對於「男生陽剛」與「女生陰柔」的規範的族群;認同不屬於「男」或「女」的非二元性別者(non-binary gender);及不符合社會對於性別「生物決定論」,後天改變生理性別的跨性別族群。性別揭曉派對所強加的社會期望,將讓這群孩子成長時面對更多的壓力。

性別「揭曉」:網路作為「表演」的公共舞台

性別揭曉派對的另一個特色,就是必須透過社群媒體來放送派對的喜悅,如Facebook、Instagram、YouTube,以及美國流行的Pinterest,也能藉由hashtag、pin的分類化功能,將胎兒的性別昭告天下。

透過科技,女人的懷孕進入了一種「儀式化」過程,將原本私人產檢的超音波結果,變成一個不僅是父母,而是公共社群的事情。從超音波走向社群網站,性別揭曉派對的「儀式」填補了科技在女性孕期對身體控制的時間間隔(從超音波的第16周到生產的第40周);關注胎兒的性別成為了一場「表演」,準父母是主演者,親朋好友是參與者,網友則是觀眾 [4]。

「如此戲劇化的揭露孩子性別感覺像在作秀,而且很虛假。切開蛋糕發現的整個過程,就像它是子宮的替身一樣,有點令人噁心。」一位準爸爸說 [5]。

學者 [6] 認為,這種「表演」在網路上的能見度變高後,不僅強化了傳統性別二元的刻板印象,也樹立了一個「門檻」,預設「好」的準爸媽都必須要舉辦這種派對,並且要接受網路公評且標準的親職照護模式 [7],才能在社群裡取得「權力」、在親屬間取得一定的聲量。

然而,在這場「表演」的舞台上,卻只有特定文化資本的族群可以參與演出,如白人、中產階級、高教育程度的家庭。他們一方面能負擔派對的費用,另一方面也跟上了西方的「流行」與「進步」,提升自己在社會上的地位,進一步掌握了在社群媒體上對於性別規範與胎兒照護的資源和話語權。

入侵子宮:當「性別」成為一門好生意,誰得利?

除了分享「性別揭曉」外,網路科技帶給了派對業者推銷與牟利的機會,將消費文化「入侵」女人的子宮,把女人的孕期分割成不同零碎階段進行販賣與銷售。而廠商主打的產品則是鑲嵌在異性戀體制下的性別觀,如藍色與粉紅色氣球、彩帶、禮物等,吸引信奉「兩性」的消費者上門。這些產品足以快速使商家積累財富,比如有商家光是一個蛋糕就賣了100至1000美金 [5],更遑論所有的派對布置。

但「賺錢」本身不是重點,重點是得來的「利潤」是為了什麼目的?得到什麼後果?服務什麼樣的價值?而性別揭曉派對隱含的正是人的生命階段都可被商品化,任何重要時刻都可以攢出錢來。

商品化不僅將未出世的胎兒納入自由市場競爭,更賦予了女性「自由」的假象:性別揭曉看似給予了女性「選擇」掌握自己的身體,紀錄與分類化她的人生,提升自我在文化與階級上的「市場價值」,但這種「個人」的女性充能(empowerment)卻忽視了女人在集體政治經濟體系上的弱勢地位。

這種新自由主義的女性主義危機在於,只有白人與中產階級的霸權文化被看見、異性戀的家庭價值觀被強化、信奉性別二元「知識」的人得到「權力」,並施加在性別、種族、階級弱勢族群上。危險的是,它容易聯合新保守主義的勢力 [9],針對女性與同志運動進行反撲。

結語:「就只是個派對玩玩,那麼認真幹嘛」?

12年後,派對創辦者後悔自己辦了這個活動,除了引發非預期的後果,還再度加深了大眾的性別刻板印象 [10]。而現今的台灣,即使有了「玫瑰少年」的悲劇,我們卻還是擺脫不了性別二元的陷阱。

但或許這也是另一個推動性平的契機,如國外的父母舉辦了一個彩虹的性別揭曉派對給他們的非二元性別認同的孩子 [11],又或者以「第三種顏色」的紫色來代表雙性人的誕生 [3],都是顛覆傳統性別刻板印象的作法。最後要問,到底為什麼我們要「揭曉」性別?為什麼需要一個「派對」來定義胎兒的身分呢?

 
換日線:如何理解女性、酷兒身份?鄭宜農:「拉開距離,觀察全貌」──專訪 2022 酷兒影展特派員
採訪、撰文:李汶倢/換日線校園大使,圖片來源:

Photo Credit:2022 台灣國際酷兒影展 提供

2007 年,鄭宜農以演員身份走入銀幕世界,憑電影《夏天的尾巴》提名第 44 屆金馬獎最佳新人獎,演員,是許多人看見她的第一個光點。

時間軸向後推移,鄭宜農在詞曲與文字創作之間,收攏了自己的焦慮和困惑,時而蜷縮書寫孤獨,時而登台表演、與世界交換所想;這些年,從《海王星》的〈還是會害怕失去你〉,運行到《水逆》的〈新世紀的女兒〉,帶著她的創作漂浮於各個星球,在水星逆行中尋求定錨點。

今年,她則跨足擔任 2022 第 9 屆台灣國際酷兒影展​(以下簡稱酷兒影展)影展特派員,並接受《換日線》專訪。

以女性身份與世界「交手」的 35 週年

採訪當天,鄭宜農身著白襯衫,搭配剪裁俐落的深色西裝背心,身後接著一頭及腰長馬尾,精緻妝容與指尖上的幾筆色彩相襯,性別輪廓在鄭宜農身上,似是帶有「游移」狀態的從容。

「我花了很多時間釐清自己能在酷兒議題上施力的地方,當我準備好時,酷兒影展就剛好邀請我了!」談起接下本屆酷兒影展特派員的契機,鄭宜農將思緒下潛到更深的層次,她剖析自己是個執著於「與事物拉開距離,藉以觀察其全貌」的人,舉例來說,像是理解「女性、酷兒身份的全貌」,對她而言就需要很長時日的沉澱。

「我雖然知道自己是一個女生,但卻花了 35 年的時間從旁觀看什麼是『身為一個女生』。我並沒有感受到女生就是會遭遇什麼樣的困難,而是當每次困難來臨時,拉開距離觀看,進而發現這樣的困難會在女生身上出現。這是我的特殊狀態。」

在以女性身份與世界「交手」的第 35 年,創作「帶有性別意識」的作品的想法,才第一次在鄭宜農的腦海中浮現,「我是一個性別輪廓很不強烈的人。身為一個 35 歲的女性,我觀察到身邊其他女性即使身上披了各自不同的標籤,可是那種孤獨、困難和窒礙感卻是相同的,我想把這樣的感受寫出來。」

35 年的社會細察與生命經驗,讓鄭宜農覺得自己足以理解女性的處境,進而詮釋〈新世紀的女兒〉MV 裡一張張隨著女性身份轉換而遞減的定格笑容。關於這首歌,鄭宜農希望每一位女性在聆聽時都能得到共感,若這是一個空間,那麼各式各樣的女生都能在其中找到位置安坐。

能以如此冷靜客觀的情緒,直視酷兒身份帶來的擦傷,並坐在鏡頭前完整表達當下的感受,鄭宜農坦承,這其實是近兩年才達到的心理平衡。這般「能夠負擔,才能擁有」的精神,似乎就是鄭宜農與酷兒影展特派員這份工作之間的緣份──緣份來得早,不如來得巧。

以「隱喻」拆解酷兒影展入圍作品

談到接下影展特派員的事前準備,鄭宜農興奮地分享:「整個工作過程很享受!一拿到片子就一直看!」

在 DVD 仍盛行的年代,鄭宜農就時常窩在家中看電影;在出席影展頒獎典禮的前段時間,她也一口氣完食 6 部入圍「台灣短片競賽」的作品,雖說是以影展特派員身份觀影,但卻完全不覺得是在「工作」,格外享受其中。

鄭宜農過去曾於受訪時提到,比起純粹用「語言」表達,自己其實更是個「隱喻控」;而或許同樣身為創作者,她在觀看他人作品時,會慣性地指認出旁人難以察覺的細節,在導演和編劇創作出的空間中任意解讀其中涵義。

至於最近觀看的這 6 部作品,是否有吸引她的「隱喻」概念?鄭宜農如同匠人攤開珍藏的工具包一般,侃侃而談:「我首先想到的是《桶妝仙女》裡的瓦斯桶,我覺得隱藏在華麗斑斕表面下的,其實是一股渴望救贖的悲傷。每一次瓦斯桶被摩擦,仙女像阿拉丁神燈一樣出現,我都覺得那像是一種求救,非得要等到老鼠咬破管線、瓦斯桶爆炸這類危險的事情發生,才會有人醒來。」

另一個讓她直呼「太喜歡」的細節,則來自《悄悄告訴她》。劇情描述兩名游泳隊高中女生之間的曖昧情愫,兩位女主角性格迥異,一個憂鬱,一個活潑;一個內心似有不能說出的痛苦,另一個則反覆以問句嘗試建立起對話。

「那位活潑的女生會一直問對方『妳怎麼了?』,就這樣問了一整部戲,透過各種方式阻止對方傷害自己。倒數第二場戲在深夜的游泳池,這個憂鬱的女生又在練習,這次活潑的女生來到她身旁,選擇跳下水和她一起游,有一種『妳要這樣,我就陪妳』的意味。」

鄭宜農說明,這場戲沒有台詞、相當安靜,但就在那一瞬間,其中一個人做了不一樣的選擇;雖然此後人物弧線漸行漸遠,可是這段跳下泳池的情節對鄭宜農而言是重點象徵,「那樣的理解很關鍵,我認為『試著理解』就是這麼一回事,是很安靜、很孤獨的事情。」

創作者透過隱喻手法創造出詮釋空間,讓觀者以自己的思維去理解,鄭宜農認為這是影像和創作中最美妙的事情。

「有些隱喻,你會知道它有很明確的終點,可是要怎麼走到終點?光是一場戲大家就有不同的走法,若可以創作出一個讓大家在其中『散步』的空間,那個感覺很好。」

「同理彼此的同時,也有無限的悲傷。」

2022 年酷兒影展以「愛宇宙•愛無限」為主要意象,向當今社會叩問性別有無作為一種複數的可能?同時亦強調「無盡的愛」與「愛的無限」,探討各種愛與性的面向。面對這樣的主題,鄭宜農是這麼詮釋的:「無限包容所有正面與負面,但達到無限前的『理解』是非常困難的,同理彼此的同時,也有無限的悲傷。」

她舉《雙面曹里歐》這部記錄變裝皇后生活的作品為例。導演潘信安在佛教家庭長大,是個陽光、積極,會去拍淨灘活動的青年男子,同時不斷思考自己為何會拍變裝皇后主題。在紀錄片中後段,導演竟將鏡頭開始轉向自己。

走在酷兒議題「日常化」的路上

今年酷兒影展「國際短片競賽」共徵得 216 部投件,參與的國家與地區創作者橫跨五大洲,可以想見酷兒議題的影響力與受重視程度,已在不同文化中深掘、擴散。談起對相關趨勢的觀察,鄭宜農說:「我們正走向一個要把這個議題日常化的過程,這是重要的。」

她認為以往在許多運動上,大家都把「彩虹」的意象表現得很明亮,有如嘉年華一般,但這可能會讓大家忘了同性間的關係也會有很沉重、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前陣子和勵馨基金會合作,因此接觸到『多元性別暴力』的議題。這個主題本就不討喜,因為多元性別本身就需要三、四層的解釋,更何況是這個關係裡的暴力防治。大家可能還沒辦法想像,即使是多元性別關係,也可能有暴力存在其中。」

走在酷兒議題日常化的路程上,鄭宜農希望終有一天,大眾能感受到同性伴侶間的美好與痛苦是並存著的──結婚、離婚、暴力等在異性戀身上會發生的事情,也都會在同性戀的關係中發生;明亮的彩虹背後,也可能撫摸到凹凸不平的日常,這才是真正的「正常」。

能做的,僅僅是透過作品給予撫慰

身份認同的掙扎,是許多酷兒族群會面臨的課題,身為一位不斷「向外給予」的創作者,鄭宜農認為,沒有任何人說的話可以成為另一個人的人生指南,她能做的僅是透過作品提供短暫的撫慰。

即使是看起來什麼事情都能處理得很好的人,也會有迷惘、搞不定的時候,只是不會讓人看見。我想讓大家透過我的作品知道這樣的情緒,可以稍微不孤獨一點,其實這世界上所有人都有脆弱的一面。

出道至今 15 年,若在搜尋欄鍵入「鄭宜農」,試圖探尋其面向,會發現她始終飄移在充滿無限可能的軌道之中。而那些藉由創作觸碰過的美好、用隱喻詮釋過的理解,都是鄭宜農嘗試撫慰每個裂縫的瞬間。

願彩虹的明亮意象能在一次次的摩擦中,逐漸消散為常民生活裡無法被辨識的甜蜜空氣。

《關於作者》

李汶倢

Frau Pinguin / Deutsch und Journalistin

台南新營人,豆菜麵推廣大使。曾想征服德文卻被德文征服,以為大學四年能把德文變成母語,但留下的是幾個實習媒體,記憶依舊鮮明且熱愛。希望能做個小小的、記錄過時代樣貌的人,擁抱變動,好好生活。

執行編輯:曾聖軒

核稿編輯:孫雅為

 
VOGUE:登曼波,用絢麗影像建構酷兒世界
圖片來源:登曼波

從操刀時尚雜誌封面,到奪下藝術殿堂指標──臺北美術獎首獎,以父親的真實故事延伸成一個宛如電影的影像展覽。登曼波(楊登棋)的藝術世界不只有那些繽紛生猛的攝影,更多的是關於兩代酷兒身份的認同與對照。

BY NICOLE LEE

濃烈的色調、大膽的構圖、自由的氣息以及在地況味,登曼波的攝影作品和他本人一樣張目出彩,讓人聯想到一種被濃縮萃取後的台灣氣息,將島嶼的青春不羈幻化成時而夢幻,時而張狂,卻永遠能量飽滿的樣貌。本名楊登棋的他,之所以化名為曼波,源自於他所鍾愛的電影──侯孝賢的《千禧曼波》。

有著極具陽剛魅力的深邃五官,登曼波講起話來跟他的外表有些出入,他冷靜的語氣讓人感受到一種獨特的溫柔陰性能量。他不是典型學院派的藝術家,而是有點當代文藝復興人的特質:曼波左手拿相機,右手打碟,遊走於時尚與藝術圈,身份多元。與林建文共組波文映畫社,從品牌形象照到名人封面和時尚攝影,散見於各大雜誌。他還是在地下音樂圈極具知名度的DJ,也因為攝影作品出版過《台女》等數本著作,但最令他聲名大噪的還是藝術展覽:《父親的錄影帶》,以及入圍台新藝術獎的《父親的錄影帶______碧兒不談》。

「台女我喜歡這麼稱呼自己,願你也是!」《台女 Tai-Niu》圖鑑打造最具感染力的台女群像。

「爸,你知道現在同性婚姻合法嗎?」以這句話打開了展覽的序幕。2019年,以攝影、錄像媒材為主的《父親的錄影帶》一舉拿下臺北美術獎首獎,震驚了藝術圈。一是因為臺北美術獎甚少給攝影作品首獎肯定,另一則是登曼波祭出的這個真實作品,在故事性和視覺上都給足強勁衝擊,涵括同志、親情、兩代溝通,在情與慾之間,找到屬於自己與父親的生命故事,更關乎一個從個人延伸至世代的台灣酷兒紀錄。

酷兒啟蒙

大概是1994年,當時快升國中的他,無意間看到爸爸用VHS自拍的性愛錄影帶,對象同性異性都有,但以同性居多,各個標上了父親自己取的標題,超過五十卷。「我當初很震撼,不懂這件事情到底代表什麼意思,一開始有點逃避,不刻意去想,但又不自覺觀察我爸的生活圈,哪個男生來我家?他們來了之後在做些什麼?總是興奮地去偷聽他們房間裡的聲響。」

他的母親生下曼波前已與其他男子有婚約,育有二子,懷孕時曼波的父親偷吃,母親一怒之下生下曼波後就離開。由阿嬤帶大的曼波認識到自己的性傾向是在國小時期,那時候班上有個男同學特別喜歡找他玩,總是跟他一起出去,曼波發現對他有超越友誼以上的感覺,但心裡面又隱約擔心自己會跟爸爸一樣。

帶著對性向的疑惑與懵懂一路到了國中。921大地震那年他十五歲,曼波的老家在台中東勢偏鄉村落,進去的路上只有一條橋。因為地震,家成了災區,幾乎與外隔絕,每晚都得和所有親戚一起睡大通舖。大他兩三歲的表哥睡他旁邊,兩個人打打鬧鬧互抓對方的性器當遊戲,結果竟意外擦槍走火,有了性接觸。「因為是災區,每天什麼不用做,也不用去上學,晚上就跟表哥玩。但當時其實很緊張,什麼也不懂,那個年代又有很多對同志的歧視,不過心裡面已經知道自己就是如此了。」

家族的印記

因為發現了爸爸是同志,相較於性向認同,他更多的疑問是關於「為什麼會生我?為什麼你跟媽媽沒有結婚?為什麼會拍下這些性愛錄影帶?」曼波說:「我唸書期間每次填家庭狀況的表格總是很困擾,因為我是私生子,在非正常的環境下長大,對自己的認同感很低。我們家裡面只有我愛唸書,因為我發現念書讓我認同自己,覺得自己有用。」

曼波後來考上台中二中,並在大學畢業時拍攝短片「無憂」,獲台北電影節非劇情類特別獎。「其實這個作品就是以我爸的錄影帶為出發點,但我當時不太敢深究這件事情,所以拍得特別抽象。」

他畢業後進了電影圈,從美術組做起,刷質感、挑選道具、陳設樣樣來,雖然是美術,他在片場總是攜帶底片相機,拍著紅色的塑膠椅,散亂在柏油路上的花瓣也捕捉,隨手紀錄影像當日記。就這樣做了三年,也將自己用底片拍的零星作品放到網路上,後來被莎妹劇團的人看到,開始接劇團攝影和側拍的工作,慢慢成為一名攝影師。那時候的他,其實並不想再深究父親的錄影帶了,反正在台北過得也還不錯,他心裡這樣想。

我想記錄同志的各種面向

後來曼波在2017到2019年頻繁去柏林,有時候旅行,有時候短暫居住三個月,在那邊認識了許多酷兒同志,參與了好多有趣的派對。陽光明晃晃地灑落在夏季的湖上,裸男與充氣的獨角獸形成了如畫的景色;又或者在柏林夜店Berghain裡隨著電音與群眾共舞的景象,這些歐陸經驗觸動並激發了他被埋藏起來的某塊記憶。

「我真的覺得這些酷兒的事情,都應該要在台北發生。」他悠悠對我說:「上個時代不盡然,但酷兒在這個世代應該要更被大家習以為常。我在柏林的時候被深深受到啟發,想做相關的作品,那時候才又想到我爸的錄影帶。

同年,曼波的阿嬤過世,老家搬家,他直覺性地把這些本來要被丟掉的物件留下來,但每次一研究父親留下的資料,都會看見更多信息,陷入更多沈思。「我每次看還是覺得很離譜,所有跟同志相關的刊物、照片、他都會畫重點。那個時候交友要匿名,在刊物上徵筆友,不知道對方長怎樣,現在根本難以想像。自從網路世代後,我們就很少有這樣的感覺,所以我希望留存那個年代真實的同志生活,尤其是現在幾乎找不到台灣八九零年代男同志的影片,那時候第一次覺得,也許我可以試試看記錄下來。」

關於父親的三部曲

北美館首獎《父親的錄影帶》、在政大展出的《父親的錄影帶__碧兒不談》以及今年在國美館的《複寫:認同__父親的錄影帶 》,這三個展覽可以說是延伸的三部曲,宛如一個用影像鋪陳的長篇動人詩篇,寫給父親,寫給自己,也寫給所有人。既微觀又宏觀,既魔幻又寫實,在個人性的私人觀點下倡議了兩代的酷兒形象,猶如法國藝術家Sophie Calle曾在《哈榭爾.莫妮克》拍下母親的各種樣貌。

曼波說:「從單純跟我爸的對話,到我爸成為酷兒群像的一員,最後是上個世代酷兒延伸出的世代複寫認同,涵括到我與家族的連結,包含性別、國族以及自我認同。」他也是做完這系列展覽後才發現,原來創作可以療癒自我,撫平他小時候那些不被理解的傷,也更理解自己的酷兒身份。

對他而言,LGBTQ+的Q(Queer酷兒)不應該被歸納在這裡面,「我覺得酷兒是所有人的自我認同。很多事情都是非二元,不是用性別或性向區分,而是用你的喜好、個性決定特質。酷兒是一種Sense和一種自信的態度。像我就是順性別男性、酷兒思維。別人怎麼看是他們的事,我知道自己是誰比較重要。」

定義台灣同志文化

有人用標籤去定義曼波做的事情,或是有所評論指教,他盡量不被影響太多,「有些惡評會說我幹嘛幫爸爸出櫃,或是在網路上遇到恐同的人。但無論如何,我都希望在各種創作透露酷兒Sense。對於這個議題我們要持續討論,至少成為一個媒介,讓更多舒適圈以外的人知道。因為國際上很多人將台灣視為重要的亞洲同志文化基地。」

展覽與工作應接不暇,曼波跟我聊著年底即將發生的個展《居家娛樂》和《父親的錄影帶》三部曲攝影集。他最新的展覽關乎家族和性,不單只有他與父親的關係,還有媽媽、阿嬤以及他遇見的其他家族,包含變裝皇后和跨性別者,洋洋灑灑地打造出酷兒群像。事實上,就連曼波的DJ名稱「YEXIAO夜校」,本意也是九零年代同志圈暱稱228公園的代號。

Editor and Text Nicole Lee, Photographed by Kuo Fang Wei, Styled by Titi Chen

Makeup and Hair Hacker Huang

 
 
 
聯合新聞網:承認昔恐同言論鑄大錯 哈德威:人們因此受害
一代傳奇後衛哈德威(Tim Hardaway)在2007年曾捲失言風波,恐同言論使其自認很可能就此斷送入選名人堂機會,如今他將在今年9月圓夢獲此籃壇最高榮耀。哈德威近日也表示,非常懊悔昔日發言,並強調自己從中痛改前非。

「我在教會長大,這就是教會教的,他們灌輸同性戀是錯誤的觀念。我就是這樣被教導的,別跟同性戀說話、混在一起。我無意說他們壞話或散播仇恨,我的話是因為成長背景,但我的確錯得離譜,人們也因此受害」,哈德威如今說。

哈德威進一步強調:「我得試著長大,真正探索自省,明瞭我過去所言真的帶來很大傷害。」他也指出:「因為這番話,很多人依然記恨,不給我第2次機會。但我的父母告訴我,不斷試著把錯誤導正成對的事,我也將持續證明自己。」

 
世界新聞網:亞裔LGBTQ站出來 競選公職人數 4年倍增
圖片來源:美聯社

印度裔的嘉娜妮(Janani Ramachandran)今年競選加州奧克蘭市(Oakland)市議員,如果成功,她除了將是屋崙市議會的首位南亞裔成員外,還將成為屋崙市的第一個同性、雙性與跨性別(LGBTQ)市議員。

30歲的嘉娜妮說,她在南亞裔和LGBTQ兩個群體中都很難找到自我,LGBTQ群體中沒人像她這樣的南亞裔,南亞裔又鮮少有人是LGBTQ,因此她在兩者中間都感覺不適,一直生活在兩個不同世界的交叉點,她希望競選市議員能夠帶來改變。

嘉娜妮的競選反映出美國政治的人口變化,自2018年以來,競選公職的亞裔LGBTQ增多逾一倍,今年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支持LGBTQ從政的勝利基金會的資料顯示,2018年全國參選公職的亞裔LGBTQ只有20人,2020年略增至23人,今年猛增到41人。

勝利基金會發言人藤井(Albert Fujii)說:「過去幾年,反亞裔仇恨與反LGBTQ仇恨相互疊加,給我們帶來嚴峻挑戰。隨著亞裔和LGBTQ環境的改變,亞裔LGBTQ群體的參政人數大增。儘管我們已經走了很遠,但亞裔LGBTQ的代表性仍有很大差距。」

36歲的韓裔朴山姆(Sam Park)是第一個公開同性戀身分的喬治亞州議會成員,他在亞特蘭大上小學時是唯一的亞裔,表示「我曾擔憂以同性戀的身分參選,尤其還是南方的亞裔同性戀,是出身卑微的移民之子,從政似乎遙不可及。」

朴山姆說,喬州多年來不斷出現歧視和污名化LGBTQ的立法,即使在他自己家,也有許多對LGBTQ的保守觀念,「南方是保守派土壤,韓國家庭更保守,我又是在傳統的南方浸信教會長大,因此成為同性戀就是大逆不道,要下地獄。」

如今連任競選,朴山姆感到與他2016年首次參選的情境完全不同,「2016年的州議會只我一個亞裔,現在有五、六個,亞裔參政在崛起。」

朴山姆說,他從青少年到20多歲時,一直在自己的韓裔和同性戀身份之間轉換。如今作為社區領袖,韓裔和同性戀的雙重身分都與他的工作無縫銜接,他擔任州眾議員期間的大部分時間是抗爭反亞裔仇恨,無論是反亞裔言論還是行動。他說:「我們看到川普和共和黨人的仇外情緒與種族主義,他們試圖將亞裔當成美國史上最嚴重的公共衛生危機的替罪羊,我們從中感到了亞裔參政的重要性。」

嘉娜妮作為公開的南亞裔LGBTQ女性,表示很少人理解她的特殊經歷,很多人認為南亞裔LGBTQ是個不存在的概念。

嘉娜妮在美國和印度都生活過,表示「印度的班加羅爾(Bangalore)有許多問題與奧克蘭市一樣,從奢華、可負擔住房、污染、基礎設施到貪腐。」她小時候見到母親害怕與警察打交道,她自己親身體驗到作為成功女人受到他人嫉妒的經歷,她去年競選州眾議會席位時被許多人勸阻。但嘉娜妮表示,她的州眾議員競選歷程比想像得要成功,她一路殺進最終對決,但遺憾輸給了米婭·邦塔(Mia Bonta)。

如今面對新的市議員競選,嘉娜妮表示她可能創造許多個第一,但意義最大之處是任何人都可競選公職的文化轉變。她說:「我清楚記得,一年前許多人勸我不要選。現在我想說一切都在變化,選民已準備好迎接新事物,如果我們說要支持LGBTQ領袖、亞太裔領袖和女性領袖,我們的社區就必須挺身而出。」

 
未來商務:不再區分男女商品!Nike 打造「性別中立」概念店,瞄準 Z 世代價值觀
Nike 在首爾的新概念店「Nike Style」瞄準 Z 世代表達自我與追求新潮價值觀的需求,大力主張「去性別標籤商品」,並設置數位互動區與在地藝術裝置結合,令顧客自行設計專屬社群內容,於新店宣傳大有裨益。

瞄準 Z 世代價值觀,Nike Style 主打性別中立

Nike 旗下品牌 Nike Style 於首爾開設第一間概念店,主張拉近零售業與數位之間的距離,與數位裝置結合並擴展運動用品的領域。品項包含上衣、鞋類、配飾等,也與 Nike 其他商店一樣販售本土化商品,除此之外,更受外界關注的就是其特別設置的「不分性別的商品區域」。

有別於以往熟知的 Nike 門店,Nike Style 概念店瞄準 Z 世代的價值觀,包含在社群媒體中展現自我,強調個體的獨一無二與創意,以及針對二元性別、性向等刻板印象的排斥。

大部份服飾店會將商品以性別區分,就彷彿無形的標籤,如果女生緩緩走近男裝區,大概也只有兩種可能──幫家人男性成員或是為男友挑選衣物。在傳統標籤的長期作用下,思考迴路自然會被引導,而 Nike Style 決定從店內區域開始淡化刻板印象。

像是表達決心一樣,Nike Style 第一間門市著重在去性別標籤,不再將運動衣物區分男裝、女裝,讓消費者自行決定要穿什麼模樣的衣服。「跳脫束縛、表達自我」這樣帶有強烈意味的宣示極易吸引年輕族群的好感。透過該店的另一項特色──掃描 QR Code 並與在地藝術裝置互動,消費者可以設計專屬背景並上傳社群媒體,更進一步提供宣傳品牌的方式。

去性別化的趨勢與未來

愈來愈多人相信性向是流動性的光譜,針對各項商品的性別定義已漸漸引起反彈,而這也並非消費者反感的唯一理由。根據紐約市消費事務局統計,賣給女性的商品定價平均較男性高出 7%,其中以洗髮精、乳液等護理用品價差最大──高達 13%,甚至女性用品有 42% 的機率較男性用品高價,相當於對與生俱來的性別課稅。

性別中立雖仍非主流思想,但平等、尊重的意識漸興,許多品牌也敏感的認知到並推出相關商品,如 Calvin Klein 發布 CK2 香水,將其定義為無性別;百貨品牌 Selfridges 打造概念空間「Agender」,同樣代表著該公司對多元性別的認同。

Nike Style 跟上這波思潮,瞄準 Z 世代別於傳統觀念的價值觀,主張對性別與性向的尊重,符合當今趨勢,目前該公司已制定好接下來的擴店計畫,第二間概念店同樣會在今年於上海設點。Nike Style 可說是奠基於 Z 世代的價值觀而成立,而未來的版圖擴展也能進一步幫助推廣這些觀念,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

 
 
 
2022台灣跨性別遊行!✨ 照亮跨權・平等向前 ✨
2022第四屆跨性別遊行 10/28(五)晚上6點半

拿出你最耀眼的裝扮,我們西門町紅樓廣場見!

#照亮跨權

#平等向前

---

💙 視覺設計:林育如 RU LIN Ru 可愛製造

💖 場地協力: TAIWANIZE 、 TAIWANIZE UNDERWEAR、 台北市國際彩虹文化節 Taipei Rainbow Festival

 
 
 
支持熱線,一起走向自在生活的那天!
熱線為社群持續努力,如果你認同我們,歡迎支持熱線做更多事情!

☞ 你可以用以下方式支持熱線:

信用卡捐款

ATM轉帳

郵政劃播

電子發票愛心碼:0609

王道銀行彩虹認同卡

小熱鋪 HOTLINE SHOP

☞ 了解你的支持所促成的改變:熱線歷年工作報告書

☞ 認識熱線20年:20週年專刊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理財周刊1153期封面故事】堅持居住正義


【今周刊電子報】提供讀者易懂易上手的投資理財資訊及趨勢,最快速經濟脈動、專業政經報導,廣闊國際視野。 【聯安醫週刊】提供健康新知、飲食營養等內容,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和大家輕鬆聊健康,落實生活中的健康美學。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2/09/29  |  第92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編輯小語 台幣波幅創新高
 封面故事 董事長林昊辰堅持居住正義 豐溢開發推 「微建商」 合力造好屋
 活動快遞 理周文化活動資訊
 
台幣波幅創新高
文.洪寶山

聯準會果然是市場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從美東時間9月21日宣布升息三碼,點陣圖暗示明年繼續升息到4.6%,粉碎市場聯準會將因經濟衰退而暫緩升息的期待,資金開始出逃,湧入美元避險,美元指數從9月20日的110.2點開始起漲,短短五個交易日來到114.69點,9月28日盤中見到114.72點新高,累積漲幅達4.07%。

台灣為出口導向 台幣匯率貶比升好

因COVID-19疫情造成的全球央行同步寬鬆、同步緊縮貨幣政策,為史上罕見的經驗,獨強的美元,使得其他貨幣全倒,差別只是貶多貶少而已,台灣因出口型導向經濟體,匯率自然喜貶不喜升,升值時大抵就是爽到房市跟股市,苦了企業。對照過去兩年,中美貿易戰促使台商鮭魚返鄉,這三年來投資電資產業規模達7619億元,造成中南部的蛋白區房價噴出。

以台南為例,台南房價所得比從7.04上升到9.20,漲幅高達31%,房貸負擔率也從28.89上升到36.84,代表台南市民需要「不吃、不喝、不花」整整九年多,才買得起房子。生活教育的成本太高,難怪台灣的結婚率越來越低,不婚不生成社會主流,加重台灣人才荒問題。

內政部統計,2021年結婚11萬4,606對,結婚率千分之4.88,續創新低,另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截至2020年底,台灣25歲至44歲的適婚年齡層,未婚率達43.2%創新高。主計總處報告指出,到2037年台灣新生兒人數可能跌破十萬人。

不用做民調也知道,高房價絕對是問題的核心,從兩岸的打房過程證明,限制性政策效果有限,關鍵仍在供需跟對未來房價的預期。要限制購房需求就直接針對購房痛苦指數下手,例如年輕人不可能「不吃、不喝、不花」整整九年多才存到錢買房子,那麼政府只需要提供年輕人九年的免費社會住宅,少了首購的剛需,房價就不會只漲不跌(破起漲區)。

至於免費的社會住宅的資金來源,羊毛出在羊身上,這筆錢可以比照歐盟最近打算針對能源業者的暴利稅,畢竟很多建商的毛利率高達40%-50%,賺錢回饋社會,就像興富發有可能跳出來組職棒第六隊。

台幣貶勢若持續 應不至於破33.8元

雖然今年台幣兌美元走貶,但從2009年的34.96元升值以來,大致維持升值趨勢,例如2009年二月升值到2011年四月的28.76元,後來又貶值到2016年一月的33.8元,沒有碰觸到34元的價位,改變了彭淮南前央行總裁的匯率慣性,維持「升多貶少」的下降軌道走勢。

2019年五月因為川普政府祭出貿易黑名單,美中貿易戰局勢轉為緊張,台幣那波貶值到31.612元就止住了,後來2021年升值到27.63元,重返1996年六月的價格,巧合的是1995年閏八月發生中共試射導彈的台海危機,而2021年台幣升破28元的隔年,再次爆發中共圍台軍演的台海危機。

所以,如果通膨沒有進一步惡化的話,那麼假設走勢慣性不變,這波台幣的貶值,應該不至於貶破2016年的33.8元,當然如果重回34元的話,台股在存量資金盤的捉對廝殺過程,不排除出現多殺多的甩轎、加速趕底走勢。

回到疫情前位階 大盤合理價在11997

加權指數從9月21日的14424點收盤價跳水,五個交易日共下跌958點,累積跌幅達-6.64%,平均下跌191.6點,還不算是加速趕底。如果以2021年新台幣12月30日的27.69元收盤價做基礎,截至今年9月27日為止,台幣共貶值-15.13%,對照加權指數累積跌幅達26.09%,台股還沒有出現超額下跌,因此儘管已經把去年的漲幅給吐回去,但仍沒有觸底的跡象。

台灣央行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為3.51%,明年2.9%,景氣趨勢往下,根據過去經驗,假設回到疫情前的2019年收盤價11997點是合理的價位,那麼因為明年景氣展望保守,股市要有潛在的獲利空間,就得低於合理價。

長期上升趨勢線 透露兩個底部支撐

參考加權指數從2008年的3955低點起漲以來,超長期上升趨勢線仍有效,具備落底支撐的條件,在這條超長期上升趨勢線可找到兩個底部支撐,一個是2015年人民幣急貶撼動全球股市的7203低點;另一個是2020年COVID-19疫情爆發的8523低點,因為斜率右上傾斜的關係,所以低點越來越高,如果目前的下跌速度不變的話,預估下方的支撐將落在10890~10570點附近,當然不排除更低的假跌破急跌甩轎走勢的可能性。

另外,可觀察第四季庫存去化的速度,日前廣達寧願賠790萬美元的違約金,也不願接訂單,換言之,聯準會暴力升息打通膨能不能軟著陸,就看庫存去化的情況,就可得知消費力有沒有縮手。

【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周刊》962.963期。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歡迎訂閱理財周刊電子雜誌。學對一招,賺錢很容易《專業財經DVD函授教學

 
董事長林昊辰堅持居住正義 豐溢開發推 「微建商」 合力造好屋
文.編輯部

因台灣房地產市場20年來快速增長,價格持續向上攀升,且近期又遭疫情影響和全球通膨衝擊,不少青年往往在成家立業的第一步就卡關,想買個容身之所都非常困難,而有著30多年房市經驗的林昊辰,感受到消費者的困境,決定以居住正義做為出發點,創立豐溢開發,他秉持著「合力造屋」和「微建商」的核心理念打造新建案,而首發之作就是位在新竹市東區的「豐溢.風藝」。此外,林昊辰還規劃了房地產課程,教導民眾相關知識,盼望能幫助消費者以更接近原始成本的價格買到新家。

林昊辰的人生經歷也頗為特殊,早年因不滿房地產業界部份仲介唯利是圖,讓他毅然決然轉往講師的道路,而在成立豐溢開發之後,更將自己三十年的房市心得統整出來,持續推廣給大眾,內容包括如何評估土地、規劃土地,甚至於開發土地到經營設計、營造等系統性課程;此外,豐溢開發也由淺入深對課程進行規劃,先是以12堂基礎課程建立概念,再進一步教授專業知識,務必讓學員可以循序漸進獲得完整的房地產相關知識。

豐溢推智慧宅品牌形象 新竹市東區打造代表作「風藝」

位在新竹市東區的「豐溢.風藝」是豐溢開發第一個代表作,也是推動「合力造屋」的成功案例,預計將在今年10月中旬對外公開預售,整體規劃為地下三層,地上15層的大廈,林昊辰表示,設計思路上除了要傳承風城記憶外,還採用全科技宅的概念,跟大公司合作引進智慧管家、智慧宅等技術。

對於推行智慧建築的初衷,林昊辰以個人經驗為例子,指出自己也住在公寓大樓,在日常生活中發現人跟人之間的互動極少,跟隔壁鄰居也沒有交集,且隨著科技越來越進步,帶來更多便利性,智慧住宅的概念除了跟上潮流,還滿足了現代人的需求,另從現實面考量亦是必然、必需的發展,因此豐溢開發在追求居住正義與供需平衡之時,也不會忘記與科技接軌。

因「豐溢.風藝」基地鄰近光復路跟東大陸橋,具有位處新竹市中心的地理優勢,前往火車站僅需步行5分鐘,到新竹市的活動育樂中心、公園、科博館大概也是3~5分鐘的路程,生活機能非常優秀。考量到眼下社會少子化的關係,同戶居住人口數比較少,豐溢開發將該案設計成比較適合現代家庭居住的生活空間,主打一到二房的小坪數產品。

而能在寸土寸金的新竹核心地區拿到本案的基地,林昊辰也有一番自己的感悟,「土地有個概念很好玩,不是我選擇它,是它選擇了我,我們知道很多地段都很好,但不是想要就可以拿到,當初不少人對這塊土地有意願,但最後可能資源不足,才讓豐溢開發公司順利拿下。」他強調,該案未來會打造成充滿人文智慧風格的建築,並讓豐溢開發透過此一建案將品牌形象樹立起來。

除了當前力推的「豐溢.風藝」外,豐溢開發還有三個計畫在積極籌備中,首先是在蘇澳冷泉正對面的建案,亮點是坐擁該地市中心的便利性,預計在今年9月會取得建照,並於11月推出;另豐溢開發也在新北鶯歌的鳳鳴重劃區購入土地,建案有望在年底啟動。此外,林昊辰還透露,手邊還有一個建案是位在新竹西大路上,因其具有基地方正、生活機能絕佳等優點,未來發展趨勢相當好,且該案右側比鄰竹蓮市場,走出家門就是公園,附近還有一個小學,完美滿足現代家庭的各種需求。

堅守居住正義 「微建商」降低購屋成本

談及公司的治理方式與經營理念,林昊辰不諱言的表示,希望打造一個共享、共好的環境,他認為經營房地產並不困難,困難的是當人利慾薰心的時候會喪失居住正義的理念,豐溢開發希望把現況扭轉過來,讓所有的夥伴知道什麼是房地產精神。

關於「微建商」的理念,林昊辰解釋,這是一個將大建案做拆解的動作,以螞蟻搬大象的精神進行利益共享,讓所有人都能參與進來,使有買屋需求的民眾能夠自地自建、自給自足,並減少中間商的剝削,讓大家得以用更原始的成本買屋,減少不必要的支出。

至於想參與微建商模式的人,林董事長也給出建議,一開始必須進行整體的課程培訓,明確理解房地產的概念,如此一來才能控管成本、節省成本、並達到降低成本,惟有在瞭解房地產上中下游的角色後,才算是踏入微建商的基本門檻。

在企業精神方面,豐溢開發則是秉持著公司是一個家庭的想法,希望訓練出來的不是員工,而是領導人;創造的是領導者,而不是跟隨者,盼望所有同事都能夠以自身為出發點、以公司為出發點、以團體的利益為利益的方式,執行公司所有的決策。

只做能力所及的事 林昊辰無懼市場不景氣

林昊辰對於當前房地產碰到缺工缺料的狀況也有獨到的見解,指出不是只有房地產會產生風險,市場上所有的投資皆是如此,「但豐溢只做能力範圍內的事情,謹慎評估自己的能力上限,只要不做出超過能力範圍之外的事,就能有效規避風險。」他進一步解釋,自己做房地產投資以來,從來不跟景氣走,也不跟供需走,更不考慮缺工缺料及原物料是否漲價,只考慮當下的目標,不去預測將來,基本上食衣住行當中,住是一定要的,是一個永久性的必需品,不管建築形式發生變化還是科技進步,只要人還踩在地上,房地產就是千年不變,自產自用就不需要看景氣,只有短期投資客才需要考量到市場上的各種變化。

但對台灣未來的土地開發,林昊辰則抱持著不樂觀的態度,稱現在土地蓋一塊少一塊,之後取得上會越來越困難,另舊大樓佔有的地方無法有效利用,造成土地上的浪費也是原因之一。他也點出,以往政府對國土規劃有一定的比例,但近年來土地變更的情況卻越來越頻繁,且多是將農業用地變更為住宅用地,可見目前住宅土地急缺的窘境。

而在房地產投資方面,林昊辰也公開自家的獨門心法,「要先把房地產學好,了解房地產的成本再來投資,就跟股票要先看財報一樣,房地產也是如此,買房前先思考房子經過了幾手?每一手怎麼取得?取得成本有多少?」他強調惟有瞭解房地產的成本,並決定自己的角色和消費鏈上的定位後,才能展開投資規劃。

提及自己的建屋理念,林昊辰認為當下就是要將產品的品質感做出來,賣房的利潤盡量用在升級建材上,全心全意打造出高品質的建案,並讓消費者能以接近原始成本的價格入手,儘管盈利可能沒有別人高,但豐溢開發肯做這件事情,敢做這件事情,也願意做這件事情。

豐溢開發目前對於公司的發展也規劃了完善的藍圖,今年9月初已在高雄開設分公司,有意將合力造屋的精神推廣到南部。而產品的定位方面則是放在純住宅,林昊辰稱,不會碰商辦、廠房等商業型產品,因為只有住宅能夠回饋給有需求的消費者、購屋者,自己清楚每個人回家後需要什麼,如何讓住戶在回家後卸下一整天的辛勞,這才是他考量的方向。

【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周刊》962.963期。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歡迎訂閱理財周刊電子雜誌。學對一招,賺錢很容易《專業財經DVD函授教學

 
理周文化活動資訊
理財周刊1153期更多精采文章:

◎發行人語>台幣波幅創新高
◎封面故事>堅持居住正義 豐溢開發推微建商合力造好屋
◎理財我最大-寶山會客室>專訪楊雅晴:人跟人戀愛的核心是要發現自我
◎理周幫幫忙>台股遇急殺 善用選擇權十倍獲利
◎全球理財觀>Back to 2019疫情爆發前的11997
◎特別企畫>八檔起風股 超級比一比
◎新聞熱線>260億重磅建設挹注青埔站前特區
◎新聞熱線>台灣團隊入圍X-PITCH 2022
◎新聞熱線>新北技職攜手府中商圈 「鬥艷時尚伸展台」送好禮
◎房市觀察>從領先指標、同時指標與落後指標看房市景氣
◎行銷數位轉型>數位轉型的關鍵指標:數位收入
◎高齡金融>失智友善健康與展望∼看見健康到老的可能性!
◎AI智能交易>市場修正期間再加長
◎區塊鏈貨幣戰爭>BTC正由熊市過渡至牛市
◎房市放大鏡>房市價量暴跌 驚天動地?都是實價登錄不即時惹的禍
◎理善大家來>從僑生到台灣人 走過25年尋夢旅

◎【主控波浪實戰操作班】主控盤大師謝佳穎兩年一次,用「主控波浪」規劃股價走勢

◎【蕭明道-2022億級技術分析公益班】跟著蕭明道老師學投資、做公益、饗美食、樂健康

◎【股市賺錢這一招免費講座】 市井股神郭勝第四季用主力籌碼布局哪些股

◎【李澤澄】有哪些組合K線會創造巨額利潤

◎【歐文解密組合】真實的MACD、KD指標用法

◎【財經訂閱】大盤解析、產業動態、短線操作與多空標的,一手掌握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