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成為世界第2大經濟體,高熱量與含糖食物也無例外地入侵,肥胖疾病愈來愈多,但一些跨國食品公司卻正與中國官員建立聯繫,想防止出現像西方世界一樣的食品監管和反碳酸飲料運動。紐約時報報導,在短短幾十年時間,中國已經變成一個深受肥胖與不良飲食而導致慢性病的國家。根據中方研究人員的資料,超過42%的中國成年人超重和肥胖,是1991年的兩倍多。根據政府的調查,中國城市有將近1/5的兒童肥胖。
報導說,中國官方一向強調「運動是最佳減肥方式」,卻很少提及減少熱量攝取、或減少攝入加工食品和含糖飲料的重要性,儘管這是保持健康的關鍵因素。高熱量食品和含糖飲料在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已經變得無處不在。
英國醫學雜誌(BMJ)和公共衛生政策期刊(The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Policy)1月公布兩項研究表示,可口可樂和其他跨國食品公司透過一個名為國際生命科學會(ILSI)的組織,與中國的關鍵官員建立聯繫,試圖發揮影響力。
這個簡稱ILSI的組織遍布全世界,其總部設在華盛頓,由零食業的許多巨頭資助,包括雀巢、麥當勞、百事可樂、百勝、可口可樂。它有17個分部,大多位於墨西哥、印度、南非、巴西等新興經濟體,對外宣傳自己是科學家、政府官員和跨國食品公司之間的橋樑。
這份研究說明這些公司如何影響中國在肥胖和第2型糖尿病、高血壓等飲食相關疾病方面的科學和公共政策,持續幾十年。
報導說,在中國,ILSI的地位高到在位於北京的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內部辦公。針對上述研究報告的指控,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出聲明,署名卻是ILSI中國辦事處主任陳君石。
ILSI與政府最高衛生決策者的密切關係遠遠超出了這些公司在西方所能實現的程度。
上述研究作者、哈佛大學中國問題專家葛林海希(Susan Greenhalgh)表示,在中國,ILSI從90年代後期便開始組織肥胖主題會議,支付參會中國科學家的行程費用,幫助打造旨在解決該國肥胖流行的全國性健康活動。
報導引述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營養學教授波普金(Barry Popkin)表示,「你不能光靠身體活動擺脫肥胖、高血壓或糖尿病」,他在中國工作數十年,協助制定營養指南和食品政策,但這些努力經常遭到與ILSI結盟的高官阻撓。
報導說,隨著美國和歐洲甜飲料消費量的下降,可口可樂逐漸將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視為維持利潤的關鍵。中國已經成為可口可樂的第3大市場。
ILSI在其聲明中稱致力於支持「基於證據的食品營養研究」;可口可樂的相關聲明說,近年來,可口可樂公司通過提供一系列新的無糖飲料和改善產品的營養標籤,試圖解決中國日益成長的肥胖問題。
葛林海希說,ILSI的努力效果非常好,部分原因是中國缺乏自由的媒體或可能對這種關係持批評態度的監督機構。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營養學教授何繼國則認為,可口可樂只是強化了鍛煉對身體健康至關重要的觀點,「關鍵是可口可樂也好,其他飲料也好,它就是一個產品」,並沒有強制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