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賴以為生的陸地,逐漸沉沒水中。這並非災難電影情節,而是太過真實的紀錄片。《遠見》與三立集團攜手推出氣候倡議,希望能喚起更多理解與實際行動。
我們正在沉沒,其他人也是(We are sinking, but so is everyone else.),」吐瓦魯外交部長柯飛(Simon Kofe)在今年格拉斯哥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6)的演講畫面,震撼世人。
影片中的柯飛,一身西裝筆挺,背景是湛藍海景,然而,當鏡頭拉遠,才發現他站在海水之中、水深及膝。他以最直接的影像,傳遞言簡意賅的訊號:氣候變遷導致的海平面上升,已在淹沒他的家園。這座太平洋島國的人民,著實就是「海岸第一線」,每天活在氣候變遷災難的現實中。
全球升溫看似沒有立即傷害,但2020年,台灣有2763人次因熱傷害就診,10年間成長85.8%,尤其長者、慢性病、戶外或密閉空間工作者為高危險群。如何減少傷害,已經刻不容緩。
你聽過「熱傷害」嗎?可曾想過高溫炎熱,可能不只是讓你「爆汗」,也可能令人「抱憾」。
一名年逾7旬、患有高血壓及糖尿病的婦人,中午到田裡工作,2、3小時後被發現倒在田邊,送醫隔日陷入昏迷、呼吸衰竭,緊急插管治療,被診斷為高溫導致嚴重熱中暑。這是2019年11月發生在台灣的真實案例。
很難想像「熱死人」這個誇飾性用語,竟成為一項真實陳述。
極端氣候已讓地球發燒中,今年夏季北美洲創下史上最高溫紀錄,數百人殞命。 「熱死人」已經不是天方夜譚,國際知名期刊也發出紅色警訊,地球持續升溫將危害人類健康。
新冠肺炎疫情彷彿為全世界按下暫停鍵;然而,氣候變遷的速度並未因病毒停歇,若人類沒有採取即時、有效的補救措施,來自大地的反噬,可能會在未來造成更多死傷與災情。
名列國際四大醫學期刊之一的英國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每年匯整學術機構和聯合國的研究,以氣候變遷對人類健康的影響為題,發布年度報告《刺胳針倒數》(Lancet Countdown) ;2021年10月公布的年度報告(The 2021 report of the Lancet Countdown on health and climate change: code red for a healthy future),更被稱做人類健康的「紅色警戒」。
解鎖2022年的知識獻禮
訂《遠見》半年6期 + 《遠見行動誌》暢讀6個月 贈 《轉念的力量》1冊+ 《讀曆書店2022》1份 行動價1,500元
訂《遠見》一年12期 贈 《造局者知識跨年晚會》菁英區票券1張 方案價2,080 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