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8日 星期四

央行鷹派抬頭 可能再升息


【常春藤e起學英語】精選最精采的文章,時而新奇有趣,時而發人深省,透過閱讀喜歡的事物學習英語。 【Sports觀點報】提供知名運動評論家的精彩體育賽事評論文章,讓你輕鬆瞭解比賽及體育界相關訊息。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u值媒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2/04/29 第5350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央行鷹派抬頭 可能再升息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中央銀行昨(28)日發布3月17日理監事會議事錄摘要,多名「鷹派」理事表達對台灣貨幣政策的看法,有理事指出,目前央行主要關注的應非經濟成長問題,而是物價上漲與資產價格泡沫化等問題。

另一位理事說,台灣為小型開放經濟體,貨幣政策不宜獨立於美國等大國外,我國貨幣政策若能與其他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連動,效果較佳。

儘管會議中有理事表達可考慮升息半碼、或延至6月再升息,但多數理事支持3月升息1碼,最後全體理事拍板升息1碼的決定,金融圈人士解讀,顯示央行內部「鷹派」勢力抬頭,未來持續升息的機率很高。

央行昨天公布議事錄摘要顯示,今年首季理監事會上,有理事說,目前台灣通膨率雖未高於3%,相較其他主要國家低,但實際通膨壓力應較數據高出許多。預期俄烏戰爭的後續效應將相繼發生,尤其對能源交易的位移,及供應鏈的衝擊,恐致更長久的影響與效應。

房市方面,去年第4季房價漲幅甚高,近一年多來民眾房價上漲預期已確立,欲消弭其預期心理相當不易。由於利率維持低水準已經很長時間,不僅誘使投機客進場炒作,首次購屋者亦為保值,搶在房價高點時進場購屋,形成惡性循環;低利率狀態愈久,將加劇惡性循環。

有理事認為,美國已調高利率,加上本國利率長期維持較低水準,亦不利資金有效分配,提升利率為合理作法。此外,升息對抑制房價上漲的效果應可預期。另有理事說,升息1碼對房價抑制效果不大,主要在於宣示效果;儘管央行四度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有一些成效,但近年國內房價屢創新高,形成房價上漲預期的氛圍,考量當前經濟金融情勢,支持調高政策利率1碼。

有理事贊同提高政策利率1碼,理由包括Fed未來升息的趨勢已確立,及過去幾年台灣長期低利率環境造成資產價格膨脹,加上民眾提高通膨預期及買房抗通膨的想法,恐將進一步推升房價,升息1碼除可發出抑制通膨的訊號,對於避免資產價格繼續膨脹也有所助益,是合宜作法。

 
熱錢出走 台幣失守29.5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國際美元獨強,亞洲貨幣貶破關鍵價位,走勢全盤皆墨,即使台股指數昨(28)日反彈大漲逾百點,熱錢仍賣股撤出,導致新台幣匯率終場重貶1.29角,以29.525元作收,連兩貶並為近一年八個月新低,失守29.5元重要關卡。

匯銀主管說,熱錢昨天大舉匯出逾10億美元,出口商也進場拋匯,匯市總成交量為18.305億美元。

台股昨天大漲逾百點,外資仍賣股撤出,新台幣匯率昨天最低貶至29.544元,最多貶值1.48角。大型國銀外匯交易員分析,日圓兌美元昨天貶破130、人民幣匯率盤中跌破6.6,顯示熱錢自亞洲新興市場大舉出逃,新台幣匯率也欲振乏力。

匯銀主管分析,聯準會釋出鷹派升息訊號,使國際美元走勢如虎添翼,估計5月4日聯準會利率決策會議結論出爐前,美元都缺乏貶值的理由,新台幣匯率也將偏弱整理,短線先觀察29.6元價位能否獲得支撐,若29.6元也失守,新台幣匯率將進一步下探29.8元。

匯銀主管指出,昨天總成交量逾18億美元中,逾10億美元為外資匯出,其餘則是出口商拋匯,央行未進場調節。對於央行為何放手讓新台幣匯率大貶,匯銀主管說,很可能是著眼外資在亞洲新興市場均為匯出,既然已成國際趨勢,此時進場阻貶效果不大,還有浪費銀彈之虞。

中央銀行統計顯示,國際美元獨強、美元指數昨天上漲0.62%,非美貨幣走勢全盤皆墨。其中,日圓兌美元重貶1.99%、為最弱亞幣,人民幣貶0.76%,走勢疲軟。相較於台灣主要貿易對手國韓元昨日貶值0.57%,新台幣與星元昨天兌美元分別貶值0.44%和0.4%,已相對抗跌。

 
碳費先行…財部允評估碳稅 配合能源轉型
記者吳姿賢、賴昭穎、陳素玲/台北聯合報
為推動二○五○年淨零排放及因應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環保署最快擬於二○二四年徵收「碳費」。學界及民團長期呼籲也應徵收「碳稅」,財政部過去態度都是「先以碳費為主、暫不課碳稅」,但財政部官員昨在立法院「氣候變遷法修法公聽會」中罕見鬆口,會審慎評估碳稅推動的必要性,讓稅制配合環境永續、經濟發展及能源轉型。

行政院上周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立法院社福衛環委員會昨舉辦修法公聽會,多名學者及民團重申,僅收碳費對減碳力道不足,應思考收取碳稅可行性,稅收運用也能更彈性。

財政部賦稅署組長李志忠在會中回應,碳稅跟碳費都是碳定價的價格工具,依這段時間徵集到的業界意見,都希望不重複課徵,但有環團及立委提出「短期碳費、長期碳稅」的看法,也有學者提到用「碳稅取代碳費」。

李志忠說,財政部會審慎評估碳稅推動的必要性,讓稅的制度可跟環境永續、經濟發展、能源轉型做配合。經濟部政次陳正祺則說,有關碳費或碳稅,經濟部會配合整個行政院體系,最主要是希望做到務實並能落實執行。

不過,財政部稍晚受訪說,會先關注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進展,並視碳費實施情形,與相關主管機關針對環境面、經濟面與產業面,綜合評估推動碳稅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相關議題須審慎評估,但目前沒開徵碳稅規畫。財政部官員說,若要對能源或排碳項目課稅,要思考究竟是否開徵新稅目,或在現行貨物稅架構下檢討或調整,但目前仍以碳費先行,碳費開徵後再檢討是否開徵碳稅。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昨也排定「落實淨零碳排之十二項關鍵戰略規畫進度」專案報告。民眾黨立委張其祿質詢說,財政部長蘇建榮之前對外指不開徵碳稅,到底政府對碳稅與碳費態度為何?國發會主委龔明鑫也說,碳費較單純,以特定目的開徵,一定是碳費先行;碳稅涉及層面較廣,例如與貨物稅、能源稅可能重複等,須先釐清關係。

 
國富調查 人均資產479萬元
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聯合報
主計總處昨公布二○二○年國富統計結果,二○二○年國富毛額二七二點○一兆元,較前一年增加三點七六兆元。由於股市大漲,二○二○年平均每戶資產淨值為一二六三萬元,年增率百分之五點一三,平均每戶較前一年增加六十二萬元,其中有三十七萬元、近六成來自有價證券增值。

以全國總戶籍八九三萬戶計算,平均每戶資產淨值中,有價證券為二七三萬元,因股市上漲較上年增加三十七萬元;現金與活期性存款二一六萬元,亦增二十五萬元。平均每戶金融性負債二○四萬元,較上年增加十二萬元,主要是房貸增加。

若以全國二三五五萬人口計算,二○二○年平均每人資產淨值為四七九萬元,較前一年增加二十九萬元。平均每人國內金融性負債為七十七萬元,較前一年增加五萬元。

 
綠電不足 立委促速解決
記者鍾泓良/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昨(28)日針對「落實淨零碳排之12項關鍵戰略規劃進度」要求部會進行專案報告。朝野立委皆對淨零排放路徑過於樂觀頗有微詞,尤其綠電建置無法跟上進度、企業也買不到綠電狀況頻傳,要求政府應主動解決問題。

據國發會所公布淨零排放路徑,台灣2050年將達到碳中和,其中綠能發電占比將達六至七成,氫能占比9%至12%,其餘為火力發電加上碳捕捉封存技術(CCUS)。

民進黨立委陳明文表示,依照目前再生能源發電,未來28年要成長至五成,大約每年要成長2%,但目前淨零排放路徑只有設定大目標,缺乏更詳細的能源分配及細項,認為很難達到2050目標。而碳權交易是產業要達到淨零很重要的工具,但依照現有方案,外界都看不出具體內容及時程。

民眾黨立委高虹安則表示,經濟部提到「要確保台灣維持在國際減碳領先群的地位」,但政府面對國內綠電建置不足、產業買不到綠電,以及碳費制度不明等困局又如何解決?她認為,經濟部跟喜鵲一樣都報喜訊,但看到實際狀況,她不得當烏鴉提醒政府。

 
首季經濟成長估3.06%
記者葉卉軒/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主計總處昨(28)日舉行國民所得概估統計記者會,主計總處指出,由於我國商品出口優於預期,概估今年第1季經濟成長率為3.06%,較2月預測值3%,微增0.06個百分點,在維持其他三季經濟預估不變情況下,全年經濟成長率預測為4.43%。

值得注意的是,第1季資本形成及民間消費成長幅度都低於2月預測值,3月底又發生大陸封城,主計總處專門委員吳佩璇表示,上海、蘇州、昆山等城市封城,已造成部分台廠減產或停工,勢必影響我國第2季的出口及生產。

主計總處5月發布最新預測時,也會將此因素納入,進行整體評估。

主計總處表示,根據今年2月對全年逐季預測為第2季4.54%、第3季5.09%、第4季4.94%,經調整第1季概估為3.06%後,全年經濟預測為4.43%。

針對資本形成第1季實質成長7.19%,較預測數減少1.48個百分點,是否代表投資動能不如預期?吳佩璇指出,主因是機器設備交期延長,且第1季新台幣計價資本設備進口增幅也沒有前幾季那麼大,今年第1季增10%,但去年第2季增23.9%、第3季增40.8%、第4季增加15%。

如果更細部單以半導體資本設備來看,今年第1季成長2.2%,增幅的確比較小,去年第3季高達58.9%、第4季也有23.2%。

不過,吳佩璇強調,根據相關晶圓代工大廠法說會資料都顯示,儘管機器設備交期比較慢,但整年產能擴充計畫並沒有變。

此外,她還特別提到,因離岸風電等工程如火如荼進行,第1季相關船舶投資大幅增加,國內航商也增購大型貨櫃船舶,還有軌道車廂採購也增加,運輸工具投資相較於其它形態別,表現可能是比較好的。

 
國際財經要聞
臉書活躍用戶數重返成長
編譯黃淑玲/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臉書母公司Meta Platforms上季營收成長雖是十年來最慢,本季營收甚至可能首度下滑,但因為臉書上季活躍用戶數重返成長,沒有市場擔心的那麼差,激勵Meta股價28日早盤狂漲逾12%。

Meta第1季營收比去年同期6.6%至279.1億美元,增幅為十年來最小,也低於市場預期;上季淨利則年減約21%至74.7億美元,每股盈餘為2.72美元,優於分析師預估。

Meta預期,本季營收將介於280億-300億美元,低於分析師預估,且若實際數字落在預測區間的下限,將是Meta營收歷來首度年比下滑。

Meta表示,本季財測反映包括俄烏戰爭在內的多項因素,並且一直在留意歐盟監管法規的可能影響。

然而,Meta旗艦平台臉書的上季每日活躍用戶數增至19.6億人,為去年第4季首見活躍用戶數減少後,恢復成長,且高於分析師預期,顯示上季表現沒有投資人擔心的那麼糟,Meta股價28日早盤大漲12.7%。

然而,Meta面臨的挑戰還是很多。Meta執行長祖克柏已表示,中國大陸字節跳動的TikTok平台對年輕用戶的吸引力高,帶來激烈競爭。

另外,蘋果iPhone改變資料蒐集規則,限制了Meta鎖定目標用戶的廣告能力。如今廣告客戶又會再因供應鏈、通膨和俄烏戰爭持續等問題,減少廣告支出。

Meta預期,本季環境的不利趨勢將將存在,由於營收展望遭遇困境,Meta將縮減今年的支出計畫規模到870億-920億美元,低於原先規劃的950億美元。

至於Meta所看重的「元宇宙」臉書實境實驗室(FRL)部門,上季營收為6.95億美元,略高於市場預期,但虧損29.6億美元。

 
彭博專欄/日銀樂見日圓貶值
■摩斯(Daniel Moss)、瑞迪(Gea經濟日報
日本銀行(央行)28日決策會議再度確認超寬鬆的政策立場,決策聲明中為日銀維持10年期公債殖利率「近零」的政策強力辯護,並表示每個交易日將無限量地干預債市以維護此防線,令寄望於日銀準備調整貨幣政策的市場人士大失所望,日圓也應聲重貶。

日圓對美元今年來已貶值11%,因日本與美國的利率差距急速擴大;而日銀的最新決議顯示總裁黑田東彥不但毫不擔心日圓重貶,還高度歡迎,認為這有助日銀達成2%的通膨目標,這也是黑田在最後一年任期內的頭號優先要務。而且即使日本通膨升高,日銀預測今年通膨率也只有1.9%,明年將回降到1.1%,與美國根本無法相提並論。

黑田當然了解,在美國聯準會(Fed)即將加速緊縮之際,日銀維持超寬鬆政策,且完全未提到日銀可能緊縮,是在對市場傳達的一個訊息:就是日銀願意容忍日圓貶值。由於日本黃金周假期將臨,匯市很可能劇烈波動。

黑田也重申,目前日本通膨升高,並非源於工資上升或需求增加,而是因為原物料價格上漲,屬於暫時性「不良通膨」;如果工資不穩健上升,通膨率將很難維持在2%目標上下。

但他也暗示,即便是「不良通膨」,也可能變為「良性」,因為物價上升動能可能會改變中、長期的通膨預期,從而推升工資。換言之,這個趨勢可望打破日本民眾30年來的通縮心態,讓日本有可能出現工資─物價上升漩渦,這也是黑田九年總裁任內力圖促成的目標。日本多種消費品的價格正在上漲,這將有助於使消費者改變通膨預期。

但日本政府面臨的挑戰,在於消費者將先承受生活成本提高的痛苦,然後工資也會上升。再者,日本有眾多高齡者依賴退休金渡日,工資上升對他們毫無意義,卻將承受物價上漲的痛苦。黑田強調央行與政府之間並無歧見,但首相岸田文雄基於政治考量,本周已宣布措施以緩解物價上漲所帶來的痛苦,如此看來日銀的政策走向有可能生變。

日銀要維持現行的「殖利率曲線管控」措施(YCC),每天都須大量干預債市。日銀究竟還能再吃下多少公債?日銀立場當真不可能轉向「鷹派」?接下來還有得瞧。

(作者Daniel Moss和Gearoid Reidy是彭博資訊專欄作者/編譯任中原)

 
20年高點 美元指數叩關104
編譯葉亭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在新冠疫情、戰爭及「鴿聲」等三重基本面因素的匯聚下,匯市投資人再度奉行「美元為王」圭臬,美元表現一枝獨秀,美元指數衝上20年高點、叩關104,兌日圓升破130日圓價位、再攀20年新高,兌歐元升至七年高點,兌英鎊升至近兩年高點,兌人民幣升至一年半高點。

美元後市依然看升,但分析師也提醒日本可能採取行動,宜謹慎觀望。

美元升值動能主要來自幾個面向,包括俄羅斯開始切斷供應給歐洲國家的天然氣,提高歐元區經濟衰退的風險;英國生活成本暴增正在侵蝕消費支出;日本銀行(央行)重申將維持鴿派政策,承諾繼續無限量購買10年期公債,以壓低殖利率,與美國即將升息的立場差距更加擴大。

美元指數28日盤中強升1%至103.928,為2002年12月以來最高,本月來升逾5%。歐元一度貶值0.7%至1.0483美元,為2007年3月來首度貶破1.05美元價位,英鎊也貶0.7%至1.2462美元,是2020年7月來首度貶破1.25美元。離岸人民幣盤中貶破人民幣6.63元關卡,再探一年多低點。

不過,日圓的貶勢最驚人,28日盤中重貶2%至131.01日圓兌1美元,為2002年來首度貶破130日圓,因為在Fed和其他主要央行都在升息之際,日銀維持公債殖利率管控曲線的政策不變,將在每個交易日以固定利率購買債券,強化要守住10年期公債殖利率目標的決心,看似願意容忍日圓當前的貶勢。日圓今年來已重貶超過12%。

新加坡StoneX集團交易員指出,由於美國的鷹派傾向遠甚於其他國家,加上全球衰退風險和烏克蘭戰爭都強化美元資產避險本色,現在顯然是「美元為王」的世界。瑞士信貸研究公司也指出,俄國可能對歐洲國家停供天然氣、以及大陸可能擴大防疫封鎖,都將支撐美元。

美元表現短期仍將一枝獨秀。路透分析師預估,若美元兌日圓升破130.57日圓,有望續升到147.64日圓,邁向150日圓。但分析師也提醒,日本政府不見得能容忍日圓重貶。日本財務省官員28日說,「極為憂心」近來的日圓走勢,將採取適當行動,帶動日圓貶幅盤中縮小至1.6%。

俄烏戰爭和大陸防疫措施將持續挫傷歐洲經濟,加劇歐元賣壓,歐元兌美元可能貶至平價,但有兩個議題值得留意,首先是俄國的能源供應發展,其次為歐洲央行(ECB)的升息動向。

 
美國首季經濟意外萎縮 2年前因疫情衰退以來首見
華盛頓28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美國政府今天公布的資料顯示,由於Omicron變異株和政府支出縮減衝擊消費者和企業,2022年首季經濟成長率不僅未出現原先預期的小幅增長,反而衰退1.4%,2年前因疫情衰退以來首見

美國商業部(Commerce Department)在今天公布的國內生產毛額(GDP)預測中表示,2022年第1季的GDP折合年率下滑1.4%,這是2年前因疫情衰退以來首見負增長。去年第4季的GDP還上升了6.9%,顯示成長動能強勁。

儘管數字不如預期漂亮,但消費支出穩健,企業設備投資也急劇升高。這導致國內需求(不包括貿易、存貨和政府支出)較去年第4季度增長2.6%。針對美國私人購買者的最終銷售約占總支出85%。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eral Reserve)預計5月4日宣布升息50個基點,並在短期內減持債券。先前聯準會已於3月升息25個基點,以抑制通膨。

此外,美國勞工部今天公布的另份報告顯示,初次請領失業救濟金的人數為18萬人,這個數字較上週減少5000人,反映就業市場仍維持強勁。

如今人們擔心聯準會可能積極收緊貨幣政策,並在接下來的18個月中避免經濟過熱。現在房市已出現放緩跡象。

報導指出,美國經濟前景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供應鏈問題多快可以獲得緩解,以及通貨膨脹狀況是否消退。

 
三星Q1財報 獲利大增五成
編譯葉亭均、記者陳昱翔、蕭君暉/經濟日報
拜記憶體晶片和高階智慧手機需求強勁所賜,南韓三星電子上季獲利成長逾50%,營收創新高,並預期下半年的伺服器晶片需求將維持穩健,有望為國內相關供應鏈挹注一劑強心針,包括鴻海、廣達、緯穎、英業達、雙鴻、超眾等台灣相關供應鏈都可望受惠。

但三星也說,下半年零組件短缺的問題也可能持續存在,眼前還面臨通膨和地緣政治不確定性等風險。

三星28日公布完整季報指出,第1季營業利益比去年同期成長50.5%至14.1兆韓元(111億美元),為2018年來同期最高。上季淨利躍增58.5%至1.13兆韓元,營收成長18.9%到歷來新高的77.7兆韓元。

在伺服器晶片銷售的帶動下,三星上季晶片事業營業利益年增151.5%至8.45兆韓元,並預期伺服器客戶本季對晶片的需求維持相對強勁,「全球企業與雲端服務供應商正在提高基礎建設投資,轉向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等新的成長領域」。三星預估,本季DRAM晶片的位元成長率將為二位數的中間,NAND晶片市場的位元成長率則是高個位數。

法人指出,美國雲端服務供應商四大咖亞馬遜、微軟、Google與Meta等,都對今年樂觀看待,廣達是雲端伺服器主力供應商,需求同步看增。 廣達近期大舉加碼美國伺服器產能,同時也計劃擴大台灣、泰國、歐洲等地伺服器產能。

三星也預期,手機事業未來幾個月將維持穩健,特別是推出新款折疊手機之後,預料折疊手機市場的擴張速度將是去年的兩倍。法人認為,高階智慧手機將是引領手機市場能否復甦的關鍵,從三星的情況來看,消費者對高階機種的買氣顯然比中低階機種好,但未來市況能否維持或成長,則有待後續觀察。三星也表示,上季晶圓代工事業營收為歷來同期新高,市場對其晶圓事業的憂慮太過了,目前5奈米製程的良率穩定,正加強供應給關鍵客戶,4奈米製程在之前延遲後,已回到預期的良率改善曲線,現正準備取得一條新的研發產線,改善3奈米良率並提高產量。

三星已設定積極目標,要在上半年開始生產3奈米晶片。

 
德國不再反對禁運俄羅斯石油 國際油價大漲
紐約28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媒體報導,德國不再反對禁止進口俄羅斯石油,如此一來,緊俏的全球油市供應可能變得更加吃緊,國際油價今天大漲。

紐約商品交易所西德州中級原油6月交割價大漲3.34美元,來到每桶105.36美元。

倫敦北海布倫特原油6月交割價勁揚2.27美元,來到每桶107.59美元。

 
要聞
電子支付繳稅 銀行放送優惠
記者齊瑞甄/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5月報稅季即將來臨,今年財政部最新推出「手機報稅2.0」措施,增加連結電子支付及行動支付繳稅功能,看準這波商機,多家銀行祭出電子支付優惠方案,提供民眾更多元化選擇同時,還能大賺一筆刷卡金,包含華南銀、兆豐銀、第一銀等都有推出優惠。

華南銀行表示,鼓勵民眾多加使用台灣Pay支付功能,推出綁定華南信用卡掃碼成功繳納綜所稅,登錄送200元刷卡金,滿額登錄再享6期或12期分期0利率,還可享最高3萬元回饋;此外繳綜所稅滿額回饋專案,5∼6月新增一般消費888元,並使用華南卡繳綜所稅達指定金額,登錄最高可享30,200元回饋。

第一銀行信用卡鎖定綜所稅大戶,不論是刷卡或使用台灣Pay綁定一銀卡,都可享一次付清免手續費,再依稅額級距加碼高額回饋,全卡友繳稅金額達50萬元(含)以上,最優回饋2,000元;對持台灣Pay綁定一銀卡繳納牌照稅、房屋稅,不限金額每筆回饋50元,綜所稅每筆回饋200元。

針對政府力推的台灣Pay,兆豐銀表示,推出回饋「不限量」活動,兆豐銀除了綁卡繳稅不限金額每筆送100元,稅額達3萬則可以升級拿200元,繳費額度300萬還可拿1,000元。

台新銀除了刷卡繳稅免手續費,信用卡新戶於申辦任一台新銀行信用卡,刷卡繳納「綜所稅及房屋稅」即享10%刷卡金,每人回饋最高1,000元。需要分期的卡友,刷綜所稅及房屋稅單筆滿2萬元,另享最高18期0利率。

此外,受到疫情升溫影響,台新金和國泰金皆表示將跟進政府政策,信用卡繳稅優惠方案全面延長至6月底。台新銀表示,因應COVID-19疫情,財政部針對特定情形納稅義務人報稅時程延長規定,符合三條件「接受治療、隔離或檢疫」者,申報綜合所得稅、營利事業所得稅的日期延長至6月30日,台新銀、國泰世華銀原本5月的信用卡繳稅優惠方案,全面延長至2022年6月底。

 
開發金董座 張家祝可望續任
記者夏淑賢/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開發金控今年股東會將全面改選董事,董事候選人提名名單出爐,總計六席一般董事、三席獨立董事中,除一席一般董事、兩席獨董有所變動,其餘均為現任者續任,董事長張家祝將可望續任董事長。

開發金控預定6月17日召開股東會改選,含獨董應選九席,董事會通過董事候選人提名名單並對外公告,總計九席董事中有六席照舊,分別為張家祝、開發金副董尚德沛、開發金總經理龐德明、子公司中國人壽董事長譚碩倫、私募基金KKR Asia Limited合夥人暨大中華區總裁楊文鈞、前經濟部長杜紫軍,其中,楊文鈞為自然人董事,杜紫軍為獨董。

原本為景匯投資董事代表人的余珊蓉則未續任,但余珊蓉仍是開發資本的董事,同時也是開發資本副總經理,景匯投資代表人改提名上市公司中國電器董事長蕭宏宜,另外兩席獨董則是提名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張士傑,與具會計師背景的貿聯國際董事長特助仲偉。

開發金日前董事會也決議去年盈餘分派,擬派發每股現金股息1元,創歷史新高。開發金並決議辦理長期資金募集案,以重啟對外併購並強化財務體質,預估募資規模上看約400億元。

開發金經營團隊決定掌握時效展開海內外併購,加速壯大開發金,將以上限25億股的普通股或特別股現金增資或發行海外存託憑證(GDR)。

 
外溢保單 Q1銷售大增2.4倍
記者紀佳妘、廖珮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兩大龍頭外溢保單之爭,據金管會統計,今(2022)年首季外溢保單共銷售21.9萬件,新契約保費達32.4億元,更較去年同期大增2.42倍,其中國泰人壽外溢保單新契約保費17.2億元,位居壽險業首季外溢保單保費收入之冠,而南山人壽則以11萬件的外溢保單新契約奪下件數王。

金管會昨(28)日公布壽險公司具外溢效果保險商品及實物給付保險商品的銷售情形,目前已核准及備查九家壽險公司,共105張具外溢效果的保險商品,今年前三月新契約銷售件數為21.9萬件,較去年同期成長85%;初年度保費收入約32.4億元,亦較上年同期暴增2.42倍。

觀察具外溢效果保險商品的表現,其中以健走型外溢保單賣最好,今年首季新契約件數為5.1萬件,較去年同期大增2.07倍,而初年度保費收入達17.6億元,亦較去年同期2.74倍,保費收入就占逾五成。

兩大龍頭外溢保單之爭,2022年持續開打,以今年第1季外溢保單新契約保費達32.4億元來看,其中國泰人壽17.2億元、南山人壽8.2億元,兩家就占了78%的市場,第三名則是新光人壽3.89億元,三家公司合計囊括逾90%的外溢保單市場。

但若以外溢保單新契約件數來看,今年前三月共銷售21.9萬件,南山人壽有11萬件、國泰人壽8.5萬件,兩家件數合計市占率89%,而新光人壽則排名第三,亦有1.2萬件,合計三家公司件數市占率亦高達95%。

另在實務給付型保單部分,金管會目前已核准及備查六家壽險公司,共34張實物給付型保險商品,今年首季新契約銷售件數為4.3萬件,較去年同期暴增13倍;初年度保費收入約6.9億元,亦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32倍,主要是醫療服務類型保險商品帶動所致。

 
誠品要在台中七期開大型店
記者朱曼寧/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誠品生活昨(28)日公告,取得台中市西屯區市政路480號的不動產使用權資產,總價值逾16億元。誠品表示,將在台中市七期開發全新逾7,500坪特色大店,這將是誠品歷年在中南部的最大店點,預計2023年下半年開幕。

誠品生活表示,該大型店面將以年輕、都會風格為主軸,涵蓋書店、豐富的主題餐飲、生活風格設計、流行時尚、休閒輕旅等多元內容,也會引進新品牌進駐,規模將大過誠品生活台北南西店,更盼望能夠帶來新鮮活潑的生活體驗與樂趣,滿足民眾對閱讀與文化生活的需求,預計2023年下半年開幕。

誠品生活續拓展版圖,去年才攜手台南在地品牌「碳佐麻里」,共同在台南南區鹽埕段商八開發區,打造規模達6,000坪的全新獨棟大店。這次看好七期產業發產和高端消費族群聚落,插旗台中七期。

 
陽明:海運塞港 下半年好轉
編譯季晶晶/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陽明海運(2609)董事長鄭貞茂接受彭博資訊專訪時表示,加劇供應鏈阻塞的港口瓶頸可能正出現緩解跡象,因為俄烏戰爭和中國大陸防疫封控使貿易成長放緩、需求延遲。

鄭貞茂說,目前在洛杉磯和長灘港口外等候的船舶數量已減少到40艘以下,低於今年稍早時的100多艘。上海港口的等待時間為2-3天,美國則為10-14天。

鄭貞茂26日受訪時說:「我認為這是美國港口壅堵正在緩解的好兆頭。我們預計下半年情況會好轉,所有困難都會更容易解決。」鄭貞茂也認為,上海和其他城市的嚴格封控措施對全球的影響是「短期現象」,應僅限於第2季的營運。他預期北京會調整防疫政策,大陸的經濟會在下半年反彈。

國際貨幣基金(IMF)的報告預測,今年全球貿易的成長將放緩到5%,低於2021年的10.1%。

鄭貞茂認同「貿易將放緩,原因是俄烏戰爭,以及疫情使需求延遲」。他強調,全球復甦預計將在恢復成長動能之前「略做休整」,他對此表示樂觀。他也預期,美國政府採取的加快港口物流措施將在下半年逐步實施,並緩解壅堵,例如立即移動空貨櫃。一旦情況改善,運費將隨之降低。

曾擔任花旗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的鄭貞茂指出,全球化會隨著貿易模式改變。運輸成本上升,供應鏈將轉為地區化並且變短。隨美中關係持續緊張,供應鏈將分裂成兩個系統,各自「在泡泡中」運作,避開制裁。

海運業明年面臨的主要不確定性之一是,市場可否消化過去幾年建造的新船。鄭貞茂引述Alphaliner的預測表示,2023年(新船)的供應成長將比今年增加一倍,超過需求的成長。

這位全球第九大貨櫃運輸公司的董座表示:「這是我們必須強化財務結構的原因。」他表示,陽明海運正密切關注這個問題,「如果供過於求或運費下滑,我們會做好準備。」

 
2030市售電動車 拚五成國產
記者鍾泓良/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國發會、經濟部及交通部等部會昨(28)日於立法院備詢淨零排放戰略,其中針對2040年電動汽機車市售比為百分之百一事,立委認為,台灣不僅應要扶持電動車,更要培養國產電動車;經濟部承諾2030年的電動車,至少有五成將會是國產。

據國發會報告,2040年電動汽機車占比將達到百分之百,而在2030年會先達到電動車市售比30%、電動機車市售比35%目標,也相當於每100台汽車領牌,有30台電動車。

國民黨立委謝衣鳳質詢時表示,按2021年領牌數分析,電動車在車市的占比僅有1.8%,如何在九年內增加28.2個百分點,成長至三成?交通部次長祁文中答詢說,這必須要仰賴中央跨部會來共同努力。

至於未來電動車有多少比率是國產跟外銷?經濟部次長林全能則回應,國產至少要占五成以上,他舉例,假設2030年新車銷售量是40萬輛,那麼會有12萬輛電動車(電動車市售比30%),約有6萬輛是國產電動車。

然而,謝衣鳳認為五成還是太低,應該進一步提升才有助於台灣汽車產業發展,否則就是辜負了淨零轉型的美意。林全能同意,表示至少五成的國產電動車是既定目標,但會努力提升國產電動車占比。

另外,隨著電動車比率增加,電動車充電樁也成為必要基礎設施。對於國內建築法規是否已經準備好,內政部次長邱昌嶽說,公部門帶頭做起,包括社會住宅、政府大樓都有規劃設置充電樁。

而在私人空間,新建建築物已在建築技術規則要求停車空間須預設充電設施的空間;但既有建築物方面,邱昌嶽表示,因為涉及到《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用電評估等,目前仍須完成修法。謝衣鳳督促各部會,如果無法達到電動車友善環境下,「你要國人怎麼購買電動車?」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