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8月24日宣布,擬對聯邦助學貸款債務人進行大赦。只要個人年所得低於每年12.5萬美元,可豁免1萬美元,而中低收入積欠派爾助學金者,更可豁免2萬美元。美國學貸大赦雖是拜登的競選政見,但一般認為可能助長通膨,現在實施很明顯的是選舉考量。
美國學貸豁免政策比學貸緩繳政策更優惠。聯邦政府自2020年3月起,即允許貸款人緩繳學貸。搭配學貸豁免政策,聯邦政府除擬延長緩繳期限至今年12月外,並擬訂定個人可支配所得的5%,為每月繳本息的上限。據估計,緩繳政策每年耗費聯邦政府600億美元。
學貸占美國家計單位債務的10%,為僅次於房貸的的第二大債務。目前美國占總人口13.6%的4,500萬人積欠1.6兆美元的聯邦學貸,平均每人積欠3.6萬美元。除了最高所得約200萬的貸款人無法獲得豁免外,聯邦政府未來十年須花費3,000億美元以上,補助其餘4,300萬人;其中,1,500萬人積欠金額少於1萬美元以及500萬人積欠1萬至2萬美元,可完全獲得豁免。
學費漲幅高於家戶所得漲幅,是美國民眾積欠學貸以及出現高違約率的主因。1974年時,美國私立大學一年學費2,000美元,為家戶所得中位數1.3萬美元的15.4%。相對地,到了2018年時,此三數字分別為3.47萬美元、6.3萬美元以及55.1%。由於民眾接受高等教育後的投資報酬率不如預期,導致目前學貸違約率高達16%。
目前美國女性平均學貸高過男性,而非裔平均學貸(每人5.3萬美元)也高於其他人種。1960年代開始流行的「人力資本理論」認為,人們投資高等教育可獲得未來薪資提升的預期利益。只要此利益超過投資期間包括學、雜費以及無法工作的損失,這兩項成本加總時,人們才會進行投資。然而,基於下列兩項因素,投資回收可能不如預期。首先,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一書中指出,在做生涯規劃時,人們往往過度樂觀,且在年輕時此傾向更明顯。其次,和其他貸款不同,聯邦學貸對申請人幾乎來者不拒;貸款人既不需提供扺押品,也不會因性別、人種或就讀科系的預期展望而受到差別待遇。其中,女性(相較男性)以及非裔(相較其他人種)更可能因就讀非專業技術科系,而無法償還學貸。
拜登的學貸豁免政策,造成下列三項影響:首先,學貸豁免屬從天而降的意外之財,因而和薪資所得相比,被豁免者有更高誘因立即消費,從而惡化通膨。其次,學貸豁免相對懲罰已繳完學貸者,以及未接受高等教育者,從而造成逆向所得重分配。美國目前25-34歲的民眾,約有四成接受高等教育。然而,家庭收入最高及最低的40%分別欠下近60%以及不到20%的學貸。最後,適齡上大學的學生,預期學貸豁免日後會重現,因而更有誘因上大學,從而提高大學學費。
回到台灣,目前我國私立大學的學費為平均每人國民所得的13.7%,遠低於美國的51.2%,因此,我國學貸的規模也遠低於美國。今年3月的資料顯示,我國有84萬人(占總人口的3.6%)積欠學貸1,673億元,平均每人積欠20.7萬元。再加上目前的學貸利率為1.275%,甚至低於央行的重貼現率1.5%,因而違約率僅有0.5%。
目前我國25-34歲的民眾接受高等教育者有64.7%,且以相當寬鬆的條件(家庭年所得120萬元以下),通過學貸的申請。因此,學貸低利率政策,造成接受高等教育的相對較富裕民眾,卻獲得補貼。
美國的學貸豁免與我國的學貸低利率政策,對民眾消費意願及所得重分配產生類似影響。不過,兩國政府都是選舉考量;民主黨是希望獲得年輕選民支持,以贏得11月的美國期中選舉,而民進黨則是企圖在11月的地方選舉取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