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日本與南韓的腳步,台灣的少子化問題也日益惡化;不僅早已「生不如死」,而且少子化不斷影響未來。私立大學、高中一個接一個停止招生;勞動力減少,缺工年年加重;市場需求減弱、產業生產力降低,整體經濟的活力自亦不斷萎縮。這些都是「失落四十年」的日本長久的窘境,若不力求改弦更張,也會是台灣無法逃避的命運。但在這個向下的漩渦當中,台灣的年輕人承受最大的苦難。經濟前景暗淡,他們自是見不到光明的未來;經濟動力羸弱,薪資所得不進而退,生產者日寡,受撫養者平均壽命延長,負擔反而加重。凡此種種,都成為他們肩頭不斷加重的負擔。
不僅立業前途茫茫,最基本的成家更有如噩夢。成家要有個安身立命之所。但薪資停滯而房價高漲,台灣的房價所得比已逾廿倍。房價動輒千萬以上,利率又隨著通膨快速竄升,卅年的房貸已成主流,有多少年輕人敢輕易背負這卅年的重擔?
即使咬緊牙關勉力求得棲身之所,完成婚姻大事,可又要面對生兒育女的十餘年重擔。生育可能是最輕而易舉的事,出生之後從托育到幼兒園等等,每月所費又要占全家收入之半。要享受天倫之樂,一個年輕家庭需要鼓起多大的勇氣養育兒女?在一個子女之外,敢多生多養嗎?
每個主政者面對如此嚴重的少子化、高齡化國安問題都該全力以赴,務求徹底解決,但執掌政權及國家資源者,難道不應關心這數百萬年輕人的痛苦與壓迫,努力讓他們幸福安樂?
不過,國安問題早已在幾任總統口中念念有詞,也信誓旦旦,要重視要解決,問題卻不斷惡化,予欲無言。眼前又要選出新的主政者,這個大問題暫且不論,但不管是視為無可逃避的責任,還是為了爭取年輕人的選票,候選人應以最大的決心與最有力的手段救台灣年輕人於水火之中。
固然看來千頭萬緒,不知如何面面俱到;但若抓住一個關鍵,問題可迎刃而解。那就是從居住下手。儘管許多中央與地方首長都聲稱建設多少社會住宅,但因為執行效率太低,總量太少,根本無濟於事。
解決居住問題,要從三方面下手。第一,取得土地。台灣地狹人稠,但與其他小國如新加坡、香港相比,我們有很大的土地面積可供居住。只是數十年來一直強調農地農用,相形之下,不論建地、用水都受到極大的排擠。其實依現代戰爭性質,早已不能等待下田耕作供應糧食所需,許多農地應改投入具有更大國安意義的居住使用。同時,為保障不致落入投機炒作,這些大片土地都應只租不售,建設使用權社宅。
第二,購屋財源。地上權社宅由政府負責建設,其成本能夠大幅降低。但為支持年輕人購屋,政府可將目前的勞保、勞退等均改為個人儲蓄帳戶,一方面由專家操作,大幅提高收益率;一方面可在合理規範下,允許儲戶提出一定金額做為購買前述社宅貸款。目前二者合計,在勞工自提六%的情況下,可達月薪廿三點五%,幾近新加坡公積金的七成;若勞工可為購屋自提更高比率,應付房貸即綽綽有餘。
第三,這些社宅的分配,應仿新加坡,由勞工點數高低論定;家有二胎、三胎者點數可大為提高,則對少子化問題也會大有助益。
若再進一步增加公托、公幼及其補助,年輕人與國家都會獲益無窮!(作者為經濟評論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