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6日 星期三

2.52% 8月CPI衝破警戒線


【人類智庫健康生活週報】提供中醫養生智慧,及最新、最實用的養生健康知識,和你一起呵護全家人的健康! 【今周刊電子報】提供讀者易懂易上手的投資理財資訊及趨勢,最快速經濟脈動、專業政經報導,廣闊國際視野。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3/09/07 第568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2.52% 8月CPI衝破警戒線
記者葉卉軒/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行政院主計總處昨(6)日公布8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2.52%,重新站上2%通膨警戒線,通膨率更創七個月以來新高。1-8月平均較上年同期漲2.29%。剔除蔬菜、水果、能源,8月核心CPI上漲2.56%,通膨升溫再度成經濟隱憂。

市場關注通膨升溫是否影響9月央行的升息決策。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專門委員曹志弘指出,颱風和油價都是短期因素;台經院院長、央行理事張建一則表示,會就國內物價情勢和美國貨幣政策進行通膨盤考量。

張建一指出,8月物價確實受到颱風接連來襲和豪雨的影響,應是短期現象。且8月核心CPI為2.56%,較7月雖有回落,仍大於2%,顯示短期物價壓力仍高。

8月通膨率再次飆破2%警戒線,主計總處資料顯示,包括蔬菜、肉類、外食費、油料費、房租、個人隨身用品、個人照顧服務費及醫療費用價格全面上漲,水果價格較上年低,抵銷部分漲幅,扣除蔬菜水果後上漲2.60%,若再剔除能源後的核心CPI上漲2.56%。主計總處預期,因去年9月也有颱風,今年9月CPI年增率應會跟8月差不多,核心CPI有機會繼續縮小。

曹志弘表示,8月通膨率再度回升,主因颱風帶來豪雨影響蔬菜價格上漲13.33%,又加上暑假旅遊旺季,休閒娛樂消費需求增加,娛樂服務費上漲9.11%所致。預期天候偶發效應將逐月遞減,娛樂服務費也可望因去年第4季疫後解封,基期較高因素而回落。

曹志弘指出,蔬菜價格上漲加上國際油價回升,推升8月CPI漲幅擴大,但排除蔬菜及油料費,8月CPI漲幅約1.87%,與7月相當,評估8月CPI年增率回升屬於短期因素,物價上漲壓力並未擴大。17項民生物資年增4.2%,漲幅為17個月新低,雞蛋漲幅0.28%、創三年多來新低。

曹志弘也提到,因蔬菜、肉類、外食費及油料費漲幅高,民眾物價壓力感受仍明顯。綜合當前物價情勢,曹志弘表示,颱風影響的物價項目如蔬菜、水果,正好是民眾購買頻率較高的品項,例如高麗菜價格漲得驚人,民眾對物價上漲還是很有感,他表示,「物價上漲壓力沒有上升,這是短期現象 」。

曹志弘說,全球主要央行持續進行貨幣緊縮政策,抑制消費、投資需求,國際原物料價格走跌,台灣進口物價指數已經連六個月下跌,生產者物價指數連五月回落,有助於紓緩CPI商品類的漲勢,輸入性通膨壓力持續減輕,近期油價上漲,主要是受到OPEC+減產影響,待供需回穩,油價自然下跌。

 
國際財經要聞
沙俄減產效應 柴油價飆漲40%
編譯洪啟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全球兩大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今年來的減產行動,已對柴油造成壓力,連帶衝擊歐洲的煉油廠,並推升歐美國家的卡車運輸成本。

華爾街日報(WSJ)報導,根據能源資訊供應商Argus,自今年5月沙國和石油輸出國組織及其盟國(OPEC+)的一些成員國意外減產以來,歐美兩地的柴油價格已飆漲逾40%。連交易最活躍的布蘭特和西德州中級原油期貨,自5月來也分別上漲13%和14%。

原油價格上漲正推升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的汽油價格和卡車運輸成本。根據美國汽車協會(AAA),美國8月無鉛汽油每加侖平均上漲7美分,柴油漲得更兇,每加侖平均上揚42美分。重質原油較適合提煉柴油,輕質原油等其他原油較容易提煉汽油。

顧問業者Wood Mackenzie的副總裁蓋爾德說:「柴油受減產衝擊較深,因為適合提煉柴油的重質原油正被移出市場。相較於輕質原油,沙國重質原油能提煉出更多柴油,這項損失進一步增加了經濟成本。」

沙國5日宣布延長每日減產100萬桶原油的措施,直到今年底,使市場大感意外,交易員和分析師原本預估該措施只實施到10月底。俄國副總理諾瓦克也在同日宣布,將維持每日減產30萬桶的措施到年底。

歐洲受減產衝擊最深,因為歐洲的煉油廠本應處理源源不絕的俄國原油,但在俄國遭西方制裁後,俄國已大致停止供應歐洲原油。分析師說,俄國中質原油類似中東重質原油,意味沙國原油常當作俄油替代品,但沙國減產致使歐洲更難取得這類原油。

 
Fed鷹王暗示9月不升息 因經濟緊縮並非迫在眉睫
編譯任中原、湯淑君、陳苓/綜合外經濟日報

美國聯準會(Fed)鷹派指標人物理事沃勒(Christopher J. Waller)表示,最近經濟數據顯示,進一步緊縮並非「迫在眉睫」之事,Fed準備在9月決策會議維持利率不變,暗示Fed本月按兵不動似已成定局。

會(FOMC)鷹王之稱的沃勒5日指出,經過「一周來極佳的數據」,Fed擁有「審慎」衡量進一步緊縮的條件可以行事,他表示「近期我們不必採取任何迫切的行動,因此我們可以靜待後續數據,並觀察情況是否持續」。

沃勒的這番談話與Fed主席鮑爾上月底在傑克森洞央行年會的演說語調一致。但面對金融市場認為Fed已經結束這輪升息循環的看法,沃勒警告,他仍高度關注通膨數據,儘管連續兩個月出現「良好的報告」,但通膨趨於溫和究竟是「趨勢」,或只是「偶然」,仍是個問題,「我們之前曾兩度犯錯」。

他說,是否會再升息,「取決於數據,我的意思是,我們必須觀望這個通膨趨勢是否會持續下去」,「我希望在說我們已經完成任務時,非常謹慎」,他希望再見到「兩個月(的數據)依循這個軌跡,我才會說我們的任務已完成」。

另外,波士頓聯邦準備銀行總裁柯林斯(Susan Collins)6日表示,儘管通膨放緩出現進展,但制定貨幣政策的下一步時,仍須謹慎為之,她在一場商業領袖活動上說,「儘管我們可能已經接近、甚至到達利率峰值,但取決於未來的數據」,「倘若好轉情況只是短暫現象,可能需要進一步緊縮。」柯林斯今年沒有決策投票權。

沃勒還表示,再次升息未必會重創勞動市場,雖然失業率已經攀升,也有證據顯示就業市場走軟,聘僱力道以歷史標準來看仍然算強,「所以即便我們再升息一次,顯然並未處於會對就業市場造成諸多傷害的實質危險」。

沃勒也說明,Fed正在關注商用不動產部門的風險,但是他並未看到該部門疲軟會傷害更廣泛經濟的許多證據。

 
這十個品牌擁有最高顧客忠誠度 但前三名沒有蘋果
編譯林聰毅/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Google母公司字母(Alphabet)今年來出現一些負面新聞,從裁員上萬人到面臨監管挑戰,但人們仍然繼續使用Google、Gmail和Chrome。

從事專業機構分析和排名的B2B業者DesignRush公司在最近的報告說,Alphabet擁有全美最忠實的客戶。該公司的「客戶忠誠度指數」透過一系列六項指標對財星100大公司進行了評估。這些指標包括:公司財務、平均評等和客戶評論數、社群媒體追蹤和參與度、與客服相關的Google搜尋、市場研究公司YouGov的受歡迎程度評分,以及淨推薦值(NPS)。

財經新聞網站CNBC報導,根據這些指標所做的評比,在美國客戶忠誠度最高的前十個品牌依序為:Alphabet、居家修繕商Lowe's、英特爾、蘋果、可口可樂、百事公司、亞馬遜、全州保險(Allstate)、微軟、嬌生。

這份報告說,淨推薦值、客戶評論及YouGov評分等三指標將Alphabet推上榜首。DesignRush指出,(8月初)Google的平均客戶評價為3.1顆星,在財星100大中高居第二。在6,000多個評價中有半數以上是5顆星。YouGov也表示,Google的受歡迎程度為73%,在這項研究中排名第二。

Lowe's排名第二,在YouGov評分中以75%的受歡迎程度領先所有公司,比其最大競爭同業家得寶(Home Depot)高出5個百分點。該報告並表示,排名第三的是半導體巨頭英特爾,其「客戶服務和投訴相關搜尋數最低」。

根據這項報告,排名第四的蘋果公司長期以來以擁有狂熱的粉絲群而聞名於世,但該公司在客戶服務部門「意外」受挫。DesignRush表示,這意味著人們在網上搜尋與蘋果相關支援問題的次數,比大多數其他財星100大公司多。

整體而言,經常被視為競爭對手的四位科技大咖Alphabet、蘋果、亞馬遜和微軟,都擠進了前十名。另一媒體巨頭Meta則未能進入此榜。

在非科技公司中,飲料界的兩位宿敵可口可樂和百事公司分別排名第五和第六。這份報告說,可口可樂「擁有一些最滿意的客戶」;百事公司在淨推薦值和社群媒體參與度方面領先可口可樂。

 
歐盟數位監管 要馴服蘋果、Google等科技六巨頭
編譯湯淑君/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歐盟執委會6日點名六大科技公司的22項服務,為線上服務「守門人」(gatekeepers),蘋果App Store、Google搜尋、TikTok和WhatsApp都赫然在列。布魯塞爾點名這些服務必須遵循歐盟數位新法規,再次傳達要馴服這些科技大咖的訊息。

按去年11月起實施的數位市場法(DMA),執委會公布6日生效的首批「守門人」名單,包括全球規模最大的六家科技公司:美國的蘋果、微軟、Google、亞馬遜和臉書母公司Meta,以及擁有TikTok的中國大陸字節跳動(ByteDance)。根據DMA,每月活躍用戶數超過4,500萬、市值達750億歐元(820億美元)的企業,被視為提供核心平台服務的「守門人」。

執委會6日宣布,被點名的科技公司,每一家都必須與競爭對手分享資料、讓自家服務與對手服務相容,並允許使用者決定裝置上是否預先安裝他們的應用程式(App),否則將面臨上看數十億美元的罰款。這份清單歷經數月準備始推出,目的在促進歐洲科技業競爭。DMA列出一串「該做」和「勿做」的事項清單,將迫使科技業徹底改造核心事業實務,此舉可能鼓勵其他國家仿效。

Alphabet旗下的Google,擁有數目最高的服務,包括Androiod作業系統、Maps地圖服務和Search搜尋服務,將面臨更嚴格的規定。Meta的臉書、Instagram(IG)、Marketplace和WhatsApp,也被點名為「守門人」。

歐盟內部市場執行委員布雷頓(Thierry Breton)說:「儘管守門人有長達六個月的時間證明遵循義務,他們仍必須立即任用法遵專員,直接向監督委員會報告,如有併購計畫,也必須通知執委會」。

如果違反DMA規定,企業最多可處相當於全球年營收10%的罰款。

執委會解釋,Alphabet的Gmail、微軟Outlook和三星瀏覽器獲得豁免,因有充分論據證明其服務與「守門人」定義不符。

 
美國安顧問喊查華為晶片
編譯季晶晶、劉忠勇/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華為新款智慧手機Mate 60 Pro因搭載7奈米製程處理器備受矚目,美方打破沉默,國安顧問蘇利文5日表示,還在掌握完整細節,要先了解其處理器的構成。引發外界揣測美國將更緊縮對大陸的出口管制,美中科技戰可能愈演愈烈。

華為與中芯國際受限於美國制裁政策,無法取得最先進製程設備、技術與產品,華為跳過正式發表會直接推出旗艦機,拆解報告顯示Mate 60 Pro採用中芯國際以7奈米技術生產的麒麟9000s晶片,在公布內部晶片和連網功能的報告出爐後,更激起中國大陸的民族主義情緒,以及外界揣測華府防堵陸科技業發展的有效性。

蘇利文在白宮簡報會表示,在了解晶片特性和組成等更多精準資訊之前,不評論目前仍有疑問的特定晶片。強調美國應維持當前技術管制路線,聚焦國安疑慮,而非較廣泛的商業脫鉤問題。

TechInsights分析師哈奇森指出,「這展現中國半導體產業在沒有極紫外光微影(EUV)工具的情況下,仍能取得技術進展,顯示了中國晶片技術實力的能耐。」「這對試圖限制中國獲得關鍵製造技術的國家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地緣政治挑戰。可能會引發比現在更嚴格的限制。」

一些專家認為,美國必須在發現北京違反限制時採取行動,否則阻擋中國獲取尖端技術的努力可能失敗。台灣大學電子工程教授林宗男稱「華為在試探美國紅線」,美國若不採取行動,制裁會崩潰。

Jefferies分析師認為,TechInsights的拆解結論可能讓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啟動調查,引發更多關於制裁有效性的辯論,並促使國會採取更嚴厲的對陸科技制裁,整體而言,美中科技戰可能愈演愈烈。

 
要聞
新聞業、Meta對話 內容變現無共識
記者馬瑞璿/台北報導聯合報
媒體與數位平台第三輪對話會議昨天舉行,由台灣新聞產業與Meta展開對話,新聞產業呼籲Meta重視媒體的品牌與品質,Meta則強調專注核心業務,但會優化網路詐騙處理流程,有效減少詐騙內容;至於是否會有第四輪媒體與數位平台共榮對話,數位部政務次長李懷仁表示,看雙方需求,數位部持開放態度。

新聞產業代表與Meta昨做出兩點結論,一是雙方理解台灣數位內容生態系的在地獨特性,共同推動台灣數位內容生態系多元與創新發展;二是雙方認同訊息信賴度的重要性,肯定Meta共同打擊不實訊息等問題。

新聞產業公會主張,請Meta重視新聞媒體品牌與品質,找出共榮共好的方案,讓品牌、品質可以變現。

 
資誠:買綠電 依循六步驟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企業綠電需求逐漸上升,台灣綠電自由化交易在2020年正式啟動,資誠再生能源產業服務主持會計師蔡亦臺昨(6)日表示,有採購綠電需求的企業可依循六大步驟。

蔡亦臺教戰,首先企業應先盤點自身用電資料;第二是確認企業採買目標,以及希望達成目標的年限;第三是再了解不同綠電種類的價格及發電樣態,並評估與自身用電型態是否相互匹配。

第四,建議企業成立綠電採購專案小組,必要時可諮詢外部獨立專業顧問;第五是綠電採購商業條件的協商,最後則進入綠電交易與綠電轉供,並定期追蹤以確保供電穩定。

在國際ESG與減碳趨勢下,再生能源成為企業邁向淨零的重要途徑,近年台灣再生能源法規也逐步推進,根據資誠發布的《2022台灣綠電交易進度報告》,台灣2022年總電力裝置容量達62GW(10億瓦),其中再生能源裝置容量達14GW,占總裝置量23%;發電量方面,2022年再生能源總發電量共238億度,較2021年174億度成長36%。

資誠指出,全球能源轉型有六大鴻溝需要跨越,包含再生能源發電量能是否充足、電網建設、儲能設施、電解氫能發展、基礎建設所需稀缺金屬以及資金缺口。

蔡亦臺表示,要達成能源轉型目標,除要縮減鴻溝,企業應針對淨零目標,設定詳細、具體實行步驟,企業首先可做的是節能,進而發展儲能,以調節離尖峰用電。

蔡亦臺指出,企業在規劃能源轉型藍圖時,須具備全球性視野,在成本、安全性及永續間取得妥善平衡。在制定解決方案時,將供應鏈的動能納入考量,並且以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的效益、所需成本為出發,針對各式解決方案進行優先順位排序。

 
環境部長專訪/薛富盛:碳費漸進式調高 最快兩年檢討一次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環境部今年8月22日掛牌成立,產業界關注碳費機制,首任部長薛富盛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碳費費率必須尊重費率審議會決定,但他認為,每噸碳費高於10美元(約新台幣320元)是必然,且未來將朝向漸進式調高。

薛富盛表示,碳費將於2024年開徵、2025年實際收費,未來並希望以兩年為一期,最快每兩年檢討一次碳費費率。

「台灣減碳腳步並沒有落後國際太多!」薛富盛說,歐盟碳邊境管理機制(CBAM,又稱碳關稅)預計2026年全面落實,台灣的碳定價期程可順利接軌,也會與經濟部合作協助產業因應。以下為專訪紀要。

問:碳費每公噸要收多少?

答:根據《氣候變遷因應法》規定,未來將設有碳費費率審議會,環境部將於年底前預告審議會組織辦法,最快明年第1季成立,並由審議會依據我國排碳狀況、排放源類型、種類、規模等因素來討論、決定,費率不是環境部長說了算。

碳費費率設計不能太便宜,每噸高於10美元是必然,將會參考國際經驗,例如新加坡採取漸進式調高費率,是可以學習的對象,在排碳必然有價的趨勢下,台灣也應該採漸進式的調整,是各界比較可以接受的方向。

環境部要強調,碳費絕非國家增加財源的手段,而是促使產業界減碳的經濟工具,許多超前部署的業者都已著手減碳工作,甚至宣示淨零排放目標,若產業界因為減碳有成,繳交的碳費變少,環境部也樂觀其成。

全球面臨氣候變遷風險,排碳不再是免費,目前碳費首批徵收對象鎖定500多家年排放量2.5萬噸以上的大戶,但不代表低於門檻的業者就不用減碳,未來將分階段滾動檢討。

問:碳費費率多久檢討一次?考量哪些因素?

答:初步規劃首次徵收碳費會以2024年排放量為基礎,在2025年向徵收對象收費,據此來推算,最快到2025年初,就可根據2024年排放量來估算,檢討所收到碳費是高於或低於預期,以及原因為何,並研究是否有修正必要。

個人認為,最快可能必須以兩年為期來檢討,傾聽各界意見、產業界反應等,交由審議會去討論費率修正必要性。

另外,當排碳有價,羊毛出在羊身上,一部分恐導致成本轉嫁到消費端,引發「綠色通膨」疑慮,我們希望碳費審議會的委員在訂定費率時,也能將這部分影響納入考量。

環境部不希望因為徵收碳費導致物價高漲、民怨高漲,而是希望在社會和諧的前提下,感受到排碳有價、減碳人人有責。

問:所收取碳費如何運用?

答:未來碳費將是溫管基金最大收入來源,收取到的碳費是一種環境特別公課,會專款專用在減碳事務,氣候法中明訂13種基金用途,包含補助中央或地方、補助及獎勵事業投資減碳技術等。

未來基金支用,希望碳費「取之於何方、用之於何方」,可多分配一些經費來執行淨零排放工作。

碳權交易 企業須優先減量

問:對於台灣碳權交易所有何期待?

答:碳交所已於8月成立,先提供碳諮詢與培育人才,接著才開始交易國外碳權商品,待國內碳權子法完備,才會啟動國內碳權交易。

台灣成立碳權交易所,一方面是協助企業自願性碳中和,另一方面是針對企業為符合法規要求而產生抵換需求,未來參與交易對象是受到限制的,並非一般私人或自然人都能參與。

環境部要強調,碳權交易不像一般股市交易,不應該是一種獲利工具,目的是希望協助企業低碳轉型。

問:企業擔憂碳權僧多粥少,如何因應?

答:2050年要達到淨零排放已是國際共識,需要政府、企業、團體及全體國民共同達成,企業應盡可能規劃減量策略,「自我瘦身」優先,購買碳權抵換為最後手段,且須慎選碳權,以免對外宣告減碳時有漂綠之嫌。

環境部針對國內碳權審核,已積極研議相關辦法,在固守碳權品質的同時也精進審核程序,提高參與誘因,誘發更多自願減量的企業投入,取得碳權後就能交易給有需求的企業,若因供應鏈要求而有購買碳權需求者,未來也能在碳交所購買。

企業必須意識到,在所有人都必須負擔減碳義務的情況下,很難再有多餘碳權拿出來市場交易,碳權的僧多粥少勢必發生,各國經驗也是如此,優先自我減量才是當務之急。

部分企業希望擴大碳權核發,甚至希望讓企業自選採用碳費自主減量或碳權自願減量,然而,環境部目前規劃,針對大型排放源採碳費制度來誘發減碳,若同樣的減量措施又同步允許申請碳權,恐有重複計算疑慮。

問:購買碳權抵碳費的比率上限如何制定?

答:氣候法規定,碳費徵收對象可向環境部申請核准,以碳權來扣除排放量,來減少所需繳交的碳費。

對於碳權認可及使用,會以國內為優先,參考國際碳定價機制採認自願性碳權扣減情形,在子法中規範,確保國內實際減量;對於國外碳權則會參考國際碳中和規範對於碳權品質要求。

接軌CBAM 台灣沒落後太多

問:歐盟CBAM(碳邊境稅)箭在弦上,如何協助因應?

答:政府非常重視與CBAM的接軌,歐盟今年10月試行CBAM、明年1月需申報產品碳含量,2026年才正式實施,其實台灣並沒有落後太多,例如台灣自2024年開徵、2025年企業繳交碳費,與CBAM時程幾乎是完美接軌。目前氣候法包括自願減量管理辦法等子法都已預告,部務會報也已通過盤查登錄管理辦法,陸續往前邁進。

依歐盟CBAM公告管制產品的稅則號列,鋼鐵、扣件及鋁為最主要受影響產品,其中鋼鐵業者多為應盤查登錄對象,已具備碳盤查能力;扣件及鋁業多為中小企業,目前經濟部也正在積極進行輔導。

環境部去年也邀集相關部會,針對各部會因應歐盟CBAM分工進行盤點,釐清因應CBAM規範應關注事項,今年7月也有交流最新進展,包含協助我國企業碳含量資訊申報及台歐雙方貿易協商等,後續將持續關注歐盟最新進展,跨部會協助產業因應。

問:離岸風電環評案件愈來愈多,環境部如何因應?

答: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的風場環評案,環境部已收到30餘個案件,案量並不少,其中我們也發現不少案件場址重複,對於環評委員而言等於是重複審查,造成環委困擾,環境部已與經濟部聯繫,希望經濟部能善盡溝通。另外在環境議題上,在審查離岸風電環評時,都會考慮到鳥類廊道,避免受到風機葉片干擾,各種環境因素都會考量進去。

環境部成立後,第一屆的環評委員已組成,除部會代表,也邀請14位專家學者,分別就不同領域所組成,為環境把關。

 
AI晶片短缺 台積:一年半解決
記者尹慧中/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昨(6)日表示,當下AI晶片短缺問題,主因CoWoS先進封裝產能不足,台積電盡力支援客戶,預期一年半後技術產能可趕上客戶需求,研判當前短缺應是暫時、短期現象。此外,半導體技術發展「已抵達隧道的出口,隧道以外有更多可能性,我們不再受隧道的束縛」。

「SEMICON Taiwan 2023國際半導體展」昨天開展,劉德音出席「大師論壇專題演講會」,以「人工智慧時代的半導體技術」為題發表專講並受訪,釋出以上訊息。

劉德音指出,AI已進化至新境界,除了過去臉部辨識、翻譯或推薦商品,如今可以寫詩、創作、編寫報告與寫程式,甚至能設計出與人類媲美的網路線路(internet circuits),並成為人類生活的助手。

劉德音分析,AI應用的驚人突破,得益於三個因素,包含高效深度學習演算法的創新、網路上可取得大量訓練數據,以及半導體技術的創新得以實現高效節能運算。

劉德音說,AI所需的運算與記憶體仍在快速發展,過去半導體致力於微縮,而今半導體技術已轉為3D設計,除HBM3高頻寬記憶體,2.5D與3D SOIC對AI日益重要,成功的案例已有輝達GA 100與GH100晶片分別可塞入540億與800億個電晶體,以及可塞入1,460億個電晶體的超微MI300加速處理器,還有Cerebras可達2.6兆電晶體的晶圓級AI處理器WSE-2等。

劉德音認為,過去50年半導體技術發展就像走在隧道裡(即業界俗稱摩爾定律的限制),前方有明確的道路,如今已抵達隧道的出口,隧道以外有更多可能性。

他說,所謂明確的道路,是指每個人都知道要縮小電晶體,讓電晶體數量增加,如今這條隧道感覺要走出了,卻又走入另一個由3D IC先進封裝帶來的更複雜且充滿挑戰的隧道,將帶給半導體產業更多無限想像空間及發展的可能。

 
台積投資安謀最快本周拍板 擴大後續接單優勢
記者尹慧中、鐘惠玲/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全球半導體矽智財(IP)龍頭安謀(Arm)將在美國首次公開發行 (IPO),外媒多次點名台積電(2330)將參與投資,惟台積電先前都未正面回應。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昨(6)日首度證實,正評估投資安謀,最快本周拍板。

劉德音昨天出席「SEMICON Taiwan 2023國際半導體展」大師論壇活動受訪,釋出以上訊息。業界認為,若台積電入股安謀,將可強化晶圓代工能量,加上安謀架構已是全球晶片業最重要的設計基礎,台積電參股安謀,有助擴大後續接單優勢。

安謀即將在美IPO,是今年全球規模最大的股票上市案,傳出的潛在策略性投資者眾多。劉德音強調,安謀是半導體生態系的重要一環,「台積電希望安謀能成功」。

業界人士分析,安謀與台積電已合作多年,雙方最早於2000年就簽署合作協議,當時已擴大雙方合作,讓台積電的客戶能採用安謀矽智財,安謀也是台積電開放創新平台(OIP)聯盟夥伴之一,若雙方關係能擴及資本合作,未來將親上加親,台積電接單更能無往不利。

安謀是諸多電子裝置採用的指令集架構,不但在終端滲透率高,且生態系強大,多年來在業界一直維持中立性與高價值。之前輝達一度想娶親安謀,但引起外界如反托拉斯等疑慮,最後此併購案計畫未能成局。若最終安謀上市獲多家產業大咖投資,被視為是其母公司能順利籌資,又同時維持整體產業平衡的策略。

業界人士指出,從PC領域的x86架構,到行動裝置時代大擴版圖的安謀架構,再到目前還在崛起階段的RISC-V架構,被視為目前市場上的三大晶片指令集架構陣營。過去x86架構稱霸PC與NB時代,安謀架構則從手機時代開始出盡鋒頭,RISC-V架構則是想搶占兩大「前輩」市占率的後起之秀。

這三者進入雲端與物聯網時代,從筆電、伺服器到電動車及各種物聯網裝置,競爭重疊範圍愈來愈高。由於安謀是三大架構中已發展成熟,又在多個應用領域持續提高滲透率的方案,所以對於在同一供應鏈中的潛在投資者來說,無疑是個應能賺錢,又掌握與本業相關基礎布局的好選擇。

【記者尹慧中/台北報導】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昨(6)日表示,全新的地方早期建廠不可能和在台灣一樣順暢,美國廠近期的一些消息「大家不用大驚小怪」,上個月他親自前往美國新廠,看到了巨大進展,同仁士氣也很高。

 
iPhone在陸市占 恐被瓜分
記者黃雅慧、陳昱翔/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華為Mate 60 Pro新機「王者回歸」,被視為與蘋果新機打對台,但業界更關注華為將瓜分蘋果iPhone在大陸市占。彭博引述美國投資機構富瑞(Jefferies)評論,指出華為挑動大陸民眾的愛國情緒,華為Mate 60 Pro需求激增,假設該手機銷量達到500萬支,將使iPhone 15損失38%的潛在中國銷量。

但業界也分析,華為近年遭美國制裁,蘋果在大陸市占與銷售量都比過往成長許多,華為新機問世後,若無法增加新機產能並持續提升手機整體性能,短時間內難以撼動蘋果在大陸高階手機市場的地位。另外,iOS和Android系統存在差異,果粉未必會願意轉換,後續市占變化仍待觀察。

富瑞分析師在報告指出,華為Mate 60 Pro定價和iPhone 14或14 Plus差不多,可能的購機者來自目前的iPhone用戶,或者本來可能改用iPhone的Android用戶。

調研機構TechInsights報告顯示,第2季iPhone全球出貨量約4,310萬支,前五大市場為大陸、美國、日本、英國、印度;大陸首次超車美國,成為iPhone出貨量最大單一市場。IDC中國研究報告顯示,蘋果去年在大陸智慧手機市占率約13.5%,與OPPO並列第三。

 
劉揚偉:鴻海威州廠AI產能滿載 Q4營運定比Q3好
記者蕭君暉/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鴻海(2317)AI業務大爆發,董事長劉揚偉昨(6)日表示,集團生產AI伺服器重鎮美國威斯康辛州廠區產能滿載,「鴻海第4季營運鐵定比第3季好」。

鴻海昨天舉行中元普渡,劉揚偉出席並受訪,釋出以上訊息。法人分析,先前外媒報導鴻海威州廠產能閒置,加上AI業務主要競爭對手在與外資座談時暗示獨吃輝達(NVIDIA)高階產品大單,「鴻海沒份」,引發關注,劉揚偉昨天透露「威州廠產能滿載」,破除「威州廠在養蚊子」、「鴻海沒有接到輝達高階產品訂單」等不利傳聞。

外界認為,鴻海威州廠主要生產伺服器,尤其是AI伺服器需求相當暢旺,主力客戶包括微軟、Google與輝達等,顯示鴻海穩坐AI伺服器供應鏈一條龍霸主地位。

劉揚偉指出,鴻海有邀請威州當地記者到威州廠參觀,讓媒體親眼目睹威州廠不是蚊子館,而是非常忙碌,尤其是在伺服器與太陽能逆變器都是滿線生產,「這個方面,因為有一些傳言,跟實際狀況差太遠,所以要實際跟大家做說明。」

外媒之前披露,鴻海威州廠將部份土地的權利轉讓給微軟,並由微軟在當地興建資料中心,微軟是鴻海AI伺服器的主力客戶之一,ChatGPT所使用的AI伺服器,均採用鴻海的產品。外界預期,在微軟等大客戶的AI訂單挹注下,推升鴻海威州廠伺服器產能滿載。

據了解,鴻海威州廠不僅做伺服器組裝、機櫃,還包括伺服器主機板與SMT線,目前有七條生產線,並持續增加之中,而且是24小時輪班,從打板到組裝的一條龍生產,很多美國客人都要求美國製造,使得威州罕見出現24小時輪班,員工也樂於加班。

劉揚偉強調,「鴻海第4季營運鐵定比第3季好」,不只是電腦終端產品,其他產品也都會上來;但電腦產業能否回到過去的榮景,還需要再觀察,目前看來,第3季是谷底。

至於威州廠的太陽能逆變器,鴻海是與美國WEC能源集團子公司We Energies合作,We Energies 將在鴻海威州園區安裝約2,000 塊太陽能電池板,預計每年發電超過150萬度電,供應園區發展營運所需能源。

媒體詢問,鴻海在iPhone下一世代產品預估要拿到多少訂單?劉揚偉則表示,不針對單一客戶與產品回應。

 
超微:AI市場正一飛沖天 法人看旺群聯、廣達
本報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超微(AMD)執行長蘇姿丰5日表示,AI半導體需求依然熱絡,超微資料中心業務下半年「非常強勁」,並重申將繼續投資大陸市場。

蘇姿丰看旺AI後市,法人預期,有助台積電、群聯(8299)、廣達、英業達、技嘉等超微AI協力廠後市。蘇姿丰在舊金山舉行的「高盛Communacopia+Technology研討會」上,樂觀評估AI趨勢,指出業界的「第一、第二、第三優先,都是AI、AI、AI」,這塊市場正「一飛沖天」。

她說,企業對超微高階AI資料中心的興趣,高於她一個月前的說法,且已轉化為銷售,「從我們上次財報說明會以來,「過去30天以來,我們看到的是(資料中心)加速討論AI,一些討論已經轉化為靠戶承諾,讓我們備感振奮」,超微「資料中心業務下半年非常強勁」。

巴隆金融周刊(Barron's)指出 ,蘇姿丰的最新樂觀發言值得關注。她在8月1日的財報說明會指出, AI客戶討論季增超過七倍,而企業興趣進一步提高,為市場還沒觸頂的跡象。

蘇姿丰強調,超微是少數提供橫跨晶片與軟體完整AI技術組合的企業之一,超微也擁有取得所需產能的供應鏈關係,包括先進晶片封裝與先進記憶體晶片,得以成為AI半導體市場要角。

她重申,預期資料中心的AI加速器市場規模到2027年時將達到1,500億美元,並證實高為即將推出的MI300 AI加速器市場,正邁向第4季上市。

超微先前也提到,客戶對於其將在第4季上市的MI300系列晶片興趣「非常高」,同時也有許多客戶希望盡快部署最新推出的MI300X晶片,預期2024年上半年將進行早期部署階段,接著在下半年一切到位後,部署量將進一步提高。

超微MI300系列包含MI300A與MI300X晶片,主要採用台積電5奈米家族製程技術生產,並搭配SoIC與CoWoS封裝技術。業界認為,蘇姿丰持續看好超微AI業務,台積電將是最大贏家。群聯、廣達、英業達、技嘉等協力廠也跟著旺。

面對地緣政治緊張、以及一些AI技術遭禁止銷往中國大陸的潛在影響憂慮,蘇姿丰表示,中國大陸的營收占比可能約為20%至25%,「我們將續投資大陸,因為我們認為那是重要市場」。

(編譯簡國帆、記者鐘惠玲、尹慧中、李孟珊、蕭君暉、吳康瑋)

 
外派赴美免雙重課稅 有譜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美國國會今年7月針對台灣提出「類租稅協定」草案,可望降低台灣公司或外派員工在美國被雙重課稅的風險。資誠稅務諮詢顧問公司執行董事蘇宥人表示,目前這僅是草案,且若美國定案後,台灣也要提供互惠條件,法案才能生效,須持續觀察後續發展。

蘇宥人表示,現行美國稅法規定,非美籍人士到美國提供勞務,若在美國境內天數超過183天,全球所得都要在美國申報、課稅,若少於183天,則只需針對他在美國當地提供勞務取得收入申報與課稅。

蘇宥人指出,美國會7月提出「類租稅協定」草案,其中針對台灣外派員工符合一定條件,如不具美國身分的台籍員工、薪資由台灣公司直接支付等,該員工在美提供勞務取得收入,無須課美國稅,有效免除員工雙重課稅,但仍須待法案通過。

 
警示帳戶激增 全台破10萬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聯合報
詐騙橫行,全台警示帳戶愈來愈多。金管會統計至今年第二季底,全台銀行、信合社警示帳戶的戶數達十萬四一九一戶,衝破十萬戶大關,較上季大增八一六九戶,改寫金管會自公布該統計數字來的同期新高,更較十年前大增近七倍。

「警示帳戶」是指檢警因偵辦案件需要,通報銀行將存款帳戶列為警示者,一旦遭列警示戶,銀行會凍結帳戶,減少被害人損失;而警示戶持有人在其他銀行開立的帳戶,也會被視為衍生管制戶,網路轉帳等自動化功能恐被暫停。

金管會二○一○年開始公布全台警示帳戶的統計。二○二○年詐騙手法從假購物、假親友、誘導操作ATM付款,開始轉到「投資端」,包括LINE加飆股、虛擬貨幣、冒用財經名人等,每季幾乎都是以「千戶」跳增。

數據顯示,二○二○年底警示戶已逾四萬戶,近三年均以雙位數成長,今年第二季底衝破十萬戶大關,季增百分之八點五、年增百分之卅四。

為何二○二○年起警示戶大幅攀升?銀行主管說,二○二○年詐騙手法轉為投資詐騙後,被騙的人數愈來愈多,民眾發現自己被騙又積極報案,盼可防堵錢被轉走。其次,自願高價出售帳戶或個資外洩被詐團使用,被銀行或受害人通報,讓警示戶大增。

至於哪家銀行帳戶是詐團最愛?金融圈私下形容有三大特徵。第一,並非是自動櫃員機(ATM)多的銀行,而是ATM地點夠隱密的地方。第二,詐團企業總部還可能設在銀行樓上,藉此熟悉銀行前中後台,再進一步做後續的人頭安排,甚至收買銀行員當內應。

第三,挑選「內部控制點較寬鬆」的銀行,例如臨櫃調高約定轉帳金額較容易、或網銀限制較少,成為詐團容易攻破的對象。

 
陸企倒帳...台資租賃、銀行踩雷 租賃業債權餘額上看2億元
記者陳美君、楊筱筠、廖珮君/台北經濟日報

大陸企業財務危機連環爆,金融圈昨(6)日爆出,大陸一家中型規模的上海農樂生物製品企業驚現倒帳危機,包含台資租賃業、民營銀行與大陸金融機構等逾十家業者「踩雷」。業者估計,不含銀行,台資租賃業的債權餘額約人民幣4,000萬~5,000萬元(約新台幣1.75億到2.19億元)。

據傳,遭到倒帳的兩岸金融機構超過十家,其中包括台資的仲信(中信金)、領航(台灣產險)、仲利(中租)、裕融、和運、日盛台駿租賃、中信銀上海分行;大陸的金融機構則包括長江聯合金租、遠東宏信普惠租賃、上海雲城租賃、海通恆信租賃、永贏金租、上海融開租賃與上海農村商銀等。

據透露,上海農樂生物製品成立超過40年,主要經營項目為農藥生產。這波「踩雷」的台資金融機構,絕大多數都是台灣租賃業者,唯一的台資民營銀行為中信銀上海分行。

對此,中信金控(2891)表示,旗下在陸仲信租賃、上海分行債權金額皆僅人民幣數百萬元,案件徵有應收帳款和不動產為擔保品,亦皆已採取法律訴追及資產保全措施,應有機會回收。

據了解,金管會昨未收到任何一家銀行通報重大偶發,除可能是因債權金額低於1,000萬美元(約新台幣3.1億元)外,若進入債務協商也不會通報。

陸企財務危機連環爆,除恆大、碧桂園、中植系等房地產商陸續爆發財務危機外,非房地產的其他產業也岌岌可危。一家金融圈高層分析,近年來陸資企業危機四伏,主要原因包含產業環境欠佳、擴充太快加上周轉困難,實話說,台資銀行或租賃業,在大陸遭到企業倒帳時有傳聞,特別是重用陸幹、不畏風險持續衝刺業績的業者,遭到詐騙、倒帳的風險更是明顯升溫。

金融圈主管說,部分台資金融業者在今年3、4月才剛放款,沒想到短短半年就踩到雷。由於大陸疫後景氣復甦不如預期,加上公司內部股東失和,與金融業的債權協商失敗,與多家金融機構對簿公堂、財務危機也因此浮上檯面。

回顧三年前,大陸媒體還曾報導過近日傳出財務危機的上海農樂生物製品公司。陸媒指出,上海農樂生物製品是國家定點專業從事研發及生產生物、環保農藥的高新技術企業。2020年,以陝西延安洛川縣蘋果種植農民購買綠色農資為契機,上海農商銀行與農樂生物合作開闢了農資融資、實時支付、銷售渠道支撐等系列性的金融扶貧新模式。


延伸閱讀

陸企倒帳 台資租賃、銀行曝險金額小...不影響營運

 
台幣連四貶 面臨32元攻防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亞洲貨幣持續貶值,拖累新台幣匯率持續溜滑梯。匯銀主管指出,在外資撤出約8億美元下,新台幣匯率昨(6)日終場貶值7.2分,收在31.967元,連四貶並為三周新低,近日恐上演32元整數攻防戰;匯市昨天總成交量為17.46億美元。

美元指數昨天上漲0.21%,非美貨幣多數走貶,僅韓元一枝獨秀、兌美元匯率逆勢升值0.01%。

其他亞幣方面,相較於日圓匯率昨天大貶0.31%,新台幣匯率下挫0.23%,貶勢領先人民幣的0.02%與星元的0.15%。

匯銀主管指出,中國大陸經濟復甦力道疲軟,加上企業危機頻傳,導致人民幣匯率跌跌不休,昨天盤中一度貶破7.32,逼近2008年初以來的15年新低價位。

匯銀主管分析,近期美元指數走勢持堅,讓主要亞幣承受貶值壓力,除台灣主要貿易對手國貨幣韓元昨天表現超抗跌外,人民幣、日圓成為亞幣貶值領頭羊,新台幣匯率自然也欲振乏力。

匯銀主管還說,近日台股指數下跌,也是導致新台幣匯率易貶難升的主因之一,受到台股下挫、外資撤出影響,新台幣匯率昨天盤中最低貶至31.974元,最多貶值7.9分,32元整數大關近在呎尺。

 
台企銀未實現損失 轉為獲利
記者夏淑賢/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企銀(2834)昨(6)日舉行半年報法說會,公布上半年整體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金融資產(FVOCI)未實現損失已大幅縮減至5.18億元,7月更已翻轉為未實現利益5.86億元,淨值項下其他權益減損也較去年底大幅回升逾27億元,7月底並已翻正,加以上半年獲利續創新高、大增近五成,均有利於明年股利配發。

台企銀昨天法說會揭露上半年稅後純益62.02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49.05%,每股稅後純益為0.77元。受惠台美利差擴大帶動金融換匯交易(SWAP)收益成長,上半年金融商品淨收益及兌換損益合計37.54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將近四倍,是台企銀上半年獲利高成長的關鍵之一,另外,台企銀持續調整收益結構,側重無風險的恆常性手續費收入,截至第2季手續費淨收益為22.83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7.94%,其中約有15.31億元來自於財富管理,是推升手收的重要動能。

台企銀副總經理陳紹晃指出,金融資產評價隨著升息步入尾聲、資本市場逐漸回穩、該行截至今年7月底,FVOCI評價的金融資產損益已轉虧為盈,其他權益已回升轉正。

 
兆豐銀換匯收益 拚新高
記者夏淑賢/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兆豐金控(2886)昨(6)日舉辦上半年法說會,揭露上半年兆豐金獲利創歷年同期新高,金控與旗下兆豐銀上半年獲利均大幅成長一倍多,擁有龐大美元部位的兆豐銀,上半年換匯交易(SWAP)收益暴增至71億元,全年預估SWAP相關收益可望上看150億元新高。

不過,兆豐金旗下兆豐產險仍未脫防疫保單理賠陰霾,因國際再保攤賠問題影響,上半年共提列約19億元的相關損失,兆豐金也為此必須辦理現金增資以注資兆豐產險。

兆豐金控總經理蕭玉美表示,現增相關規劃未定,確定後再對外公告。展望下半年,考量全球市場不確定性仍存在,兆豐金控集團業務發展重點仍以風險控管為優先,並持續朝調結構、拉利差、增手收、擴行銷及強數位五方向,維持獲利穩健成長。

兆豐金昨天法說會也宣布,兆豐銀行私人銀行業務預定9月底正式開展,將鎖定中小企業主的家族與企業傳承需要,類似家族辦公室模式,持續擴大兆豐銀的財富管理資產規模與收益。

兆豐金法說會公布上半年稅後純益187.67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1.35倍,每股稅後純益(EPS)1.35元,創歷史同期新高,另自結至7月累計稅後純益則達220.9億元,年成長率87%,EPS為1.58元,穩居公股金控第一。

兆豐金今年獲利高成長,主要為兆豐銀帶動,兆豐銀上半年光是來自換匯交易的收益就高達約71億元,占衍生性商品交易收益的九成以上,預期下半年相關操作收益將不低於上半年,全年換匯交易收益可望超過140億元、上看150億元。

不過,受到SWAP交易量增影響,兆豐銀在外幣尤其美元淨利差(NIM)以及淨利息收益上,也受影響,上半年淨息收成長率1.3%,但與換匯交易相關的各項交易收益年增則是高達7.5倍多,美元NIM在第2季降到了0.15%,為近五個季度低點,主因企業因美元高利惜借,美元存放比持續探低,以及資金部位挪做SWAP等影響。

兆豐銀海外放款至第2季顯著好轉,兆豐銀總經理胡光華指出,兆豐銀聚焦全球供應鏈移動商機,上半年海外及OBU稅前盈餘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51.9%,新南向國家東南亞與澳洲、香港等,獲利成長均達六成以上,其中香港、新加坡、泰國、越南等更是倍增。利差方面,國外存放利差持續上揚至3.08%,國內存放利差1.42%,將致力於持續提升外幣存放比挹注利差收益與獲利。

 
旅宿住客 趨近疫前水準
記者楊文琪/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疫後國人出國踴躍,但國旅並未因此縮減,根據交通部觀光局最新統計顯示,2023年上半年旅宿業整體住客人次約3,808萬人次,較2022年同期2,691萬人次增加1,117萬人次,較疫情前2019年同期3,877萬人次僅差距約69萬人次。今年上半年旅宿業整體住客人次,已趨近疫情前同期的水準。

不過,因物價、薪資持續上漲,加上電價也調高,旅宿業營運成本墊高,房價也創歷史新高。上半年平均房價較去年同期上漲,觀光旅館業平均房價4,618元,較去年同期平均房價4,046元上漲14.14%;旅館業平均房價2,647元,較去年同期上漲8.1%;民宿今年上半年平均房價2,536元,年增1.44%。

觀光局指出,以本國籍住客來看,因疫情趨緩,今年上半年約3,131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加約628萬人次,也較2019年同期成長715萬人次,顯示在國境開放後,國內旅遊持續疫情期間的熱絡,國旅動能仍然強勁。

在旅宿業家數部分,今年上半年共計1萬4,581家旅宿業(包含117家觀光旅館、3,325家旅館及1萬1,139家民宿),旅宿業家數自2019年持續增加,較該年度同期1萬2,410家旅宿業增加2,171家。

 
大同光電案場 德商參訪
記者李泠秭/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大同(2371)搶攻全球碳商機,由工研院推薦來台訪問的北德商務代表團,昨(6)日參訪大同集團建造的台灣埤塘型太陽光電指標案場,這是全台第一個埤塘型太陽光電系統,展現大同在能源光電的實力;大同集團旗下能源事業大同智能將於9月13日與歐洲能源交易所簽訂合作備忘錄,搶攻淨零減碳全球市場商機。

2023大同國際碳市場發展交易論壇研討會將於9月13日登場,大同邀請德意志交易所集團、歐洲能源交易所、德銀遠東投信、綠色經濟推廣協會及國內大型金融集團舉辦「全球淨零碳排發展」研討會,探討如何計劃性減碳,提出台灣企業因應之道與碳權交易的商機。

德國經貿相關團體此次來台參訪,包括德國北部協會的會員公司、由100家企業組合的下薩克森邦企業協會、擁有680家以上企業會員的北德商業協會,將參訪台灣的半導體、綠色再生能源及新創產業。

大同集團在太陽能案場的實力,受到工研院與農業部農田水利局桃園管理處肯定,北德商務代表團希望參訪指標性案場,工研院推薦大同建置的桃園埤塘光電系統,這是德國經貿參訪團來台看的唯一太陽光電案場,訪問團相當肯定大同在水上型太陽光電的技術實力。

桃園埤塘光電系統總建置容量481.44kWp,設置面積為0.5公頃,每年發電量60萬度電,減碳量297公噸,是大同打造全台第一個埤塘型太陽光電系統;光電系統漂浮埤塘水面上,不影響蓄水滯洪功用,符合抗17級陣風要求,為推動綠色能源一大里程碑,獲台灣太陽光電系統最高榮譽光鐸獎肯定。

電力新能源為大同的事業發展核心,大同以集團資源提供綠色創能、儲能、節能及綠電轉供等一站式服務。2050淨零碳排,歐盟將於今年10月試行碳邊境調整機制,台灣碳費徵收將以明年碳盤查為基礎收費,2025年開徵,排碳大戶的碳排放量與使用電力之間接碳排放皆將納入徵收碳費。

由於碳有價時代來臨,淨零轉型成為產業維持國際競爭力的必要條件,大同集團為搶攻淨零減碳的全球市場,旗下大同智能將與歐洲能源交易所簽訂合作備忘錄,9月13日並舉辦「全球淨零碳排發展」研討會,提出台灣企業因應之道與碳權交易的商機。

 
聲寶活化資產 售桃園地
記者朱曼寧、李泠秭/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高力國際昨(6)日公告,聲寶為積極活化資產,子公司東源物流所持有位於桃園龜山工業土地將公開標售,總坪數共3,250坪,即日起已開放領標,預計於10月26日開標。

根據調查,該標的周邊行情價約為43萬至45萬元,專家指出,若以周邊行情價推估,此次標售的價格應該約落在14億元左右。

聲寶近年積極加速活化資產,陸續處分龜山、土城土地。資產開發方面,董事長陳盛沺日前表示,龜山舊廠土地開發物流園區預計第3季取得建照動工,第一期、第二期投入2億多元,樓地板面積3,000多坪,預估年收租金約3,000萬元。

高力國際指出,東源物流的工業土地位於龜山工四工業區,鄰近國道一號林口交流道,快速串接桃園國際機場、台北港、各大產業園區及雙北主力消費市場,擁有絕佳交通區位優勢,該地段已吸引半導體通路龍頭大聯大、聯強國際、燦坤實業、嘉里大榮、新竹物流等大廠設置物流轉運中心。

周邊除有發展成熟的華亞科技園區、林口工業區外,新北國際AI+智慧園區(原林口工一工業區)也爭取到全球最大半導體設備製造商艾司摩爾(ASML)進駐投資設廠,未來將可發揮磁吸效應,吸引更多國際大廠、高科技產業鏈業者進駐,將確立龜山、林口地區成為北台灣交通樞紐及國際級科技產業聚落。

高力國際資深董事洪煥哲表示,2023年上半年全台工業地產成交金額約337億元,其中桃園地區占比最高,交易總額近80億元,各工業區土地仍呈現供不應求狀況,地價屢創新高,其中龜山工四工業區土地交易行情已突破每坪40萬。

此次標售土地面積分別為2,078坪及1,170坪,共3,250坪,可提供廠商多元的設廠面積選擇,未來更可透過申請工業區立體化方案,爭取更高開發容積獎勵。

 
口罩令鬆綁 美妝店笑了
記者朱曼寧/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口罩規定鬆綁,讓受疫情重創的化妝品零售業者鬆口氣,更激勵化妝品店數創新高,根據財政部資料,今年6月全台化妝品零售店共6,825家,較疫情期間2020年同期成長3.6%;營收也大幅成長,今年上半年銷售額共83.08億元,較2020年同期增加10.3%。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總監郎美囡表示,疫情警戒期間須戴口罩,許多公司企業居家上班,降低化妝產品需求影響產業營收;疫情解封後,口罩規定鬆綁後,國人重視保養彩妝,加上複合式經營漸成主流,因此化妝品零售轉為正成長。

根據經濟部統計資料,由於防疫期間化妝品需求大減,化妝品零售業的營業額年增率在2020年及2021年連續二年負成長,直到去年的年增率才轉正為3.3%。

郎美囡指出,若將藥妝零售業的銷售額年增率區分為實體門市及網路銷售,實體店面於2020年及2021年都是負成長,2022年年增率為8.5%,而網路銷售年增率則是急速下滑,消費者雖然維持網路購物習慣,但到實體門市消費大幅增加,有助店家及品牌開設實體店面的意願,例如台北市西門商圈就開出約十家藥妝店。

郎美囡分析,防疫期間,由於國人外出採購逛街人潮大減,深怕感染而不敢輕易拿下口罩,因此講求實際體驗的美妝門市深受影響,店面提袋率大幅下滑,各商家、品牌倚靠網路銷售,實體店面相當蕭條。但在解封後,出現報復性消費,上街人潮大增,體驗型的產品銷售谷底反彈,實體店面銷售成長,促進商圈活絡。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期間無法出國旅遊,一家日系藥妝雜貨品牌趁勢進駐台灣,在西門町開出首店,不但提高店家知名度,由於這類店家除美妝藥品也販售生活雜貨,有助培養出固定常客。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表示,店面市場因疫情而深受重創,許多店家不堪成本負荷紛紛關店,造成諸多商圈店面空置率達到歷史新高,不過防疫期間也累積消費量能,更出現不少複合式經營模式,其中以藥妝零售較顯著,一旦解封,量能釋出就可創造營業佳績,目前各商圈店家回歸態勢顯著,店租水平逐步回穩狀態,預估明年店面市場將進入新局。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