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8日 星期三

當熱浪來襲,它在淘汰人口時會更一視同仁!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原生家庭有毒!


【東寫西讀電子報】摘錄《好讀周報》精彩話題,以推廣閱讀與寫作為核心內容,讓您掌握每周最新內容! 【聯安醫週刊】提供健康新知、飲食營養等內容,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和大家輕鬆聊健康,落實生活中的健康美學。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4/09/19 第134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新書鮮讀 當熱浪來襲,它無形無跡,愈來愈普遍,在淘汰人口時會更一視同仁
新世界的生死審判,曾經,那是一個恐巫的時代!剖析恐巫心理自何而來!
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原生家庭有毒!人性會客室,掃清人生萬千煩惱!

新書鮮讀
當熱浪來襲,它無形無跡,愈來愈普遍,在淘汰人口時會更一視同仁
圖/麥田
書名:《熱浪會先殺死你》

內容簡介:當熱浪來襲,它無形無跡。熱浪不會折彎樹枝,也不會吹動髮絲拂過臉龐,讓你知道它來了。……感覺太陽就像槍管瞄準你。熱浪將造成糧食危機、全球疫情,動物大遷徙,甚至某種不公不義的種族隔離……我們將進入全新的氣候跟能源模式!

熱浪就像某種意義上的燒殺擄掠,最脆弱的人會先被除掉。但當熱浪愈來愈強,愈來愈普遍,在淘汰人口時會更一視同仁……

◆ 熱使得自然世界重新排列,疾病演算法將重新改寫,大規模疫情蠢蠢欲動

◆ 當貧窮遇上極端溫度,讓許多城市的發展演變成某種溫度上的種族隔離

◆ 絕大多數的現有建築設計,都無法應對極端氣候,都市系統也不堪一擊

◆ 我們誤把舒適當成不可被剝奪的權利,總以為大自然的狂野力量已被馴服

◆ 我們已經進入一個新的氣候跟能源模式,我們急需新的社會和文化轉型

▋本書清晰描繪了一個被熱浪破壞的世界,以及,我們該如何為此作好準備!

全世界正意識到一種新的事實:野火成為美國加州的季節性現象,高緯度地區冬季的降雪逐年減少,北極與南極的冰層加速融化。氣候危機引發各種衝擊,熱是驅動這種過程的一級威脅。隨著溫度上升,我們的政府、政治、經濟、價值觀,都出現斷層。其實,基本的科學並不複雜:我們明天停止燃燒化石燃料,全球溫度明天就會停止上升。我們五十年後停止燃燒化石燃料,全球溫度五十年後才會停止上升,但這將使得部分地球變成人類幾乎無法居住的地區。要如何做,取決於我們。地球愈熱,斷層會愈裂愈深,愈裂愈寬。

《熱浪會先殺死你》述說地球正在朝著何種極端方向改變。本書告訴我們,為什麼現在的春天會提早幾個星期來到,秋天會晚幾個星期降臨,以及為什麼這會衝擊一切事物,從我們的糧食供應到疾病爆發。這本書還說到,地球溫度上升將促使大遷徙的發生,不論是人類、動物、植物……,包括工作、財富、疾病都將跟著移動。古戴爾說,熱浪就像燒殺擄掠的事件,最脆弱的人會先被除掉。但情勢正在改變,當熱浪愈來愈強,愈來愈普遍,在淘汰人口時會更一視同仁。

我們住在科技發達的世界裡,很容易相信大自然的狂野力量已經被馴服。但也因為世界變化得如此之快,我們掌握不到自身面臨的危險的規模與急迫性。古戴爾是屢獲殊榮的記者,數十年來都站在環保新聞的最前線,本書是他到目前為止最激發人心的著作,解釋了極端高溫如何徹底改變我們所知道的世界。古戴爾運用高超的報導手法,加上最新的科學見解,以及如臨現場般的說故事技巧,為我們剖析重大問題,並且揭露極端高溫如何展現超乎想像的威力。我們已經進入一個新的氣候跟能源模式,急需新的社會和文化轉型。我們愈晚行動,代價就愈高。

作者介紹:傑夫.古戴爾 ,暢銷書作家,他是2020年古根漢獎得主,並且擔任《滾石》雜誌的特約作者,在這本刊物中報導氣候變遷議題長達十餘年。

搶先試閱:〈每一次熱浪留下的記憶總是如此,後來變成夢魘般的短暫影像〉

沒有人確切知道,太平洋西北地區這場七十二小時的極端高溫中,究竟有多少人喪命。官方統計是一千人,然而高溫是難以捉摸的殺手,不一定會出現在死亡證明書上。真實的數字可能會大很多。無論正確人數是多少,其中必然包括六十七歲的蘿絲瑪麗.安德森(Rosemary Anderson),她被人發現在自己家中身亡,屋內溫度高達三十七點五度,前一天晚上,鄰居才傳了訊息給她說:「晚安,睡個好覺,願你在枕頭上找到許多天使羽翼。」這些人也包括六十三歲的喬琳.布朗(Jollene Brown), 她獨自居住在公寓,離安德森家只有幾英里遠,布朗的兒子夏恩發現她時,她坐在La-Z-Boy搖椅式布沙發上,一隻腳放在腳托上,一隻腳踩在地板上,就像是她想起身,但沒有空調的小客廳的牆壁燙到讓她起不來。今天大多數熱浪所見到的情形是,最早沒命的人是那些獨居、無力負擔空調或有健康問題而虛弱的年長者。熱浪像是某種意義上的燒殺擄掠,最脆弱的人會先被除掉。但情勢正在改變,當熱浪愈來愈強,愈來愈普遍,在淘汰人口時會更一視同仁。

甚至早在熱浪侵襲太平洋西北地區之前,這裡的森林就已經著火了,由於多年來溫度不斷升高,雨量持續下降,讓森林變得乾燥易燃。但是在英屬哥倫比亞省,高溫造成利頓(Lytton)發生類似自燃的現象,這個地方位於夫拉則河(Fraser River)與湯普森河(Thompson River)的匯流處,過去是採礦營地(人口約兩百五十人),第一民族(First Nations)的原住民更早就在此生活了數千年之久。河水通過湯普森峽谷的黑花岡岩,形成壯觀的激流,使得附近的這座村莊在一九七ま年代再度興盛,變成泛舟勝地。熱浪來襲的第三天,利頓的溫度到達令人難以忍受的四十九度。洛娜.范德里奇(Lorna Fandrich)記得她從村裡的華人歷史博物館(Chinese history museum)望向窗外,看到樹上的葉子掉落,彷彿秋天的情景,但那時還只是六月;這間博物館是洛娜和丈夫創立的,為了紀念那些建造鐵路和在採礦營地工作的華人勞工,並向他們致敬。她後來說:「我心想,好奇怪啊。」 然後風勢大作,一列運貨火車路過,鋼輪迸出火花。幾分鐘內,村子陷入火海。村長揚.波爾德曼(Jan Polderman)開著本田迷你廂型車在村子裡疾駛,呼籲仍在遲疑的居民撤離。他還讓一位落單的逃難者搭便車,那個男人正在路上奔跑,手上提著裝了貓的籠子。

傑夫.查普曼(Jeff Chapman)與父母住在村莊外圍,正要煮晚餐時看到濃煙與大火逼近。「十分鐘後, 我們的房子完全被火焰吞噬,」他說,「我們無計可施,無處可逃。」隨著火焰吞沒房子與周遭的樹木,查普曼要六十多歲的父母趕快躲到壕溝裡,那是幾天前為了修理化糞池才挖的。壕溝的空間容納不下三個人,於是他搬來一旁鋪屋頂用的金屬板蓋住爸媽,然後自己到附近的鐵軌去尋找掩護,希望能夠度過大火。

就在這時,電力線崩落,打在他父母藏身的地方。「我知道我爸媽在那個洞裡,我看著房子燒起來,心想:『喔,我的天哪。』」查普曼從烈火煉獄中倖存,他的雙親卻沒有。

幾天後,如同奇蹟一般,利頓的天空再度變藍,氣候恢復涼爽。這座村莊已經夷為平地,仍持續悶燒。華人歷史博物館的灰燼中,只有幾件瓷器保存下來。村子外圍的花旗松看起來像黑色長矛。村民對於發生的事情感到悲傷與恐懼,並且誓言要重建村莊。同時,遠方的海邊有大量的柔軟海星、貽貝與蛤蜊被沖上岸。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動物學家克里斯.哈雷(Chris Harley)估計,這場為期三天的熱浪殺死海洋生物的數量超過十億。

但隨著六月來了又去,夏天轉成秋季,生活回到常態,人們對熱浪的記憶褪去,每一次熱浪留下的記憶總是如此,後來變成夢魘般的短暫影像,連你都不確定那是真實的經歷,或者,那是你不願想像的未來。

你或許想過溫度計上代表熱的數值,無論是華氏或攝氏溫標。你想到的熱是一種漸進的線性過程,就像是一種在你周遭的空氣,會一點一點地升溫或降溫,能夠用某種恆溫裝置來控制。二十一度比二十度熱一點,二十度又比十八度熱一點。季節的更迭也能讓我們感覺到溫度的微幅變化——冬天逐漸暖和,直到春天來臨,然後春天逐漸變成夏天。是的,有些日子明顯比其他日子更熱或更冷,我們只能大吹冷氣或套上毛衣。我們相信這種情形會過去,日子會恢復正常。溫度就像是我們騎慣了的旋轉木馬。

這種漸進感也適用於氣候危機。由於人類燃燒化石燃料,地球變得愈來愈熱。這就是一種事實,如同夜空中會有月亮一樣明確。到目前為止,經過二百五十年的拚命消耗燃料,大氣中增加許多會困住熱的二氧化碳(CO2),全球溫度比前工業時代高了一.二度,而且到本世紀末將會再高三.三度以上。我們燃燒的石油、天然氣與煤炭愈多,溫度將升得更高。

科學家長期警告,氣溫比工業前時代多攝氏二度是氣候變遷的危險臨界點,我們目前的增溫已經超過一度。當世界的溫度上升二度,可能會發生什麼情形,聯合國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的報告裡充滿驚悚的細節,從冰層崩落到害死作物的乾旱。但是,對於科學家以外的人,亦即地球上的大多數人而言,攝氏二度的增溫聽起來一點都不危險。誰能分辨氣溫二十五度的某一天和氣溫二十七度的另一天有什麼區別?還有人主張說,極端低溫也會害死人, 造成各種天氣相關的問題,所以世界變得更熱或許不是壞事。甚至「全球暖化」這種說法聽起來很溫和動人,似乎暗示燃燒化石燃料導致的最嚴重後果,反而是帶來更棒的海灘般天氣。

⏩⏩閱讀更多 麥田出版 傑夫.古戴爾《熱浪會先殺死你》

 
新世界的生死審判,曾經,那是一個恐巫的時代!剖析恐巫心理自何而來!
圖/時報
書名:《女巫末日:新世界的生死審判》

內容簡介:「去死吧!去死吧!去死吧!」……曾經,那是一個恐巫的時代!十七世紀,美洲「新英格蘭女巫」成為人們最大的恐懼,導致日後發生著名的塞勒姆審巫案!巫術歷史專家莫爾肯.蓋斯吉爾,透過春田獵巫事件,結合歷史、宗教、社會多項因素,剖析恐巫心理自何而來!

一六五○年代前後,被世人稱為新世界的美洲,湧入大量來自英國的移民。這些移民者多為信仰新教的虔誠清教徒,宗教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在英國引起動盪,新世界的移民,也深受影響,各種不同教派教義彼此傾軋,教徒們就怕一不留神,即淪為惡魔的僕人。

一六五一年,由於美洲新英格蘭地區氣候惡劣、天災蟲害不斷,使得這些移民者苦不堪言,然而就在此時,來自舊大陸「英格蘭女巫」的傳言雀起,春田鎮也發生了一連串怪事,珍貴食材變質,牲畜生病,財產不翼而飛,許多兒童生病,甚至死亡,人們被奇怪的異象和夢境困擾,逐漸地,民眾將疑慮指向性格偏激古怪的帕森夫婦,懷疑他們是受惡魔驅使的女巫,而讓仁慈的治安官品瓊正式開啟審訊的,竟然是剛出爐裂開的布丁。

此時,距離著名的塞勒姆審巫案尚有一段時間,而被指控為「Witch」的男女皆有(但以女性為大多數)。春田鎮的審巫案,可視為美洲當地獵巫風潮前導事件。一位古文物專家曾誇張地說,此案的訴訟程序和提供的怪異證據,可能是史上所有紀錄中最為異常的。作者莫爾肯.蓋斯吉爾為英國巫術歷史研究專家,他根據獨特、豐富、被忽視的原始檔案,帶領讀者進入神聖與惡魔並存的新世界,了解過去的人們是如何努力地在詛咒和著魔、岌岌可危的生與死之間取得平衡。

作者介紹:莫爾肯.蓋斯吉爾,英國東安格里亞大學(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近代歷史榮譽退休教授,專長十七世紀的英美社會和文化歷史,尤其是巫術歷史被公認為巫術歷史研究方面的權威專家,著有受到高度讚譽的《Witchfinders》和《Between Two Worlds》。

搶先試閱:〈女巫新天地〉

自從一六四七年新英格蘭執行首次處決後,女巫的消息便如燎原星火那樣燃遍這片土地。這股恐懼甚至蔓延至土著的社區。一六五○年秋天,莫西干酋長烏卡斯(Uncas)要求殖民者幫他找出攻擊他族人的女巫,這樣一來「他才能討回公道」。然而,不可避免,帕森家事件的消息同樣也傳到印第安人和英國人耳裡。這真是聳人聽聞。在同一週追究休.帕森和威廉.品瓊的責任,並要求他們為巫術和異端做出公開的告解,波士頓當局模糊了兩樁罪行的界線,使得其中一方看起來像是另一方的禍源惡首。可以想見,兩者都挑起了原始的恐懼。在荒野中生活會令殖民者特別擔心被自然界的階級制度擊垮,而巫術和異端邪說都屬非自然—違背上帝和人類的罪—就像反自然的性行為和雞姦,這兩者的審判比起英國更常在美洲出現,並且具有特殊的道德訓誡作用。紐黑文有名男子因性犯罪被說成「披著人皮的怪物」,這也完美地定義了女巫一詞。嚴厲的儀式重新畫出了界線,但是他們卻無法阻擋非正統信仰的浪潮,尤其隨著一六五○年代中期貴格會和浸信會教徒的到來,人們更是憂心忡忡,其中,在巫術和性向偏差方面激起的全新恐慌更是顯著。

將擁有不同宗教觀點者視為異端的迫害,在整個十七世紀的大西洋世界引發了專制與自由之間的爭議。在一個社會中,正義和良善的標準何在?宗教的寬容究竟是正義的基石?抑或腐敗的溫床?麻薩諸塞灣的自由思想分子搬遷到羅德島和其他較不壓迫的殖民地居住,這些人認為自己知道答案。而且他們也和異端與巫術建立起自己的連結。亦即,這兩種罪行在現實的層面上是不存在的。在春田事件的餘波中,以及其他地方的女巫審判裡,這些異議人士咒罵狂熱分子「用女巫罪將人處死」。他們說清教徒狂熱分子在譴責所謂受到指控的異端和女巫之前,應該先檢視自己的內心。說不定,讓他們如此驚嚇的怪物就住在裡頭。也許,撒旦矇騙正義之士和假想的怪物戰鬥,藉此把他們變成真正的怪物。

新英格蘭女巫的消息持續傳到故國岸邊。有個經過斷章取義、含混不清的故事傳到了布爾斯特羅德.懷特洛克(Bulstrode Whitelocke)那裡。此人是西敏寺的國璽掌璽大臣。懷特洛克收到從波士頓寄來的一封信,得知有三名身分不明的女巫:兩名女性、一名男性。男子聲稱用他的「乳頭」哺育一個模樣像雞的使魔,還露出來給他的審訊者看。他也供稱自己和婦女一起在魔鬼的帳簿上簽名。英國人會嘲笑新英格蘭人虛偽的假虔誠,竟愛聽這種墮落的故事。舊英格蘭在一六五○年代仍有女巫,政治和宗教也有持續分裂的跡象。一六四五至四七年的獵巫行動後,引發了較小規模的恐慌,包括在泰恩河畔新堡的肅清,該地至少有三十名婦女被確認為女巫。老春田附近的一名工人妻子遭指控,說她餵養一名蝴蝶使魔,在一六五一年春天提審—同時,三千英里外的威廉.品瓊也正對休.帕森提起訴訟。祖國和殖民地,不過度謹慎,也不太過輕信。切爾姆斯福德的大陪審團駁回了關於埃塞克斯一名女人的使魔的證詞,她獲得釋放。

一六五一年七月,約翰.艾略特(John Eliot),前埃塞克斯人,如今是新英格蘭「向印第安人傳教的使徒」。他寄了封信到倫敦,可能是給該地的殖民地代理人愛德華.溫斯洛(Edward Winslow)。艾略特認識品瓊多年,始終留意撒旦在美洲爭奪屬靈領地的進展。他說,最近他們感到「上帝悲傷地對我們皺眉,主要與魔法和巫術有關」。然而無可避免,當上帝與祂的兒女「以可見和明確的盟約」交流時,女巫就會出現。春田這裡揭發了四名:他認為那個殺了自己的孩子已遭處決,她「無疑就是女巫」。還有瑪麗.帕森,儘管他沒說出她的名字。艾略特繼續敘述,別處也發現了更多女巫,其中一名來自多徹斯特,已被判刑。在伊普斯威奇還有其他嫌犯。但在春田,他十分有把握地表示,無庸置疑是個毒窟。他的信被印成小冊,提醒讀者魔鬼已建立了自己的聖所,以擊潰正義之士的教會。如同某新英格蘭的清教徒所說,殖民地是如此深受鬱結之情和巫術所苦,因為「在最憎惡魔鬼和魔鬼最憎惡之地」,他必定也最惡毒。儘管擁有這麼多的不確定性,巫術仍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就像殖民地本身,這可以說是攸關生死的大事。

在精神生活中,巫術遠非某種起不了作用的迷信,而是長久以來思考社會、宗教、政治和法律矛盾的工具,界線明確又持久。一六五一年四月,正好是休和瑪麗.帕森的訴訟開庭時,倫敦一位哲學家湯瑪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出版了《利維坦》(Leviathan)一書,對中央集權的強大統治做出省思。十五年來,春田一直是霍布斯深感興趣的地方縮影,尤其它又地處美洲(「到處都是野蠻人」)之中,其「無政府狀態」有助於將它所渴望的對立面,亦即「主權」理想化。品瓊主張,藉由不成文憲法的專制方式,加上對佃戶、雇員及債務人的尊重,可達成對土地和貿易的最高控制。而且他試圖像霍布斯所建議的那樣結合公共和私人利益,以工作來穩定其社會。然而,因為貪婪,人們冒著「無止境與鄰人爭鬥」的風險。這樣的爭端源自霍布斯所謂「當沒有實際力量使他們心生敬畏,出自人類天性的情感就會出現」。而在春田,那股力量被品瓊的異端和他表態對巫術的相信而削弱。

事實上,霍布斯贊同品瓊的觀點,認為「雖然他不能在理性上相信女巫,卻無法完全滿足於世上沒有女巫的答案。」否則他們為何要自願且毫無保留地認罪?女巫或許在現實中不會對任何人造成傷害,可是無論如何都很該死—「因為他們擁有令其造成此等危害的的錯誤信念,還有促使他們這麼做的意圖。」於是巫術變成一種思想犯罪,一種牽涉到犯意—亦即傷害意圖—的罪行。雖無犯罪行為,卻實際造成傷害。在法庭上,此見解一旦成立,那麼可起訴的巫術重罪就此確定。屆時剩下的只會有鄰人對女巫傾洩而出的怨恨和怒火—在這方面,新英格蘭人的表現與他們的英國親戚幾乎沒有差別。約翰.艾略特說女巫逐正義之士而居的暗示,不過是想試圖粉飾逐漸浮現、令人不舒服的真相:清教徒自私且見利忘義,和其他人沒有兩樣。

一六五○年代早期,清教徒作家愛德華.詹森(Edward Johnson)準備撰寫一部新英格蘭史。其中,他提到自己相信春田女巫「施法害過不少人,也包括牧師長老的孩子。」這名先人的遺贈將流傳下去。一六八二年,皇家水文地理學家約翰.賽勒(John Seller)出版著作《新英格蘭記述》(Description of New England),在書中把春田描述成「因該地的女巫惡名昭彰」的地方。但春田並非唯一揹此罵名者,它的危機也不代表康乃狄克河谷獵巫行動的結束,這一帶的鎮區持續受到敵意所擾。一六五○年代,溫莎、韋瑟斯菲爾德和哈特福突然全部陷入「分裂……和可怕的偏見」,先是分化成眾多派系,最後因此摧毀。起爭議的永遠是土地、權力和宗教。十年前流傳的同一個謠言加劇了殖民者和印第安人間的緊張關係,印第安人與荷蘭人共同密謀,「想切斷對英國人的供應」。波士頓擔心春田的安危,警告即將發生襲擊。等到一六五四年,已證明這些謠言為假,可是對於攻擊的憂懼卻仍在持續—恐懼的不僅是外國和土生土長的敵人,還有荒野之中大家信以為真的所有敵人,無論是自然或超自然的。

對於女巫的恐慌,以及想要擺脫他們的強烈欲望一波接著一波湧現。瑪麗.帕森並非春田最後一個被控施行巫術的婦女,甚至不是最後一個叫瑪麗.帕森的女巫。因為瑪麗.布莉絲.帕森(Mary Bliss Parsons)—約瑟夫.帕森患有精神問題的妻子,注定成為嫌疑犯與受害人。一六五○年代,瑪麗和約瑟夫搬到上游二十英里處的新城鎮北安普敦(Northampton),在那裡與鄰居失和,包括詹姆斯.布利基曼(James Bridgman),休.帕森在春田的另一個前敵人。一名女孩生病,一頭豬死在沼澤,一頭牛被響尾蛇咬了舌頭。布利基曼的兒子因膝蓋脫臼萬分痛苦,說自己看見瑪麗.布莉絲.帕森坐在一塊擱板上,旁邊伴著隻黑老鼠。男孩的母親聽見碰的一記敲門聲,說那聲音「讓我覺得這地方有些邪門。」這個指控使得北安普敦產生分裂。一六五六年夏天,在兩名春田人的支持下—威廉.品瓊的兒子約翰,以及他的前僕人賽門.畢曼—瑪麗打贏了這場誹謗官司。他們暗示她是女巫的受害人,而非女巫。畢曼說,瑪麗發作的狀況就和五年前喬治.莫克森女兒患上的一模一樣。

黑暗力量的擴散不只如此。約翰.品瓊的妻子艾美因病喪失行為能力,與小約翰.溫施洛普在新倫敦生活一年。他既是殖民地總督,也是一名醫生。一六四五年,艾美的藥師姊夫威廉.戴維斯(William Davis)向他們推薦了紅珊瑚,一種可以使女巫退散的符咒,用以保護她和她的男嬰。不過到處都買不到紅珊瑚,孩子在那年夏天死去,稱得上是對他父親「最沉重、最傷痛的打擊」。他不像休.帕森那樣知道如何表露悲痛。艾美也同時接受以玫瑰和海狸肛門腺分泌的油脂製作的珍珠粉治療。她的症狀和那些被施過法的人很像,尤其是男嬰山繆.帕森,他胃部腫起一大塊,一路蔓延至喉嚨,造成「渾身無力、懶洋洋」的症狀。當時並未明確將巫術指為病因—儘管四十年後,她過世時會這樣指認。一六五四年的溫莎還見證了居民與莉蒂亞.吉伯特(Lydia Gilbert)的夙怨,莉蒂亞是瑪麗.布莉絲.帕森的親戚,最後結果則判決她是女巫。然而,此時疑慮已逐漸浮現:不僅吉伯特注定成為溫莎最後一名被定罪的女巫,其他各地的意見也產生分岐。一六五四年,在紐黑文的刑場上,一名躲進絞刑架上的鄰居裙下窺視的婦女表示:「假如這些就是身為女巫的標記,那麼她自己恐怕就是女巫」。甚至鎮上一半的婦女都是。

⏩⏩閱讀更多 時報出版 莫爾肯.蓋斯吉爾《女巫末日:新世界的生死審判》

 
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原生家庭有毒!人性會客室,掃清人生萬千煩惱!
圖/平裝本
書名:《與其明鬥暗爭,不如做自己的光明燈:馬克太太的人性會客室,為你掃清人生萬千煩惱!》

內容簡介:不用投對胎,你也能做人生的主宰!馬克太太的人性會客室,為你掃清人生萬千煩惱!「史上最強三棲網紅」馬克太太的「狠勁」人生課!

Q:曖昧中的男人考慮與前女友復合,我該怎麼辦才好?

馬克太太:妳又不是劉若英,唱什麼〈成全〉?

Q:弟弟欠債卻要身為姐姐的我來還,我感覺壓力好大也好丟臉……

馬克太太:男丁的功能就是「捧斗」!就算是家醜,也是他自己醜。

Q:升上主管後,以前的同事常故意唱反調,讓我好苦惱。

馬克太太:孤單是正常的!換位置之後,最好也順便換顆腦袋。

很多人不知道,特立獨行、敢說敢言,最具影響力的網紅作家馬克太太,也曾經窮愁潦倒、工作失意,還碰上過感情渣男。為了不讓廣大粉絲「走錯路」,她融合豐富的人生經驗,透過「人性會客室」,提供一針見血的犀利解答。

馬克太太深信,每一個煩惱都隱藏著對幸福的渴望,每一次求助都蘊含被人緊緊接住的脆弱。她不說討人喜歡的話,因為安慰的話語就像糖衣毒藥,與其被毒死,還不如學會在痛苦中堅強。

這本書就是她一路走來攻略人生的秘密之道。懂得她的智慧,你就能跨越所有障礙;學會她的叛逆,你的人生將擁有無限可能。如果你也對人生惶惑不安,不妨一窺馬克太太為你帶來的「靈光一現」!只要心念轉個彎,黑暗的人生也能豁然開朗,遙不可及的幸福就近在眼前!

作者介紹:馬克太太,在文字的世界,她是犀利冷靜的觀察家;在服裝的領域,她是眼光獨到的時尚女王;在網紅的業界,她是跨越界線的斜槓才女;在人生的戰場上,她是永不放棄的挑戰者。從小就喜歡穿搭,尤其是用色大膽的服裝,因而成為大人眼裡的異類。小時候常常幻想自己是作家,在循規蹈矩才是好孩子的那個年代,被老師認為不切實際。明明說著一口破英文,卻嚮往國外的生活,靠自己的努力去澳門、日本以及愛爾蘭打工度假,最後還嫁給馬克先生,定居英國。雖然做事總是離經叛道、我行我素,但誰說不按牌理出牌的人無法走出自己的小天地呢?希望透過這本書讓大家明白:你的人生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裡,而不是活在別人的嘴裡!

搶先試閱:〈原生家庭有毒〉

我一直都很同意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的理論,也許有人不知道阿德勒是誰,但你肯定聽過「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這句話就是來自於他,確實有些人的童年是不快樂的,尤其是越傳統的家庭越是不快樂,童年的任何看似不怎樣的小創傷,其實都偷偷的在身體某個部位淌血,就看你有沒有發現而已。

馬克太太您好,我是您的太白粉,看了你很多篇文章,知道您的童年也不是很快樂,所以真的想尋求您的建議。

我是在一個家暴的環境下長大,很慶幸我沒有被打死,終究能長大成人,而我的媽媽或許長期被家暴,也或許老了,目前身心靈都不太好,需要有人時時刻刻在旁照顧,在沒人可以照顧的情況下,現在是安置在安養中心,現在的我一次打兩三份工,為了支付媽媽的照護費用,以及維持自己的生活開銷,在母親進入安養中心後,我便沒有與父親聯繫了,除了對他感到反感外,其實更多的是害怕,我更害怕的是未來我可能需要撫養他終老,前陣子父親也威脅我,說我不理會他的話,他要報警,說我遺棄他。

這些年我一直在服務業工作,雖然公司福利真的不錯,薪水也不賴,不過服務業畢竟是死薪水,我又要怎麼去撫養他們,我也有想過要轉職,但一直都待在服務業的我,應該也意味著我就是個沒有一技之長的人吧?!又怎麼可能轉職,當然我也有想過,在現在的工作上好好努力,看未來是否能升遷當主管,只是服務業每天的工作都是重複的,除了乏味外,最可怕的是我感受到主管似乎特別喜歡找我麻煩,我不確定是我真的做不好,還是只是因為我是同性戀,我實在不曉得我是否該繼續待在這等機會升遷,當然這也要等到上面的人離開才有可能,還是說我就乾脆轉職算了,無論是父親的事,還是工作的是,都讓我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該何去何從?

法律是給懂的人用的

嗨太白粉你好,這封來信讓我讀得很心痛,因為孩子真的是無辜的,你無法選擇父母,但你的父母其實可以為你選擇環境,並不是離婚後,小孩發展就會不健全,很遺憾的是多數人都被這種很偏頗的觀念所綑綁,因此以為自己忍著點,總會有柳暗花明的一天,講這些並非在咎責你母親,我也能理解那些奉行著比刺青還難洗去的八股觀念舊思想的女人,已被教育成這樣,是很難敢做出跟當時年代風氣背道而馳的行為的,否則到底誰會願意被打落牙齒和血吞呢?!

但現在開始你已經是成年人了,所謂的成年人,即是從滿18歲的那一刻開始,你所做的任何行為都要為自己負責,你若做錯事需要負刑事責任時,父母是不需有連帶責任的,也就是說當你18歲時,你就是一個擁有完全行為能力的人,說這些不是在賣弄法律知識,而是當初身為小小孩的你不能保護自己,至少成年後的你也要能為自己做些什麼,那麼既然你是個成年人,就等同你有能力做選擇,你也有選擇權,相對的你也要能承擔你做的任何決定。

那句「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也是偏頗的很,給孩子帶來這麼多創傷的父母真的沒有不是嗎?相信受過傷的孩子聽到這句絕對是會跳腳的。

因此這社會上沒有一個人,也沒有一條法律能要求你一定得原諒父親,原諒不是嘴巴說說要放下,你就可以放下,這麼大的傷痕本來就需要很長的時間來修復,或許你會像阿德勒說的,需要用一輩子來療癒自己,這樣的創傷得需要一點時間沖洗,就算是沖洗到讓你不再如此傷痛,也不代表要原諒父親,而是讓你的黑暗面少一些,而棄養罪哪那麼容易成立,那得要你父親躺在那無自理能力,生存已陷入困難,生命充滿危險,才能被提起公訴,不是說他要求你給多少生活費,給不起,就能告你的,若是真的覺得這樣不合格的父親,無論如何你都不願撫養,一口飯都不願給他吃,那麼你可以尋求法律協助,是可以找律師聲請「免除扶養義務」免除照顧的職責,我寫了這麼多,重點就是:若想要改變,你得要找方法,不能只是待在原地一直被失職的父親威脅,這樣說可能有點過分,但是法律不是真的保護好人,而是保護會去專研的人,若不懂你就會被唬得一愣愣的,適時的尋求律師是非常必要的,至少他們啃了那麼多年的刑法課本會比我們專業很多。

少拿沒能力代替沒勇氣的藉口

有一句話是「人生是一連串的選擇」如果你覺得這句話是肯定的,那麽你的未來就是你曾經選擇的結果,因此沒有那種有多無可奈何的事,只有你到底有多想要的決心。

前幾年有一句非常文青的句子,如果可以_____,誰想要______

空白處你可以自由填空,老實說這句話我認為是非常消極被動的(我先說我絕對沒有針對任何人),可能在某些情緒點,可以讓不知所措的你感到些許釋懷,不過若是填空裡是打「如果可以當好人誰想要當壞人」,你也會認同嗎?說到底當不當壞人不就是個人選擇?無論是作奸犯科,還是要廣結善緣到處布施,這都是出自於個人行為,你能不能轉職成功就跟有沒有能力沒有絕對的關係。

當然技術是需要學習的,根據想要轉職的工作,必須重新學習技能,這是理所當然的,更要花更多心力去達到,那些職人可能早在好幾年前甚至是學生時代就在做這件事,想要轉職肯定辛苦,只不過那些如魚得水的人比你早辛苦罷了,轉職能不能成功,端看你有多大的決心以及用了多少時間培養新技術。

最看不起你的人是你自己

其實就算是2023年的現在,還是很多人覺得服務業是低層人員,不過就是政治正確的說職業不分貴賤而已。

很多人都不希望自己的行業是服務業,又或者說即使是服務業也要當有漂亮頭銜的服務業,畢竟每個行業也是都有鄙視鏈的,一樣都是服務業,空服員與一般餐廳接待,多數人大概都會選空服員,因為頭銜好聽一點,或許讀到這裡的讀者可能想戰我瞧不起餐廳接待,但我必須先說,我官芷儀發誓(手比三對著天)我真的從來沒有這樣的心思(我就是很怕事的婦女),尤其是我自己一路上都是服務業,咱們就是以一個普羅大眾的社會價值觀去探討而已。

鏡頭拉回來,來信的這位太白粉,我不知道你是怎麼看待服務業的,但或許打從心裡是看不起的,才會在信裡寫著自己沒有一技之長因此待在服務業,若是你真心的這樣認為,那麼這封信寫來給我,也是在問沒有一技之長,一直都是服務業的我,畢竟本人可是從餐飲業到百貨站櫃再到飯店業,樣樣都跟服務有關,從前大學的主修還是休閒管理,休閒管理可是食衣住行都要學。

有一堂課叫顧客管理學,其中一樣叫服務的異質性,這三個字簡單來說就是,就算一家公司再怎麼好,第一線員工非常重要,也非常難控管,因為員工不是機器,也會有自己的愛好與個性七情六慾(?),有可能因為一個員工的服務跟其他人不一樣,這家公司就會被客人投訴,嚴重一點會造成危機,這個就是服務的異質性,所以服務重不重要?當然很重要,不同人給出的服務,顧客的回饋會不一樣,那怎麼能說不是一技之長?只不過傳統的思維認為,啊服務業就是端東西給客人而已,加上要做服務業的門檻比較低,不需要其他特別的技術,才會讓很多人誤以為服務業都是沒一技之長的人在做。

要我來說,我會說服務業真的是需要高EQ高耐心的工作,需要好的情緒管理,擁有自己的一套解壓系統,並且要能察以觀色,還要對公司販賣的商品有滿滿的知識,要在服務業裡看起來很專業,真的不是一般的人可以做到的。

服務業真的是沒有一技之長嗎?還是自己職業倦怠想轉換跑道,但是又沒把握的藉口呢?

我摸著咪咪下的良心說,世上的工作幾乎都是不斷重複地,如魚得水的那天有時也是無趣的開始,想要對抗倦怠感,只能靠自己在工作裡找到成就感也如同你說的公司待遇不錯,會自動調薪,你若需要一份穩定的工作那這其實是適合你的,但如果是為了要實現自我,那你當然也要有承擔做完決定後沒有馬上看到成效的風險,也得為轉換跑道這件事先存一筆錢,因為換了一份不拿手的工作你需要時間調適,當然心理建設也要做好,年資也要重新計算了,但說來說去,沒有能力才來做服務業這句話,始終是你自己先瞧不起自己了,這思維得要拿掉。

別人的教養問題不該你來承擔

職場裡除了同事難很讓人頭痛以外,另一個最讓人害怕的,莫過於自己的主管好疑似特別針對自己,我10幾歲開始工作時,我都覺得所有主管都在針對我,但套句電商女王周品均的某一本書書名「職場又不是沙發,追求舒適要幹嘛?」多數的主管因為有要來自上面的壓力,對下屬的要求都不可能太低,不然底下的做不好,主管就是打頭陣第一個被罵,因此在覺得自己被針對時,要盡可能的客觀看看,到底是自己其實做得不夠好,還是對方真的想要霸凌你。

如果是真的被霸凌,那麼得要設法蒐證向上舉報,或是提起勇氣正面回應,不能待在原地不吭聲,那麼事情只會惡化而已。

更別說是對方因為你的性向而欺負你,你從來都不應該懷疑自己會因為性向問題而被霸凌,每個人都不一樣,都是需要得到尊重的,工作上的表現跟性向不應該劃上等號,我不想講什麼要為自己驕傲,但至少不應該要因為身為自己而抱歉,若真的在職場上有人因性向而瞧不起你,那是他們的教養有問題,不是你的性向出問題,或許你依舊沒有信心,我選物社團裡有一位小幫手就是生理女心理男,他與大家處得很好,他的性向也從來不是我們年度考績審核的一部分,我向你保證這世界雖然邪惡,但也有很多正常的人。

除了無法選擇原生家庭以外,基本上人生的所有決定都是自己選擇的,無論是不得不而做出的選擇,還是昧著良心的決定,又或是因為不夠成熟而做錯決定,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選的,無論好壞,實話是怨不了其他人,當然我們是人類,總是會有鬼迷心竅,被鬼牽著走,不知道自己為啥會這樣選,而需要承擔自己愚蠢的後果的時候,你可以原地哭一哭,收拾好情緒繼續向前走,或在原地繞圈圈,也許你可以向朋友抱怨,詢問他人意見,無論如何,最終能跳脫狀態的,只有你自己,尤其是你意識到原生家庭有毒時,你更應該要為了不繼續這樣的狀態努力的去做改變。

當你在跟人訴苦時,應該先問問自己,這些是不是你自己選擇後的結果,如果狀態是痛苦的,你是否打算改變,還是你只是想要討拍而已?

原生家庭的選擇來自於懂投胎的技術,但誰會真的懂如何投胎,與其學投胎還不如學會為自己的人生下決定。

⏩⏩閱讀更多 平裝本出版 馬克太太《與其明鬥暗爭,不如做自己的光明燈:馬克太太的人性會客室,為你掃清人生萬千煩惱!》

 
離婚財產怎分、對方身家如何查、保險能分嗎?一文全看懂
有工作的職業婦女至少還有在社會的立足空間,相較於60歲以上的家庭主婦,已脫鉤社會太久,往往已喪失工作技能,離婚很可能導致她們生活陷入困境。房子往往佔台灣一般家庭中大部分的資產,如果登記女方名字或是共同登記相對都較有保障,比較不怕直接脫產,或是刻意不分,這時候就需要法律的保障,當然即便脫產也有方式可以追回屬於自己的一部分。

Class and Accent 階級和口音
你所表達的話與想法固然重要,但表達時的聲音也一樣重要。沒錯,世界上仍有人會先判斷你的口音,然後才考慮你說的話,而你甚至可能也有自己的偏見。在不同的情況中能使用不同的口音,或許能幫助人們避免受到歧視,但比較好的做法是,大家要認清自身不合理的偏見,並抗拒這種偏見。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