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拍攝美食,重點就在於光源、巧思構圖與善用APP 修圖。不過話說如此,原則大家都會,如何拍出個人風格,來看美食作家Liz 的示範
細細觀看美食作家Liz拍攝的美食照片,有一種生活美感,美的元素除了來自令人食指大動的料理本身,也來自她善於讓食物與空間產生對話,利用既有餐桌上的裝飾、刀叉、調味瓶,即便是一堵牆、一面地板或是你我覺得沒那麼美觀的小吃店紅色塑膠椅、鐵桌,都是構成畫面的元素。
「自然光是所有光線中最好的。」問Liz 手機拍攝美食的重點,她開宗明義的說,手機攝影就是為求便利,她不會帶燈或反光板,所以會盡量找有自然光的座位,有了自然光,食物拍起來自然美。如果環境不允許,只有會導致色差嚴重的黃色光源,只好善用App 做事後修圖。選好位置,Liz 會將周邊環境也納入,這會讓構圖更豐富,這一點運用在拍攝台灣小吃非常受用,例如將米粉湯放在桌角,畫面帶一點地板,呈現出來是真實又具美感的影像。
另外,因為食物本來就是給人享用的,所以她也會適時加入手部動作,營造用餐景象,此時如果是一群人享受一桌子好菜,她會用俯拍呈現席間熱鬧的氣氛。拍攝中菜與西菜也有不同巧思,Liz 以中式炒菜為例,細細觀看美食作家Liz拍攝的美食照片,有一種生活美感,美的元素除了來自令人食指大動的料理本身,也來自她善於讓食物與空間產生對話,利用既有餐桌上的裝飾、刀叉、調味瓶,即便是一堵牆、一面地板或是你我覺得沒那麼美觀的小吃店紅色塑膠椅、鐵桌,都是構成畫面的元素。
她就會盡量將菜堆高,或以筷子夾、湯匙舀,讓畫面有重點,這對壽司、生魚片等呈現相較單調的食物也很適合。﹁這時一手拿食物,一手拿手機,拍攝相當方便。﹂至於西餐,擺盤原本多半就很美,拍攝比較不需擔心Setting。但面對盤子大,食物少少裝盛在中間的菜色,她建議除了拍特寫,也可以帶一點環境氛圍或放進刀叉,或只是拍盤子一隅,會有不同美感。手機攝影的優點之一即事後可方便用各式App 修圖,Liz 喜歡用VSCO,但她除了看情況調整成復古或黑白等較大風格的轉變,她多半是調整亮度、色溫、對比等基本條件,讓照片色彩更鮮明。其中,色溫部分,她偏愛冷色調,讓畫質更銳利。而對於想用手機拍好美食照片,沒有不二法門,Liz 建議就是多拍,多去觀察別人拍的照片,像她在Instagram 上,就會追蹤Alice Gao與DANIELKRIEGGER 的作品,多看才能內化成自己的知識,自然而然而且快速的投射在實際手機拍攝上,也不會菜色一上菜,拍的時間比吃的時間還長,﹁拍照可是要搶快,別讓食物不好吃了。
【作者/達人介紹】
Liz
食攝影達人Liz /擁有法律人的完整履歷,卻不想當法律人的貪吃鬼。一度以為自己會在國際大型律師事務所終老,卻發現自己的專長在於「吃」-尋吃、品吃、寫吃。熱衷於一切與飲食相關的事物,不論是飲食本身、攝影、商業、科技,或飲食背後的人情世故。著有《我的日式食物櫃》,同時為華視節目《小廚當家》第一季評審,經營「美食家的自學之路」部落格與臉書粉絲專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