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3日 星期日

多元大馬一碗蔬 餐桌上的新選擇


【會計研究月刊電子報】解讀財務、會計、金融、稅務等趨勢走向,讓你掌握財經專業脈動,開拓國際視野! 【讀小說•愛閱報】提供最新女性網路文學,內容涵蓋愛情、穿越……熱門排行不錯過,一同情話綿綿來說愛∼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9/02/04 第333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慈濟月刊電子雜誌
直接訂閱
編輯小語 播善種的人生方向
證嚴上人專區 好事不能等 即知即行
慈濟脈動 多元大馬一碗蔬 餐桌上的新選擇
焦點專欄 辛與幸之間
播善種的人生方向
新年伊始,慈濟斗六診所升格改制為斗六慈濟醫院,正式揭牌啟業,成為臺灣第七座慈濟醫院。證嚴上人親臨主持揭幕儀式,感恩醫師們視病如親,也感念慈濟人的護持。

自大林慈濟醫院創立,慈濟醫療志業在全臺人口最老化的雲嘉地區,已深耕近二十年。儘管斗六市與大林慈院僅需半小時的車程,但因就診病患多是年長者,上人不忍他們勞苦奔波,大林慈院啟業之際,就慈示在斗六市設門診部。

從本期特別報導中可見,斗六診所長年有大林慈濟醫院做後盾,不僅成為鄰近雲林、南投縣市的醫療據點,許多重症患者也來此求助。然而,診所的醫療層級有限,進一步的檢查與治療難以展開,慈濟因此回應地方需求,整建擴充,診所通過升級為醫院。

以往,斗六診所即是慈濟投入偏鄉醫療的據點,醫護人員到無醫村進行義診與衛教。如今也將順應社會趨勢,發展社區型長照。在去年發生的八二三熱帶低壓水患中,全臺的慈濟醫療團隊駐守災區,且隨志工到家戶提供災難醫療服務。在地的守護網絡得以展開,有賴平時的長期耕耘。

時間能夠成就一切,凡事無須計較,卻務必與時間計較。善念需發為行動,把握分秒,才能累積利益人群的善業。

上人去歲以來多次提及,莫忘二十年前的九二一大地震。那年國際災難頻傳,慈濟志工上街為土耳其大地震賑災勸募,曾受「只救國外、不救臺灣」的誤解。未幾中臺灣遭受地牛翻身重創,國際上多支救難隊前來協助救援,民眾也自發性地集結人力、物力,撫慰幫助受難鄉親。

那分互助互愛的感染力,催發出如《法華經》所言「菩薩從地涌出」的動人情景。慈濟不僅建立了明確的重大災難救災模式,也援建重災區五十一所的中小學。一位當年的受災學童如今回到母校任教,他認為,最好的教材是人生的體驗,將教導孩子懂得感恩與回饋。

九二一地震後從地涌出善念善行,許多人在剎那當下的發心,也形成日後守護生命的磐石。可見「啟善因,播善種」何其重要,這是我們歲歲年年需發願的人生方向。

好事不能等 即知即行
證嚴上人主講 編輯部整理
錯誤的作為該止即止,

不要迷失在其中,一迷就會背道而馳;

利益人群的好事該行即行,

不要浪費任何一秒鐘。

新曆年已過,舊曆年將來,年年這段期間行腳全臺,主持歲末祝福與授證,送福與慧來為大家祝福,也虔誠祈求新的一年是平安福慧年。

過去一年,國際間災難頻繁。去年底在波蘭舉辦的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各國代表承認因為工業高度發展,污染空氣,氣候變遷已經到達極端,自然災害愈來愈嚴重;現在最怕的就是地球溫度若再升高,冰山融化,海水漲高,將不堪設想。

如何才能解除危機?就是要降低污染源,減少工業排碳,也要重視環保。氣候變遷大會中,一百多個國家對此有共知、共識,卻無法共行,因為國家利益需要發展工業;雖然「應該」要推動環保,但還是很難做到。

慈濟不只是認知、認識環保的重要,還身體力行;志工與會分享實際經驗,也指出降低地球溫度和減災的好方法就是環保與茹素。

二十多年前呼籲環保時,大家疑惑為什麼師父這麼看重垃圾呢?但不是把垃圾收回來,而是要把資源回收。以前的口號是「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愛心化清流,清流繞全球」,現在回收價格很低,但環保志工說即使便宜甚至賣不到錢也要收,因為不收就會變成垃圾,焚燒污染空氣、掩埋破壞大地,又會造成多大片的污染源。

但如果收回來好好整理,還可以再製為生活用品,甚至寶特瓶能製成保暖的毛毯,救濟海內外。這些物資從環保菩薩手中產生出來,從無做到有,從骯髒的做到最高級的品質,真的很令人感恩。

環保菩薩智慧高,身體健康顧地球,守在崗位,沒有停歇與休息。他們投入環保的身影,是人間清流,透過影片在國際會議播放,清流也繞了全球,讓海外人士能夠看到。

全球七十五億人口,有八億多人處於飢餓中。為了人們葷食的需求,大量飼養動物,製造許多污染,餵養糧食水草,又和人類爭食物;牠們被拘束在狹小的籠舍,難以活動,最後為了供應人類口欲而被殺,實在太殘酷。

面對地球暖化,不是無法可走。當年慈濟不斷帶動環保,如今環保已是全球重要的議題;現在既然知道如何保護地球,就要推動茹素。

不一定吃肉才會有營養,克服欲念也是修行。四大不調來自於人類共業,大家生活隨心所欲,沒有考慮後果。現代購物很便利,人們習慣消費,看到別人買了新的物品,自己即使沒有需要也想跟進,只為滿足欲念,汰舊換新,囤積愈來愈多。

社會物資過剩,有時候環保站會收到整套的瓷器餐具,甚至還沒開封,連同漂亮的包裝就丟棄;還有尚未撕去吊牌的全新衣物,不拿來回收就沒辦法再買新衣服;若是搬家或者是重新裝修,就把還能用的家具全部捨出。

氣候變遷極端,過去我常說「來不及」,現在是「不能等」了。從臺東、屏東、高雄、臺南行腳一路走來,每一站都更懇切,聲聲呼籲,「如是我聞,如是我知,如是我識,如是我行」,錯誤的事情該止即止,利益人群的事情該行即行,不要迷失在其中,一迷就會背道而馳,自作自受;也不要浪費任何一秒鐘,改往修來,及時把握當下,做就對了。

我每年每天都有三個心願:淨化人心、社會祥和、天下無災。淨化人心,要做好人間的環保、人心的環保,將煩惱清出去,讓心靈永遠是一片清淨,最有價值的寶藏收藏進來。什麼是最有價值的?生命中最珍貴的就是做好事。

當人間有需要、社區有需要,我們有這分心、也有力量去投入,讓人人安穩,自己也會感覺放心。世間每個人都有應盡的責任,付出無所求,對自己負責;真正做到了自己發的願,這就是法喜。

感恩每天的平安,要珍惜時間,愛護空間,把握因緣積善造福,讓家家有餘慶;祝福大家新年諸事如意,日日吉祥,菩薩道上共精進!

多元大馬一碗蔬 餐桌上的新選擇
撰文•羅秀娟
馬來西亞衛生部為減低患病率,鼓勵民眾 「餐盤一半是蔬果」;

大馬族裔多元, 飲食也多元, 新時代的蔬食選擇, 已然超越宗教, 是健康養生的時尚標籤, 也是環境保護的落實。

「媽咪,我好久沒有吃豬腸粉了,素食館又沒有賣,好懷念啊!」

陳寶鳳為了滿足女兒的嘴饞,決定把這道傳統的港式點心試做成素食款;然而,想像簡單,欠缺炊具也不曾調製過米漿,如何動手是個大考驗。

陳寶鳳上網找資料,發現原來平底鍋或蒸糕盤子都可以取代模盤,她依樣畫葫蘆,調製米漿,蒸熟成薄粉皮,將餡料換成素食餡料,再將粉皮捲成長條。

剛開始,成品不盡理想,經過多番嘗試後,終於做出適合的口感及味道,滿足家人的味蕾。

此後,這道菜成為陳寶鳳與志工們分享的拿手點心,深受歡迎;一次,社區舉辦環保講座,她示範教學這道點心,粉嫩又香滑的素腸粉淋上醬料,民眾品嘗後大為訝異,原來港式豬腸粉也能做成素食,且美味毫不遜色。

餐桌上少了生命的消逝,

多了對世界的愛。

已茹素近三十年的陳寶鳳觀察到,相較於以往,馬來西亞民眾如今頗能接受素食,素食餐館因應需求如雨後春筍般林立。在她居住的馬六甲武吉波浪花園住宅區,從原本一家素食館,至今已設有九家,菜色多元化,而且用餐常見學生,素食人口趨向年輕化。

回想起早年看到姊姊活殺螃蟹,陳寶鳳仍心有餘悸。當筷子插在活生生的螃蟹身上,扒開蟹殼時,內臟還在蠕動,陳寶鳳驚嚇得不敢碰;自此逐漸連雞、鴨等都不再食用,進而轉為素食。

後來加入慈濟,聽聞佛法,了解因果觀,知曉殺業深重,因此希望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素食、減少殺生;投入環保後,更體悟素食與環保之間息息相關,救地球刻不容緩。

二○一四年,當自家公司新廠房竣工,增設了廚房和餐廳,陳寶鳳與先生蕭錦強開始在工廠內宣導素食,提出以健康、行善為目的,每週一次為員工供應一餐素食。

蕭錦強說:「所有食材費用由公司來承擔,我們只是象徵地收費馬幣一令吉(約新臺幣八元),公司還會多付一倍,一起捐給慈濟。希望鼓勵大家多素食,健康之餘又可以行善。」

員工黃依萍坦承:「我原是『肉食動物』,鮮少吃菜。公司剛推動素食時,我很納悶為什麼要吃素?」然而,她從賞臉應付,到知道素食有助身體健康,還能對環境有益,開始每餐必素。

當廚房人手不足,黃依萍手頭上的工作又可以暫緩處理時,她就會到廚房幫忙;而為增進蔬食的美味,廚師烹調方式多元,黃依萍也趁機學習,回去可以煮給家人吃。「以前孩子都不吃菜,現在會教育他們要多吃蔬菜。我的冰箱肉類少了,乾淨而沒有異味;即使外食,也會光顧素食館。」

印度裔清潔工人蔓諾瑪麗(Mannormani)也常到廚房幫忙切菜、收拾善後,對公司推動素食深表支持。「以前我比較少吃菜,現在一週吃三天蔬食,吃素較健康!」

在公司服務十餘年的尼泊爾籍員工瑪都(Madhu),平常大多自備便當,星期一公司提供素食,他會來響應。他說:「省錢又好吃,還可以做慈善,何樂而不為?」

隨著員工逐漸認同,工廠將素食午餐增為兩天。陳寶鳳分享:「我們希望傳達尊重生命的理念。一餐葷食,會讓多少生命消逝?試想,如果以十個人吃一隻雞來計算,一百人改吃一餐素,就可以挽救十隻雞的生命,這還未加上其他動物呢!」

影響員工後,員工又將吃素的好處帶回家,潛移默化影響家人,讓家庭的餐桌上,少了生命的消逝,多了對世界的愛。

每天茹素,暖化降一度,

改善環境從自己開始。

「蔬食環保救地球!邀您一同來響應,一日一餐素,一週一日素,暖化降一度。」除了陳寶鳳在工廠推廣素食,馬六甲慈濟志工也走入社區,向鄰里宣導「蔬醒」運動,不定期舉辦健康講座、素食烹飪教學等,讓民眾了解茹素簡單又健康。

三餐素食,可以減少兩公斤的碳排放,十五餐素食,相當於一棵大樹一年吸碳量,志工在五月浴佛典禮及七月吉祥月,即以科學數據和環保觀念,邀約大家齊來「蔬醒」。

茹素十二年的志工劉木蘭,深覺素食對身體健康的影響很大,她精神變得敏銳、脾氣也溫和許多,而更重要的是能為地球盡一分力量,因此她更有信心向人宣導;劉木蘭也相信,唯有起步,才能一點一滴的改變,成為一股影響力。

她分享:「當我們告訴民眾,十五餐素食,相當於一棵大樹一年吸碳量,他們都覺得很不可思議。」

當志工走入人群宣導,民眾才知道,原來自己平常的飲食,對地球暖化影響如此大,因此樂於響應連署茹素。

「我們一般認為,華人和印度人比較能接受素食,但當走入社區或公園向馬來友族宣導,他們都很認同,也願意響應。」劉木蘭分享,新時代的素食,已然超越宗教,亦是健康養生的時尚標籤,也是環境保護的落實。

志工楊秀華則以不同方式來勸素。她鮮少下廚,經常光顧素食館,馬六甲逾七十家素食館和攤販,她幾乎拜訪過半數,哪�埵野i口素食,瞭如指掌。

許多人對於吃素,會有「吃青菜豆腐」的刻板印象,但其實現在的素食選擇除了中式、麵食類,也有健康養生餐、西式、日式料理、富本地風味的馬來、印度和娘惹特色餐點,甚至由葷食研發而成素食的食物,如蠔煎、釀豆腐、沙嗲(馬來傳統小食)等,精緻美味又具特色。

隨著愈來愈多人願意素食,也有人撰寫了「大馬素食通App」,�堶悼]含全馬兩千五百家素食餐廳或攤位的資料,讓茹素人士無須為了找餐廳而煩惱。

偏好美食的楊秀華,樂於介紹親友到適合對方口味和需求的餐廳用餐,有時乾脆請人吃飯,或是利用食譜、網路資訊等,以健康美味為出發點,鼓勵人人多素食。親身品嘗後,大夥兒幾乎都能接受。

不管哪一種方法,馬來西亞慈濟志工使出渾身解數,將吃素的優點宣導出去,將自己的力量化作改變的動力,希望讓更多人的這一餐,選擇吃素。

二○一七年,馬來西亞衛生部進一步推廣素食,鼓勵民眾「餐盤一半是蔬果」。時任衛生部長拿督蘇巴馬廉(Datuk Dr S. Subramaniam)本身也是素食者,深知茹素對身體的好處;而根據調查,馬來西亞人民的健康每況愈下,與飲食相關的疾病患病率逐年上升,因此,衛生部希望民眾為了健康多吃蔬果,減低患病率。

隨著人們的醒覺,每個人選擇素食的原因各不相同,有人為了健康,有人以環保為前提,當然也有人是因為信仰與護生。不論基於何種原因,馬來西亞慈濟志工走入人群,以自身棄葷茹素的經驗,邀請大家一起來食素,人人付出一點力量,必定能改變這個世界。

辛與幸之間
撰文、插畫•阿板
看過一段影片,是一位教日文漢字的老師授課。老師說明,幸福的「幸」,少掉一橫,就變成辛苦的「辛」,辛和幸很像。

幸福,少一點就會辛苦;在辛苦當中,多一點就是幸福。接著老師寫了「難」,並問到人生當中有多少跟難字有關?大家回答,困難、災難……

老師接著寫了「有難」,說這句日語漢字的意思就是「值得感謝的」。

因為人生沒有誰不經歷過「難」,所以一路走來,人生的點滴都是值得感謝的。

就想到今天看到大愛臺〈高僧傳〉的《智者大師》,慧思大師說:「苦是醒腦的良方,斷惡的利器,知道為何辛苦,自然就不會痛苦。」

每個人都有自己要面對的難與苦,不用羨慕他人,而是看到自己多的那一點,然後也願意多付出一點給予他人,那麼每個人都可以看見幸福的、值得感謝的生命吧!

完整內容請見《慈濟月刊》627期

化身「鬼怪」 到韓國來場浪漫相遇
龍平是全韓國第一個、也是規模最大的高級滑雪渡假村,也是《冬季戀歌》、《孤單又燦爛的神-鬼怪》等韓劇重要取景地,因此吸引眾多情侶們到此重溫劇中的感動。

男性的友情比女性更值得歌頌?
在亞歷斯多德與西塞羅等人的論述中,只有男性的友誼會得到歌頌。至於女性,只會勾心鬥角且不值得信任。難道女性之間真沒有像桃園三結義那般撼動歷史的情誼,或是伯牙叔齊、福爾摩斯華生那般相知相惜?
 
 
慈濟道侶叢書慈濟月刊慈濟道侶叢書部落格慈濟全球資訊網讀者信箱
2010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版權所有∣Tzu Chi Humanitarian Center Foundation
如欲轉載慈濟月刊電子報圖文,請洽詢 (02)28989000轉2055 慈濟中文期刊部 蔡嘉琪小姐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