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焦為決瀆之官(治水)
三焦調和身體內外,讓不通的地方全暢通
● 三焦「主樞紐」
三焦經在中醫裡號稱「孤府」,它是一個很奇特的臟腑。所謂「三」者,取象「三才」,就是人的腹腔,將所有臟腑包羅不遺。三焦與心包絡互為表裡,三焦為臟腑的外衛,心包絡為君主(心)的外衛,就像北京城牆和紫禁城牆的作用和關係一樣。它們都屬陽,均稱之為「相火」。如果能夠明白心包絡的功能,三焦的功能也就很好理解。
● 三焦的職務是疏通水道
〈靈蘭秘典論〉說「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決」是開決、疏通,「瀆」為水溝,三焦的社會職能為疏通水道,保障水利萬物,並且無害於萬物。中國自古就重視水道的通利,大禹就因治水而為聖王,因此,用「決瀆之官」來比喻三焦,無非是強調三焦於身體的重要意義。
我對三焦的理解是這樣:人體的五臟六腑中間,都有一個聯繫的系掛,而三焦就是這個系掛。人體系掛是哪些東西?像膜、筋、脂肪或其他連綴物,這些都相當於三焦。三焦一定要保持通暢,這樣人體才能健康。如果不通暢,人就會生病。一旦三焦都生病,那人就很危險了。
● 三焦總領五臟六腑
從中醫的角度來講,我們看任何一個病,都不能孤立地去看,因為經脈都是相通的,「如環無端」,如果病變出現在這些系掛上,就是三焦不通暢,是三焦出問題,相當於水道出問題。
在華佗的《中藏經》裡曾提到過,三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腑臟,它總領五臟六腑。為什麼總領五臟六腑?因為它是連綴五臟六腑的筋膜,還管營衛之氣、經絡等。三焦的主要作用就是調和內外,讓內外不通暢的地方,全部都通暢,並且「營左養右」,營養左邊、養護右面,還會「導上宣下」,這說明三焦對人體的生理和病理能發揮決定性關鍵作用。
● 常見三焦經病及中醫對治法
◆ 1. 耳鳴
三焦經是走耳朵的,如果耳朵出現「渾渾」的現象,都和三焦有關。「渾渾,耳聾聲也」,所謂的「耳聾」,指的是耳鳴,耳鳴又分實證和虛證。如果是很細微的蟬鳴,就是「虛證」;如果像火車轟隆轟隆,就是「實證」。
耳朵裡有很多的經脈,像腎經、三焦經、小腸經等,耳部的病變不容忽視。人會耳鳴,一種是腎精虧虛,身體透支太多;一種是三焦不通;一種是營養氣血上不來。
一般人老了以後,出現耳鳴是很正常的,因為人老了之後,元氣、腎精虧失得很厲害。如果中年人出現這種現象,就要注意了,最好去醫院做個全身檢查,對自己的身體會有進一步的認知,要注意養護身體,不然可能會出現很大的問題。
◆ 2. 腫脹喉痹(咽喉腫脹麻痹)
咽喉要是腫脹、痹住,都是三焦經的病變。
◆ 3. 汗出不止
如果三焦少陽轉輸時出問題,人就會出現「汗出不止」這些現象,因為體內不通暢。
◆ 4. 目銳眥痛(外眼角痛)
三焦經也走外眼角,外眼角的疼痛,也和三焦經有關。
◆ 5. 無名指麻木
三焦經也走無名指這條線,如果三焦經不通暢,無名指會出現麻木或不靈活的現象。
★ 膀胱為州都之官(儲水)
膀胱先把人體精華全藏住,再把液體傳布出去
● 膀胱主氣化
「膀胱,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州都」指水聚之處,其「官」行太陽之職,主「氣化。」
三焦主水道,相當於主管江河的官員,膀胱為水府,是儲藏水液的地方,是主管湖泊的官員。兩者都需要先天真陽的氣化,才能發揮各自的作用。有人認為江河外溢,儲存起來的一部分東西,就是湖泊。
● 膀胱把精華全部收藏
膀胱和三焦不一樣,它不管水道是否通暢,它只把精華全部收藏。在《黃帝內經》中,膀胱的陰陽特性是為「太陽」,「太陽」的固攝力是最強的,它主寒,寒的凝聚力量是最強的,膀胱能把人體精華的液全藏住,藏住以後,再透過太陽氣化的作用,把液輸布出去,即「氣化則能出矣」。
● 尿是承載垃圾的液體
「氣化則能出矣」的「出」,一般指兩方面:一為「生出」,一為「下
出」。比如,能夠從毛竅生出的是「汗」,口中分泌的是「涎」,肺所分泌的是「涕」……而能夠從下而出的「重濁之汁」就是「尿」。
尿存於尿脬(膀胱)內,膀胱內存的尿,是人體多餘的、承載人體垃圾的液體。假如人遺尿、癃閉(尿不出來),都和膀胱的氣化有關。
所謂「津液藏焉」,是指膀胱所屬的足太陽經脈的功能,可以使「津、液」的物質和功能存於身體內(而不是存於膀胱這個器官內),並發揮其正常作用。
足少陰腎經主裡、足太陽膀胱經主表,真陽不足,膀胱經「存津儲液」的功能就會虛弱,就不能發揮「津液」的作用,所以,腎虛的患者皮膚和口腔較乾燥,但稍微活動就愛出虛汗。
● 真陽元氣不足導致的身體症狀
如果足太陽膀胱經所存的「津液」功能,可以得到真陽的氣化作用,就可以正常地將小腸所吸收的營養液,供應給所需的臟腑和組織,即能向外滋潤皮毛卻不會出虛汗。口腔、鼻腔、皮膚乾燥,其實都是真陽元氣不足造成。
「津」是動詞,是在經脈通暢的前提下,體液從裡向外滲出的意思。「津」是一個人體生理不可缺少的重要功能。
「液」也是動詞,是指由脾胃運化所獲得的水穀精微,經過彙聚而被收藏,再經過凝聚和生發功能的共同作用,而後根據人體的需要,對臟腑進行補充和溫煦,並使人體的衛外功能更牢固。也就是說,液是一個不可更改順序的生理過程。
● 常見膀胱經病及中醫對治法
膀胱經證都有哪些表現?
◆ 1. 沖頭痛(整個後腦部位疼痛)
因為膀胱經是從睛明穴往上走,沿著後背一直到小腳趾的外端,把整個頭部全部走了一遍。如果前額頭痛,屬於胃經,如果你整個後腦部位疼,就是膀胱經的問題。
◆ 2. 目似脫(眼珠像快掉出)
就是眼珠子恨不得要掉出來那種感覺。
◆ 3. 項似拔(後頸僵硬)
即人整個後脖頸都是僵硬的。
◆ 4. 腰痠背痛
如果「液」不能濡潤經脈,人的整個後背就會非常緊,總是覺得不舒展。如果進一步發展,整個腰脊就會特別疼痛,最後「腰似折」,腰就像要折了一樣疼。
◆ 5. 腿抽筋
中國文化經常說「人老腿先老」,這個﹁腿先老﹂實際上就是膀胱經氣虛的一個現象。大家可以透過泡腳,來緩解這種症狀,但是在泡腳的過程當中,大家一定要注意,最好能夠泡到膝蓋以下,把小腿肚子整個泡進去,並且要經常按摩。
有一些人特別喜歡把腿放到高處,實際上這也是人的自救功能,因為他的腿總是沉的,再加上膀胱經氣虛,他整條腿的後半部分都是緊的,當他把腿翹上來以後,實際上相當於在抻拉膀胱經。
◆ 6. 痔瘡
像肛門、子宮這些地方,都有筋的功能,都有抻拉和彈性,而彈性一旦出問題,實際上就是膀胱經氣不足,津液不能濡潤經脈,所以導致痔瘡。子宮也是有彈性的,要是出現子宮肌瘤的話,也是筋病,和膀胱經氣虛有關。
◆ 7. 容易出現狂證、癲疾
所有的癲狂症,在某種意義上,都和人的大腦有關,而膀胱經是走後腦的,所以膀胱經氣虛,也會造成筋的問題和頭部的一些病變。
◆ 8. 小趾不用(小趾不靈活)
就是指人的小腳趾不靈活、麻木、疼痛。大腳趾的疼痛和脾經有關,小腳趾的疼痛和膀胱經經氣有關,中間腳趾的疼痛和胃經有關,而腳底痛則和腎經有關。
〈靈蘭秘典論〉將所有臟腑的主要功能,都用世間的官職進行比喻,使學醫的人在無形之中準確領悟臟腑的功能,從而正確地進行診斷、分析和治療。
~以上資料摘自 →★看更多點這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