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日 星期二

數位轉型之御宅小確幸


【寂天日語學習充電報】提供日常生活中的會話表現,並收錄最實用、最豐富內容,讓你輕鬆脫口說日語! 【or旅讀中國電子報】提供獨特多元中國旅遊提案、文化觀察參照,讓你藉旅遊、深入生活,掌握其脈動。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1/03/03 第51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  能力雜誌網站
精選文章 數位轉型之御宅小確幸
逾6成企業投資AI不打折
 
數位轉型之御宅小確幸
文/廖志德 圖片提供/達志影像
今年開春,新冠肺炎(COVID-19)的魔爪依舊威脅著全球各民族,染疫的人口突破1億人,病魔殘酷敲打著消費者脆弱的心靈,令其自封於家門口繭步不出,宛如化蛹前的蠶寶寶,減少不必要的出門,導致經濟活動陷入慢速運轉,然而人們窩在家裡趨勢越顯著,外送平台逆勢進入高速成長期。大趨勢通常是由小趨勢組合而成,就像亞馬遜河是由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支流匯集而成,小趨勢可能在3∼5年逐漸趨緩,大趨勢則往往是10年、20年、甚至是百年歷史的大浪潮,不會在短時間就落幕。

數位創新就可稱為大趨勢,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自動駕駛也是如此。近年流行的智慧音箱則是小趨勢,因為並不足以成為改變家居生活智慧化的大趨勢,可能再過5年就要面臨被淘汰的命運。因此,要真正了解市場的動向不能只看大趨勢,還得摸清楚小趨勢、小支流的生態演化,尤其是目標客戶族群的行為及偏好的脈動,例如:過去我們追逐歌唱及戲劇明星的動向,現在我們多了一項選擇,那就是網紅,現在電影明星的影響力正在削弱,電視購物主持人的力道也在往下走,部分的原因就是網紅多元化發展的結果。有的網紅以幽默、娛樂見長;有的則在傳遞健康養身訊息;有的是政治評論界的意見領袖;更多的網紅是運用生活型態的介紹,來進行產品及服務的導購,許多不同類型網紅小支流形塑出網紅經濟的大趨勢。

李子柒田園魅力 帶旺螺螄粉22億商機

網路是知名度的龍捲風,不到3年的光景就可以讓人扶搖直上,成為在全球擁有千萬名粉絲的超級網紅,李子柒就是這樣的傳奇人物。目前她在YouTube的頻道上擁有1,400萬名訂閱者,比起CNN的1,190萬還多210萬名,這是相當令人驚艷的市場成果,李子柒獨自1人就超越CNN全體3,000名員工的業績目標,可見在網際網路的世界裡,比的是質而不是量,比的是創意與執行力。

沒有像《舌尖上的中國》的動人旁白與運鏡,李子柒以古樸簡約的漢服、身手靈巧的工法、可愛趣味的貓咪小窯、呆萌黏人的小羊羔,營造平實清新的田園生活,襯托她與奶奶的歲月靜好,這也是《年貨小零食》特輯點閱率超過8,000萬的原因。

短短不到10分鐘的影片由生活小點滴交織而成,主角除了李子柒,就是9樣常見的年節小零食,勾起觀眾的食慾,令人每樣都想嘗上一口。名聲響徹大江南北之後,許多廠商開始找李子柒擔任產品代言人,她本人也開始經營螺螄粉、蛋黃酥、拌飯醬、七彩豆漿粉、水果藜麥脆片等食品產業,其中以螺螄粉最受人矚目,2019年就創造出將近5億人民幣(約新台幣22億元)的營業額。不過人紅是非多,開始有人蹭起流量來拉抬生意,李子柒同款服裝成為最大亮點,只要套上李子柒以及棉麻古風、禪意、佛系、復古文藝、唐裝、漢服等名詞就能熱賣。然而,更惡質的是直接盜用品牌,市面上出現「李子柒我愛北京天安門」的月餅禮盒,經查證是假冒偽劣產品;同時也遭遇誣告,有人爆料在螺螄粉裡吃到刀片;甚至,不少黑粉認為李子柒作品不是1人拍攝,而是專業團隊精心製作,總而言之就是「造假」。

點讚、負評、正面、反面等力量同時存在於虛擬及實體空間,因此我們看待市場的趨勢不能只從單一角度來進行衡量。有網紅就有網黑,有龐大的需求就有模仿造假的動機,有消費者就存在競爭者,企業經營要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市場暗流,要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市場動能,然後同步思考各項因素所帶來的種種正面及反面影響力,並且整合所有影響產生的市場效應,這樣才不至於失之於過於樂觀或者過於悲觀,整個策略思考的過程簡要稱之為:正、反、整合、分析。

御宅族美麗新世界 ACG演化全方位

除了網紅是一大趨勢,宅配更是疫情下發燒的另一大趨勢,2者都是數位科技這個超級大趨勢驅動下的新興產業。同時,網紅與宅配相輔相成,互相推波助瀾,或許我們可以將2者合併來談。在產業發展的生態圈裡,網紅的主要工作是提供優質內容、發展興趣社群、激發市場渴求;宅配則是需求與供給之間的物流橋樑,有效取代部分傳統的銷售通路,隨著數位科技的快速發展,網紅與宅配的興起成為一種必然,新冠肺炎則是歷史的偶然,是網紅經濟與宅配經濟的催化劑,即使沒有疫情,這2種商業模式還是會成為未來社會的重要生活型態。

許多網紅本身就是「御宅族」,他們將美食、電影、旅行、化妝品,甚至是居家整理的心得,用文字或影音的方式呈現,率先感動同好。李子柒也算是「御宅族」中的典型代表,受到多數社會大眾及主流媒體的讚賞,成為美好融合田園生活、漢唐文化、美食料理的福音傳播者。其實隨著社會日益開放,以及商業利益的刻意炒作之下,善用「御宅族」來推廣品牌、產品、服務,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一種手段。

實體活動冷颼颼 虛擬「零接觸」盛行

表面上,新冠肺炎帶動宅經濟發展,因為更多的人足不出戶,更加深入研究自身興趣,在不同社群中積極分享心得與意見,並且透過網購與宅配外送完成生活所需。對於許多需要親臨現場的活動來說,新冠肺炎就是阻擋大門的惡魔。例如:對於喜愛韓團Mamamoo的粉絲來說,他們為了目睹巨星風采,願意半夜揪團搶價值5,400元新台幣的搖滾區,頂著大太陽在新莊體育館外排隊2∼3個小時,為的就是親臨現場感受Mamamoo的渾厚美聲及曼妙舞姿,但在疫情影響下也只能放棄,甚至藝術導覽、體育賽事、鐵道旅遊等活動,都大受衝擊。

即使疫情非常嚴峻,有些企業是太極高手,他們善用當前人們儘量避免人際接觸的形勢,巧妙的推出不少獨樹一格的行銷方案,企圖化阻力為助力,就算為了保持社交距離,許多「御宅族」不能親臨活動現場支持自己所追逐的明星或旅遊聖地,還是可以借力使力,規劃出「零接觸」的互動體驗模式。

過去,排隊觀賞球賽,為自己心儀的球隊及球員加油,是籃球「御宅族」、棒球「御宅族」、足球「御宅族」走出家門最大的驅動力,現在因為疫情無法親臨現場,自然而然就會轉移陣地,花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在數位世界裡進行賽事研究及社群討論。疫情對實體世界有相當大的負面影響,但對於虛擬世界的運行卻是正面的。

眼前的實體世界正處於冰風暴的漩渦中央,短期間不可能解封,不過在數位世界的異次元裡,卻呈現出完全不同的熱鬧景象,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被迫成為「御宅族」,虛擬空間成為他們逃避病毒追擊的新天堂,在這裡依舊可以買衣服、訂披薩、看電影、聽音樂,企業要有效應對這一正一反的新局勢,在實體世界要凍結甚至縮減策略佈局,在虛擬世界則要採取積極擴張的策略。因此,企業應該積極回應這一波數位移民的小趨勢,好好運用這場消費者行為轉變的浪潮,展現行動力,強化公司在數位行銷的能力與技巧,藉此大好機會提昇自己在虛擬空間的數位影響力。

Nike行銷典範 無人進場、萬人應援

體育用品龍頭老大Nike面對疫情衝擊,經營成果不降反升,得利於該公司領導階層的應對得宜,使得利空轉換成利多,股價後勢看漲,雖然由於新冠肺炎的影響,Nike不得不暫時關閉1,000多家門市,但是電子商務的高速增長,使得Nike業績維持,這是因為Nike很早就啟動數位轉型,他們設法降低傳統實體通路比重,轉而聚焦數位領域。例如:2020年3月,當時正值疫情升溫之際,台灣高中籃球聯賽(High School Basketball League, HBL)總決賽面臨首度封館開打的窘境,高中體育總會最後決定所有民眾不得進入小巨蛋觀賞球賽,每支球隊連同球員在內限定50人入場,過去熱鬧滾滾、加油聲四起的HBL只能在靜悄悄中落幕,這種情境使得許多球員的家長深深感到苦惱,畢竟孩子這輩子可能只有這一次有機會在小巨蛋上打球。

身為HBL贊助商的Nike並不願意向病毒低頭,團隊啟動創意模式把實體觀賽轉變成數位互動,透過Line的官方帳號號召,發起「零人進場、萬人應援」活動,經由線上加油管道,球迷可以從8支參加決賽的球隊中選擇應援的對象,寫下加油的心聲或錄下加油的聲音,來幫喜愛的球隊鼓舞士氣。文字的部分,運用圍繞球場的電子看板進行輪播;聲音的部分,則以5秒鐘為限,經由行銷人員進行初步篩選之後,交由籃球DJ在現場與球隊校呼進行混搭播放。Nike針對HBL的活動實驗成為發展未來行銷的典範,因為遠端參與是一種新的活動選擇,在越來越多年輕人變身「御宅族」的數位時代,Nike的行銷新嘗試值得經營者特別留意。從傳統做好數位轉型,Nike得力於前執行長帕克(Mark Parker)厚植的「御宅族」基因,使得Nike深知如何與千禧年世代進行對話,有助於Nike建立起線上零售的新商業模式,帕克曾經說:「我想我就是一般人口中的御宅族。」

唯有了解「御宅族」才能真正體現「御宅族」的渴望,不過「御宅族」是大趨勢中的小趨勢,企業所處的市場就像是一個巨型海洋,大小趨勢是不同強度的風,有的向東,有的向西,有的彼此鼓盪、相互強化力量,有的彼此衝撞、相互抵消力量,不同方向的大小趨勢最終統合成宛如洋流的市場潮流,除非我們能夠洞察局勢正反力量的微妙之處,順著趨勢走才能夠引領潮流,否則就只能完全靠運氣,而且很容易做出錯誤的抉擇,輕者形同原地打轉,所有的努力盡皆化為泡影,重者宛如逆水行舟,不但白費力氣,屆時經營績效也只能江河日下。

【本文出自《能力雜誌》2021年2月號;訂能力電子雜誌;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逾6成企業投資AI不打折
文/Arm
文/Arm、《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洞察》

儘管造成了劇變,致命的新冠肺炎(COVID-19)大流行—其疫情本身與抗疫的努力,也讓我們學到寶貴的一課:對科技投資的企業組織才能存活下來。在危機發生前已經準備就緒的IT基礎架構計畫,已經讓無數的企業組織得以轉移到電子商務活動與遠距工作。換句話說,在疫情期間可以繼續運作。

這次新冠肺炎的大流行也給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上了類似的課:企業組織要嘛在其AI策略上已經在正確的道路上,要嘛就是需要大幅提昇投資的速度。例如:波士頓兒童醫院資訊長Dan Nigrin指出,此類的應用「不一定與COVID-19有關,但新冠肺炎大流行必然已經加速人們考量與使用這些類型的工具。」《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洞察》(MIT Technology Review)與Arm聯合製作的報告《全新的視野:擴展人工智慧領域》中,對301位企業與科技領袖進行的調查發現,38%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的AI投資計畫仍維持不變,沒有受到新冠肺炎大流行影響,32%表示這次危機加速了他們的計畫。在已經實施AI策略的企業組織中,對於AI計畫維持不變與加速的比例更高。消費者與企業決策者了解到,AI可以透過許多方式強化人類的努力與經驗。多數企業組織內的科技領袖,都視AI為加速提昇運作效率、取得更多客戶洞察以及塑造業務創新領域之關鍵能力。

但多數企業組織還未發展出導引它們的方法:略多於1/3(35%)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在正式的策略支持下,正在發展AI能力。AI的計畫在大型企業組織比較常見(42%);即便小型企業的比例只有38%,但還是稍稍高於平均值。在目前沒有進行AI部署的受訪者中,有1/4表示未來2年內會部署這項技術;不到15%的人表示完全沒有部署計畫。大型與小型企業的差別在這裡加大:不到5%的大型企業組織沒有AI計畫;相形之下,規模較小的企業組織則有18%沒有計畫。

7成應用跨上雲端

企業組織也將它們的IT基礎架構轉移到雲端架構的資源,這點原因非常多,包括成本效率與運算效能。對於能源管理公司施耐德電機而言,雲端已經變成極為必要;前陣子剛卸下施耐德電機技術長職位的Ibrahim Gokcen表示,原因是「它不但可以讓我們的公司轉型數位化,也可以讓客戶的事業轉型數位化。」他說:「在這次危機發生之前,它是我們很清楚的戰略投資領域。」

也因此,多數企業組織選擇把AI部署在雲端,也不令人意外:77%的企業正在部署雲端架構的AI應用。與架構在伺服器主機或是直接放在筆電或智慧手機等終端裝置相比,這樣可以讓雲端的資源遠遠更受歡迎。

雲端架構AI同時也讓企業組織可以在由協作者組成的生態系中運作,這些協作者包括應用開發人員、分析公司與客戶本身。Nigrin描述雲端如何讓波士頓兒童醫院的合作夥伴以色列醫療技術開發商DreaMed Diabetes,把「AI智能注入」遠端的胰島素管理。首先,病人把他們的胰島素泵或血糖機數據上傳至雲端。「病人提供醫院他們數據的存取,然後醫院使用同樣是雲端的軟體來處理數據,並使用他們的演算方法,針對病人的胰島素方案提出精細調整的建議。」這樣可以節省許多的時間,並為醫師提供額外的洞察。

儘管雲端為企業組織提供顯著的AI驅動優點,越來越多的應用卻必須使用「邊緣」(雲端與裝置間需要運算力的中間運算層)的基礎架構能力。優點是這些放在邊緣伺服器的運算與儲存資源,比雲端運算的數據中心更接近裝置,而數據中心可能遠在數千哩之外。這意味延遲會比較低,因此倘若有人使用裝置來存取某個應用,時間上的延遲會很小。邊緣運算雖然沒有雲端那樣無限的擴充性,但它仍然夠強大,可應付像AI等需要大量數據的應用。

AI應用與預算將看漲

超過一半(57%)的受訪者看到他們的AI預算在過去3年內有所提昇,且接近1/4的人表示,他們在2016年到2019年間,年度AI支出最少增加1倍。對大型企業而言,AI支出的增加更多:73%來自年營收超過5億美元的企業組織受訪者的預算都有增加,有近1/3的人預算提昇超過100%。這些加碼反映AI對企業營運持續成長且普遍的影響。根據Gokcen表示,「我們了解我們產業中有許多不同的企業,因為AI能重新詮釋與重新建構。由於情況是那麼的明顯,我們因此需要對我們的AI能力進行大量投資。」超過3/4的受訪者表示,AI支出的提昇未來3年將持續下去;也有約1/4的受訪者表示到2023年以前,支出可能會再向上翻1倍以上。

疫情限制下的困難時刻,已經產出可協助企業組織提高警覺的新應用,以維持社交距離措施。其中一個創新的例子:一家南韓首爾市的餐廳為了降低人們的接觸,靠AI機器人「Aglio Kim」利用定位與繪圖能力,在餐館中四處穿梭把食物送到客人餐桌上。

調查的受訪者指出,他們正把AI運用在強化目前與未來效能以及營運效率上:研發是目前AI最常見的用途,有53%的受訪者如此使用AI,比例遠遠超過其它的用途;他們靠研發把AI架構的分析法,整合進他們的產品與服務開發流程中。異常情況的檢測與網路安全,則是其次常見的AI部署應用。

大型企業組織還有額外的優先選項:54%的人回報他們大量使用機器人進行流程自動化(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 RPA),以簡化傳統人工進行的商業流程;41%的受訪者把AI用在銷售與業務預測上。對於擁有AI策略的企業組織,40%仰賴機器人流程自動化,另外有42%使用AI來估算未來的銷售。企業組織使用AI來改善企業內部的設備管理並從顧客蒐集到更多洞察,可以提昇對嵌入在基礎架構與邊緣運作裝置中的AI應用的需求。

使用AI要有道德感

就像所有威力強大的工具或技術,AI對幾乎所有商業與社會活動層面的衝擊持續擴大,讓企業領袖對於有關AI負責任的使用,產生了質疑。消費者一方面對於交易與運作流程中AI強化的接受度越來越高,但也期待企業能以公平對待他們的方式嚴密使用這項技術,並且不會濫用他們的信任,特別是有關個資的蒐集。

除了道德的概念,越來越多證據顯示有道德感的AI使用,對於商譽與商業會產生直接的影響:Capgemini顧問公司2020年近期進行的一份調查顯示,70%的消費者期待企業在與他們進行交易時使用AI,能保持透明度與公平性;但與前一年相比,比例少掉12%的顧客認為企業在這方面的作為已經足夠。Gokcen表示:「我們了解到,人們會根據我們思考AI道德規範與社群關切的成熟度來評判我們。」

在《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洞察》的調查中,企業領袖認知到他們運用AI所產生的道德議題,但對於風險卻抱持相對務實的態度。對於受訪者而言,最困擾的道德議題是AI遭惡意使用的風險,例如:網路安全入侵,以及以AI為基礎的決策潛在可能受到某種人類偏見的影響。與透明度有關的擔憂排名也很高,這點也呼應消費者的擔憂。

受訪者對於本身缺乏企業策略,則比較不擔心。近一半的人表示他們並不擔心AI會搶走他們的工作,或是只有稍稍擔心。另一個顯著的統計是,對於過多管理的關切很低,只有1/3的受訪者表示他們不會擔心監督過多。在此同時,一半的受訪者表示對於他們自己的AI開發若缺乏管理,會感到「極度」或「非常」的擔憂。

據恩智浦半導體(NXP Semiconductors)邊緣處理企業與技術策略主管Gowri Chindalore表示,隨著AI的使用更為普遍,怎樣使用AI才算有道德的概念,已經擴大到涵蓋社會責任。例如:隨著AI耗用越來越多的企業組織數位基礎架構資源,並帶動IT網路與整體裝置的成長,企業在採用AI時,必須思考永續發展的實務做法。

Chindalore表示:「AI道德碰到像數據隱私等使用議題時,就會產生不同的個別做法,但永續則是與環境及未來世代有關的更大層面道德與社會責任的一環。」他說:「這也是我們要讓裝置更節能的原因之一;如此一來,我們的客戶就能製造出最終能轉化成社會利益的裝置。」

【本文出自《能力雜誌》2021年2月號;訂能力電子雜誌;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