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政府目前對疫情有兩個處理態度,一是「與病毒共存」;二是「堅持清零」,各有利弊,前者有助於開放社會、恢復經濟,以英國為代表;後者則堅壁清野,防範於未然,以中國為代表。
許多國家逐步放棄堅持清零,是因為疫調成本太高,而且病例數目太多,每天幾千例,要查出每一樁病例的傳播途徑,已經不可能,唯一還堅持做的,只有中國大陸,動輒封城,無論是廣州、南京、還是現在的武漢,無論是幾百萬人PCR檢測,不只每人都做,還做四次之多。
有些國家則採取佛系防疫,英國18歲以上的成年人,90%已完成一劑的疫苗注射,70%以上完成兩劑的注射,首相強生意圖闖關,全面開放,無論是體育賽會、酒吧夜總會,無須戴口罩,沒有量體溫,彷彿已經沒有疫情,英國公衛當局仰賴「群體免疫」效應,相信病毒傳播已經被阻斷。
當然源於印度的Delta病毒開始傳播之後,病毒無法被完全被阻斷,但是打了疫苗的,仍然有較強的抗病毒性,而相信可以與病毒共存的國家,不能再回到封城,於是開始增打第三劑,以有效減少Delta病毒的傳播,以色列與德國都準備開始做。
另一個方式是開始實施疫苗護照,要求進入室內公眾場所,如博物館、戲院,乃至大眾交通工具,必須出示數位證明,這是法國的方式,雖然沒有辦法完全阻絕,但是相對安全,畢竟要與病毒共處,是要冒點風險。
之所以要增打第三劑或是出示疫苗證明,仍要繼續開放,主要是因為經濟上支撐不下去了,可是疫苗證明的反彈太大,一般民主政府會遭到以人權為名的示威抗議,未必容易實施,增打第三劑較為容易。
這兩種方式,何種較有效,見仁見智,大陸前衛生部長高強撰文批評,西方所追求的「與病毒共存」,盲目放鬆對疫情的管控措施,單純依靠疫苗接種的抗疫模式,導致疫情的再次氾濫,「這是英、美等國政治制度缺陷導致的防疫決策失誤,也是推崇個人主義價值觀的必然結果」,西方將惡化的原因推給Delta病毒,是一種甩鍋和卸責。
但是中國大陸「堅持清零」的方式,並不能算是成功,尤其是Delta變異病毒正對中國做壓力測試,挑戰中國的防疫策略,但中國仍有一半以上的省份,近二個月陸續出現Delta變種病例,在中央嚴格要求下,各地重新施加新一輪大規模的封鎖、旅遊限制和病毒篩檢行動。北京更有不能失敗的壓力,過去一年來遏制病毒取得的成功,視為對歐美在意識形態和道德上的勝利,特別明年將迎來北京冬奧,以及中共20大,更要維持嚴格掌控住疫情的形象。
但中國若執著於長期保持清零,其實是非常困難的事,北京要付出的經濟和政治成本將會相當可觀,目前中國政府開始對各地官員展開問責,乃至懲處,而由於各地間歇式封城,中國下半年經濟風險升溫,增速可能放緩,高盛與摩根士丹利最新的報告,都下修了對中國第3季GDP的預估成長值。
甚至有人悲觀的認為,在歐美國家通過廣泛接種疫苗實現了群體免疫之後,中國若仍專注於長期消除、清零的目標,反而會使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對外開放可能會陷入被動,甚至在未來幾年淪為與世隔絕的孤島。
哪一種方式較好,迄今沒有定論,英國想與病毒共存,未知能否闖關成功,大陸堅持清零,也還有待最後結果,各國政府在這兩種方法之間擺盪,澳洲師法中國,病例數超過十人,就局部封城,但之前對疫情零容忍政策的新加坡,則轉而改用普遍疫苗接種,而達到全民免疫的目的。
台灣目前疫苗打得不夠多,我們還沒有到能夠選擇的程度,但這是我們觀察學習的機會,不要走了冤枉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