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6日 星期一

【職場生存之道】徐正雄/我在娛樂雜誌當助理


橫跨東方與西方的資訊撞擊,【英語島電子報】最適合想在英語裡找到知識、趣味和品味的商管人士。 【考公職e周刊】提供你公職、職場、證照……等各類考試的情報,還有應考人現身說法,上榜秘訣分享給你!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4/08/27 第5747期
 
精彩內容
 
今日繽紛 【職場生存之道】徐正雄/我在娛樂雜誌當助理
【青春名人堂】洪惠風/意識改變的鑑別診斷
 
 
 
今日繽紛
 
【職場生存之道】徐正雄/我在娛樂雜誌當助理
文/徐正雄/聯合報
我在娛樂雜誌當助理。圖/蕭伊珊

天上掉下來的好機會

之前我服務的KTV集團,曾擁有自己的娛樂雜誌,而且銷量頗佳。公司為了凝聚員工向心力、傾聽內部聲音,便決定創立企業專刊,向KTV內部基層員工招手,徵求素人編輯。

我投稿報紙多年,把在繽紛版刊登的文章影印後連同履歷寄去,憑著優勢得到錄取。此後,我無須待在充滿喧囂的環境做清潔與服務,去到了首都蛋黃區的總公司高樓,而那些不知我平日會寫作的同事們,皆露出羨慕眼光。

一到總部,公司就請攝影師在攝影棚為我拍照,著手製作識別證。掛上那張感應卡,我就可以隨意進出那道對基層員工而言,透明卻遙不可及的玻璃門。職稱雖是內部專刊編輯,卻和其他主管一樣有專屬辦公桌椅,不用像之前在KTV門市,上班都得站著、跑著;此外,由於是新創設的職務,其他主管也不懂工作內容,所以我可說是沒人管。唯一的問題是,我只當過讀者和投稿者,從來沒當過編輯,不知自己該做些什麼,每天都過得很心虛!

那就只好裝忙,上班看數份報紙與雜誌,發公文向各KTV門市基層同事徵稿。稿件如雪片般飛來,我每天整理、閱讀那些投稿,裝出很專業的樣子,未料仍漸漸被看破手腳。

高層認為,要找人從頭到尾教我如何把投稿變成專刊,中間程序太繁雜、成本難以估計,於是我被禮貌性退貨,從雲端又跌回KTV門市工讀。為了給我台階下,公司送我兩支小功,客套地說已完成了階段性任務。

短短一個月的編輯夢,算是一場華麗冒險。

幾年後,三進三出的我,再次從KTV離職,騎著破機車在台灣環島、四處流浪。這時,我接到KTV雜誌社總編來電,說他缺了一位資料工讀,問我有沒有興趣?我和那位總編當年僅在專刊創立時見過一次面,但知道他為人親切、沒有架子,這真是一個天上掉下來的好機會,我豈能錯過。

在那個資料還是實體的時代,很多明星照片、雜誌刊物都被歸檔在鐵櫃裡,當編輯需要明星照片與背景資料時,會將關鍵字寫給我,要我去翻出來給他。這聽起來簡單,無奈我比較常讀藝文,不太看時尚雜誌,對於那些明星,勉強只認識台灣藝人,其他如香港、大陸、歐美等明星,對我來說長得都差不多,可憐編輯最後只能親自去找。

從蛋黃區換到萬華區

除了找資料,我另一項任務就是外拍時為攝影師背器材、替明星打光。我們常到百貨公司精品店拍包包、鞋子、衣服,那是平凡的我這輩子最接近時尚的時刻,還可以近距離接觸明星,像楊丞琳、潘瑋柏、林佑威、黃維德等。

我記得林佑威為了拍服裝專輯,頂著大太陽在廢墟裡被大群蚊子圍攻,並且擺出怡然笑臉,教人深深體悟明星真是不好當啊。比起他們背後的辛苦,自己在雜誌社遇到的挫折似乎也不算什麼。

雜誌社雖隸屬於KTV集團,基本上不太會遇到門市的前同事,不過有天我卻看見以前的主管來找總編。我假裝專心找資料,希望不要被發現,以免惹出事情來,沒想到還是聽見他問:「正雄怎會在這裡?憑什麼?」

沒錯,我不是相關科系的人,亦沒有這方面工作經驗,到底如何進雜誌社窄門?回想之前雜誌社缺人,在報紙上刊登廣告,來了好多應徵者。

總編思考幾秒後,正色道:「他出過書,所以我找他來。」前主管露出驚訝表情,沒再繼續追問。

我們的雜誌銷量一直頗佳,無奈網路的力量真的太強大,各種資訊愈來愈容易取得,加上香港來的生猛雜誌和水果日報,日漸流失讀者,雜誌社的辦公室也從蛋黃區換到萬華區,剩下不到一半的面積。但同時間,我管理的檔案卻沒有縮減,搬家時無計可施,遂偷偷丟掉一半以上的資料。

一日,編輯找不到檔案,向總編反映。這罪可大可小,我當即誠實告知空間不足,總編思考後不再追究。

隨著銷量下跌,編輯逐漸從網路找資料,我變得沒有存在價值,每天上班幾乎無事可做。我自告奮勇替編輯倒垃圾、拖地,取代被公司裁撤的清潔阿姨,又撐了一年多,然後才離職。

如今看著網路上錯字連篇、邏輯不通的新聞,我知道有個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

感謝當年總編收留我,讓我度過人生某段低潮,並經歷紙媒的黃金年代。

【青春名人堂】洪惠風/意識改變的鑑別診斷
洪惠風/聯合報
「半個多月前昏倒失去知覺去急診,二十四小時心電圖和超音波都說沒問題,他們幫我掛心臟科,心臟科醫師幫我安排了心導管、要放支架……」

六十幾歲的男士連珠炮的敘述,令我幾乎來不及寫下每個細節。但一聽到「支架」兩個字就警鈴大響,因為我不知道前面醫師狹心症引發昏倒的診斷,是經過怎樣的推理過程得到的。

問診時,我不喜歡先看別人寫的病歷,既擔心前人記錄失真,又擔心自己先入為主。我喜歡一步一步尋著自己的思緒抽絲剝繭,但現在既然聽到其他醫師的判斷,只好假裝沒聽到,小心翼翼重新探索。

意識改變的鑑別診斷很多,被編成AEIOUTIPS口訣,病患去過急診,中風、腦部病灶、酒精中毒、酸中毒、電解質不平衡……比較嚴重的這些就已經排除,我只需專注在剩下來的鑑別診斷。

「有完全不知道人嗎?」「有的。」

「時間多久呢?」夫妻討論了一下,覺得應該是幾十秒鐘不會超過一分鐘。

「在做什麼事情呢?」「吃午飯。我前幾天還有幾次,時間沒那麼久。」

雖然這是很重要的資訊,我卻擔心離題後繞不回來,決定暫時不要「開花」,「等等,我們先把這次弄清楚再看前幾次的狀況。」

我整理一下,回到原來的步調,「這次是站著?坐著?還是躺著時發生?」若是站著發生,最常見是像見老鼠驚嚇昏倒的迷走神經性昏倒,或是姿勢性低血壓,但若是坐著或躺著發生,問題往往比較嚴重

「坐著吃飯,突然冒冷汗,肚子不舒服,想要休息,就趴在桌上,手垂了下去。」家屬補充:「看起來像要扶旁邊椅子的樣子就滑了下去,過了一陣子才醒來。」

如果是運動時發生,要往瓣膜、肺栓塞或運動引起的心律不整去想,但病人是吃飯時發生,有些詭異,難道是跟消化相關迷走神經反射引起的心跳太慢?但是二十四小時心電圖又沒問題?

「有抽搐嗎?」「沒有。」沒癲癇的證據。

「會胸痛嗎?」「不會。」心電圖也沒有狹心症的線索。

「那天有喝酒嗎?」「沒有。」

沒有什麼頭緒,我再拉回來:「前幾次是什麼狀況呢?」

「兩天前晚上九點多坐著看電視,突然想吐,冒冷汗,自己催吐後改善。第二天中午又覺得左肩背不舒服,冒冷汗。第三天就是急診這次了。」

那麼頻繁,而且每次都有冒冷汗,似大不對。

「你有糖尿病嗎?」

「之前血糖高一點,醫師說還不用吃藥,但我的球友說他吃的血糖藥很好,拿了一些給我。」

「你吃了多久?」「三個禮拜。」

「現在還吃嗎?」「沒有了,不敢了。」

「停藥後有再發生類似的症狀嗎?」「不會了,已經兩個多禮拜,都好好的。」

我鬆了一口氣,看來應該是藥物引起低血糖的症狀,低血糖輕則急診,重的話會變植物人甚至死亡。

看著病人,覺得他福大命大,日後也許會為了其他原因需要心導管,但這次應該不用。我忍不住把病人臭罵了一頓,藥物是量身打造,別人的藥豈可隨便亂吃,尤其是糖尿病的藥物。

然而,問診結束,我打開急診紀錄,發現連醫師最後用中文寫著:「這兩三個禮拜因為血糖偏高,門診又未開藥,就自己吃朋友的血糖藥,已經吃了三個禮拜,今天沒有吃……」忍不住掩卷長嘆,唉,要是我先看了急診病歷,就不用花那麼多時間繞一大圈了。

 
 
 
訊息公告
 
 
 
 
一文看懂8月股災 搞懂該恐懼還是貪婪?
8月1日,美國勞動部公布各項就業數據,7月「新增非農就業人數」僅有11.4萬人,遠遜於外界原估的17.5萬人,並創2020年12月以來新低,而4.3%的失業率,則是近3年新高。就業數據令人意外地急劇惡化,瞬間掀起市場對「美國衰退」的高度憂慮,華爾街一夜之間從搖滾區變重災區,且災情火速延燒全球。

烏克蘭夏季就停電 冬季更不樂觀
俄羅斯的飛彈和無人機攻擊烏克蘭的發電廠和變電所,讓該國能源基礎設施陷入嚴重困境。更糟糕的是,兩個核電廠機組定於這周維修,而夏季氣溫預計將促使人們打開空調。因此,烏克蘭當局已下令這周實施全國性分區輪流供電,比起該國部分地區今春稍早就一直經歷的區域性和不規則停電,這是更激烈的措施。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