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7日 星期四

巷弄創業家/他們在巷子裡創業,留下了台灣最美好的人文風景與溫度


【維京童書報】提供童書各樣資訊,以及優質童書的精闢解說和導讀,讓您隨時掌握好書,豐富孩子的閱讀生活! 【寂天英語學習充電報】提供英語會話及實用句型,讓你脫口說出流利英語,不再「看的懂」卻「說不出口」!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5/08/27 第908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新書鮮讀 巷弄創業家/他們在巷子裡創業,留下了台灣最美好的人文風景與溫度
青少年魔法書/10位專家的親子教養祕笈
冬山河的八十年代/一段人與土地的深刻對話
愛的先行者/翻轉50萬個生命的家扶
三津田阿嬤的幸福散策/看遍人生風景,原來,真正的幸福就在這裡!
閱讀筆記 書,記憶著時光/忽然翻過一頁 就此改朝換代

新書鮮讀
巷弄創業家/他們在巷子裡創業,留下了台灣最美好的人文風景與溫度
文、圖節錄自聯經文化
圖/聯經文化提供
寶島台灣臥虎藏龍,城鄉各地都有高人大隱於市井。李仁芳在全島各處,發掘生活產業各領域創新達人,這些「巷弄創業家」正在各地為在地人文地景編織璀璨亮點,不僅提供有甜度、有溫度的優質生活服務,更讓國內外遊客,近悅遠來。

內容簡介:

本書指出了因為有這些文化底蘊深厚「巷弄創業家」的創意生活事業,使得台灣處處閃現創意生活的璀璨亮點,也使台灣成為華人地區的優質生活中心,也成為文創產業中心。文化的厚度與生活的質感,讓台灣成為華人地區中更值得居住的人文密集場域空間。

最極致的文創事業模式就是要靠台灣城鄉各地滿天星般,遍地開花的文創達人們,這是一種精采生活與生命經驗的累積。

作者介紹:

李仁芳

政大創新管理教授。對創意產業與生活產業同具敏感度,擅長以跨界思考,探索國內外創意事業的發展脈絡,為台灣經濟升級所提出的建言深受各界重視。

搶先試閱:

地方風土資本與青年微型創業

營造「歷史風土街道」, 更需要生活產業在地老鋪的光點,鑲嵌於城鄉山川土地舞台中, 彰顯風土街道人民創意生活的多采多姿,與可居可遊的文化觀光潛力。

近年來台灣經濟成長率可能降到3%以下,全球各地也不斷傳來「荒年」逼近訊息。

好消息是,被外媒稱讚「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至少在美好人文方方面面,漸有華人優質生活中心形象的台灣,觀光服務業表現突出。

觀光服務提供的內涵,不只是吃吃喝喝。2012來台觀光旅客中,64%表示受到台灣「民情風俗文化和歷史文物」吸引而來。借用日式漢文表達:「歷史風土街道」的建設,可能是當前攸關文化觀光的重要文化資產投資項目。

講到「衡外情,量己力」的策略定位,求發展求生存的氣慨與行動,台灣向來民間跑在政府政策之前,近年來更是明顯。

不少有理想見識的青年,不理會近十餘年薪資停滯,以及全台五十萬低工資福利、無年資的派遣員工社會趨勢(政府還帶頭成最大派遣用戶)。在地方上創立有「歷史風土」味道的「原鄉時尚」文化觀光鄉鎮事業,成為一群有見識的年輕人創業的新選項。

南投竹山一家「小鎮文創公司」,年輕人何培鈞決定以系統性模式經營地方觀光事業,強調「百年特色小鎮,深度文化五感體驗」。現下已建設了「天空的院子」、「鞍境家」民宿、「上山閱讀」Café 以及「大鞍山城」旅遊中心。

其中天空的院子位在竹山大鞍聚落,108年四合院老宅子,歷經十五家銀行拒絕貸款支持,年輕團隊堅不放棄,終獲得千萬元創業貸款。前後七年涵養、除草、補牆、鋪瓦,院子才從荒陌中浮現的新徑一端升起,成為中台灣眾口相傳最美麗的山間民宿。

「歷史風土街道」的營造,更需要生活產業在地老鋪的光點,鑲嵌於城鄉山川土地舞台中,彰顯風土街道人民創意生活的多采多姿,與可居可遊的文化觀光潛力。 天空的院子使用竹山鎮下橫街開設四十幾年的啟明米麩╲爆米香,做為置放客房內、款待客人的點心。所開發竹山小鎮遊程包括鎮上傳承五代、120年歷史的來發鐵店,與手工製作的振益棉被店等。

作品曾在巴黎家飾展獲獎的在地竹工藝家、鎮上竹藝博物館、青竹文化園區,以及鎮邊清幽翠碧的大鞍竹海景區,和丘丘相聯如海波起伏的秀麗茶山(以八卦茶園最為知名),這些都是大可由有眼光的「歷史風土街道」資源整編者,著手整備的珍貴「風土資本」。

青年就業近況不佳的台灣,「風土街道」型的創業,還可增加青年開心地開展「在家鄉生活、在家鄉工作」的人生。

有「食養」,也有「視養」的國民生活美學

台灣生活美學的優勢在「吃的魅力」、「人的友善」,

但一大劣勢是「空間/視覺魅力」不佳。

歸根究柢,這與國民視覺美學教育,大有關聯。

目前,公共電視全民收費的國家有日本的NHK、韓國的KBS、英國的BBC。全民家戶收費的政策思考,是認為公共電視等同自來水、電力等公用事業;不過供輸的是事關國民精神生活、文化生活水平甚深的媒介內容。應該允許有充分資源,以製作豐沛質高電視節目內容,深入全體國民家庭的電視中播放。還有什麼管道、什麼方式,效果能優於這國民文化教育通路?

KBS曾製作《大長今》,NHK及BBC對該國國民做了很深入的生活美學教育。例如很多人可以從BS Japan 及NHK電視節目,體會日本花多少心力製作國土旅遊、各地山川城鄉、工藝美食、溫泉旅宿等節目。甚至連鐵道交通的站距時差,都有清楚呈現。

其中一個節目的卷頭語:

日本人的記憶 一瞬之夢 千年之美 故鄉

很能展現這類節目的企畫高度。

日本的國民旅遊節目內容通常都設計由知名的藝人(男女老少均有,一般兩人一組)帶路,親身探訪各地的賞櫻、楓狩絕景,順道將宿泊的溫泉、旅館與美食,細細推介一番。他們甚至每年對國土春秋盛景的介紹,也總是不厭其煩地「再製」播出(不是老片重播)。

日本國民平日居家過日子,就能在家中接收NHK等國土美育薰陶,因此普遍對於大自然的美感,都能具備一種崇敬與讚嘆的文化性格,並進而在人文居家生活美學的家常器具、工藝家飾、室內設計,以致建築空間、庭園經營,甚至城鄉道路、地景風光都能營造出優質空間美感。這是讓台灣人遊客每當身處日本,常常之所以能夠感受到日本山川人文如此精緻、如此秀麗的關鍵原因。

每一次到京都,不用說高台寺下石塀小路旁的高級民宅,即使到非常鄉下的大原地區,農夫們自己蓋的居住的「農舍」,他們的屋內裝設也是俐落分明,甚至房宅庭院的規畫與周邊綠化設計,也仍然同樣有其一定優質水平的講究。

台灣生活美學的優勢在「吃的魅力」、「人的友善」,這大體大家都了解;但一大劣勢是「空間/視覺魅力」不佳。日本人所稱文化觀光三要素中,台灣獨擅美食小吃;風光遊賞,無論大自然、人文兩面表現,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歸根究柢,這與國民視覺美學教育,大有關聯。像NHK、BS Japan 這樣有質感的公共電視,傳送的就是國民生活美學教養方案。

而巷弄創業家們則直接在生活街區現場經營可被傳送的創意生活亮點,其巷弄創意事業也直接涵養了顧客的鑑賞力。當國民平常在城鄉巷弄過小日子時,他們就用口袋中的購買力於巷弄創意事業裡消費,以其間採購有質感的服飾、住家、餐食、空間、路樹等設計,定義國民美學鑑賞力。

 
青少年魔法書/10位專家的親子教養祕笈
文、圖節錄自心靈工坊
圖/心靈工坊提供
玩手機玩到半夜不睡覺,怎麼講都不聽……從前在懷裡撒嬌,現在都不理人……動不動就嗆聲,大吼大叫摔東西……「孩子的心,去哪兒了?」

內容簡介:

本書邀請十位長期鑽研青少年議題的精神科醫師、心理師、輔導老師等,從大環境著眼,聚焦家庭、學校、網路世界現況,帶你走進青春孩子的世界,找出親子都能安頓的方法:當孩子長大,父母對他的態度是否應該跟著改變?當孩子半夜滑手機、日夜顛倒,該怎麼安排家庭生活作息?當孩子搞叛逆、懶得理父母,該怎麼破冰、重新連線?網路時代中,要注意哪些網路成癮、網路霸凌的跡象?

作者介紹:

王浩威

作家、心理治療師、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執行長

搶先試閱:

獻給家長的青少年魔法書

連續幾年,趨勢教育基金會與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策劃了「心理魔法營」,每年設定不同主題舉辦演講與工作坊,廣獲熱烈迴響。有感於為人師、為人父母者面臨著時代的劇烈變動,在面對新時代青少年時常常茫然無措,於是,二○一四年夏天,將「魔法營」的視野聚焦青少年議題,談談這世代的青少年。

兩天的演講毫無冷場,餘音繞樑。為了讓演講談到的新觀念、新方法能與更多父母分享,主辦單位找上心靈工坊,希望能將演講內容改編、集結出書,於是有了本書的出版。

「青少年」是個「準備當大人」的時期。身處現代的我們並不容易想像,過去其實沒有「青少年」這種觀念,人們都是從小孩直接「轉大人」的。

但世界在變,青少年更是在變,時至今日,「準備當大人」這件事似乎越來越耗時,孩子「晚熟」的現象從中學蔓延到職場,連帶地,「當父母」也越來越難了!

因此,本書第一篇將從宏觀的時代視角,看看當代父母的處境與困境,由王浩威醫師細說從頭,為我們解析這個晚熟的世代。

孩子的青春歲月裡,父母、老師、青少年這三方關係既相互支持,也相互拉扯,而青春期的生理、心理變化,讓青少年成了「很難溝通」的人。看著曾經依偎懷中的寶貝變得不可理喻、處處違逆,為人父母者必然感到挫折,但是,家長可曾真正掌握青少年的心理與行為特徵,以有效地溝通呢?

本書第二篇,聚焦親子互動的要領。吳佑佑醫師從青少年的生理、心理挑戰說起,提點親子溝通的要訣;接著,黃心怡心理師聚焦家庭,告訴我們如何成為「有覺知的父母」、「真實的父母」,以營造家庭幸福;劉姿君老師、林慈玥老師,既是心理輔導專家,又身兼教師與家長,她們在多重角色間交叉反思,分享她們是怎麼與一個又一個令人頭痛的孩子周旋,將孩子帶離生涯的危機。

談到「危機」,許多父母不禁想起頭號大敵──網路。虛擬世界危機四伏,即便是上網習慣良好者也會受害。究竟孩子為何依戀網路?網路又有哪些陷阱?網路霸凌如何避免?在第三篇,鑽研網路成癮的精神科醫師張立人,與趨勢科技的網路專家曾昆一,將分享如何幫助孩子健康上網。

伴隨網路發達而來的,是青少年作息安排的問題。網路讓孩子越睡越晚,越變越宅,青少年生活型態似乎越來越不健康了。鑽研生理與睡眠的林詩淳心理師將從大腦運作的角度,解析維持生活規律的要領。「非常知道怎麼玩」的李偉文醫師,也將從親近大自然、欣賞藝術聊到培養國際觀,將孩子從虛擬世界帶回繽紛美好的現實。

第四篇則要談談跨文化的教養。全球化之下,教養視野比從前更遼闊,它不只是跨世代的議題,也是個跨文化的議題。

二○一二年,全球颳起「林來瘋」(Linsanity),華裔年輕球員林書豪意外在美國職籃嶄露頭角,萬眾矚目。受人關注的不只是球技,還有他的華裔背景以及哈佛大學的學歷。

大家都在問,林媽媽──吳信信女士是怎麼教出這樣出色的兒子的?這位華人媽媽,又怎麼看待讀哈佛的兒子成為籃球球員?在第四篇,吳信信與她的妹妹,兒童精神科醫師吳佑佑,將分享她們家的教養經。姊妹同樣成長於傳統的家庭教育下,而後一人美國,一人台灣,不管是文化環境與宗教信仰,多少有了差異,她們怎麼看代教養這件事?她們各自家庭裡,又發生了什麼動人的教養故事?

這本書,宏觀地從時代著眼,聚焦家庭、學校,深入網路世界,然後帶您轉身,陪伴孩子面向多采多姿的現實世界。這本書,是獻給家長的青少年魔法書,當您打開來,改變魔法,已經開始發出效力了!

青春ed與青春ing

有一天我在學校接到一個家長來電,聲音非常溫柔婉約,這位賢慧的媽媽說:「老師你可不可以幫幫我?」我說:「怎麼了?媽媽您聽起來很焦慮,好像很擔心。」媽媽說:「我的小孩半夜三點多,都還在滑手機欸!而且我把電燈關掉,他還躲到棉被裡面去滑,都不睡覺;我去問他的同學與老師,都說他上課都趴著睡覺。」「那導師知道嗎?」我問。

「有啊,我跟導師談過,老師就跟我說,明星高中的孩子不用擔心啦!該念書他就會念書啦,可是這樣怎麼可以?」她越講越激動。

我於是開始想辦法去多了解這個小孩,並設法跟他會談,但我發現這小孩蠻特別的,因為網路成癮的小孩上課常會趴著睡覺沒錯,可是通常對很多事物也會慢慢失去興趣,會比較沒有活動力,可是這個學生在班上有活動或比賽時會積極參與。我就開始思考這個落差。

我問學生:「除了滑手機之外,還有什麼讓你人生比較有趣的事情?」

他說:「有啊!我參加某某社團。」

「那爸媽對你參加社團的態度是什麼?」

「他們覺得我都在玩啊。」

「這樣子喔。我對你那個社團不是很了解,你可不可以多說一點給我聽?」

聽他描述完之後我說:「我覺得不錯啊,聽起來是個服務性社團。」

「可是我媽相當不以為然,她說我在浪費時間。老師你不用跟我講了啦!反正我媽找了所有的老師,每個人都會來問我,我不要講那麼多遍了。」

在這些對話中,你可以覺察到什麼嗎?

没過幾日,我收到一封頗震撼的email,打開是Excel檔──這個學生的媽媽是學財管的,她善用自己的專業,把這小孩從幼稚園到小學畢業有什麼表現、交什麼作業、老師怎麼回應、媽媽看見什麼,全部寫成Excel檔案給我。

看了這封信,我理解到,這個小孩為什麼要躲進手機世界。

我不是指責這全是媽媽的錯,但是充分感受到後來孩子談到的心情。

他說:「老師,其實我們家沒有什麼不好。」

我說:「對啊,其實父母來找老師,一般孩子會對父母感到氣憤,可是我感覺你是充滿無力跟沮喪。我感覺得出來,其實你很愛你媽,對不對?」

他不講話,開始有點想掉淚,然後垂頭點了兩下,接著他說:「其實老師,我沒有想要變壞,我只是覺得家裡很無趣,我想去外面呼吸新鮮空氣,可是我媽媽讓我覺得她只看重成績,怎麼講都沒有用,聽不進去。」

我回應:「其實你滑手機,是因為你媽媽每次進你房間的時候,你不知道該怎麼跟她對話,是嗎?」

「對。」

試想,這位個案滑手機時快樂嗎?他的困難在哪裡?

其實,很多網路成癮的孩子,不是網路拉著他走,只因為他的心想要有個去處,而網路剛好佔據了他的心。當家長緊盯孩子的一舉一動,孩子連眼睛都不知道該看哪裡的時候,他怎麼辦?盯著電腦就很安全了,不是嗎?

這個學生的媽媽有時候會跑來謝謝我,好像她獲得開悟了似的,可是隔天就又訴苦:「老師我不行了,我兒子又……」所以,我在關注學生的同時,也告訴媽媽:「你要接受長期晤談,否則我一個人救不了你的孩子;你非常愛你的孩子,孩子也非常在乎你,所以你要先把自己穩住,這樣孩子才不會再躲在網路中。」

  學生教會我:面對我們最愛的人,有時候往往最難開口。

……(中略)……

如果你是四○或五○年代出生的爸媽,那我要對你深深致敬,因為你們是很辛苦的三明治年代;當年的爸媽只要能賺錢養家,就是好父母,不需要給你情感的支持跟角色轉換,可是現在父母只拿錢回家的是絕對不夠的。假日你可能還得帶孩子去玩,孩子挫折時你還要抱著他、安慰他,別人爸媽可以做到的,你也被期待要做到,所以你們壓力也很大。不是只有孩子被你拿出去比,你也被孩子拿出去比!

可是四○或五○年代出生的你,在成長過程没有被情感滋養過,當你進入父母、老師等角色的時候,卻被社會及小孩要求要不斷去滋養別人,你給得出來嗎?所以,你要先不斷地學習愛自己,愛的能量才會流動出去。

另一方面,現在的孩子也很可憐,正因為當爸媽的我們如此上進,孩子要超越我們變得更難。當年,我讀完大學畢業後,無形中會覺得,好像我稍微開始可以跟我爸媽像個大人平起平坐地談事情。人生中,孩子有兩次在精神層次自我感覺較良好的機會,一次是他身高超過父母,心裡的感覺會稍微有點不一樣;另一次,則是學歷或工作上的成就超過父母。可是,現在的孩子超過我們大人容易嗎?身高還算容易,但學歷跟工作的向度上,現在的父母太認真,動不動就碩、博士畢業,請問孩子要得到自我肯定容易嗎?

我不是說父母不能優秀,我只是希望父母也去思索,自己的優秀與認真,對親子關係的影響是什麼?是更親近還是更辛苦?因為這不再是父母良好身教的單一向度而已。

就榮格心理學來說,一個男人要能夠成為英雄,在心理上是要能超越父母的,尤其是父親,這樣他才有辦法成為一個完整、成熟獨立的個體。所以,如果父母能夠反過來,帶著新的的眼光去肯定孩子,並主動告訴他:「哇!你比爸爸當年優秀耶!」就等於送了孩子他一輩子最好的禮物!他或許現在還沒辦法超越你,可是如果你表現出這樣的態度跟氣度,孩子從小對自己的自信心就會慢慢地很不一樣,做事往往也會較積極負責。

 
冬山河的八十年代/一段人與土地的深刻對話
文、圖節錄自遠足文化
圖/遠足文化提供
八十年代的冬山河改造,不只是一條河的改造,更觸發連結一群對土地熱愛的人們,與冬山河日夜深刻對話,那樣的愛戀促成我們現今所看到,可以親近,可以身體感受的河流。

內容簡介:

全書分為三部份,作者以報導文學形式書寫。

書中的故事與訪談記錄跟在作者身邊十多年了,每隔一段時間,他便會拿出來重溫一遍,其中有些對話簡直就像烙印一般,深深雋刻於腦海中,並且對他造成深遠的影響。

作者介紹:

謝國鐘

1965年生,台灣彰化人,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畢業。

喜愛建築及文學,以建築設計為職業,以旅行來享受生命及閱讀世界,以寫作來表達個人的觀察及體會。

著有《隱藏》圖文故事集(方智出版社,2003年),《嬉遊城市光影間》建築及城市散文集(木馬出版社,2005年),《建築桂冠-普立茲克建築大師》建築專文合輯(木馬出版社,2005年),《當代建築第三人稱》談解構及簡約主義(商周出版社,2013年)。

搶先試閱:

關於陳定南的一些回憶

「每個文明的開端都源自一條河,而每個人的心中也都有一條河。

無論是滔滔滾滾的大河,還是涓涓滴滴的細流,這些有形無形的河流,總是以地理學或心理學的面貌出現在世界的各個角落,各個族群。

最早的出發點,只是想寫一條原本籍籍無名,卻又容易泛濫成災的小河流,在一群人的協力改造下,如何逐漸蛻變成一條極具盛名、河川整治及觀光遊憩典範的河流。

始料未及的是,當我開始對當年幾位主要參與者進行深入的訪談之後,我發現,這些靈魂人物本身的生命歷程就是一條河。這些不同風貌的生命之河,由於因緣際會,竟然�擊E成另一種形而上層次的大河。是這條無形的大河,造就了目前我們可以親自踐履、切身體認的冬山河。

我希望這本書能同時呈現出這兩條不同形式的河流,呈現出他們滔滔滾滾、日夜不舍的奔流面貌,因此,這是本描寫一群不同環境背景的人,如何透過一條河流交互激盪、共同提升之書,這個過程要比當前冬山河呈現出的迷人風貌還要來得深刻、豐富,更值得我們認真地去深思體會!」

雖然關於冬山河規劃過程的這本書,我至今還難以下筆,但在幾年前我卻已經先將書的序文給寫好了。我想,未來如果我能夠寫完這本書,這段文字就會是這本書的主旋律。

我原想書的初稿如果寫好了,就立刻寄給陳定南先生,請他瀏覽書的內容是否有謬誤疏漏之處,而且當他看到有人以這種角度來撰寫冬山河的故事時,應該會感到相當高興的。

只是萬萬沒想到,書還沒寫成,陳定南就因癌症病逝了,每想到這裡就會感到一陣惘然。

二まま七年年初,我收到從宜蘭寄來的一個牛皮紙袋,拆開來是一本書︽為官的品格—陳定南留給我們的未完成事業︾,是已退休的宜蘭縣參議郭繼宗寄給我的。他在陳定南當宜蘭縣長期間擔任觀光課課長,也是參與冬山河規劃的重要人物,在我進行相關人物的訪談時,他給予我相當大的幫助。

讀著這本書,讓我想起了關於陳定南的一些回憶。

二まま三年六月我辭掉工作,獨自到歐洲各國漫遊了四十二天。因為旅行中累積了相當多的見聞及感受,我想利用印象仍十分鮮明時盡快地做一番整理及記錄,如果立刻投入繁忙的工作中,擱置的時間久了,印象也就會跟著淡薄了。

幾番思考後,我決定再放自己三個月的長假,好好地把擺在心中的幾件事情做起來。首先我想把那趟歐洲的見聞寫成一本書,更重要的是,我要盡快開始進行冬山河的資料搜集及人物訪談。

替冬山河的規劃過程寫一篇報導文學,是在一九九九年受教於郭中端老師之後才開始的。在成大建研所的「都市景觀學」課堂上,郭老師隨口講了幾件冬山河規劃期間的小故事,對我卻有著莫大的吸引力。當時我正熱衷於撰寫報導文學,就覺得這會是一個極佳的題材!

後來我共訪談了郭中端老師三次,訪談中她提及交通部觀光局江惠珍技正及宜蘭縣觀光課郭繼宗課長,他們在冬山河規劃過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於是我又去找他們進行訪談。我去訪談江技正時才得知她過不久就要退休,前幾天才剛把象集團繪製的冬山河親水公園施工圖清理掉;而郭繼宗在縣府已退居幕僚,他的外貌比實際年齡還要蒼老,顯得心事重重,我完全無法想像眼前這位疲憊的中年男子,就是郭老師口中當年充滿纏鬥幹勁的郭課長了!

之後我到圖書館找了陳定南的傳記(為了競選省長而出的書)來看,並擬了一份訪談問題表,寄去給當時還是法務部長的陳定南,但始終就沒有任何下文,因此我想等他卸任後再試試看吧。

象集團老闆�B口裕康則遠在日本東京,就算我特地飛東京一趟,由於我不懂日文,如果沒有人協助也是無法訪談。

因為訪談不順利,想寫冬山河這件事就變得不急了,或許拖個三年五年也說不定。

但偶爾想到已退休的江技正及形貌蒼老的郭課長時,我便覺得冬山河規劃施工的那段期間,正是他們生命中最充滿理想性及企圖心的黃金時期,包括郭中端、�B口裕康及陳定南可能亦是如此。

冬山河改造的評價是另一回事,但光是寫這一群人如何將他們生命最精華的一段,投注在冬山河的規劃上就夠動人了!

冬山河的治理只是陳定南治縣經驗的一小部分,但透過冬山河的故事卻可具體而微地反映出一個特殊的年代裡,一群人勇於實踐夢想的意志力。

包括陳定南、郭中端、�B口裕康、郭繼宗、江惠珍︙︙那是他們生命中最充滿理想性及企圖心的黃金時期,那裡面有許多動人、深具啟發性的情節,不管相隔多久,不管是否人事全非,都依舊令人為之動容!

 
愛的先行者/翻轉50萬個生命的家扶
文、圖節錄自天下文化
圖/天下文化提供
65年來,家扶改變了五十萬個孩童的命運。

內容簡介:

本書詳述一路以來,家扶都是以先行者的腳步走在前頭,倡議多項重大議題,宣傳、教育喚醒社會大眾正視,帶領政府、社會關注弱勢兒童、家庭問題。這65年來堅持的愛,家扶已為許多兒童點亮了生命的希望,而一個個故事涓滴成河,最後匯集成這本動人的「愛的歷史」。

作者介紹:

李俊明

政大新聞系畢業,曾任《遠見》雜誌、《Career職場情報誌》雜誌資深記者以及《世界地理》、《雅砌》、《家的生活誌—CASA+》、《2535》、《好房》雜誌總編輯。2003年文建會「文化創意產業人才赴英國研習」計畫獲獎人,現為自由作家。出版作品包括:《職人精神再發現》、《高雄學》、《我不在家,就在去博物館的路上》、《英倫創意動力——12位時尚大師崛起的故事》、《瑞士建築異境》等。

搶先試閱:

幫一個媽媽,就幫一個家

由台北出發的國道客運跳下車,一整排的特產店與觀光旅館映入眼前,就在宜蘭礁溪熱鬧的大街上,第一次見面的金雪媽媽騎著摩托車迎面而來。

在她帶領下,我們來到她工作的旅館,落坐窗明几淨的餐廳內。聽說這家旅館的下午茶,之前大多從外面採購,現在由於金雪媽媽樂於自己動手做,因此這裡的午茶點心,就由她一手包辦。

才一轉頭的時間,桌上竟擺滿了麻糬鬆餅、手工餅乾,還有咖啡跟水果。

本名鄭金雪的金雪媽媽,一邊招呼我,一邊笑說:「雖然自己做,比較忙,但我覺得很開心。」她向我坦承,其實並沒有很愛吃西點,一開始甚至還有點怕吃西餐料理,但她超愛做這些餐點,因為很享受動手做的過程。

只要看到別人喜歡她做的東西,就覺得很有成就感。

因為沒本錢,只能不斷學

隨著話匣子一打開,我更驚訝地發現,金雪媽媽不只很愛自己動手做,她更愛「上課」!她自我剖析,這麼享受學習的過程,可能是想彌補自己年輕時想上課,卻沒機會學習的遺憾。

光是去年,她就去學了手工皂、烘焙、飲料調製、西餐烹調、輕黏土、蝶谷巴特(剪紙與拼貼)DIY等課程。今年,她又去上電腦影片剪接、Photoshop。

為了向上提升,不久之前,她還去學西餐課程,努力準備證照考試。

「我的生活沒有很富裕,可是我很認真在過自己的生活,」金雪媽媽寧可沒有休息時間,也不放棄學習的機會,「因為我們沒有本錢,只能不斷學習,讓別人對我們另眼相看。」

金雪媽媽認真地說:「我只要想做一件事,就會很執著、很投入,這是我給自己的鞭策。因為我覺得自己不能失敗,就算不為自己負責,也要為孩子負責。」孩子,是她甜蜜的負擔,是她快樂的泉源,也是生活的動力。

連笑都感覺像在哭

很難相信,眼前的金雪媽媽,樂觀、開朗、獨立、多才多藝,連打扮都很亮麗,怎麼會是家扶曾經扶助的對象?

「其實,一開始我沒有那麼樂觀,是去家扶之後才有改變,」她解釋。她與前夫分手後,帶著五個孩子獨立生活,沒想到去社會局申請低收入戶補助,卻怎麼都無法通過,因為社會局認定,她的父母還有房子。

「但那是老人家安身立命的地方,怎麼可以要我們打這個主意?」金雪媽媽無力的說。

為了生計,金雪媽媽曾經很容易感到煩躁,睡眠品質不佳,常常失眠。為了生計,她幾乎一直在工作。礁溪的幾家飯店,她幾乎都歷練過,不論櫃檯、房務、餐廳、內場,甚至連會計,她都做過。

「其實我一直不覺得辛苦,只是比較累而已,為了家庭,我一直都是至少兼兩樣工作,甚至三個,白天一個,晚上再一個,」金雪媽媽形容,為生計擔心,

「連笑都感覺像在哭」,沒有辦法感到很開懷。在那段最艱困的時刻,幸好遇到家扶伸出援手。

認養人計畫和獎助學金方案,幫助家中較小的三個孩子,讓她可以改善一點家庭經濟,減輕些許生活重擔。這錢雖然不能算多,但一整年持續下來,對一家卻幫助很大。

攢下第一桶金

不過真正扭轉這一家人命運的,不是微薄的認養扶助金,而是家扶的「脫貧

方案」。金雪媽媽總共參加三次脫貧方案,一邊上課學習,一邊,她的內心也跟著慢慢有了變化。

二○○六年,她首次參加「家庭生活發展帳戶」計畫,每月,她隨著計畫存下四千元,還可以領到等值的鼓勵金,所以一年下來,她自己存了四萬八千元,

還可以再領等值金額。

她回憶,「我的手因車禍受傷,但為了上這個課,為了達到出席規定,我硬著頭皮向公司請假,因此領到這筆錢,我覺得特別珍貴。」脫貧方案激起她的鬥志,環境愈艱困,愈讓她想克服難關。金雪媽媽形容當時的日子,「我只要遇到不順遂,就把它寫在日記內,就算邊寫邊哭,但闔上日記,又是全新的一天。」

也就是這樣的堅持,三個年度下來,金雪媽媽攢下十多萬積蓄。對許多人來說,這個金額並不算什麼,但對她來說,這就是邁向穩定生活的「第一桶金」。

二○○六年,金雪媽媽萌生購買房子的念頭,因為一直在租屋與搬家,讓她很難心安,「我們在礁溪,最多曾一年搬過四、 五次家,而且每次都要自己搬。」孩子已經搬到有點怕了。

隨著仲介協助,她找到一戶十幾坪的公寓,開價一百三十多萬,對金雪媽媽來說,依然遙不可及。不過,她的老闆幫忙殺價到九十萬,靠著家扶「脫貧專案」攢下的十萬頭期款,金雪媽媽與孩子們終於有了自己的家,心裡更感到踏實安定。

 
三津田阿嬤的幸福散策/看遍人生風景,原來,真正的幸福就在這裡!
文、圖節錄自寶瓶文化
圖/寶瓶文化提供
幸福,絕不會平白出現,但你一定找得到。這是走過一整個世紀,仍不放棄尋找幸福的百歲阿嬤,最有智慧的幸福告白。

內容簡介:

三津田富左子生於上世紀初,她於高齡94歲寫下此書,將人生甘苦做出最精闢的總結。經歷戰亂、長女夭折、早年喪偶等種種變故,50歲才首次踏入職場的她,以上班族身分打拚了15年,並在唯一的女兒結婚後,便開始過著獨居生活。她以強大的意志力,貫徹「一個人也要過得心滿意足」的態度,讓30萬日本讀者由衷共鳴,覺得「對,只要這樣下去,就一定可以獲得幸福!」其中所蘊含的深邃智慧,無論對於父母、長輩或是自己,都是最好的禮物。

作者介紹:

三津田富左子

1912年出生於東京本鄉,是加賀百萬石前田一族的後裔,畢業於現在的京都府立大學文學系,27歲結婚,50喪偶之後,頓失家中經濟支柱。在丈夫上司的介紹下,50始進入職場,做了15年的事務工作。自從唯一的女兒嫁人後,便一直過著獨居的生活。65歲退休後,雖然只能靠著微薄的老人年金過生活,但她仍然努力學習古籍,並且熱衷於寫作投稿,專心致力於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中。雖然被女兒形容成「接近偏執的老頑固」,還是固執己見地按照自己的想法過生活。

搶先試閱:

簡單質樸的生活方式,是精神飽滿的要素

不依賴別人過生活,才有幸福

人生旅程有時平順有時崎嶇,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生什麼事。

我出生在舊東京市本鄉區東京大學赤門一帶的舊加賀藩前田家中,過著不愁衣食的富裕少女時代。

和身為國家公務員的外子結婚後,物質生活雖然不如從前,過著比較簡單樸素的生活,但因我們並不特別要求物質上的享受,有了女兒後,一家三口的日子也過得很幸福。

然而,在我五十歲的時候,外子卻突然離世了。我在一點心理準備也沒有的情況下,驟然成為寡婦。

外子離世後,家庭頓失經濟支柱,我的生活一下子被迫陷入困境。

所幸外子的上司在這個時候伸出援手,在他的協助下,我進入東京港區三宅�d的一家小公司就職。就那樣,我在五十歲的時候,開啟了人生的職業婦女生涯。

不久後,已到適婚年齡的女兒嫁人,也離開了我的身邊。有一天,我愕然發現自己竟然已經過著獨居的生活了。

我結婚的時候,做夢也沒有想過自己必須過著獨居的日子,一直以為能夠和外子白頭偕老。不過,不管怎麼說,習慣了獨居的日子以後,我發現獨居的生活也沒有什麼不好。

因為獨居,所以我不再需要去照顧別人的生活了。原來不需要照顧別人是這麼輕鬆的事啊?我很意外地發現到這一點。

現在,我只需要想自己的事情,按照自己的步調過生活就行了。

和別人住在一起時,因為必須互相配合,所以很多時候不得不忍耐。女人尤其容易碰到這種情形。

傳統的婦女要為家人做飯、準備洗澡水、整理衣物,家中若有人生病時,還要負起看護病人的工作。現在雖然時代有點變了,但是女性仍然要照顧自己與家人,所付出的心力經常多出常人數倍。

而不需要照顧他人生活的獨居日子,有著令人意想不到的自在。

因為獨居,所以可以百分之百地過自己想過的生活方式,幾乎感覺不到必須配合他人生活的壓力。這可說是輕鬆自在到了極點的生活。

好好地思考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然後以堅強的意志去貫徹自己的想法,就能以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過活。沒有比這樣的生活更愜意的事情了。這是我深刻體會到的事。

每個人都一樣,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變成一個過獨居生活的人。

不過,我並不是說各位不久後也會變成過獨居生活的人。

我只是想說:只要習慣了獨居的生活,就可以在獨居的日子裡,不管在什麼狀況下,都過著充實而樂趣十足的生活。

丟棄向別人撒嬌的心態

只是,獨居的生活雖然輕鬆自在,卻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我覺得,害怕寂寞、特別需要別人安慰的人,並不適合過獨居生活。

不依賴別人的安慰,能夠自己安慰自己,是非常重要的事。這是享受獨居生活的基礎。

「人出生的時候,既然是一個人獨自來到世界的,死的時候當然也是獨自離開這個世界的,所以自己的事情就只能自己去思考,不能期待別人來幫自己思考。」沒有這一點認知是不行的。

「丟掉向別人撒嬌的心態」,是獨居生活的鐵則。

有了這樣的認知後,還要有能夠組織、安排自己的生活,讓自己的個性能夠在生活中有所發揮的能力。

如果能做到上面說的,那麼,就應該能過著滿足充實的獨居生活了。

拒絕與女兒女婿同居

以前,女兒夫婦曾經對我說:「想幫媽媽重建房子,所以搬過來和我們一起住吧!」他們見我越來越年邁,基於孝心,便這麼邀請我與他們同住。

最初我也覺得能夠和女兒、孫子們住在一起,當然不是壞事,便說了「好」,表示同意搬去和他們同住。

但等我冷靜下來,一再思考後,卻越想越覺得與他們同住是一件麻煩的事。

我已經過慣了一個人的生活,這房子雖然老舊了,我卻能隨意地使用房子裡的任何一個空間。

可是,和女兒女婿、孫兒們一起生活的話,就是五個人住在同一屋簷下,我就不能那麼隨意了。不管怎麼想,和他們同住時,我都只能使用到一個房間而已,那一定會讓我感到不方便。

偶爾與孫子們見面時,會覺得他們很可愛;但是每天生活在一起的話,我一定會覺得累。

而且,外人如果是同性的話,或許還好,但一想到要和女婿使用同一間浴室,我就覺得不自在。

聽到我的疑慮後,女兒不高興地表示「真失禮」。結果,就這樣地,我拒絕了女兒的邀請。

我知道女兒有點生氣。她因為擔心我而邀請我去同住,結果我卻因為在意女婿的存在,而辜負了她的好意,她當然會不高興。

「好呀!那媽媽就一輩子不要依靠我們,自己去過獨居生活吧!」

女兒這麼說著,倔強的我便也肯定地做了這樣的宣告:

「會的,我會自己一個人好好地活到生命的最後一天。」

 
閱讀筆記
書,記憶著時光/忽然翻過一頁 就此改朝換代
聯合報/隱地
《書,記憶著時光》書影。 圖/允晨文化提供
1989年之後,白先勇的重要作品從文星、晨鐘、遠景開始一分為二,一半在爾雅,一半在允晨文化,我也透過先勇的介紹,認識了在允晨上班的廖志峰,高高帥帥的一位年輕人,成為我的同業。

2013年6月,我在《文訊》332期上讀到廖志峰專欄上的一篇〈側影〉。〈側影〉讓我側目,重讀細讀第二遍之後,我開始不放過任何廖志峰的文章,也介紹給好幾位有閱讀習慣的朋友,志峰的才華讓我折服。

磨劍二十年,廖志峰終於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書──《書,記憶著時光》,讀完此書,我才知道,他最好的幾篇文章,我全錯過了,我寫過五十種書說不清的事,廖志峰用一本書就說得明明白白;所有愛書的人,一旦翻讀《書,記憶著時光》,都會成為「愛書狂」——這本以書為主軸,環繞著書的歷史,上下古今,廖志峰寫來,彷若在寫書的百科全書,讓人驚異的,這是作者的第一本書,他到的地方也多,美洲、歐洲、中國大陸,為了編輯業務,他親訪作家,而他又是從最基層的搬書小兵做起,他對世界文藝思潮不陌生,對「閱讀器革命」的前因後果也了然於胸;台灣從事出版的同業,成天在倉庫打轉的少說也有三千人吧,我自己就是其中之一,我寫過一首題為〈書的哭聲〉的詩,但未能像廖志峰以銳利慧眼,把倉庫刻畫得淋漓盡致,他寫出了倉庫的氣味,他說倉庫是「遺忘書之墓」,他指出倉庫具有廢墟的元素,在他眼裡,倉庫也是一個勞動場所,這讓為志峰寫序的封德屏也看到了這個場景——書從一樓搬到二樓,二樓搬到一樓,左腳右腳,右腳左腳,背著書反覆登樓,直到汗流浹背……像進行陶侃搬磚的儀式……志峰在〈倉庫〉一文,如是描寫著在出版社工作時與書籍的肉搏接觸,一直寫到「書本最終會回到紙廠,目送裝滿一部箱型車的書,最終只賣得二百多元,剛好購買幾罐啤酒。書的告別式,有時白蟻也會摻一腳……

從「閱讀」、「寫作」、「書本」、「編輯」、「書店」、「倉庫」,這本「談書天地」的書,作者總是在問:「為什麼從事出版?」原來「出版是一種抵抗,抵抗遺忘,抵抗庸俗」。但令人意外的是,2007年11月,當亞馬遜網路書店推出「電子書閱讀器」,點燃第一把火,把「閱讀器」從美國市場,越過大西洋進駐英國,甚至還越過太平洋進軍日本……紙本書的命運像是捲入碎紙機般的時代漩渦……

書本是文字的載體,從文字到卷軸到成書,再到無紙的過程,這其實是一個幾千年的文明歷程,忽然翻過一頁,就此改朝換代。

廖志峰說,「閱讀器的問世,把紙本書推回到新穴居時代」。

廖志峰不像我,他全面接受新的科技文明,他會使用新的載體,他在電腦終端機前,手機螢幕或閱讀器上讀完一本本新書,他享受著如福音的新科技,但同時又感覺好像少了什麼,讓他若有憾焉,忽然他從讀班雅明《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自「靈光」二字想起了「紙韻」,是的,正是「紙的韻味」,或許會讓「紙本書」繼續在人間漂流,不致被「閱讀器戰爭」立即消滅。

 
洛杉磯湖人隊當家球星Kobe來了!
沒打過籃球也聽過Kobe,洛杉磯湖人隊當家球星柯比•布萊恩5日下午搭乘私人飛機抵台訪問。但關於這位傳奇球星的問題,你能答出多少呢?

從健康食品補充營養好嗎?
過度依賴健康食品的飲食習慣,不僅花錢,還讓人失去做菜與飲食生活的樂趣,甚至造成維生素A、E過剩症等問題,透過飲食自然攝取各種養分,才是最好的補充之道。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