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米:盤中飧粒粒皆辛苦
白米一般是中國南方人喜歡的主食,其品種不但多,且價格差異也大。價格不同,營養差異卻不大;相對來說,糙米和香米相較,口感和營養卻成反比。
所以煮飯的時候,可以摻著一起吃,不但口味有變化,營養也可以獲得滿足。至於一天應吃多少白米,要根據不同的族群,依個人的身高、體重以及活動量來決定。
勞心者因不停動腦,一樣會消耗能量,基本上一天在150∼400克之間。因為族群之間的差異性很大,有些人如重度勞力工作者,一天吃500多克也很正常。每人每天也需根據運動狀態,來調節米量,即一個攝取和付出比的概念。
● 如何讓米飯更膨鬆?
方法:裝一鍋水,切點薑絲,加鹽,把米放進去,煮到7分熟,吃一口嚐嚐,若飯還有點生,就煮好了;然後拿漏勺將米瀝出,放在蒸鍋上蒸10分鐘。雖說營養略有流失,但有助消化,對身體也很好。
另外,有些人喜歡吃泡飯,但不宜常吃、多吃。因為泡飯不僅傷胃,加上沒有好好咀嚼,反而不好消化和吸收。口腔的咀嚼過程,可以鍛鍊臉部各種肌肉的協調運動,使食物在口腔中,可以跟唾液充分研磨,如此一來,食物在口腔中就已開始消化,這時米飯也就更易消化和吸收。
或許有人要問,那「粥」是否也不好消化和吸收?其實經過反覆加熱,粥裡的物質結構已經發生改變,反而有利吸收。
至於用茶來烹調米飯,雖可將茶多酚等營養物質融入米飯,實際上茶多酚並未保留太多,甚至還殘留茶鹼,影響人體吸收。
注意事項:煮白米飯時,忌加油、鹽,雖說飯蒸出來油亮,但油量有攝取過多之虞,因為菜裡的油本來就已經超過身體所需,還是單純蒸飯較好。
★麵食:老年人最好吃發麵
對於麵食,無論是麵條、烙餅,或蒸饅頭皆可,但從消化的角度著眼,腸胃不適者或老年人最好吃發麵(經發酵製成的麵團),較能幫助消化。
無論炸醬麵或大滷麵,麵條是一種很好的食物。麵條吸水後會膨脹,例如100克的麵條,吸水後變成400克,但熱量不變,所以吃麵條會有飽足感,但又不容易發胖,是一種有助於控制體重的食物。
注意事項:麵條對於特定族群有潛在風險,低血糖者不宜吃太多麵條。假設糖尿病患者食用過量,極易引發風險。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如吃50克重的生麵,在秤麵條的時候要注意,生麵如果煮熟後,要翻倍擴大。要是50克的熟麵條,當成同重量生麵,就易使得血糖控制前功盡棄。
另外,烙餅中往往是放豬油,雖然很香卻也傷身;一是吃完後難以消化;二是油太多、太鹹,尤其是銀髮族應忌食。
現代人早餐多以麵包果腹,其中全麥麵包是受歡迎的品項。全麥麵包是用沒有去掉外衣的麩皮和胚的全麥麵粉製成,顏色微褐,還可見麥粒,含有更多的膳食纖維,且保留更多維生素B群,對血糖、血脂的控制有極佳功效。
貼心叮嚀:很多麵包為增加口感,都加入不少糖分,最好選擇無糖全麥麵包較好,尤其是高血糖患者。奶油夾心麵包中的奶油,很有可能是反式奶油;蛋黃派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很高,都應盡量少吃。
精製麵包相對奶油麵包、派較好,但和全麥麵包一比就會發現,顆粒明顯細膩很多,且顏色更潔白,營養也不如全麥麵包。
★五穀雜糧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吃?
粗糧是相對精米、白麵等細糧而言,主要包括穀類中的玉米、小米、紫米、高粱、燕麥、蕎麥、麥麩,以及各種乾豆類,如黃豆、青豆、紅豆、綠豆等。
雖說粗糧對人體大有好處,但也不是沒有禁忌。有些人認為,吃粗糧可以降血糖、血脂,所以拚命吃、加倍吃,產生「粗糧型肥胖」,就是誤吃粗糧所致。
粗糧的熱量和細糧等量,如果加倍吃粗糧,熱量就會加倍,造成腹部肥胖。
● 吃過量粗糧有何缺點?
1. 以25∼35歲的年齡層為例,過量「粗」食,會影響人體對蛋白質、礦物質以及某些微量元素的吸收,甚至是生殖能力。
2. 過食粗糧會影響消化。過多的纖維素可導致腸阻塞、脫水等急性症狀。
3. 長期過食粗糧會影響吸收,使人體缺乏許多基本營養素。所謂「面有菜色」,就是纖維素吃得太多,導致營養不良的典型症狀。
4. 粗糧中的不可溶性膳食纖維,雖可促使糞便形成,但也可能把其他營養成分帶走。過食粗糧,可能會導致缺鈣,加速鐵或微量元素流失;或造成腹脹,吃不下其他食物。
● 如何正確吃粗糧?
1. 多喝水:粗糧中的纖維素,需要充足水分做後盾,才能維持腸道正常運作。一般多吃1倍膳食纖維,就要多喝1倍的水。
2. 循序漸進:突然增加或減少粗糧的進食量,會引起腸道反應。對於平時以肉食為主的人來說,為了幫助腸道適應,增加粗糧進食量時,應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
3. 葷素搭配:每天烹調食物時,除顧及口味嗜好,還應考慮葷素搭配,均衡飲食。每天粗糧的攝取量以30∼60克為宜,也應根據個人情況適當調整。
~以上資料摘自《吃對三餐吃出健康》于康◎著
人類智庫【康鑑文化】出版
→★看更多點這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