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總統大選僅一百多天,國民黨雖化解郭台銘參選的分裂危機;但處理其退黨案卻出現從「決議慰留」到「暫不處理」的搖擺,只換來郭董「不要再勾勾纏」的回應,最後才註銷黨籍。近期民調則顯示,韓國瑜的支持度並未因郭台銘棄選而回升,依然落後蔡英文有一段距離。簡言之,菁英與庶民的心結,使國民黨整合之路坎坷。
儘管民進黨濫權失政,但在野黨不斷自亂陣腳,無法有效制衡。藍營半年多來內鬥不斷,各種權謀算計充斥;柯文哲則見縫插針,侵蝕支持者信任。蔡政府面對兩岸緊張、香港動亂、外交潰敗等危機,僅靠著販賣「亡國感」,和「親美反中」、「撒錢救景氣」、「補貼買人心」等手段,竟逐漸贏回支持聲量。這些,是郭台銘棄選的主因,也是國民黨所面對的「天險」。
國民黨總統初選結果確定由韓國瑜出線後,選戰節奏卻幾乎全被郭台銘主導。郭董的抉擇雖暫告塵埃落定,但他後續的情緒仍沒發散完畢,藍營的形勢也仍樂觀不起來。若連富可敵國、霸氣震天的郭董面對兩岸三地惡化的情勢都覺得無力,形象及認同都有待重振的國民黨,能不戒慎恐懼?
郭柯王結義雖然拆夥,但鳥獸未散。國民黨分裂內憂雖見緩解,卻還看不到強有力的凝聚力量扭轉劣勢,黨內不少聲量仍圍繞著郭台銘打轉。舊怨牽扯不休,連郭董都酸說「勾勾纏」,顯示國民黨仍迷航於征途。藍營的初選傷痕,起於「菁英」、「庶民」的階級之爭,黨中央不能以為郭董棄選傷痕便得以療癒。事實上,藍營支持者無法同心,馬韓心結,韓朱配不配,乃至中間選民流失,都得從這個傷口開始化解。
二○一四年地方大選慘敗,二○一六年丟掉政權,國民黨至今不解:何以主張安定繁榮的執政路線,竟會輸給賣空心菜的民進黨?這些從藍軍接班團隊依序上台的菁英,欠缺與庶民的對話,更缺少對劇變社會的理解。簡言之,國民黨失去與民同呼吸的能力,菁英階層的優越感凌駕其政治觸覺與同理心。
過去藍營內有省籍、世族等身分隔閡,近來省籍問題已漸消褪,但取而代之的是權貴/庶民、知識藍/經濟藍等標籤,繼續割裂共識。如果國民黨連這些楚河漢界都無法跨越,卻在此際繼續深掘鴻溝,豈不是自斷重返執政之路?
試想,民進黨正在推進一黨專政,什麼藍對它而言都是必須清算的俎上肉,它一定是整鍋毀掉,哪會分什麼菁英、庶民?年金改革、國安修法在在證明,國家機器的刀鋒對準的是所有異議群體。國民黨若還在製造內部藩籬,如何爭取中間選民的支持?
藍營除了鞏固韓營鐵粉,更重要的,是加速爭取其他社會力量的支持。郭台銘既已決心退黨,國民黨就不必再與他「勾勾纏」,而應思考如何激發更廣泛的社會共鳴,在不同的戰場爭取多元分眾,以具體政見尋求他們的認同。說穿了,國民黨耗費太多時間在調理自己的家務事,卻忘了如何跟中間選民、年輕族群及不滿民進黨的群眾對話,忘了自己的戰場在社會。
蔡政府缺乏治國能力,民眾已有目共睹。而國民黨除了批評,必須提出可行對策,建構一套讓人民可以信任的國政藍圖,讓不同階層群眾都能找到安身立命所在。同時,也要讓各界看到藍營菁英已非過去的權貴形象,而是和民眾站在一起的專業團隊。
國民黨須記得自己當下的任務,是「識同」重於「辨異」,如此才能集合眾人之力翻轉惡政。所謂「識同重於辨異」,是指大家共同的目標在結束民進黨的偏頗及集權治理,使國家社會回歸正常發展;只要有此認知,即是同志。至於彼此的身分不論是菁英或庶民、不論是士農工商、不論在東南西北,都可以為此目標並肩作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