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集團近期在記憶體領域動作頻頻,但一連串的投資也要付出不小的代價。根據紫光集團最新發布的財務數據,上半年虧損達人民幣37億元(約新台幣162億元)。紫光集團上半年財報發布前,旗下兩家旗艦上市公司紫光股份和紫光國微的中報率先報出佳音,紫光股份上半年營收人民幣229億元,年增2%;淨利潤人民幣8.47億元,年增15%。
紫光國微上半年營收人民幣15.6億元,年增48%;淨利潤人民幣1.93億元,年增61%。紫光集團的另一家A股上市公司紫光學大上半年的營收人民幣17億元;淨利潤人民幣9,421萬元。
也就是說,紫光集團三家A股上市公司淨利潤合計11.3億元,那麼,紫光集團為什麼還會虧損?
據紫光集團的上半年財報披露,總資產是人民幣2,740億元,淨資產人民幣721億元,資產負債率達73.68%,而上半年營收人民幣332億元,虧損人民幣37億元。
藍鯨財經報導,分析發現,存儲晶片業務是造成紫光集團虧損的重要原因;尤其紫光集團3D NAND晶片和DRAM上的研發投入,是虧損的主要關鍵。
紫光集團的存儲晶片業務主要有長江存儲、武漢新芯、紫光存儲、西安紫光國芯。其中,長江存儲主要是研發和生產3D NAND晶片,每年的研發費高達10億美元,由於剛量產,收入幾乎為零。
武漢新芯又是長江存儲的全資子公司,合併在長江存儲的報表;紫光存儲責是研發和生產SSD、手機存儲晶片卡,由於目前3D NAND晶圓價格下降,業務虧損嚴重。
西安紫光國芯的主要業務是研發DRAM,研發投入強度不比3D NAND低。紫光集團在3D NAND和DRAM上的研發投入虧損,反映出中國晶片產業還在顛仆前行。
根據統計,中國2018年進口價值3,120億美元的晶片,其中3D NAND和DRAM共約1,100億美元,而中國企業只有紫光在研發和生產3D NAND;研發DRAM的中國企業,目前只有紫光和合肥長鑫,能夠提供DRAM的只有紫光。
專家指出,雖然中國對3D NAND和DRAM需求龐大,但在產品沒有取得足夠的市占之前,紫光的存儲晶片業務短時間內仍恐難賺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