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5日 星期四

同志驕傲月圓滿落幕!


【媽媽寶寶電子報】在妳升格當媽媽的那一刻,教妳孕期所需注意的營養、產檢、胎教、產後照護等相關知識。 【倡議+ 電子報】傳遞人物故事,鎖定泛教育、社企…等領域,透過他們為社會付出故事,期待引起更多共鳴。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0/11/05第84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編輯手札
同志驕傲月圓滿結束囉!
文章選讀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提倡「器官不能決定性別」 跨性別遊行千人上
自由時報:北半球最盛大!13萬人上街挺平權
美麗佳人:你好,我的爸媽是同志!「生在同志家庭的我們,滿懷驕傲。」
新聞選讀
聯合新聞網:教宗首表態 挺同性伴侶共組家庭
BBC:台灣三軍聯合婚禮首次有同性伴侶參加
CNN:彩虹浪潮席捲美國大選 LGBT+候選人頻傳佳音
活動快報
《阿媽的女朋友》二刷了!!!
支持熱線
熱線IG追起來!第一手消息不錯過!
 
 
同志驕傲月圓滿結束囉!
十月是個同志活動滿滿的月份,今年的同志遊行估計有13萬人!不知道收信的朋友是否也跟熱線一樣,是現場的其中一員呢?有些朋友知道熱線會帶隊走遊行,還特地傳訊息給我們,表示雖然無法到場但很支持!實在太感動了!本期電子報的文章選讀部分,除了分享同志遊行的相關文章,還要帶大家認識今年熱線舉辦的第二屆跨性別遊行,就在同志遊行的前一晚,熱鬧了整個西門町!遊行之後回到日常,所以我們選了一篇訪問,受訪者是生長在同志家庭的孩子們,一起來看看彩虹家族子女們的真心話。

而新聞的部分,首先帶大家看看令人驚訝的國外消息: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表明支持同性「民事結合」,成為第一個支持同性戀者組織家庭的教宗。接著是令人動人的國內新聞:台灣三軍聯合婚禮首次有同性伴侶參加。最後是全球都在關注的美國大選中,有超過五百名同志身份的候選人參選,而且當選捷報頻傳!

最後提醒大家,熱線老同小組費時八年的巨作《阿媽的女朋友》本月還有好幾場全台巡迴新書發表會,歡迎大家來參加!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提倡「器官不能決定性別」 跨性別遊行千人上
文/公庫記者楊鵑如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10月30日晚上7點在西門町商圈舉辦第二屆跨性別遊行,主題是「鬥陣來去跨」,約1500人跟著跨性別旗(粉藍、粉紅、白三色)大旗走上街頭,呼籲大家不分性別、性向,時刻在生活中挑戰性別刻板印象,跨越社會的二元性別框架,超越「男、女」單一樣貌。

遊行隊伍在西門町電影主題公園集合出發,行經最熱鬧的商圈地帶,最後回到電影公園進行短講活動,要讓所有在西門町逛街的民眾,看到台灣支持跨性別社群的聲音與努力。

跨性別遊行是屬於所有人的 呼籲都打破性別框架

「出生的器官不能決定我們的性別。」代表主辦單位發言的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理監事成員魔鬼筋肉人表示,跨性別遊行是給所有人的遊行,正是一場訴求打破性別刻板印象的遊行。協會訴求所有人不該憑著出生時的性器官,就被社會要求像個男生或女生,背負社會的性別刻板印象框架。

主辦單位認為,男性或女性都不是只有單一樣貌,也沒有一種人格特質只屬於單一性別,因此遊行主題「鬥陣來去跨」強調每個人都需要跨越社會的性別框架,而非只是跨性別者的課題,所有人都是打破刻板印象的「鬥陣夥伴」,並能夠「自在做自己」。

「做個驕傲的跨,別忘你爸媽!」跨性別父母代表郭媽媽說,自己的女兒出櫃、以前是「帥踢」,今年8月剛完成性別重置手術並換證,跨性成「兒子」,她陪伴孩子歷經這些階段。她認為跨性別者的父母只是不了解孩子的需求而有所排斥,她願意幫忙一起說服家長,郭媽媽呼籲,各位跨性別夥伴要認識自己、愛自己「不要躲在自己的櫃子」,繼而讓家人朋友認識跨性別者處境。

熱線南部辦公室成員湯姆則表示,自己跨性至今,終於在遊行時穿上了夢寐以求的「雄中」制服。他提到,由於跨性別者的生命經驗中,經常面臨來自周遭環境不友善言語,為了做跨性手術努力存錢,手術前還需要接受精神科治療等程序,他感嘆道「我們活下來長大了」,希望藉此走在街上被看見,給其他無法出席、躲在陰暗角落的人鼓勵與支持。

來自泰國的網紅Alizabeth娘娘也到場聲援,他分享自己的經驗,因為自己的國家性平教育不發達,他當時以為自己只是同性戀,直到來到台灣念書後,所獲得的資訊「讓我知道自己是跨性別,非常謝謝台灣讓我知道自己是誰!」

性別認同是基本人權 跨性別者要「免術換證」

「免術換證」是跨性別者重要訴求之一。跨性別者經常面對證件性別與社會性別不相符的處境,也因此經常遭受社會排除與歧視。在台灣要換身分證性別,需要要2張不同精神科醫師性別認同障礙(GID)證明書、性別重置手術(SRS)手術證明書才可以變更身分證上的性別。「免術換證」訴求,是因為必須經受手術才能變更證件性別,被視作不合理、違反人權與酷刑之虞的。

伴侶權益推動聯盟律師許秀雯表示,性別認同是基本人權,國家不該強制跨性別者進行性別重置手術才能變更證件性別,因此伴侶盟將在今年開啟「跨性別自由換證」的訴訟。許琇雯說,一旦拿掉手術要件,跨性別者要依據什麼條件換證,牽涉到「性別承認法」等相關立法,期望明年啟動相關立法倡議的討論。

創立「台灣非二元酷兒浪子」組織的玉兔及成員Jaeden表示,有些人認為自己無法用傳統男女性別定義,這群人看起來可能是「不男不女」,或自認為性別是流動的、甚至無性別,他們稱之為「非二元者」。Jaeden說許多人身為性別非二元者常會質疑自己的認同不是真的,因此大家共同匯集生命故事,出版一本書籍「去你的二元世界-看見酷兒故事」,與舉辦跨性別遊行的意義一樣,目的希望讓許多非二元者不感到孤單。

跨性別遊行選在臺灣同志遊行(10/31)前一晚舉辦,希望所有廣義同志社群(LGBTQIA+)的一份子、挺同志的異性戀、所有認同遊行訴求的朋友,都能夠與跨性別一起來鬥陣,打破性別刻板印象。主辦單位也鼓勵大家,以跨越性別刻板印象的裝扮共襄盛舉。

 
自由時報:北半球最盛大!13萬人上街挺平權
〔記者羅綺、陽昕翰、吳琬婷、吳孟倫/綜合報導〕台灣同志遊行昨天在台北市政府前市民廣場登場,為呼應今年邁入第18年,主題訴求為「成人之美」,共吸引13萬人次參與遊行,是北半球最大的同志盛會。

小英:相愛、包容 每天關鍵字

昨日豔陽高照,台北市政府廣場被滿滿的「彩虹人」擠得水泄不通,路上碩大的標語寫著性多樣社群(LGBTIQA+)的訴求「成人之美」、「多元包容」、「友愛平權」;在烈日照射下,年長者、青年、大學生,帶著幼兒的夫妻,都井然有序地跟著隊伍緩慢前行。

主辦單位台灣彩虹公民行動聯盟表示,「成人之美」意為性多樣社群不只需「被看見」,更要被真正地理解與尊重,每個人都是最美的存在。

總統蔡英文在臉書表示,「相愛、包容、更好的台灣,不只是今天的關鍵字」,也希望是每一天的關鍵字。 「讓我們為此來努力!」

已逾4000對完成同婚登記

去年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至今已有超過4000對佳偶完成結婚登記。今年受疫情影響,許多外國友人無法到場參與遊行活動,人數比往年減少3至4成,在Google協助下,遊行活動全程直播,讓世界各地挺同人士一起感受「成人之美」。

20處外國辦事處現身相挺

荷蘭在台辦事處代表譚敬南(Guido Tielman)開心參與活動,他表示,荷蘭在2001年成為全世界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去年台灣領先亞洲完成立法、保障婚姻平權,今年「成人之美」主題,他非常認同,希望能攜手打擊歧視,讓世界變得更公平美好;包括美國在台協會、歐洲經貿辦事處、英國在台協會等20個外國在台辦事處也現身活動、表態挺同。

本屆的彩虹大使是歌手安溥,受邀與李英宏、安心亞、樂團理想混蛋的雞丁接力演出,閃靈團長Doris與老公林昶佐也帶著女兒參與。

同志議題有關的國片《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台灣票房已衝破8400萬,演員陳昊森、邵奕玫、法比歐現身遊行。陳昊森人氣很夯,與粉絲合唱《刻在我心底的名字》等歌曲,他感動表示:「內心被很多同志朋友的勇氣感動著。」

壓軸表演的安溥演唱了《玫瑰色的你》、《模樣》等多首歌,她表示:「無論如何不要為了別人,不要為了社會現在轉到哪一面,就去放棄自己。」黃韻玲、戴愛玲等音樂人也走上街頭,陳芳語在胸口兩側貼上彩虹貼紙,要給同志朋友雙倍祝福!光良說:「看到許多為了平權站出來的朋友,很感動。」

 
美麗佳人:你好,我的爸媽是同志!「生在同志家庭的我們,滿懷驕傲。」
你對於「婚姻」和「家庭」的想像是什麼呢?一定要一男一女結合才算「婚姻」嗎?一個家裡一定要有一個爸爸,一個媽媽才是「正常」嗎?事實上,社會上本來就存在著各式各樣「婚姻」與「家庭」的樣貌。好比,離婚的女性繼續和前夫的媽媽同住、同時照顧自己和後來伴侶生的兒子、以及前夫和伴侶生下的兒子。所以這個「家」裡會有單親媽媽、阿嬤、兩個小朋友,而兩個孩子彼此之間並無血緣關係。覺得很扯嗎?翻翻社會版,你能說這樣的家庭結構不可能存在嗎?

同婚通過後,可以理解有些保守的民眾擔心會不會從此「天下大亂」。其實,同志族群一直都存在,只是以往社會壓力讓他們隱形了,不敢說、不能說、因為這樣才能生存下去;但由於社會進步撐出了空間,同志族群才比較敢「做自己」讓你看見而已(他們並不會突然增生.....)。台灣這十多年來,其實也存在著爸媽是同志的彩虹家庭,或許是曾經進入異性婚姻生育子女、而後離婚的女同志母親;或是藉由人工生殖自行滴清、順利生育子女的同志家庭,截至目前為止至少超過100個。對於這些彩紅家庭裡的孩子,一定有些人擔心他們沒辦法「正常」長大。只是,所謂「正常」的標準又是由誰定義的呢?又是誰可以這樣認為、違反自己認知的所謂「不正常」就應該被否定甚至懲罰?底下,我們訪談了一些在國外同志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其中有幾位可是澳洲記錄片《出櫃父母在偶家(Gayby Baby)》裡的小小電影咖,就讓我們來聽聽這些彩紅家庭孩子們的真心話吧!

Ashaan 5歲

家庭成員:兩個媽媽、一對兄妹

我想說的話:能夠生在這樣的家庭是一件很酷的事,被兩個媽媽疼愛讓我覺得很幸福。我想,男孩子就是需要兩個媽媽啊。

Maya Newell 28歲

家庭成員:兩個媽媽

我想說的話:我從小在同志家庭裡成長,很清楚我們這樣的孩子面對著怎麼樣的現實環境。那些惡意的批評源源不絕,好比「你不想知道自己的爸爸是誰嗎?」「你長大以後一定會是同性戀。」面對這些話語,我要努力克制自己情緒,否則他們更會認為我不正常,然後把原因歸咎於家庭帶來的性取向。為什麼這個社會對待不同的人,總是用鄙視跟消極的眼光?所以長大後,我拍了《出櫃父母在我家(Gayby Baby)》這部紀錄片,希望告訴世界:我們成長的生活並非你們所想像的如此不堪。但,接下來要面對的,卻是被政客禁播、媒體污名化。在這樣的環境之下,我們唯有直接面對問題,才能穿越語言帶來的迷霧。

Gus 13歲

家庭成員:兩個媽媽、一個妹妹

我想說的話:不要被有錢的白人政客給牽著鼻子走,要更愛護自己的家庭。千萬別因此回頭去責怪父母,無論別人怎麼想,這都不是我們能選擇的。Jen和 Jamie 是我的兩位媽媽,我還有一個妹妹叫做 Rory。我家最棒的地方,就是它帶給我很多的愛。這是一個普通家庭,但她們也滿情緒化的。好比某個星期三早晨,我起床,看見媽媽們閱讀報紙之後,由於頭版刊登我的照片而顯得愁容滿面,因為新聞以負面的方式被報導,跟同志運動預期的方向相反。但我覺得沒關係,好酷,我登上頭版了!

Rory 8歲

家庭成員:兩個媽媽、一個哥哥

我想說的話:我家其實跟大家沒什麼差別,會有好事壞事交替發生。最棒的事,就是我哥哥Gus因為紀錄片登上報紙頭條,但壞事就是,我會看見別人對於同志家庭抱持的不友善態度。我想,這是因為他們沒有看過這部電影!如果看了,他們就會知道大家都一樣啊,每個家庭都很特別。

Vivienne 10歲

家庭成員:兩個媽媽、一個弟弟

我想說的話:我的兩個媽媽個性截然不同,這是我很愛她們的原因。一個是個性強悍的鐵匠,另一個是作家,在新南威爾斯州的女性權益組織工作。在學校裡,身邊的同學常常會用「超Gay」這樣的形容詞去形容事情,甚至會用嘲笑的語氣,說別人是同志或蕾絲邊,我嘗試過阻止他們,但沒有什麼效用。甚至某一天,我最好的朋友說,「那超Gay」,然後我告訴她,「這樣說很沒有禮貌。」最後我只能默默對自己說,好吧,別理他們,只要堅定自己的信念,不要被他們打倒就好。

Seth 12歲

家庭成員:兩個母親、一個姊姊、兩個弟弟

我想說的話:Jade 和Ang,是我的兩個母親,她們從我五歲就在一起。至於我是怎麼發現自己家庭不太一樣的呢?那時我一年級,學校有一堂聖經課,上了幾個星期之後,他們說,如果你的父母或你是同志,這樣就是個罪過。那天回家以後,媽媽們跟校長說了好長好長的話,Ang還給了我好大一碗冰淇淋。對啊,這就是我了解自己家庭與眾不同的過程。不過我不在意,我的家庭很美好。與其平凡卻不快樂,我更寧願我的家庭是不平凡但充滿喜悅。我給其他孩子的建議是,無論別人怎麼議論,你的家庭永遠是最棒的。不要讓他們打倒你,勇敢承認吧!如果有人認為你的家庭很奇怪,別管他們、頭也不回地往前走吧。

Matt 16歲 & Dylan 13歲

家庭成員:三個媽媽、一個爸爸、一個妹妹

我想說的話:

(Matt)我的媽媽們原先想等到同志婚姻合法、在澳洲結婚,無奈法律不許可,於是她們就去了紐西蘭註冊。這當然不是最好的選擇,因為她們得要跑到國外去,而且身邊沒有親友陪伴。之後她們回到澳洲,補辦了一場感人婚宴。有人說,這部電影太過政治化、不應該在學校播映,然而它只不過呈現了像我們這樣擁有同志父母孩子的生活,一切都很正常呀。

(Dylan)我有兩個母親,一個爸爸,還有一個即將成為繼母的媽媽,一個哥哥、一個妹妹。我的母親們在紐西蘭結婚,然後回到澳洲舉辦婚宴。我哥跟我在婚禮上發表感言,還獻上開場舞。我想對跟我們一樣在同志家庭成長的小孩們說,請記得,你的家庭跟別人沒什麼不同,但你會得到加倍的愛。你會覺得很驕傲的!

Maeve 31歲

家庭成員:兩個媽媽、一對兄妹

我想說的話:請記得,身為人類本來就有弱點存在,所以在 LGBTQ 家庭成長的孩子,你不一定非得聲嘶力竭去證明自己,才能告訴世界我們生來正常。但你也要知道,我們的社會,本來就由世世代代充滿愛心、勇氣、懷抱不同思維的戰士組成,生在同志家庭的你,應該滿懷驕傲。

Sunnai 16歲

家庭成員:三個媽媽、一個妹妹

我想說的話:嗨,我的名字叫 Sunnai,今年16歲,我有兩個母親,我爸當年把精子捐給媽媽,因為他跟我媽是好友,我媽媽想要一個小孩,就對他說,「你想當我孩子的父親嗎?」我猜,我爸接下來就答應了,然後我就被生下來。我想給年紀更小、有相似家庭背景孩子的建議是—勇敢承認自己的不同!普通是一件好無聊的事,在不平凡家庭成長是一個特別經驗,你會擁有更多的愛、更廣闊的接納。敢於不同也是一件很棒的事,你要坦然接受、大方分享你的故事,聆聽的人也應該抱持尊重。

Jesse 23歲

家庭成員:一個爸爸、兩個媽媽、一個兄弟

我想說的話:我的家庭由兩位母親 Louise 和 Margaret、兄弟Raj、還有父親 Paul 共同組成。它之所以會這麼美好,正是因為它是那麼與眾不同,但從根本上來說,它也和其他家庭沒什麼兩樣。如果是跟朋友聊天,我可以打從一開始就敞開心胸、誠實地告訴他們我的成長故事。換句話說,如果你對自己感到驕傲,就沒有人可以用鄙視的態度傷害你。

 
 
 
聯合新聞網:教宗首表態 挺同性伴侶共組家庭
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廿一日表明支持同性「民事結合」,成為第一個支持同性戀者組織家庭的教宗。同性戀天主教徒大表歡呼,但教會保守派嚴厲反對。

方濟各在羅馬電影節廿一日放映一部有關他本人的紀錄片中說:「同性戀人士有權組成家庭。他們是上帝的子民,有權建立家庭。我們需要制定民事結合的法律。如此一來,他們就能受到法律保護。我支持這一點。」

方濟各在擔任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大主教期間,已支持同性伴侶民事結合來代替同性婚姻。這次在紀錄片中的說詞,是二○一三年他擔任教宗以來在這個議題上最清晰的表態。

歐洲平權組織ILGA等多個支持同性戀及雙性戀團體,對教宗的談話表示審慎歡迎。然而,不少教會保守派隨即反對,美國羅德島州主教托賓要求教廷澄清,他說教宗的說法顯然與教會長期以來關於同性婚姻的教導互相矛盾,教會不能支持及接受客觀上不道德的關係。

所謂「民事結合」在法律上被認為是類似但不等同於婚姻的結合關係,主要用來授予同性婚姻法律認可,並賦予多數或所有婚姻的權利、福利、減稅和義務。

虔誠天主教徒、曾參與同婚立法的前副總統陳建仁表示,目前台灣和全球卅多個國家已經同婚合法化,廿多個國家(包括義大利)也准許同性伴侶民事結合;台灣是第一個同婚合法化的亞洲國家,希望台灣持續成為亞洲捍衛人權的燈塔。

 
BBC:台灣三軍聯合婚禮首次有同性伴侶參加
台灣軍方舉行聯合婚禮首次有同性戀伴侶參加,兩對女同性戀伴侶和其他新人同時完成終身大事。

台灣軍方每年都舉辦聯合婚禮,但這是台灣自去年5月同性婚姻合法化之後,首次有同性戀伴侶參加軍方的聯合婚禮。

去年原本有三對同性婚姻新人報名參加軍方舉辦的聯合婚禮,但是都在最後一刻因為感受到外界關注眼光而決定退出。

台灣是目前全亞洲唯一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地區,自從去年同婚合法化之後,已經有大約4000對同婚新人登記結婚。

參與軍方聯合婚禮的同婚新人中尉軍官陳瑩宣表示,她和伴侶李沴稹會站出來參加軍方聯合婚禮,「也是希望下一屆能有更多的同志新人站出來」。

她表示,台灣軍方對同性婚姻「態度開放,我們的愛跟異性沒有不同的地方」。

另一位參加軍方聯合婚禮的同婚新人少校政戰官王翊和伴侶孟酉玫拿著象徵LGBT+的彩虹旗參加婚禮。

王翊的父母和老師也出席婚禮給予支持,她表示「父母承受的眼光比我們還多」,但她的伴侶孟酉玫的父母則沒有出席婚禮,孟酉玫對此表示,她的父母親對於這段婚姻的看法「還在努力中」。

台灣軍方說,聯合婚禮納入同性婚姻伴侶,軍方對此的態度都是一視同仁,給予每一對新人衷心祝福,也代表軍方的立場是「開明、進步,且與時俱進」。

台灣的同性婚姻議題歷經多年來同志團體游說社會及民意代表,終在2017年,台灣大法官釋憲,要求立法院必須在2年內完成相關修法或制定專法,如果沒有在2019年5月23日達成同性婚姻的平等保護,同性伴侶將可根據《民法》規定結婚,擁有和異性伴侶相同的權力和義務。

2018年底,台灣公投反同婚意見勝出,台灣政府於是放棄修改《民法》中對婚姻的法律定義,改另立同性婚姻專法。

分析:「台灣人對此議題態度開放」

BBC台灣特派記者蕭靄君(Cindy Sui):

在台灣去年同性婚姻合法化之前,台灣軍方就已經開始進行軍中性別平等教育,邀請同性權益團體赴軍中發表講座,宣導軍隊接受同性伴侶停止歧視。

台灣軍方聯合婚禮首次有同性婚姻伴侶參加,在台灣並沒有掀起多大關注或討論熱潮,因為經過多年同婚運動台灣人對此議題態度開放。

台灣一直是亞洲同性權益最先進的地方,同性婚姻合法化已經有一年多,即使是反對同婚的團體也沒有特別發言回應有同婚伴侶參加的軍方聯合婚禮。

台灣的同性戀權益團體表示,自從去年同性婚姻合法化之後,有越來越多的人能接受同性婚姻,包括以前不能接受的人。

但一旦涉及學校和兒童,反對團體的態度就非常堅持,即使有法律保障性別平等教育,但許多家長和宗教團體仍然反對在學校內宣傳同性婚姻。

 
CNN:彩虹浪潮席捲美國大選 LGBT+候選人頻傳佳音
(中央社倫敦4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總統大選開票拉鋸同時,LGBT+族群候選人接連勝選,包括2名公開出櫃的美國聯邦眾議員民主黨候選人,以及史上首位公開跨性別身分的州參議員麥布萊德(Sarah McBride)。

路透社報導,今年美國大選共有574名同性戀、雙性戀及跨性別者等族群(LGBT+)候選人,創下歷年紀錄,而根據初步開票結果,至少35名已在美國時間4日凌晨確定當選。

其中民主黨眾議員候選人托瑞斯(Ritchie Torres)與瓊斯(Mondaire Jones)將分別成為首位公開出櫃的非洲-拉丁裔及非裔國會當選人。

30歲的麥布萊德(Sarah McBride)在德拉瓦州(Delaware)參議會第一選區拿下86%選票,成為德拉瓦州第一位跨性別的州參議員。麥布萊德也因此成為美國第一位公開跨性別身分的州參議會議員。

她今天推文說:「我們做到了,我們贏了選舉,謝謝、謝謝、謝謝。」

「我希望今晚(的選舉結果)可以展示給一個LGBTQ(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酷兒)孩子看,我們的民主也容得下他們。」

在更北邊的佛蒙特州(Vermont),26歲的史莫爾(Taylor Small)成為這一州首位跨性別的州眾議會議員,她在兩個選區分別獲得43%和41%支持。

若不計入尚未就職的麥布萊德和史莫爾,根據支持LGBTQ權利的勝利基金會(Victory Fund)資料,全美目前有4名公開自己跨性別身分的州議員。

美國非政府媒體監督組織同性戀反詆毀聯盟(GLAAD)主席艾里斯(Sarah Kate Ellis)透過聲明表示:「這些有色人種及跨性別者美國人中的LGBTQ族群今晚在全國各地的勝利,相當具有歷史意義且早該如此。」

艾里斯也說:「他們的勝利對LGBTQ的認同來說,代表一次大躍進,也是對他們所展現的更多進步及平等的要求。」

艾迪生媒體研究機構(Edison Research)為「國家選舉報導團」(National Election Pool)媒體集團彙整出口民調顯示,LGBT+族群的選票在今年整體選民中占比達7%,比其在美國成年人口中所占的4.5%比例更高。

LGBT+族群選民在2018年期中選舉及2016年總統大選中投票占比分別為6%及5%,而在今年總統大選結果拉鋸、仍有數百萬張選票待開的情況下,LGBT+權利倡導團體指出,這些早早確定勝選的結果顯示,LGBT+社群的政治重要性持續成長。

人權戰線(Human Rights Campaign)主席大衛(Alphonso David)發布聲明說:「從過去3次選舉可以看出,LGBTQ選民的占比持續增加,鞏固我們的社群,做為政治人物必須爭取支持的關鍵新興選民地位。」

2017年,民主黨籍的羅姆(Danica Roem)當選維吉尼亞州(Virginia)州眾議會議員,成為美國首位公開跨性別身分的立法者。

另外,2018年,佛蒙特州的民主黨人郝爾奎斯特(Christine Hallquist)成為美國第一位獲主流政黨提名競選州長的跨性別者。(譯者:廖禹揚、李晉緯/核稿:陳昱婷、曾依璇)1091104

 
 
 
《阿媽的女朋友》二刷了!!!
熱線老同小組耗費8年才完成的中老年女同志生命故事,訪問了17位大姐,紀錄她們豐富而且讓人大開眼界的人生經歷!還沒看過嗎? " target="_blank">馬上按此買書


11月份還有好幾場新書發表會,歡迎大家參加:

📅 11月份 #阿媽的女朋友 新書發表會 📅

◉ 宜蘭場

📍 11/14(六)14:00-16:00 城郷潮間帶書店

👉🏼 按此報名

◉ 高雄場

📍 11/21(六)14:00-16:30 熱線南部辦公室

👉🏼 活動頁面

◉ 嘉義場

📍 11/21(六)19:30-21:00 島呼冊店

👉🏼 活動頁面

◉ 台南場

📍 11/22(日)14:00-16:30 台南政大書城

👉🏼 活動頁面

 
 
 
熱線IG追起來!第一手消息不錯過!
熱線IG持續更新中!追蹤我們,第一手消息不錯過!限時動態常常更新唷!

熱線為社群繼續努力,也需要依靠著社群的支持,如果你認同我們,歡迎你支持熱線做更多事情,支持熱線你可以:

信用卡捐款

ATM轉帳

郵政劃播

電子發票愛心碼:0609

王道銀行彩虹認同卡

小熱鋪 HOTLINE SHOP

了解你的支持所促成的改變:熱線歷年工作報告書

認識熱線20年:20週年專刊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