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4日 星期二

騎進左岸的春天 在臺中 遇見自行車王國的美麗新境界


【讀小說•愛閱報】提供最新女性網路文學,內容涵蓋愛情、穿越……熱門排行不錯過,一同情話綿綿來說愛∼ 想告別爛英文?想讀懂英文新聞?【讀紐時學英文】週五發報,中英文逐段對照,讓你閱讀國際新聞還能學英文!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4/03/05 第14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封面故事

騎進左岸的春天 在臺中 遇見自行車王國的美麗新境界
> 創意是贏的王道 在全球自行車業站穩一片天

臺中之美
復興膠彩畫 從臺中東海萌芽

 

cover
 
 
 

騎進左岸的春天
在臺中 遇見自行車王國的美麗新境界

文/明智;攝影/羅友辰

一個內行人才會知道,
也才會參與的「臺中自行車週 Taichung Bike Week」活動,
三年來,在臺中市政府介入整合下,逐漸打出名號,
成為每年三月臺北自行車展的前哨戰,
甚至,勝負輸贏早就在臺中的秋末,就已塵埃落定。

 
臺中自行車王國1
只要攤開臺中產業聚落的地圖,就能看出關鍵戰役在此決勝的原因。

事實上,只要攤開臺中產業聚落的地圖,就能看出關鍵戰役在此決勝的原因──北從大甲日南、南至彰化縣界,數以百計、千計的自行車成車廠、關鍵零組件工廠、自行車周邊產業遍佈,一雙雙勤奮的傳統黑手,加入世界級的創新研發idea,成就了臺中自行車王國的傳奇疆域。

在這個基礎之上,原本專為中部地區自行車OEM(代工)廠商設計的「臺中自行車週」,便吸引來自全世界各地的產品經理,在位於臺中市區的永豐棧、長榮桂冠、金典、亞緻、日月千禧等五星級旅館房間內,與第一線業者進行「Room Meeting」,決定新年度的產品走勢。

因此,當三月的年度盛會「臺北自行車展」風光揭幕時,決定新年度銷售業績及新產品樣貌的業界「期末考」早就一翻兩瞪眼,西線已然無戰事。

在這種先期作戰決定勝負結果的戰略考量下,參與「臺中自行車週」的OEM業者、買家、情報收集者便逐年大幅成長。根據一項統計顯示,光是參展的廠商,便從西元2012年的195家,激增至2013年的309家,成為全世界自行車業界日益矚目的活動。

對此,在臺中自行車王國具有龍頭地位的King──巨大(GIANT)公司董事長劉金標指出,臺灣自行車產業的核心,毫無疑問地,是在大中部地區!而本地為數眾多的OEM零件廠為了迎合極度「喜新厭舊」的自行車產業,必須每年開發新產品,尋找希望的新藍海。

劉金標分析說:「像巨大、天心、速聯這些大廠,或許有自己的新產品展示管道,但若要零件商一一向其他中小型成車廠介紹自家產品,顯然不符合經濟效益,也因此應運而生像臺中自行車週這樣的Room Meeting模式。」

被業界尊稱為「標哥」的劉金標,還發現了臺中自行車週一個特別的現象:「連國外一些重要的自行車零件製造商也都出現在飯店房間內,拿著新研發的產品,介紹給由世界各地前來的買家。」

這當然不是偶然的現象,除了臺中自行車王國的在地優勢、技術優勢外,一個由捷安特與美利達兩家自行車龍頭廠商發起的A-TEAM(臺灣自行車協進會),也在求新求變的王國建構過程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TOP

 
 
 

創意是贏的王道
在全球自行車業站穩一片天

 
臺中自行車王國2
維格是腳踏的同義詞。

臺中自行車王國依舊引領風騷,只是更加具有求新求變的企圖心,
只要進到這個神奇王國的領土,無論是外商還是本土企業,生產關鍵零組件還是成車,
都自然而然地感染無限的創意,增添王國炫麗多彩的榮光。

位於大甲幼獅工業區內的維格(WELLGO)公司,成立已三十五年,是典型的家族「黑手產業」,以其紮實的技術,配合不斷推陳出新的研發創意,以腳踏在全球的自行車產業中站穩了自己的一片天。

同樣位於大甲地區的詮巨(CHANGE),雖然只是一個六人小公司,不過,CHANGE的折疊系統,卻獲世界專利的設計,同時也是唯──個能通過歐盟EN 14766登山車安全測試認證的折疊車架國際專利,小兵立大功的秘密,還是深植於產業聚落裡數十年傳承的超高技術。

 
臺中自行車王國3
維格總經理陳忠義年過花甲,依舊創意無限。

而總部設在美國芝加哥市的美商速聯(SRAM)公司,也是看中了臺灣中部自行車王國產業密集、技術密集的優勢,選擇在神岡地區設廠,雇用的全部都是本地高技術人員。

小兵立大功的秘密

位於大甲幼獅工業區內的維格(WELLGO)公司,是一家成立已經三十五年的專業腳踏(PEDAL)製造商,屬於典型的家族式「黑手產業」,也是捷安特眾多固定零件供應商之一。

今年「才」六十二歲的維格總經理陳忠義,從彰化高工畢業後就進入位於大甲的威輪工業公司,學以致用地投身自行車生產,直到威輪總經理要他去調查適合「小月」(訂單較少的月份)生產的腳踏技術,才有機會自己出來設廠,成為專業生產腳踏的零件供應商。

 
臺中自行車王國4
腳踏與運動鞋一體造型,讓踩踏更舒適。

剛開始,維格也是專門為歐美自行車廠做OEM代工,但因為做出「三好一公道」的口碑,除了增加ODM(為客戶提供設計、製造代工)的經營模式外,更建立了自有品牌,例如2003年推出的頂尖腳踏品牌XPedo等,陳忠義信心十足地表示:「在世界各地,只要提到維格,就知道是腳踏的代表。」

現在,維格生產的腳踏共有數百種,在OEM代工部分,從單價新臺幣十五元主攻大陸市場小孩車的廉價腳踏,到一只美金一千元的世界頂級動力踏板都有,也就是說,只要有人下單,依維格的專業生產技術,都能按照客戶的需求交貨。

 
臺中自行車王國5
詮巨的大折設計獲有各國專利。

至於維格引以為傲的頂級自創品牌就更不必說,陳忠義指出:「要打造、開發超薄、超輕、客製化,以及鈦合金、鎂合金、碳纖維等高科技材質的腳踏,廠內工人持續精進的技術,絕對是成功的關鍵。」

而同樣位於大甲地區的詮巨(CHANGE),雖然只是一個六人小公司,不過,卻擁有26吋MTB折疊車、700C折疊車等「大折」的國際專利,小兵立大功的秘密,還是深植於產業聚落裡數十年傳承的超高技術。

詮巨產品經理林文騰指出,大甲地區匯集了一流的自行車及零件製造廠,因此,公司的六人研發團隊得以發揮最大的研發創意,再委請下游供應商,依照設計藍圖,產製出世界級的機密零組件,將天馬行空的創意,落實為路上飛馳的歡樂汗水。

 
臺中自行車王國7
詮巨產品經理林文騰要開創大折的藍海。

林文騰表示:「與一般市面上的小折不同的是,詮巨折疊車的車架未折疊時就是一個標準的鑽石三角結構車架,這意味著它其實就是一般的標準車且又具有折疊功能。」

他解釋說:「要做到這種3D式折疊模式,需要用到四種加工機臺(一般折疊車只需三種機臺),並且,還要有高科技、高技術的生產線配合,才能打造出如此符合人體力學原理的世界頂尖大折。」
成功的原因,來自堅強的技術為後盾。詮巨業務部經理紀秀如強調:「我們的旗艦代表26吋MTB折疊車架,相較於其他可攜式折疊車,具有折疊後尺寸最小、最輕及最強的專利設計,更是唯一能通過歐盟EN 14766登山車安全測試認證的折疊車架產品。」

 
臺中自行車王國6
與一般自行車size相同的大折,方便又高科技。

提升品質走出活路

總部設在美國芝加哥市的美商速聯(SRAM)公司,二十二年前也發現中臺灣自行車王國產業密集、技術密集的優勢,選擇在神岡地區設廠,並且,從一個十二人公司,大幅成長至2,100人的自行車零件生產大廠,雇用的,全部都是本地高技術工人。

速聯總經理高禩翔分析指出,在中國大陸強攻中、低檔次的自行車市場情勢下,臺灣的自行車產業必須要提升品質才有活路,「否則,就是等死。」實際參觀速聯管理得有條不紊的生產線,便可以發現上千名工人正在勤奮地利用熟練技術,打造一個自行車王國的新願景。

 
臺中自行車王國8
速聯自有牌品世界頂尖。

不僅傳統黑手、菁英研發團隊、外商生產線,必須依賴中部自行車產業聚落內的優質技術勞工,王國內最大的品牌捷安特,為了因應多元化產品市場的需求,更是需要仰仗眾多零件供應商的超堅強技術本位,才能創造出每年100萬輛高品質、高競爭力的自行車。

巨大董事長劉金標做了一個扼要的結論:「世界自行車產業的潮流脈動掌握在臺灣,而臺灣自行車產業的核心則在中部,靠著這些堅強的協力廠商,巨大也才能根留臺灣,一起捍衛臺灣自行車產業的基礎。」

 
臺中自行車王國9
精密的技術打造了速聯的高品質。

不思議の創意作戰

技術本位是成功的基礎,求新、求變則是打贏每一場戰役的關鍵利器,這一點,在臺中自行車王國之內,藉由A-TEAM的團體作戰經驗,藉由現實的戰略分析,早已是每個戰士熟知的秘密。

速聯總經理高禩翔以SRAM的「電動自行車驅動系統」開發理念為例指出:「要擊敗世界第一的日商SHIMANO,必須要不斷創新研發,走自己的路。」他說:「在自行車產業,光是“me, too”還不夠,還要洞燭機先、與眾不同,才能殺出一條血路。」

 
臺中自行車王國10
速聯總經理高禩翔要走出不一樣的活路。

高禩翔表示,德國、日本的自行車大廠都在研發電動自行車,尋求馬力更大、行程更遠、速度更快的產品,但是,速聯的研發團隊卻反其道而行,針對以老人、婦女、小孩為主的電動車市場,開發出適合短程(25公里自動斷電)、具便利性(可自動變速)的車種。

高禩翔笑著說:「走“me, too”的路很辛苦,但走不一樣的路不會更輕鬆,只是為求生存,必須要有這種苦盡才能甘來的覺悟罷了。」

小巧思造就品牌優勢

擁有七十多項各國研發專利的專業自行車腳踏製造廠維格(WELLGO),雖然屬於臺中「黑手王國」的傳統產業之一,然而,當總經理陳忠義驕傲地展示具備各種專利功能的腳踏產品時,許多人才會真正瞭解,不斷推陳出新,才是這個黑手起家的企業,能夠成為世界公認腳踏代名詞的成功密笈。

陳忠義將主要產品一一放置在桌面上介紹說:「我們每一年都會推出具備不同功能的創新腳踏,而且,連續幾年都是臺灣自行車創新優良獎的冠軍,2012年更獲得難能可貴的金牌殊榮。」

 
臺中自行車王國11
腳踏兼做支架,讓人驚豔。

陳忠義首先拿起一件可以在幾秒鐘內快拆及組合的腳踏,俐落地拆解、組合,堪稱易如反掌;接著,他又拿起一件為折疊車設計的產品,同樣快速地折疊成原來一半大小的尺寸,不費吹灰之力;最後,又介紹可以變成大鎖的腳踏、可以兼做腳柱的腳踏等等,具體呈現無盡的巧思創意。

陳忠義和高禩翔都有相同的認知,他說:「維格有180名員工,其中,研發部門就有十二人,專門負責思考、創新,這麼高的研發人力比例,是因為我們知道,唯有求新求變,才是我們的優勢所在。」

舒適騎乘為創新核心

外商和傳產既然都有相同的認識,走創新設計路線的詮巨公司,自然體會更深、落實的程度也會更為全面。

崇尚「藍海策略」的詮巨公司產品經理林文騰表示,從選定主力產品開始,詮巨就打定主意要走創新技術的路,希望不斷設計最好的「大折」車款,配合休閒慢活的單車運動潮流,開發全新的折疊車市場。

不過,詮巨並非是為了change而change,這個六人公司意識到設計創新的目的,是為了要讓騎乘自行車更加舒適、便利,因此,如何一反過去全世界折疊車「違反力學結構」的設計,研發出「符合三角力學原理」的高性能折疊車,便是詮巨成立四年多來持續追求的目標。

 
臺中自行車王國12
快速折疊讓大折更具便利性。

林文騰一面親自示範如何不用工具,徒手就可快速完成3D式折疊的創意,一面點出了一個重要的設計理念:「設計不需要複雜,設計藝術的極致反而是『簡單』。」他說:「設計,對一個新創企業而言,才是利基所在。」

不過,研發、設計、申請專利,需要投入相當的心力與資金,業務經理紀秀如指出:「詮巨每年要繳交二至三百萬元的專利申請費用,而研發工作也要花費許多成本,卻不一定成功。但如果不做,就無法培養自己的設計能力與人才,無法以原創的產品在競爭激烈的自行車市場立足。」

2014年的臺北自行車展,詮巨將要推出全新的公路車700C型車架,用更輕的航太用鋁合金材質、更符合力學原理的設計,拉大與競爭對手的差距。產品經理林文騰大方展示尚未曝光的成品,並感性地呼籲:「對於自行車有熱情、有創意想法的人,都可以到大甲來發展,實踐夢想哦!」

對於自行車王國內四處瀰漫的創新氛圍,身為龍頭大廠的巨大公司更是引領風潮、集創新設計之大成的「司令臺」。

 
臺中自行車王國13
巨大董事長劉金標將騎上這臺碳纖維公路車二度環台。

劉金標指出,既然自行車市場的特性就是要求新求變,因此,每年推出最新的研發創意成品,便是業者生死存亡的關鍵,而這也是巨大公司研發部門多達200人的主要原因之一。

巨大公司發言人許立忠透露,每年年初,巨大旗下13家子公司的負責人會從世界各地回到大甲總部,討論下一年度的新產品,其中,針對不同市場的特性,例如歐陸偏好旅行車、美國喜愛登山車,會有約三成左右的地區性創意設計、七成共通性的新構思。

接著,每年三月的臺北車展就是公布最後結果的舞臺。有人問,下一年度捷安特主打的新產品為何?劉金標堅持不肯透露設計內容,將之視為最高機密,只是語帶玄機地說:「這就像玩撲克牌一樣,在還未翻出最後一張底牌之前,還不知道誰會贏。」

開創單車新文化

 
臺中自行車王國14
巨大生產線品質掛帥。

財團法人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是由巨大公司在二十五年前贊助設立的非營利性組織,成立宗旨,是要推動一種自行車的新文化,但何謂自行車新文化?答案就在捷安特(GIANT)的歷史中呈現。
四十二年前,捷安特初創之時,臺中黑手產業──零件廠,仍處於「各自為政」的狀態,劉金標形容說:「當時,買了輪胎和輪圈,卻發現尺寸不合裝不起來;買來螺絲及螺帽,也要一個一個配才能吻合。」

這種零件規格的「亂象」,經過巨大公司花了四年的時間努力,才將自行車零件的生產規格予以統一化,並在這個基礎之上,開始打造一個品質逐步提升的自行車王國。

接著,臺灣的自行車生產技術和研發創意不斷提升,OEM蓬勃發展,一度躍升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單車輸出王國,直到上個世紀末,中國市場快速崛起,主攻中、低品質自行車,也取代了臺灣的世界地位。

在這種變化趨勢下,由巨大領軍的臺中自行車產業全力迎戰,改走高品質、高創意的道路,強調的是跨國經營策略,朝全球化的方向發展,並掌握了新世紀自行車愛好者,包括企業界領袖、科技新貴、女性族群、健康休閒運動世代等的需求。

劉金標表示:「在自行車產業多元發展之後,相關產品,如車衣、頭盔、護目鏡、LED車燈、專屬鞋款等,也都跟著熱賣,相對應助長了騎自行車的樂趣。」他笑著說:「在臺灣騎自行車的人,裝備之齊全堪稱全世界少見,簡直就是一種流行時尚的代言。」

以車會友推廣臺灣精神

 
臺中自行車王國15
臺中是世界自行車流行潮流的中心。

而身為「日理萬車」的企業負責人,劉金標習慣的社交模式,與一般政商名流打高爾夫球的喜好不同,而是以自行車會友。「車友的社群氣氛可說一片祥和,每當會車打招呼、問好時,因為彼此沒有利害關係,什麼話都可以談。」

事實上,巨大集團還透過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從各個層面,主動推廣可以呈現臺灣精神、臺灣形象的亮麗生活文化,包括成立「捷安特體育基金會」贊助培養單車運動選手、成立自行車日與自行車節、響應地球日活動、敦促政府開闢自行車道,並將規劃臺灣成為自行車島列為國家重要建設項目等。

劉金標語重心長地說:「推動自行車文化需要很長的時間,但卻是一項必須要做的事,只要大家能夠認識到自行車運動的好處,積極參與與重視,相信有朝一日,整個社會也會因為自行車運動的普及,成為一個更加祥和的所在。」

捷安特的巨人 八十歲的不老騎士│劉金標

 
臺中自行車王國16
自行車王國裡的國王,笑看自行車產業的蓬勃未來。

劉金標,人稱「標哥」,民國96年5月,他七十三歲,綁著護腰,歷經十五天,踩了927公里,實現騎自行車環島一圈的夢想;98年5月,他七十五歲,旅程加倍、夢想加倍,「標哥」率領著捷安特車隊,硬是從北京一路騎到上海,歷時二十天,全長1,668公里,他又實現了另一個不可思議的夢想。

今年,民國103年5月,「標哥」將滿八十歲,不知老為何物的他,還要二度挑戰環臺行程,曾經有人問過他,要騎到什麼時候為止?「標哥」自然是帥氣地回答:「騎到踏不動為止。」不過,帥氣歸帥氣,要能成功實現二度環臺的夢想,還是得準備周全才行。

首先,「標哥」透露,他不敢中斷每天騎自行車的習慣,怕一旦中斷,要再接續騎車就會很吃力。「所以,只要氣候允許,我一定會從臺中市區騎單程四十公里到大甲上班,出差的時候也會找時間在住所附近練騎。」

其次,為了在今年五一勞動節順利出發環臺,「標哥」還特別擬定了自我訓練計畫,適度加強體耐力,並治好了第一次環臺時困擾他的坐骨神經痛,希望屆時以最健康的狀態迎接千里挑戰。

而負責籌劃這次環臺活動的董事長特助許立忠,還特別展示了屆時「標哥」要騎的車種,也就是今年度捷安特主打的公路車PROPEL,售價三十萬元,具備輕型碳纖維材質、符合空氣力學原理的造型、電子變速器等優異功能,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也。

總之,針對這次自行車環臺活動,「標哥」除了要藉此驗證自己的體能狀態外,更希望以「自行車傳教士」的精神,傳達一個理念:「自行車已非過去所想的車子重、騎不快、跑不遠的代步工具,而是既環保又健康的休閒運動,既可以讓人追求速度與快感,還能越騎越年輕。」

八十歲的「標哥」又要出發了,就像他常掛在嘴邊的名言:「一個夢想啟動另一個夢想」,自行車不斷旋轉的車輪,永遠會在人生的道路上持續奔馳。

TOP

 
 
 

復興膠彩畫
從臺中東海萌芽

文/黃郁晴;圖片提供/東海大學美術系

位於臺中大肚山的東海大學美術系,是膠彩畫復興的搖籃。
膠彩以天然顏料塗抹畫面,揉合古典與現代的多元畫風,
或華麗、或典雅、或清新,只有與它面對面,
才能領略箇中之美。

 
廖瑞芬-霽情
廖瑞芬-霽情

相較於國畫(水墨畫)、西畫(油畫、水彩畫),一般民眾對「膠彩畫」此一繪畫方式的認知相對陌生,但若提及敦煌壁畫、西藏唐卡藝術,想必大家腦海中便有鮮明的畫面浮現了,這些著名的傳統繪畫,是屬於膠彩畫的表現。「膠彩畫」指的是以動物性膠質為媒介,調入礦物顏料、水干顏料、植物性顏料或是金屬顏料所描繪而成的創作,這種繪畫方式從古到今普遍存在,包括中國原始時代的彩陶、磚畫、帛畫,以及古代西方壁畫彩繪等,都是膠彩畫的媒材呈現。

膠彩畫正名 創造美學新藝彩

 
陳誼嘉《一如往昔》
陳誼嘉《一如往昔》。

膠彩畫的發展雖然可說起源於中國,至唐代的工筆重彩達到頂峰,然而宋明之後因為文人水墨畫興起,膠彩在中國繪畫地位中便逐漸式微,反倒是派遣至中國學習中華文化的「遣唐使」,將此繪畫方式傳回日本,並在日本加以發揚光大。而臺灣膠彩畫的發展,也是從日治時期開始有日本文化的注入,方能習得並重新傳遞發揚膠彩之美。

日治時代的臺灣藝壇受到日本文化影響甚深,無論是西畫或是膠彩畫,都是因日本官方的重視而有學習契機,曾培育出陳進、郭雪湖、林玉山、林之助等優秀的膠彩畫大師。民國38年國民政府來臺後,因政治、文化等諸多因素影響,將此一繪畫稱為「東洋畫、日本畫」,日後也曾與大陸來臺的水墨畫家在全省美展中發生過「正統國畫之爭」。直到民國61年,時任臺中師專(今臺中教育大學)的林之助教授提出:「水墨畫以水、墨為媒介,油畫以油為媒介調繪顏料而稱之,那麼以膠作為媒介彩繪的,應該正名為『膠彩畫』。」至此膠彩畫才重新正名,獲得新的發展。

 
高永隆《家_秋暮》
高永隆《家_秋暮》。

身為臺中人的林之助教授所任教的臺中師專,當時並未將膠彩畫列入美術課程中,但卻有不少繪畫同好私下跟隨林老師學習膠彩畫,並一同創立了「臺灣省膠彩協會」推廣膠彩畫。民國74年,彼時擔任東海美術系首任系主任的蔣勳教授,因景仰林之助教授為膠彩畫所作的付出與成就,便延攬林教授至東海大學美術系教授膠彩畫,林教授雖只在東海美術系任教三年,但學生皆展現出對膠彩畫濃厚之興趣,美術系的老師也前往旁聽,其中有「戰後膠彩畫教育之父」之稱的詹前裕教授,也因受到林之助老師教導,從原本的水墨畫專長轉而鑽研膠彩畫。

民國79年,詹前裕教授接棒東海美術系系主任,將系上原本列為選修的膠彩畫課程擴充到各年級,民國84年更延伸至研究所課程,首開大學膠彩畫完整教育系統之先河,日後也成為東海大學美術系的主要特色。東海大學美術系作為膠彩畫的搖籃,許多從東大美術系畢業的系友,畢業後在臺灣各地教授膠彩畫,不僅帶動其他大學院校在膠彩畫教育上的重視,甚至許多赴日深造膠彩畫的系友,把日本膠彩畫的優秀技法及學院觀念帶回臺灣,再回到母校任教,如陳慧如、張貞雯、李貞慧等優秀畫家,至今也都在藝壇大放異彩。直至今日為止,臺中市仍是全臺膠彩畫畫家數量最多、創作研究水準最高的縣市,也讓膠彩畫成為臺中市美術的一大特色。

 
李貞慧《行旅系列》
李貞慧《行旅系列》。

東海美術系 首開膠彩畫教學

東海美術系在膠彩畫復興的歷程中,扮演了學院教育的關鍵角色,在作畫風格上也強調「原創」的重要性,將傳統對膠彩畫學習中「師承、臨摹」的方式,轉變以「寫生、創作」為教學主軸。詹前裕教授指出,膠彩畫的畫風是揉合多元、各類美的形式,有些人以水墨為畫作基礎、有些則受到西畫影響較深,不同的技法與觀念表現在膠彩畫中,既可以表現得如水墨畫般有意境,也能表現得如油畫般強烈深刻,既能傳統也能現代,包容性相對廣泛,加上每個人的生長環境都不同,畫風的呈現及主題便不會侷限於某種範圍之中,可說是表現臺灣本土藝術最佳的繪畫媒材。

 
張貞雯《麗日》
張貞雯《麗日》。

除了學院教育的訓練之外,東海美術系在膠彩畫的推廣傳播更是不遺餘力,自民國90年起,東海美術系連年舉辦「膠彩夏令研習營」,聘請日本膠彩畫大師來臺授課,吸引全臺膠彩畫愛好者紛紛前來向大師學習,二十多年來,有越來越多年輕藝術家投入膠彩畫的創作中,東海美術系可說是復興膠彩畫的功臣之一。

以膠彩畫為特色的東海美術系,歷年來在官辦美展上也榮獲大小獎項肯定,學生創作表現十分出色。除了美術教育之外,也多次與臺中市政府和中國大陸的姊妹市─廈門市舉辦兩岸膠彩•岩彩畫展,民國98年及101年更進一步於東海大學舉辦「兩岸膠彩•岩彩畫學術研討會」,增進兩岸的膠彩畫交流。

天然原料 閃爍動人光芒

 
羅慧珍《金喜》
羅慧珍《金喜》。

語及膠彩畫顏料,詹教授說出了他的一個獨特觀察,他說幾位膠彩畫大師,都是以高齡壽終的,像是陳慧坤、郭雪湖這些大師,都活到105歲高壽,而林玉山、林之助、陳進等有名望的畫家,也都有九十多歲高齡,不知道是否與膠彩畫使用的材料多為天然顏料有關,像是調和顏料媒介──膠,多以動物性膠質為主,顏料也多半取自泥土、礦石,和相對較人工化學的油畫、版畫等相比,這些都是對人體較無害的材料,說不定這就是膠彩畫家們高壽的秘訣也說不定呢!

談到如何欣賞膠彩畫,詹前裕教授說,欣賞任何畫作的方式其實大同小異,並無特別限制和方法,但是膠彩畫的特別之處,在於它所使用的顏料,這也是其他繪畫所無法取代的部分。膠彩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繪畫媒材,而膠彩畫的顏料是則由礦物、泥土、金屬等天然原料所研製而成,再以膠調合繪製於絹布或紙上,中國古代所說的「丹青」指的便是這些天然顏料。運用這些取自於自然的礦物、寶石,如雲母、瑪瑙、金箔或朱砂等疊畫於布紙上,當燈光或自然光一照,便會隱隱折射出閃亮光芒,這些動人的細節,都要「親臨畫作之前」才能細細審視品味,這就是膠彩畫引人入勝之處。

 
詹前裕《聖城今昔》
詹前裕《聖城今昔》。

全球藝術中心七人名家聯展 綻放膠彩亮點

民國103年3月1日至3月27日在全球藝術中心(臺中市西屯區府會園道179號4樓)膠彩畫展中,分別選擇了七位具有影響力的膠彩畫專家、兼任教師參展,其中有三位畢業於國內的研究所,四位在大學畢業後赴日深造碩士學位,不同的教育背景及創作理念,呈現出膠彩畫的多元畫風。

詹前裕
曾任東海大學美術系三任系主任及創藝學院院長,致力於膠彩畫教育及創作近三十年,其創作觀從中國古典的繪畫美學出發,寫生其旅遊的過程中,受到感動的景物。

李貞慧
曾任東海大學美術系系主任,畢業於日本筑波大學,孕育了現代化的膠彩風格與豐富的技巧,「行旅系列」是她旅遊新疆後,表現該地的山川意象。

高永隆
任職臺中教育大學,為臺灣師範大學的藝術博士,與中國的岩彩畫界有較多交流,他以「入古尋今,古法今用」的理念,在傳統重彩媒材中加入現代語彙,創作個人作品。

張貞雯
畢業於日本京都藝術大學,作品曾經入選「日展」,其花卉作品圍繞在生命的枯榮,自然的循環中,對生之謳歌與死的感傷,有獨特的風格。

廖瑞芬
任職中山醫學大學,畢業於日本愛知藝術大學,作品曾經入選日本美術院的「院展」,作品探討本土大地上的草木精神,將其擬人化,表現創作者的心靈意象。

羅慧珍
畢業於東海大學美術系所,她的花卉畫作藉著心的靈動,探討內心的關照與反思,能突破傳統花卉作品的形式,表現新的創意。

陳誼嘉
畢業於東海大學美術系所,於日本筑波大學留學深造,作品曾入選日本「創畫展」,在國內多項官辦美展中頻頻獲獎,作品取材構圖新穎,在金屬箔的運用上有獨到之處,有濃厚的後現代主義畫風。

TOP

 
  完整文章請見:《悅讀大臺中》三月號NO.36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