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9日 星期五

【書評〈小說〉】吳鈞堯/用愛,統一江湖兩岸

聯副電子報

【Money錢電子報】貼近生活,全方位的實用理財指南;公正客觀,深入淺出,提供您正確的理財資訊! 全台唯一的密技電子報-【電腦人PCuSER 網路e週報】以電腦密技為主軸,協助您排除各類疑難雜症!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6/12/10 第5552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今日文選 【書評〈小說〉】吳鈞堯/用愛,統一江湖兩岸
【書評〈小說〉】沈默/她詩意地移動

  今日文選

【書評〈小說〉】吳鈞堯/用愛,統一江湖兩岸
聯合報 吳鈞堯/
《雙城愛與死》書影。 圖/時報出版提供
《雙城愛與死》書影。 圖/時報出版提供

推薦書:葉姿麟《雙城愛與死》(時報出版)

葉姿麟《雙城愛與死》,書名揭曉主題,兩座城市、男與女,他們與我們,以及愛情跟毀滅。第一篇小說〈在美麗島〉,以甫到北京的台灣女孩莉莉為主角,帶出異地奮鬥的一群女人,以飯糰姊妹號召,聊工作、婚姻與愛情。這是「鳥瞰」篇,勾勒台灣政經局勢,並垂下感情線,述說莉莉怎麼暫結台灣緣,前進北京。每一個人的「前進」都有淵藪,但很有可能,「前進」時也在「後退」,回到生命與愛情的月之暗面,咀嚼太亮的陽光,以及太暗的月。

飯糰姊妹淘,如美幸、清芬以及靜蓮等,一一露臉,並在後續篇章,擔綱主角。《雙城愛與死》既分出、又圍攏,是一個人說、也是許多人在說。〈在美麗島〉以「語言差異」為序曲,對位地點出,大陸天大地大、人心上天下海,唯有身世不變,它洩漏的方式是「口音」。尤其一口台灣腔,無論到了哪一個省,一開口說,我是我、你是你,地理上的大隔閡,註寫口腔中。

曾聽過一個笑話,頗劃分兩岸腔調歧異,大陸朋友說,「台灣人好喜歡用『真的ㄟ』當語助詞!」我們聞言,禁不住驚喜地說,「真的ㄟ!」台灣的發語詞、語助詞特多,「真的ㄟ」只應台灣有,〈在美麗島〉,葉姿麟以莉莉的發音「蛤」,它的輕聲、細聲跟重音,都有不同的表情。

〈在〉有一句重要的結語「人,原本就該是兩個人」,它是本書的「發語詞」,爾後的諸多篇章,都在說人為什麼是一個人,又怎樣可以變成兩個人。飯糰姊妹淘,靜蓮位居要角,在莉莉等人眼中,靜蓮有「神通」,能判讀人的可能未來,她年紀略長,是修道者,老是以繁華看盡的從容、神祕,看待大小事,透過主寫靜蓮的〈雙城愛與死〉,敘她跟老沈的聚、離以及再聚,人世滄桑一一收攏,再對照靜蓮一貫的優雅、神祕跟自在,本篇便是崩落、便是析解,作者提出了表象與內在重重世界,猶如菩提。人的歷劫歸來,才有劫後的面貌。

兩岸、兩座或更多城市,不同職業的男女,或在行銷、戲劇與服務業等,世界不同,但又何其相仿,都在尋找感情的岸泊。我特別喜歡〈時光.情人.五道口〉,美幸與大陸企業家何方的咖啡聚會。何方永遠追逐了年長他近二十歲的台灣女攝影師,他與美幸的娓娓道來,證實了愛的虛幻,以及愛在人間。〈三里屯不眠的夜〉,記出身蘇澳的髮型設計師Alen,他的情感游移,背著巨大的陰暗身世。人間遊戲中,遊戲的動因,經常肇因某年某時,有什麼東西推了誰,又讓人一腳踩空了。

「一」,緣於尋覓而為「二,」以及更多的「二」,它們都盼望皈依於「一」:世界的起源,情種的開始。「雙城」的指涉便是表象的區分,重點實在「愛與死」。葉姿麟便以「愛」,統一了兩岸。


【書評〈小說〉】沈默/她詩意地移動
聯合報 沈默/
《居無》書影。 圖/吳俞萱提供
《居無》書影。 圖/吳俞萱提供

推薦書:吳俞萱《居無》(獨立出版)

生活就是行旅。生活就是遠方。她好像沒有故鄉。她是她自己的他方。她永遠都在尋找永遠都在出發永遠都在保持移動。她是一頭逼視自身飢餓、荒涼的狼。自願走向洪荒的狼。然後折返平凡但無奇不有的日常,變回人形。

所以她寫:「我始終在找,找一個容器,彷彿它也是一條撤退路線,讓我能從世界分心,回到自己的真實之中,不去度量,不去劫掠。最初,我回來故鄉,是為了收納自己,同時帶領池上的孩子們透過寫詩,認識自己的局限和極限。日子一久,我卻開始找尋,自我以外的容器,能夠盛裝更多人的容器。自然的曠野教我,不要那麼敏捷地,離開自己和世界的牽連,不要那麼輕忽地站到外邊,透過確鑿的語言意義來掩蔽這個變動神祕的世界。」

在攝影文集《居無》裡,俞萱把生活描述得像是一部公路電影,在偏鄉教書,在叢林荒野散步,到香港歐洲日本,各種策展、講座、表演,思索更多,沒有間斷的移動,沒有終點,也像Wim Wenders《一次──影像和故事》(「……就如同我們在攝影的時候/渴望從世界裡消失/和對象融為一體,/物件和世界現在從照片裡跳出來/進入每個觀看的人,/在那裡繼續流動。/在『那裡』才開始產生了故事,/那裡,/在每個觀者的/眼睛裡。」),時時刻刻都有一部分碎片留存,定格建檔,連綿於永恆的一瞬之間。

我以為,《居無》是途中之書,是她詩意地移動的所有現場的總和。故此,居無乃從表面上居無定所的字義解放開來,成為無有棲居,而後進一步變化為居住於空無中。一無所有,無所不有。

而她筆下的貧窮與其說缺乏,不如講豐饒的追索,像Gabriel García Márquez《迷宮中的將軍》忠心耿耿的何塞.帕拉西奧請求西蒙.玻利瓦爾改變遺囑時的對話:「『我們一輩子窮慣了,什麼也不需要。』他對將軍說。/『事實恰恰相反,』將軍對他說,『我們一輩子都富有,我們什麼也沒有多餘過。』」在如封似閉的體制穿進穿出,俞萱過著沒有多餘的生活──

她有曠野,她有藝術,她有詩,她有她自己。我不知道她還有什麼沒有的。

俞萱且進入愛、自由與孤獨的全景式俯瞰,她寫,「……明白孤獨並非想來就是黑暗愁苦、無法分攤,而是每個人被另外一些人牽動,同時也牽動著另外一些人……我不確定自由和孤獨能不能分開討論……」、「……而愛自然而然,比決心更難以穿透。我迎合不來,也無能擊退。我能做的,就是讓你在我面前成為你自己。這一生我要做很多事,做的每一件事都會通向我的愛……」

我不禁想起Alice Munro《幸福陰影之舞》:「……而置身其中的生命都退散,只剩下我,無所遮蔽,一無所有,但卻感覺一股強烈而失序的震顫:那是自由,是一種太嚴峻而完美的孤寂……」以及Italo Calvino《困難的愛故事集》:「……他此刻感覺到身體很壓抑,因此格外渴望身體的自由,渴望大海,渴望裸體、游泳、奔跑,所有這些渴望累積到最後便是琴吉婭的臂彎,那是所有生命良善的總和……」俞萱在各方面都像處在同一個光年裡回聲著這些偉大的書寫者。

真要說起來啊,《居無》也許還是一本在概念與精神上返回田園詩傳統的傑作,讀著讀著,像是遇見另一種版本的零雨《田園/下午五點四十九分》,兩者彷如雙子座,在文學星圖上熠熠亮閃,相互輝映。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