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5日 星期三

新俠女圖/李永平 國家文藝獎得主,永遠的懸念,結局不會只有一個!


【MUZIK古典樂刊】提供最新古典音樂訊息,以及有趣的音樂小知識,突破你對古典音樂的想像。 【寫真生活Snap電子報】介紹網友們精彩攝影作品及生活資訊影像情報,快藉由此份報來看你不曾發現的風景!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8/07/26 第1039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新書鮮讀 新俠女圖/永遠的懸念,結局不會只有一個!
便宜沒好藥?/療效重要,還是成本優先?!
謊言回憶錄/有時候,支撐一個家庭、一段關係的,竟是謊言。
完美家庭/一個情不自禁的吻,把兩個婚姻吻出裂痕
誰怕當代藝術!/看不懂當代藝術不表示你蠢!
基因/《X戰警》、《惡靈古堡》的時代已經來臨!
閱讀筆記 另一種生活/潛伏者的眼睛

新書鮮讀
新俠女圖/永遠的懸念,結局不會只有一個!
文、圖節錄自麥田
圖/麥田提供
國家文藝獎得主,李永平最精采的絕響! 顛覆傳統,再鑄女俠典範,白玉釵,心狠手辣,無論正邪,殺戮之間,卻有謎一般的初心!

內容簡介:

《新俠女圖》講述的是明朝正德末年,一位身負血海奇冤的女俠白玉釵的復仇故事。故事由一位一路跟隨白玉釵的少年李鵲娓娓道來,交織著明末腐敗政權下,紛亂的江湖恩仇與殘酷的東廠迫害。明朝正德末年,身負血海奇冤的女俠白玉釵,騎著臙脂馬,帶著雌雄雙劍,髮上別著一支讓人望而生畏的「白骨釵」,從廣東沿大驛道一路北上,赴京報仇;沿途邂逅貴人異士、惡棍無賴,歷經一場又一場殊死搏鬥。這一充滿驚險波譎的復仇之路,將蕩起多少朝局傾軋恩怨、江湖兒女情仇。

文學作家李永平,生平最後唯有一心願:要寫出不同於傳統武俠小說、以第一人稱為�躑z主軸的新武俠小說。他在生命的最後,傾盡畢生尚存之一息,用鑄劍的力量,一字一句鍛造第一部也是最後一部讓人讀來驚心動容武俠小說。

一部未完成小說,結局永遠不會只有一個,這部武俠小說也成為文學作家李永平精采絕響。

作者介紹:李永平 ,1947年生於英屬婆羅洲沙勞越邦古晉市。中學畢業後來台就學。國立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後,留系擔任助教,並任《中外文學》雜誌執行編輯。後赴美深造,獲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比較文學碩士、聖路易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博士。曾任教於國立中山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東吳大學英文系、國立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教授。2009年退休,受聘為東華大學榮譽教授。《吉陵春秋》曾獲「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中國時報文學推薦獎及聯合報小說獎。《海東青》獲聯合報讀書人年度最佳書獎。《大河盡頭》(上卷:溯流)獲2008年度中國時報開卷十大好書、亞洲週刊全球十大中文小說、第三屆「紅樓夢獎」決審團獎。《大河盡頭》(下卷:山)獲2011年度亞洲週刊全球十大中文小說、台北書展大獎、行政院新聞局金鼎獎。大陸版《大河盡頭》上下卷獲鳯凰網2012年度「中國十大好書」獎。2014年獲中國廣東中山市第三屆「中山杯全球華人文學奬」大獎。2016年獲第十九屆國家文藝獎、第六屆文學星雲獎貢獻獎、獲頒第十一屆台大傑出校友。

搶先試閱:〈楔子 涿州客店〉

正德十六年(西元1521年)三月十三日,大明皇帝朱厚照殯天,暴卒於紫禁城西苑那座神祕旖旎的豹房,終年三十一歲,無子嗣。 翌日大早,北京城南空闊的大驛道上,驟雨般綻響起一波一波嘚、嘚馬蹄聲。

少年聞聲步出客店大門。春寒中,他蜷縮起瘦弱的身子,拱著身上那件寬大的老羊皮襖,雙手抱住膝頭,蹲到路旁屋簷下,邊吸鼻涕邊探頭,觀看眼前這條筆直地從京師通往南直隸的官道。路心,大簇大簇雪泥飛濺。少年使勁揉揉睡眼,只見一乘一乘皇家快馬首尾相銜,從北方疾馳而來。高高的馬背上,翹起臀子,趴伏著那烏帽紅衣,手擎黃旗,背負黑色皮製圓筒信匣的官差。黃旗上繡著五個大字——八百里加急——閃亮在五更時分田野上初現的曙光中。馬隊一抵達官道旁的涿州驛站,信差們便紛紛勒住馬,縱身跳下鞍來,只一個箭步,就躍上驛館門口早已佇候著的一縱隊剛吃飽草料、喝足水、蓄勢待發的健馬上。一換馬,雙腿一夾馬肚,那馬便嘶叫著奔馳而去。馬上乘客連一盅熱茶也沒工夫喝完呢!

少年伸長脖子,直看到最後一名皇家信使的背影,紅豔豔的一團,隱沒在官道另一頭的茫茫雪地中,這才伸手捏住鼻子,呼天搶地打出了個大噴嚏來。他摔掉兩把鼻涕,扭轉脖子,朝向一里外,地平線上的涿州城眺望。曉風中鸞鈴叮噹亂響,黃旗獵獵飛蕩,馬隊穿過緊急開啟的城門,直直馳過北大街和南大街,從另一頭的城門洞鑽出。在城南,信差們分道揚鑣,分五路,將皇帝龍馭上賓的訃告,發布到大明帝國普天下的州府。

少年睜著兩隻血絲眼,蹲在客棧門口,怔怔望了半天。

這些皇差,和他往常在官道上,時不時遇見的那一個個揮舞旗幟,馬不停蹄,旋風也似穿州過府,把各省緊急文書送往京師的官差,裝束穿扮並無不同,只是這天早晨,在黑帽上加紮一條白麻布。瞧,正德十六年初春,大驛道出現的這群報喪客,一縱隊三十六名,拖著三十六幅五尺長的白布孝巾,一路迎風飄蕩,從客棧門口望去,好似一條百丈白蛇遊弋在原野中,煞是好看。少年險些兒得意忘形,鼓起掌喝起彩來。

「觀音老母!正德爺可真的死了。」少年幽幽嘆息一聲。

他抬頭看那天色。今冬最後一場雪,從初鼓時分起密密匝匝下了一整夜,天亮時停歇了。這會兒從客店門口瞭望:好個雪晴的日子!寶藍色的天空下,只見一群群烏鴉抖著渾身的雪屑,劈剝劈剝,鼓著翅膀,從路旁光禿禿兩排枝椏間竄起,剮剮叫嚷著四下飛轉,爭相曬太陽。一輪朝日從田野中冒出,染紅大地上鋪著的一層半尺厚的白雪。京師大驛道上,渾不見人的足印,只有長長兩行黑色的馬蹄跡,直直朝向南省延伸。

一名身穿皂袍、腰纏孝巾的白髮老驛卒,拿根掃帚步出驛館,朝向庭院中聒噪的烏鴉便一輪亂打:「呸呸呸!去去去!萬歲爺今兒晏駕了,你們這起扁毛畜牲,哭號個什麼勁嘛?誰要你們一早滿城報訊,擾人清夢哇?」

「要不要把皇帝老兒死掉的消息,告訴白女俠呢?」少年喃喃自語:「她不知醒來沒?折騰了一夜,好不容易才把孩子生下來了,這會兒該讓她好好休息將養。我現在去看看她吧。」站起身來正待走進店裡,卻瞥見屋簷下,那一排裹著冬衣站著曬太陽的客人,個個肅立,扭頭,齊齊將眼睛投向北方。少年順著他們的目光望去。

只見驛道那一頭,迎著朝陽出現一支緋紅的馬隊。

三百匹各色駿馬,大跨步,邁開腳下釘著的一顆顆金亮亮的蹄鐵,噠噠,踩著積雪走來,路上濺起一簇簇半天高的雪泥。涿州驛站大門口,驛丞穿著藍色九品官袍,腰上繫著五尺孝巾,率領兩名黑衣驛卒佇立階下,彎身恭候。少年知道這是錦衣衛緹騎——大明最精銳、最標致、最令人望而生畏的武裝力量。他這一路沿著驛道北來,道上迎面相遇時,總是讓他,一個來自廣東的小鄉巴佬、南蠻子,感到無比的好奇。他偷偷乜起眼睛,多看幾眼他們身上的行頭:高聳的黑色圓桶帽、筆挺的紅色直身彩繡飛魚服、雪亮的白色長筒靴。聖上親賜的一把繡春刀,彎彎三尺,懸在腰口。今晨出現的三百個錦衣衛,齊齊扳起腰桿子,端坐在那高頸長腿、細毛肥膘的西域雄馬上。行進間,人人腰下掛著的綠鯊魚皮刀鞘,不住晃蕩,鞘尖只管撞擊那白銅打造、擦得豁亮的馬蹬,一路叮叮價響,好不佻達。

少年這回可又看呆了啦。驛吏三人,躬身行禮。

馬上乘客不瞅不睬,雙目注視正前方,逕自揚鞭策馬走過去了。三百頂黑桶帽上,各綴著一朵碗大的、給大行皇帝戴孝用的絨布花,白皎皎,飄忽在早晨的陽光下,涿州城一望無際的雪原上。「觀音老母,這起陰魂不散的傢伙,這會子又冒出來了。這一路北上京師,他們給白女俠添了不知多少麻煩。今日皇帝大行,錦衣衛緹騎又大舉出動。冤家路窄,道上相逢,勢必有一場惡殺。我得勸白女俠今天慢走,在客棧多待一日。」

主意已定,少年轉身走進店裡。他穿過前院的大通鋪,舉足跨過那白日挺屍般、橫七豎八、兀自躺著的五、六十個散客,鑽過月洞門,進入後院,在東廂一扇緊閉的門下站住了。他佇足片刻,咳嗽兩下清了清喉嚨,輕聲喚聲:「今早白女俠可睡得安穩麼?」「外面發生什麼事?」門內傳出一個年輕清亮的女聲,嬌柔中,冷森森帶著一股肅殺之氣。「大清早便聽到陣陣馬蹄聲,打雷似的把孩子嚇哭。」「正德爺,昨夜殯天了。」「皇帝老兒死了?」聲音猛一頓,噎住了。那說話的女子彷彿驟然被人灌了兩口燒刀子,一時間只管嗆在那兒,說不出話來。半晌她才又開腔:「你說皇上駕崩了?」「客店中已經傳了好幾天,說皇上得了怪病,病情不妙,沒想昨夜裡真的龍馭上天啦。還下了一夜的大雪。」

房內的女聲,又停住了。少年清清喉嚨又道:「今天大早,東廠的鷹爪子布滿驛道上。白女俠是不是暫避個風頭,今天不走了,在客店多待一天……」「不行,今早就得走。」

少年噤聲了。過了一會,門內的聲音才又傳出:「李鵲你進來。」名字叫「鵲」的少年答應一聲,伸手推開房門,小心翼翼跨過門檻,反手將門輕輕掩上,以免驚醒睡眠中的孩子。

晨早卯牌時分了,炕下依舊燒著煤球。一房子煙火氣挾著濃濃一股血腥味,照面撲來。少年退縮半步,嗆兩下,舉手擦了擦淚濛濛的眼睛,一看。炕頭牆上掛的一盞油燈,點了整夜,油將燒盡,用棉線搓成的燈捻畢畢剝剝價響,爆出朵朵燈花來。拇指般大的最後一點黃色火光,兀自一閃一閃搖曳著。燈下,只見炕上盤足坐著那梳妝的少婦。她身旁那張草薦上,躺著一個男娃娃,身上蓋著一條小花被。這孩子是昨夜子時末刻,大雪紛飛之際,出的娘胎。降生後,胡亂洗了個熱水澡,這會兒渾身還沾著斑斑點點的胎血呢。

「外邊雪停了?」少婦凝著雙眸,面對安放在炕上的梳妝匣子,攬鏡自照,只顧梳頭,眼皮也沒抬一下。「天亮時,雪停了啦。」少年將兩隻凍僵的手攏進羊皮襖袖口,邊揉搓掌心邊打牙戰。「可天氣冷煞人哪!路面上積雪足足半尺厚,連個鬼影子也看不見。皇帝大行,京南驛道今天準會封路。」少婦不答腔,繼續梳她的妝。

一梳子接一梳子,不停篦著她那一頭長及腰間的秀髮。萬綹烏絲,在牆上一盞油燈灑照下,熠熠發亮。少年站在炕前,將兩隻眼睛定定望住她那握梳的、皓白如玉的手腕子,一時間竟看得癡了。她是左撇子,慣常左手持劍發招。那隻手每回殺人後,就從襟口抽出一塊紅綢帕,嫻嫻地擦拭劍身的血跡,這才收回鞘中。江湖上的人曾目睹她用這隻左腕子,無情地了結上百好手的生命,可幾時看見過她,披著一肩頭髮,慵懶地盤足坐在炕上擺著的梳頭匣前,使用同樣的手梳妝,像個閨中少婦那樣呢? ▶▶ 閱讀更多 李永平《新俠女圖》

 
便宜沒好藥?/療效重要,還是成本優先?!
文、圖節錄自左岸文化
圖/左岸文化 提供
療效重要,還是成本優先,還是魚與熊掌可以兼得? 醫藥支出不斷攀升是當今社會面臨的危機,專利過期之後的「學名藥」,能否減緩財政負擔呢?

內容簡介:

雖然學名藥與原廠藥具備相同的活性成分,但是兩者之間存在著「相同,卻又不相等」的差異,這樣的差異往往引爆爭議。從病患權益的角度切入,學名藥和原廠藥之間的相似性是如何建立?攝入人體之後,同樣的成分會有相同的吸收率嗎?科學(例如:藥物動力學)在其中如何扮演監管角色?療效重要,還是成本優先,還是情況比這個更複雜?

從醫藥分工來看,醫師、藥師和健康照護系統各方角逐決策權,「誰」有資格決定何時該用學名藥。從公衛角度切入,學名藥提醒我們另一種符合經濟、節制成本的用藥模式,以達到群體受惠的目的。從選擇自由的考量觀察,學名藥活絡了照護系統,創造繞過原廠藥把持的替代方案,提供用藥組合的另一種可能。

從消費者運動的觀點,病患如何學習藥物知識,從被動者變成主動的消費者,也間接挑戰醫師權威。從產業面分析,我們不該貶抑學名藥廠,一個國家如果能夠擁有優良的學名藥廠就能確保該國人民的健康福祉,甚至學名藥廠變身為跨國巨人,成為出口主力。

這不是一本起底藥廠黑幕的書,葛林透過層層歷史進展,揭示醫療治理的深刻意涵。我們應該重新思考:創新VS.模仿,小公司VS.跨國企業,以及公共衛生VS.私營市場這些對立觀點。

最後,我們會發現,學名藥是少數「便宜有好物」的例子。

作者介紹:傑瑞米・葛林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系和醫學史系教授。專長為二十世紀臨床醫學、藥品、醫療技術、醫療人類學、全球醫療衛生、疾病史。研究旨趣大體上圍繞著疾病史,主要探索醫療科技如何影響世人對「何為病態、何為健康,何為異常、何為反常」的理解。目前正著手進行新計畫Medicine At a Distance,研究即時通訊技術,如何影響醫療知識的變遷。

搶先試閱:〈「模仿藥」的科學與政治〉

無止盡的現代藥典就像一座東方市場。一間超市如果陳列了十五種波隆那臘腸,會讓眼花撩亂的消費者產生一種擁有許多選擇的愉悅感。不管怎麼選,它們都還是波隆那臘腸,無傷大雅。不過,如果我們允許用這種方式處理藥品,就可能導致真正的危險。──華特.莫德爾,藥物產業反壟斷法案聽證會,1961年

學名藥是便宜而古老的替代藥物,讓人對昂貴的原廠藥、新藥與相關專利的價值產生質疑。如果受專利保護的新藥的安全性、藥效與適口性確實優於學名藥,那就是真創新。

不過,如果它們沒有重大突破,只是把類似的藥賣得更貴,那就是假創新或「模仿藥」(me-too drugs)。過去半世紀以來,當「模仿藥」象徵著生物醫學進展的假承諾時,替代學名藥(generic alternatives,若成分和原廠相同則稱為同等學名藥〔generic equivalent〕;下段敘述的多種他汀類學名藥即為力清之的替代學名藥)則成為懷疑論者的試金石,為他們檢驗藥物創新的真價值。

舉例來說,降膽固醇藥物力清之(Livalo,學名為pitivastatin)在二○○九年獲得食品藥物管理局許可,它是他汀類(statins)降膽固醇藥物的第八位成員;在力清之發表時,市面上已經有三種他汀類學名藥(lovastatin、simvastatin、pravastatin)與一種專利即將到期的他汀類原廠藥(atorvastatin)。既然有數種平價的學名藥可用,新藥的潛在價值就讓人困惑。

輿論質疑,如果它們基本上都是他汀類藥物,為什麼還需要更多的模仿藥?

從歷史觀點來看,對模仿藥的批評在某些層面上和學名藥有關。美國處方藥專案小組在1968年公開定義模仿藥時,他們用這個名詞質疑了原廠藥的價值,如果已經有了同樣療效、只是比較舊的學名藥,為什麼還要新的原廠藥?

專案小組的報告指出,「更多的模仿藥是讓藥物治療變好,還是單純變大,這從未受過客觀檢驗。」 模仿藥和學名藥一樣,它也挑戰了仿造與創新的關係。在發明「模仿」藥的過程中,仿造是創新具生產力藥物的必要步驟,抑或只是浪費?模仿藥也為學名藥替代的提倡者製造了新問題。

人們認定同類藥物之間多少存在著可替代性(例如某種他汀類藥物能替換另一種,或某種抗過敏藥跟別種一樣好),這就是先前章節討論過的學名藥替代原則的有力延伸。推廣同療效替代的成功與否,在不同機構、不同地點與藥物種類之間有著重大差異。例如,抗過敏藥或胃酸逆流藥物在同分類之間可相互替換,而心血管用藥或抗癌藥物是否如此,爭議就大得多。

二十世紀末,在幾位利益關係人將學名藥的替代原則從化學相等藥物延伸到化學相似藥物後,學名藥與模仿藥的命運就開始以更具挑戰性的新方式相連。模仿藥的同治療替代引發了一個重要議題,那就是生物醫學知識與客體之間的連結該要多緊密或多寬鬆。要決定某個學名藥能否替換模仿藥,需要怎樣的相等性證明與替代原則?藥物在什麼情況下即使不同,也能算是夠好?

怎樣的藥才算夠好?

同療效替代需要一套藥物互換的規則,即使它們是不同的分子。對支持者來說,同療效替代能杜絕浪費,提供高成本效益與流線式的醫療照護。對反對者來說,同療效替代是開了危險的先例,預告著藥物創新與醫師自治權的終結。

類似學名藥替代,同療效替代的規則也是先在醫院裡成型,再向社會散播。如第八章所述,學名藥替代的規則最初是由醫院處方集決定。到了七○年代末,少數積極的醫院藥事委員會開始建議藥師,基於相同的邏輯,他們應該有能力替換藥效相近的藥物,即使化學結構不盡相同。

這個主張引起了法律上、專業上與認識論上的矛盾。在事先同意的情況下,法律允許醫院處方集以學名藥替換原廠藥。按照這項規則,醫師在合約簽署同意後,醫院藥師便能以學名藥替換他們開立的藥物。那麼,醫院藥師可以運用同樣的事先同意邏輯,來替換相似但是化學上不相等的藥物嗎?

不少醫師擔心,如果同療效替代是藥品替代勢力範圍之爭的第二階段,第三或最後階段可能就是讓藥師取得處方開立權(近年已經實現在許多專科護理師〔nurse practitioner〕與醫師助理〔physicians assistant〕身上)。

某位醫師指出,「歷史告訴我們,昨天還是極端的事情,時常到了明天就變得司空見慣。我非常確定,那些希望藥師取代醫師處方開立的人,部分或全部都是最激烈的學名藥或藥品替代的擁護者。醫師們,小心了!」保守派醫師期刊《私人診療》也警告,「『TS』只是醫師全面失去藥物掌控的第一步」

TS意指替換化學上不相等但是藥效接近的藥物,它的進行方式如下;舉例來說,某間醫院要求頭孢菌素的批發價,而cefazolin的當月進貨價格最理想,醫院處方集就隨之修訂,刪除其他的頭孢菌素。無論是哪一種頭孢菌素處方,醫院藥師都能在未獲得醫師許可的情況下自動以cefazolin來「替代」。

這個程序的合法性讓人質疑;不過,它永遠都不會影響到私部門,而醫師也不可能接受,對吧?那可就錯了。美國已經有百分之四十的急重症醫院採用TS,預期在年底達到一半。

你認為多久以後,社區藥局就會開始用盤尼西林VK來調配醫師開立的安必西林處方?

藥師試圖把同療效替代定義為某種協作過程(collaborative process),也就是「配藥的藥師提供資訊與建議給處方開立者,如此一來,藥物治療決策會比單方面的決定更貼近病患的需求,達成治療的協同性(synergism);這是由兩位互補的專業人士,雙方自願結合其知識與技術所帶動的。」

然而,在醫師與藥廠的眼中,同療效替代更像是對臨床實務與醫療產業的威脅。是不是所有藥物都能化約到只剩下分類,就像「第一代頭孢菌素」那樣?如果藥物世界被歸納成了一系列的分類,醫師開立處方的習慣或品牌的行銷策略還有意義嗎?

美國醫學會與製藥商學會強烈抵制同療效替代的概念,以各種方法來否決藥物分類能代表療效相等性的想法。當然,並不是所有藥物分類都像第一代頭孢菌素那樣能自由互換。在他們重新部署以對抗同療效替代時,國家藥學理事會在另一類神奇藥物中發現了站在他們陣營這方的經典範例,那就是乙型阻斷劑(beta-blockers)。 ▶▶ 閱讀更多 傑瑞米・葛林《便宜沒好藥?一段學名藥和當代醫療的糾葛》

 
謊言回憶錄/有時候,支撐一個家庭、一段關係的,竟是謊言。
文、圖節錄自木馬文化
圖/木馬文化 提供
有時候,支撐一個家庭、一段關係的,竟是謊言。 活在謊言之中,甚至不得不用謊言抵禦崩壞、撫平傷痕。

內容簡介:

米蘭達的日記透露了許多事。去沙烏地阿拉伯工作的爸爸,申請了護照和單身宿舍,遠走高飛。媽媽瘋狂投入基督懷抱,為了粉飾殘破婚姻和支離破碎的家庭。地毯燒焦事件沒人肯認錯,但只要小弟一哭,有人就得挨罰。住宿學校規定參加的變態游泳課,多年之後,竟然沒有人記得!

當那些關於愛與被愛、信任與背叛的家族故事隨著時間而褪色,所留下的歷歷痕跡,是謊言,也是唯一的真實。

以主角第一人稱書寫,述說一個六口之家的家族史,字裡行間無所不在的謊言,成為作者理解複雜難懂的家人與自身成長經歷的憑藉。除了挖掘真實性的蛛絲馬跡,更在探求人在婚姻、親情、手足與親子關係中為何說謊、如何說謊,以及透過遺忘、隱瞞等各種方式表述的「白色謊言」,是怎麼為每個角色定位,並最終成為這些角色存在的意義。

人類天生有「虛構」(講故事)的本能需求

援引心理學、神經科學、生物學、行為社會學等研究,深究謊言的本質和機制;更透過「回憶錄」這一充滿爭議性的文類,探討虛構與謊言的界線。謊言的背後是永恆弔詭的辯證,問題又衍生出問題,讓本書的閱讀充滿了懸疑趣味。透過這些「不確定」,我們對自身思維、習慣、邏輯、道德觀,甚至本能,也有了截然不同的看待與理解。

作者介紹:米蘭達.道爾 ,取得倫敦大學金匠學院創意與生活寫作碩士文憑,並獲英國政府藝術委員會的電扶梯獎助金計畫。她的自傳體故事〈驗屍〉被蘇格蘭知名作家歐文.威爾許收錄在「蘇格蘭圖書信託基金會」所出版的《這般日子》文集中,並在蘇格蘭廣播中播送。

搶先試閱:〈第9個謊言 有人哭,爸爸就會心情不好〉

這天是星期二「懺悔日」,艾德仍坐在高腳椅上。

這張椅子不是那種高腳嬰兒椅,而是椅腳像蜘蛛腳那麼長、方便他搆到盤子的餐椅。大家都很有耐心,如果我們乖乖的就有鬆餅可以配茶,所以大家都表現良好,我甚至沒有吸拇指。招待客人而且放置電視的客廳位在屋子前方,而我們通常都待在屋子後方。廚房像根管子插入旁邊的花園,所以我們要走出後門得從媽媽身邊擠過去─因為她要不是待在爐灶就是水槽旁─然後經過我們那隻貴賓狗楚迪、牠的碗、垃圾箱,以及橡膠靴。

這個房間的牆壁灰暗,真的非常暗,媽和爸故意漆得這麼暗,好讓寶寶艾德容易入睡。他小時候很難入睡,有人告訴他們應該將他放在屋子遠處的角落,然後丟著不管。

這種方法他們也試過了。

艾德必須讓自己哭到睡著的地方其實稱不上飯廳(像外婆家那種體面的飯廳),因為那裡充其量只是吃飯的地方,放了五張椅、一張高腳椅、一張桌、一個餐具櫃,上面堆滿郵件、作業、書包、工具和玩具。如今艾德不用再睡在這裡了,現在他睡我房間,我睡上鋪。尚恩睡我隔壁的上下鋪。安德里睡閣樓,他不准艾德和我進閣樓,頂多只能站在門口欣賞他那些混和紙漿做成的火車隧道和山丘世界。

艾德很愛火車呼呼繞圈跑的樣子,不過我總覺得站在門口看火車看得不是很清楚。我從閣樓窗戶望向屋頂和天空,鳥兒平衡地懸在鄰居家半空中,我心想,大哥住在這房間,生活一定很不一樣。

除了吃飯時間非得在屋裡,安德里幾乎都不待在家,或許因為爸爸成天在生氣。尚恩曾在樓梯的地毯上點火,惹來鄰居的抱怨,也曾被人發現像蜘蛛人一樣站在樓上的窗臺攀爬房子外牆。皮帶成天出動,比如安德里把單車撞壞時就被皮帶抽打,還有爸爸抓到我的手放在車子門把時,我也被狠抽了一頓。但在布雷克福水池時,皮帶就不會出動。

爸爸每週六都會帶我們去那裡餵鴨子。

尚恩掉進鴨子池肯定會惹爸爸不高興,因為這種事已發生過不只一次。不過,或許爸爸真正痛恨的是我們哭。但尚恩不哭的,即使掉進水池全身溼答答,他也從來不哭。 不過今天沒事。沒人哭,也沒人掉進池子。 今天有鬆餅。廚房門敞開,爸媽站在裡面,我看得一清二楚,他們好像快吵起來了,我的胃開始揪緊。會不會到最後沒了鬆餅,即使我們都很乖?為了鬆餅,我們小孩子從午餐之後就表現得非常、非常乖,就連尚恩也是。

沒多久,爸爸出現在廚房門口。

「我跟你們的媽媽打賭五十英鎊,我會甩鬆餅。」 五十英鎊!難道他不知道媽媽上了禮儀家政學校一整年,就在學怎麼甩鬆餅,以及如何下車時不會露出襯褲。五十英鎊欸!這麼多錢都可以讓媽拿去買一整個浴缸的糖果了。尚恩已經離開椅子準備看個清楚。安德里跟了過去。艾德也手腳並用地爬下了椅子。對於他們沒開口詢問就紛紛離開座位,爸爸似乎沒生氣,或許他要我們親眼看到他贏。爸爸先甩,彷彿想示範正確的鬆餅甩鍋該怎麼做。看他那自信滿滿的樣子,我揪緊的胃瞬間鬆開來。

五十英鎊欸,他不能輸。

鬆餅的製作過程很順利,終於來到了甩鍋這一步。甩鍋真的很難,是改變遊戲勝負的一刻。在勝敗關頭,偏偏麵糊沒能照正常樣子輕鬆地一抓就抓起來。爸爸搖晃鍋子,還用煎魚鍋鏟去敲打麵糊。鬆餅終於鬆開了,他宣布甩鍋開始。他以炫耀的姿態用力彈起鍋子,鬆餅立刻往上彈到天花板,大家看著它掉下,落入鍋子裡。可惜只有一半進了鍋子,另一半在外面,破掉了,碎成一團。

如果是爺爺把鬆餅甩上天花板一定很有趣,但甩的人是爸爸就沒人笑得出來。擠在我們大腿之間看熱鬧的艾德相較於我們顯得特別矮小,看不到油膩膩的天花板或爐子上那一團混亂的鬆餅。

我的胃又揪緊了。不過,沒關係,媽媽會知道不可以贏,她會知道她不能贏。

媽媽漫不經心抹了更多油在盤子裡,然後用杓子把麵糊舀進去,接著讓麵糊打旋,慢慢形成一個大的圓碟狀。這其間爸爸發表長篇大論,說第一個甩的人比較不利之類的,不過現在大家都屏息以待。媽用煎魚鍋鏟一點一點鏟著鬆餅邊緣,然後搖晃鍋子,看著鬆餅輕鬆地來回滑動。接著手腕一彈,俐落一甩,鬆餅優雅地彈到半空,墜下時精準地落在彈起前的原位上。

我閉上眼。這決定性的勝仗,我們都得為此付出代價。沉默中,艾德大聲問道:「誰贏?」我的胃撲通跳了一下。若說這會兒有什麼可以讓這件事雪上加霜,無疑就是這句話。

有人戳了戳他的手臂。說不定那人是我。 「媽媽贏了。」爸爸轉過身說:「媽媽贏了。」他沒氣呼呼地伸出食指,也沒說得咬牙切齒。「現在,她要開始做大家要吃的鬆餅。」他告訴我們:「就這次,她做得比我好。」

沒人提醒他,媽媽贏了五十英鎊。

我們很疑惑剛剛發生了什麼事,但我們可沒瘋了真的開口問。媽媽再次用油抹鍋子,拿杓子舀入麵糊。「誰要下一個鬆餅?」她問。我坐回餐椅時,心想,他們玩的一定是不同的遊戲。 ▶▶ 閱讀更多 米蘭達.道爾《謊言回憶錄》

 
完美家庭/一個情不自禁的吻,把兩個婚姻吻出裂痕
文、圖節錄自啟明出版
圖/啟明出版提供
一個情不自禁的吻,把兩個婚姻吻出裂痕, 卻也讓兩個家庭永遠結合

內容簡介:

助理檢察官伯特,把最好的狀態獻給工作,原本期許自己將週末留給家庭,但面對三個活蹦亂跳的孩子以及懷孕的老婆,擁有自己的時間是一種奢侈。這天,他突然想起有一場受洗派對,派對主人是個警察,兩人在多年前因為工作有過一面之緣,雖然不熟,仍然從家裡帶了一瓶琴酒當作禮物,決定藉此享受一個悠閒的下午。

派對舉辦在陽光明媚的洛杉磯,警察的妻子貝芙莉是伯特見過最美麗的女人。淡淡香水味的誘惑,以及與家裡蓬頭垢面的老婆對比之下,他情不自禁地吻了手裡抱著剛出生女兒的貝芙莉。兩人一見鐘情、再婚、開始新的人生,而來自兩個家庭的六個孩子,用他們的一生學習適應這突如其來的改變⋯⋯

作者介紹:安•派契特 ,於美國加州出生,作品首次刊登於《巴黎評論》,後來在女性雜誌《十七歲》擔任非小說類作家。曾於1990年擔任美國麻州普羅文斯頓駐市作家,1992年出版第一部小說《騙子的守護神》,並由電視台改編為電影。1997年入圍英國柑橘獎,2002年以《美聲俘虜》獲美國筆會福克納文學獎、英國柑橘文學獎,入圍美國國家書評獎,於全球譯為三十餘種語言。是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雜誌、哈潑雜誌、大西洋月刊、Gourmet美食雜誌、Vogue等媒體的固定撰稿人。現與丈夫居住在田納西州。

搶先試閱:〈他沒理由不能再愛她。問題是時間。〉

庫馬的妻子去世不到一年的某一天,

法蘭妮走到庫馬在帕爾瑪酒店的座位前,問他想喝什麼。

他不敢置信地抬頭看著她,說:「老天,妳不會還在這裡工作吧?」她心想,是庫馬。她怎麼忘了庫馬?法蘭妮說:「只有偶爾週末來打工。」她靠過去親吻他的臉頰。「我在芝加哥大學的法學圖書館工作,可是薪水低得嚇人。況且我喜歡這裡。」

庫馬正在等一名客戶,他要帶客戶去吃晚餐。

他說:「我給妳一份工作。妳可以週一開始上班。這一份工作的薪水會比妳兩份工作的薪水加起來還要多。」法蘭妮哈哈笑。庫馬都沒變。「做什麼?」「盡職調查。」他胡謅。「我需要妳整理併購案的財務記錄。」「我沒念完法學院。」「我知道妳在法學院念到什麼程度。我們需要一個可以信賴的人。現在就是面試,好了,我雇用妳了。」

一名穿著深灰色西裝的高大黑人男子來到桌邊,庫馬站起來跟他打招呼。庫馬伸出手來朝向法蘭妮,對那個男人說:「我們的新同事。法蘭妮・基廷。還是基廷嗎?」「法蘭妮・基廷。」說著,她跟那個男人握手。

後來,庫馬會說,他是當下想到的:他會娶法蘭妮,如此可以解決一切問題,除了那些無法解決的。他們年輕時,他就愛過她——就算不是她借住在他公寓裡的那一年,至少是在她跟里歐・波森走了以後。

如果她是自由之身,他沒理由不能再愛她。問題是時間。

阿密特出生後,薩普娜的父母從密西根來照顧拉維,而過了將近一年,他們還住在他家。在工作和孩子之間,在生活和沉重的悲傷之間,他沒有一時片刻的空閒。他聰明的地方在於雇用法蘭妮,而不是跟她約會。反正他並不是想跟她約會,他是想娶她。如果她到他的法律事務所來上班,他們會每天碰面。在電梯裡,或者遞送檔案時,他們可以自然而然地瞭解彼此的過往。

他可以在把孩子和人生交付給她之前,確定這個想法是不是跟他想的一樣好。他把名片遞給她並道晚安時,心想,定案了,一切就這麼定案了。

過了這麼多年,酒吧還在播放同一捲帶子,不然就是跟那捲帶子極其類似的帶子。想到以前她是多麼在意這件事,法蘭妮會一笑置之。她後來就不再聽到那些歌了。可是當庫馬和他的客戶離開酒吧、她把他的名片放進圍裙口袋時,她隱約聽到艾拉・費茲傑拉的歌聲,彷彿她正在她的潛意識裡唱著:

有個人,我很努力想忘掉,你也有想忘掉的人嗎?

黑暗中躺在母親家的床上,法蘭妮試著想像薩普娜活著的世界。也許法蘭妮和庫馬還是會重逢,某天在書店裡偶遇,笑著打招呼,然後繼續各自的行程,可是她不會嫁給他,他的兩個兒子也不會變成她的兒子。如果薩普娜可以活著,那麼貝芙莉當然可以留在菲克斯身邊,這表示不會有傑克・戴恩,不會有三位戴恩家的繼兄,不會有維吉尼亞的耶誕派對。不過這也表示不會有瑪喬莉,那會是很可惜的事,因為瑪喬莉非常愛菲克斯。

這樣一來,也許伯特也會一直跟泰瑞莎在一起,而五十年後,他會因為堅持要她盡快去看醫師而救她一命。卡爾就不會在伯特的父母家,遇到在穀倉附近的草叢裡等著他的蜜蜂。他可能會活很多年,只是誰也說不準,會不會有另一隻蜜蜂在別的地方找到他?卡爾活著,艾比就不會引發讓他來到維吉尼亞的火災,不過無論如何他都不會來維吉尼亞,因為伯特會留在加州。少了明確的過去,快睡著的法蘭妮躺在丈夫身邊的床單上,沒辦法推想所有可能的未來。沒有伯特,法蘭妮就不會去上法學院。

她會拿到英文碩士學位,所以根本不會認識庫馬。

她不會到芝加哥的帕爾瑪酒店工作,所以也不會認識里歐・波森。好幾輩子之前,坐在吧檯談她的鞋子的里歐・波森。靠過去幫他點菸,法蘭妮的人生就從那裡開始。不知怎麼的,在所有可能得到或失去的事物裡,一想到永遠不會認識里歐,她就無法忍受。

庫馬的呼吸聲變大也變慢了,她小心起身,在行李箱裡摸索她的衣服和鞋子,在黑暗中換了衣服。法蘭妮從後面樓梯下樓時,發現母親獨自在早餐桌前,把小蛋糕擺在拖盤上。法蘭妮說:「妳知道這裡有人會為妳做這件事吧。」母親抬起頭來,對她露出疲憊的笑容。「我只是在這裡躲一下。」法蘭妮點點頭,在她身邊坐下。貝芙莉說:「規劃時,這種派對似乎一直是個好主意。可是到了當天,我就無法理解為什麼要辦了。」她們可以聽到客人在另一個房間的聲音,蛋酒和香檳更加深了眾人的興致。

現在鋼琴手在彈快歌,可能是輕快版的《耶誕節的十二天》,不過法蘭妮不確定。她想,十二天,她大概到第五天就會想死了吧。貝芙莉把盒子裡最後幾塊小方塊蛋糕拿出來,粉紅色、紅色、白色,每一塊的最上面都放了糖霜做的玫瑰花飾。她把方塊蛋糕擺成鑽石形,然後說:「瑞克還是來了,正在喝酒。」「馬修說他會來。」貝芙莉說:「我沒辦法一次對付他們三個。

那三個孩子,單獨的時候都很好,或者說大半時候都很好,可是每次在一起就有問題。

他們對未來很有意見:我該怎麼處理傑克,我該怎麼處理房子。他們好像不知道,什麼話題才適合耶誕派對。我不知道以後會怎樣。我不懂他們幹嘛要一直問我。

「妳知道未來會怎樣嗎?」法蘭妮拿起一塊淡黃色的小蛋糕,像小雞剛孵出來的顏色,然後一口吃掉。吃起來不怎麼樣,不過太漂亮了,好不好吃無所謂。她說:「不知道,毫無頭緒。」貝芙莉看著女兒,臉上的表情,只有完完全全的愛。她說:「我本來就想要兩個女兒。妳跟妳姊姊。我得到了我要的。別人的孩子實在太難了。」

如果她的母親不是那麼漂亮,那一切都不會發生,可是長得漂亮不是她的錯。 ▶▶ 閱讀更多 安・派契特《完美家庭》

 
誰怕當代藝術!/看不懂當代藝術不表示你蠢!
文、圖節錄自典藏藝術
圖/典藏藝術提供
從此之後,你會知道自己看見了什麼! 看不懂當代藝術不表示你蠢;同樣的,看不懂的當代藝術你也不能說它蠢。

內容簡介:

在我眼前的是什麼?為什麼它是藝術?它有什麼意義?

當代藝術常讓人感到不得其門而入。如果,你能輕鬆暢談電影、下一輪總統大選,或者最新科技……為什麼一提到當代藝術,就滿臉尷尬?本書將一般人怯於出口的問題,以26個英文字母分類,從當代藝術是什麼,到藝術的大千世界如何運作,每章都用一篇文章來說明一個問題並提供簡介,再以一件藝術品、一個藝術活動或一個藝術議題當作切入點,深入討論或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專題。它提供了一個從A到Z、類似字母索引地圖的架構,以簡明扼要的文字帶著大家按圖索驥,用全新的思考角度來了解當代藝術。

《誰怕當代藝術!》是所有當代藝術須知的大集合,能讓你在談論當代藝術時自信滿滿,或者在看展覽時,有能力判斷自己是否喜歡眼前的作品。翻開本書,了解當代藝術的A到Z,下回若再看到未來大作,你就不會霧煞煞了……

作者介紹:安景輝 ,具倫敦大學科陶德藝術學院(Courtauld Institute of Art)藝術史博士學位,現為紐約古根漢美術館副策展人。;潔西卡・瑟拉思 ,曾任2016年第20屆雪梨雙年展副策展人,亦曾任倫敦海沃德美術館策展助理與倫敦卡羅爾/弗萊徹藝廊展覽經理。現為獨立藝術工作者。

搶先試閱:〈當代藝術之前的當代藝術〉

雖然當代藝術具有打破規則的特性,讓人覺得它是來亂的,其實當代藝術沒有離經叛道的奇怪信條,藝術家和策展人經常向過去有相似提問或創作想法的藝術家取經。

李奧納多・達文西不僅創造了蒙娜麗莎謎樣的微笑和精彩的《最後的晚餐》,他也是在科學、數學、人體結構、植物學和天文學等領域開疆闢地的拓荒者。為了精準描繪出人體的結構和動作,他採用了史無前例的方法像是解剖,解剖在十五世紀的當時可是觸犯法律的行為呢。達文西是名副其實的文藝復興大師,他沒有把科學和藝術當成兩個壁壘分明的領域,反而滿腔熱血地追求科學和工程新知。

他跨領域的做法、實驗精神和永不妥協的堅持,呼應了今日許許多多藝術家面對藝術的態度。

同樣的,西班牙宮廷畫家法蘭西斯科・哥雅有許多作品對他所處時代的問題提出批判,這在今日具有社會和政治關懷的藝術家身上也清楚可見。哥雅在過世後展出關於1808年至1814年半島戰爭的版畫系列,成為他最知名的作品。這些版畫叫做《戰爭的災難》,作品當中描繪的斷肢殘臂、暴虐和血腥景象強烈控訴戰爭給民眾帶來的災難,反映出藝術家對西班牙政治幻滅的心情。

他在生命後期身心耗弱,同樣地,他的繪畫轉向描述社會陰暗的一面,《黑色繪畫》便顯示出他益發憤世嫉俗,表達出個人對當時局勢的不滿。畢竟,在「當代藝術」成為家常便飯的詞彙之前,每個歷史時期都有它的「當代」藝術家。回顧歷史,這些藝術可能看似古老,其精神仍然和我們的當下和當代藝術實踐遙遙呼應。

當代藝術之所以「當代」的原因

談到「當代藝術」,「當代藝術」一詞指的是什麼呢?這時可能腦中會浮現一個模糊的印象:大概是指當今生產出來、通常看不大懂的那種作品。但是「當代」到底該如何定義?是近十年內生產的藝術,還是二十、五十年?當藝術家過世之後,作品便不算當代了嗎?還是當作品看起來過時,就不算當代藝術了?坦白說,這個詞沒有嚴格的定義。

「當代」藝術的概念可以追溯到1930年代,那時現代藝術首次被歸為一個運動,就這樣,原本被認為背離傳統的前衛「現代」藝術便不再被視為「當代」了。自此之後「當代」錨釘在此時此刻,永遠看向未來,頭也不回地往前邁進。

但是當代藝術到底能往後推到多遠以前?

史學家一般有這樣的共識,波普藝術;低限主義;行為藝術;以及新媒體藝術,這些藝術類型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紛紛出現,為藝術史帶來重要變革。在這時期,藝術不再呈循序漸進的線性發展,藝術家團體也不是一批接一批的產生了。藝術中心不只集中在單一城市或聚焦於某個群體,它可以同時存在於不同的地方,因為「地球村」的時代來臨了。

如今藝術創作豐富多元、形形色色,每當有新的展覽概念產生,任何小小的運動能成形也能隨時解散。這可能也是現在何以「當代」成為更特定的詞彙,或用以套用更明確的藝術運動的一個原因。

「當代」這個詞是一個大熔爐,今日五花八門的藝術形式概括全收。

盧西安・弗洛伊德的肖像畫;傑夫・昆斯的氣球雕塑;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的行為藝術;以及約瑟夫・科蘇斯的觀念藝術,這些都涵蓋在這個無限延伸的範疇之內。如此來看,「當代」一詞可以指某一類藝術,而非全然以年代來判斷。縱然年代是一個簡易的界定標準,事實上當代藝術的辨認度很高,未必需要閱讀說明牌才能判定。當代藝術所關心的就是這個全球化、文化多樣化和科技瞬息萬變的世界。

要詮釋當今的世界談何容易,想梳理出個所以然來,可得有創新的技術和新的方法才能辦到。無論是繪畫、雕塑、電影、攝影、行為或新科技,藝術家往往必須用最利於傳達想法的媒材。創意、政治議題和情感反應都能當成創作的重點,美感反倒是其次。

事實上,過去幾十年來大部分的藝術都和某個議題有關(例如女性主義、愛滋病關懷或土地利用),或者像應用哲學一樣去深探人的處境。確實,透過邀請我們思考和反省身處的世界和所面對的問題,今日的當代藝術擁有敏銳的社會意識。

現在處理社會議題的藝術家更勝以往,他們回應著我們社會的種種改變。隨著世界不斷推前,我們的看法和見解會演化,「當代」藝術也應當與時俱進。

作品重不重要,誰說了算?大家都說:「一旦進了圈子就是圈內人了。」

但到底是由誰來決定哪些人能進圈子,哪些人又在圈外呢?藝術界每年都有影響力排行榜,這種排行榜不只是提供業內茶餘飯後的八卦而已,還會讓我們知道誰有話語權,有些人更是年年入榜。還得謝謝這些排行榜,突然間我們多認識了一名藝術家的名字,否則一年前我們連他/她是誰都不知道呢。

就從超級策展人談起吧。超級策展人可以是獨立也可以在某個機構工作,他們關注的學術議題和選出的藝術家都極為有影響力。要能入選漢斯・烏爾里希・奧布里斯特(倫敦蛇形美術館的展覽總監,在業界又稱「小漢斯」)這種等級策展人所策劃的一檔展覽,就相當於得到蓋章認可,並保證立刻提高國際曝光率的大好機會。

為何這些策展人那麼的「超級」?

因為他們策的展覽幾乎檔檔值得一看,他們的展覽讓我們重新思考藝術展覽的經驗,並看到開疆闢土的藝術家的作品。對於藝術家來說,入選這樣的展覽所能得到的認可和曝光率足以扭轉他們的事業生涯。他們會得到其他展覽和媒體報導的機會,作品價格節節高升,還會享受畫廊和收藏家的熱烈追捧。

再下來就是重要的收藏家了。重要收藏家會竭盡所能造訪那些超級策展人推出的火熱新展,全球跑透透追著藝術界新星和最新話題。有些收藏家的作風低調,也有些收藏家跟他們所收藏的藝術家以及網羅的藏品旗鼓相當,一樣有名氣。有的人甚至大興土木建立自己的私人美術館展出藏品,例如大衛・沃爾什在澳洲塔斯曼尼亞州蓋的古今藝術博物館、伯納多・帕斯在巴西創立的因赫泰姆藝術中心。

雖然這些收藏家可能有顧問引路指點,他們的收藏主要被視為個人獨特品味的展現。

收藏家在買賣作品上比公立美術館來得自由,沒有嚴格的典藏政策綁手綁腳。少數收藏家已和某些藝術家的名字綁在一起了,他們幫助藝術家將作品價格和名聲推到巔峰,看看查理斯・薩奇和「英國青年藝術」的關係就明白了吧。當然水能推舟亦能覆舟,他們也可以傾銷作品,把藝術家的價格推到谷底!是的,這些收藏家買賣哪些藝術家,又買賣哪些作品,他們的喜惡左右著市場的風向。

近年來,藝術家可以在一夕之間成為本月之星,追捧、好評和名氣瞬間衝高。我們卻經常忘了,傳統上扮演重要角色的藝術評論也能提供專業分析,分辨作品的良莠。藝評人具備藝術史和產業知識,能夠據理力爭並提供更有脈絡的見解。這些專家從藝術史學家、媒體人到部落客都有,即使正評負評統統是好宣傳,大人物級藝評人說起話來還是比其他人有份量的。 ▶▶ 閱讀更多《誰怕當代藝術!》

 
基因/《X戰警》、《惡靈古堡》的時代已經來臨!
文、圖節錄自時報出版
圖/時報出版 提供
《X戰警》、《惡靈古堡》的時代已經來臨!

破解基因,是人類最偉大的冒險,還是最危險的浩劫?當人類取代上帝,打造完美基因、根除致命因子,人類從何而來?該往何處而去?

內容簡介:

1856年,在滿是荊棘、搖搖欲墜的聖奧斯定修道院裡,開啟了一切探索人類從何而來、走向何方的旅程。當達爾文、拉馬克等生物學家還在為突變是天擇論還是父母遺留變異而爭論時,年輕的見習神父孟德爾擊破停滯了兩千年的遺傳理論,發現親子間的相同與相異都自有一套規則可循,繼而激勵後人積極尋找遺傳的關鍵鑰匙。

受到孟德爾的研究啟發,科學家發現這個讓代代之間彼此「相像」的祕密,實際存在於每個細胞的染色體上。這項遺傳研究成果與達爾文的演化論結合,被運用於優生學上,二戰時造成無數猶太人與雙胞胎遭受人體實驗、監禁及謀殺。1953年,基因研究走入新的境界,科學家破解DNA化學結構,發現我們的技術足以提取各類癌症、罕見疾病等致病基因,甚至能在胚胎期「定製」完美生命,這些重大發現彷彿昭示著變種人、複製人以及實驗室生化危機將不再是虛幻故事,人類對完美的追求、對道德倫理的堅持,究竟孰輕孰重?異於常人的生命,該被滅絕嗎?

或許,人類從未如今日這般接近生命的真相,我們將從根本改寫「人類」的意義,眼前正在來臨的是我們將打造的後人類時代。

作者介紹:辛達塔.穆克吉 ,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癌症醫師、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副教授。著有《重新認識醫學法則》,以及榮獲2011年普立茲獎非小說類大獎的《萬病之王》。畢業於史丹福大學、牛津大學和哈佛醫學院,也是羅德獎學金得主。他的文章散見於《自然》、《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紐約時報雜誌》和《新共和》等刊物。目前偕妻女定居於紐約。2016年,本書原文版甫出版,迅速高居亞馬遜榜單,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華盛頓郵報》、《西雅圖時報》年度好書。

搶先試閱:〈性別不是遺傳而來〉

1942年10月6日,在我父親的家族離開孟加拉巴里薩爾的五年前,我的母親在德里出生了兩次。她溫和而美麗的同卵雙胞胎姊姊布魯先出世,幾分鐘後,我的母親圖魯蠕動身體,呱呱墜地,聲震屋瓦。

幸好接生婆很有經驗,知道最美麗的寶寶往往情況最糟糕:雙胞胎中那個安靜無聲的寶寶一副病懨懨的樣子,嚴重營養不良,得趕緊先用毯子緊緊包住,讓她恢復生氣。我阿姨出世的頭幾天脆弱不堪,無法吸吮母奶(這故事也許是傳說),1940年代的德里也找不到嬰兒奶瓶,所以她是用一小塊棉紗吸沾牛奶,然後再用形狀如勺子的貝殼膜餵食。他們請了一位奶媽照顧她。七個月後,母乳乾涸,我的母親很快就斷奶,好把最後一點母奶留給姊姊。

因此,由一開始,我母親和她的孿生姊姊就是活生生的遺傳實驗;先天性質相同,但後天養育不同。

我的母親(因晚生兩分鐘而成了妹妹),比較吵鬧,她喜怒無常,脾氣暴躁,無憂無慮,一無所懼,敏於學習,不怕犯錯。布魯身體較虛弱,她的心思較靈活,言語更伶俐,更機智。圖魯比較合群,很容易交朋友,對侮辱無動於衷。布魯則保守而克制,更安靜,更脆弱。圖魯喜歡戲劇和舞蹈,布魯則是詩人、作家、夢想家。

然而,這些對比更突顯了這對雙生姊妹的相似之處。

圖魯和布魯看起來簡直難以分辨,兩人的皮膚都有雀斑,都是瓜子臉、高顴骨,在孟加拉人中較罕見,眼睛下緣也略朝下傾,就像義大利畫家畫聖母的技巧,似乎散發出神祕的同理心。她倆有雙胞胎常分享的言語,也分享唯有其他雙胞胎才明白的玩笑。

這些年來,她們的人生卻南轅北轍。圖魯在1965年和我父親結婚了(他在三年前搬到德里)。這是父母安排的婚姻,但也冒了風險。

我父親是一無所有的新移民,在一座新的城市,帶著他跋扈的母親和同住的一個半瘋狂的兄弟。在我母親西孟加拉溫文儒雅的親戚看來,我父親的家庭正是東孟加拉鄉巴佬的具體化身:他的兄弟們吃午飯時,總把米堆成小山,然後再挖出像火山洞的孔,好放肉汁,彷彿用盤子裡的火山坑標記他們在鄉下時永無飽足的饑餓。比較起來,布魯的婚姻前景安穩得多。1966年,她和一位年輕的律師訂了婚,對方是加爾各答名門的長子。兩人在1976年完婚,布魯搬進他家族在南加爾各答的古老豪宅,但它的花園卻已野草叢生。

1970年我出生時,兩姊妹的命運有了出乎意料的轉變。

1960年代末期,加爾各答開始一步一步沉淪,經濟疲軟,脆弱的基礎設施已不堪移民浪潮的衝擊。自相殘殺的政治運動頻繁爆發,街道和企業一關閉就是數週。這個城市在暴力和淡漠的循環之間徘徊,布魯的新家庭必須靠儲蓄度日。她的丈夫依舊維持持續工作的幌子,每天早上都帶著不可或缺的公事包和飯盒出門,但在沒有法紀的城市裡,還有誰需要律師?

最後,這家人賣掉了有寬敞陽臺和內院,卻布滿鰴菌的豪宅,遷進簡樸的兩房公寓,離我祖母初抵加爾各答頭一夜所住的房子僅有幾哩之遙。

相反地,我父親的命運反映了他移居城市的命運。首都德里(印度營養過剩的孩子),國家希望把它打造為大都會,因此撥款贊助補貼,拓寬道路,促使經濟蓬勃發展。我父親在一家日本跨國公司不斷升遷,我們也很快地由社會低層爬到中上階層。我家附近原本是森林和荊棘,野狗和山羊猖獗,但很快就發展為全市不動產最好的地段。

我們赴歐洲度假,學會了用筷子吃飯,夏天在旅館的游泳池裡游泳。季風吹襲加爾各答時,街道的垃圾堆堵塞了下水道,全市變成一大片小鼠出沒的沼澤。布魯的屋外就有一個這樣汙濁的水池,蚊蟲孳生,她把它稱為「游泳池」。這種形容態度輕鬆,反映出她的特質。

或許你會以為命運的作弄使圖魯和布魯走上了不同的路。正好相反:多年來,她們的外表已不再相似,但一種難以言喻的事物(一種態度,一股氣質),卻依然非常相似,甚至有增無減。儘管兩姊妹的經濟狀況差距越來越大,但她們對這個世界卻依然都抱著樂觀的看法,一種好奇心,一股幽默感,一種泰然的處世態度,雖然崇高,卻不驕傲。

我們出國旅遊時,母親總會為布魯帶點紀念品(比利時的木製玩具,不像出自地球的水果風味的美國水果口香糖,或瑞士的玻璃飾品)。我阿姨會讀我們所去國家的旅遊指南,她會說,「我也去過。」然後把紀念品放在玻璃櫃裡,聲音裡沒有絲毫苦澀。

英語中沒有任何字詞能形容作兒子的在意識中開始了解他母親的那一刻,那不只是表面的了解,而是像他了解自己那樣洞若觀火的了解。我的這個經歷發生在童年的某一刻,這是完全雙重體驗:就在我了解自己母親的那時,我也學會了解她的孿生姊姊。

我十分明確地知道她什麼時候會笑,什麼會覺得自己受到怠慢,什麼會使她充滿活力,或者她會對什麼感到同情、受到吸引。透過我母親的眼睛看世界,就像透過她孿生姊姊的眼睛看世界一樣,只除了也許鏡片的色彩略有一點不同罷了。

我開始明白,我母親和她姊姊之間所匯聚的,不是個性,而是它的傾向──借用數學的術語,就是它的一階導數。

在微積分中,一個點的一階導數並不是它在空間的位置,而是它改變位置的傾向;不是一個物體在哪裡,而是它在空間和時間裡如何移動。這個共有特質對某些人來說雖深奧難解,但對一個四歲的孩子來說卻不證自明,而它就是我母親和她的孿生姊姊之間永遠的聯繫。圖魯和布魯外表的相同處已不再能認得出來,但她們共有身分的一階導數。

任何懷疑基因可以指定身分的人,恐怕都是來自外星,沒有注意到人類有兩個基本的變異:男性和女性。文化評論家、酷兒理論家、時尚攝影師和女神卡卡提醒我們,這兩個類別並不像它們表面那樣根本,而且在它們的邊界地區常常潛伏教人不安的曖昧含糊,事實也的確如此。

但是,我們很難質疑三個基本事實:男性和女性在解剖學及生理學方面截然不同;這些解剖學和生理學的差異是由基因指定;這些差異介於自身文化和社會建構之間,對於指定我們個體身分,其具有強大的影響。

基因與性、性別和性別認同的決定有關,這在我們的歷史是比較新的觀念。這三個詞的區別與我們的討論有關。

性,我指的是男性和女性身體解剖和生理的層面;性別,我指的是比較複雜的概念:個人所想像的心理、社會和文化的角色。性別認同,我的意思是個人的自我意識,如女性與男性,或者兩者皆非,或者在兩者之間。

幾千年來,人們對男女兩性身體結構差異的基礎,即是性的「結構二態型」,知之甚少。西元兩百年,古代世界最有影響力的解剖學家蓋倫,做了精心的解剖,想證明男女兩性的生殖器官彼此同型,男性器官由內向外翻,女性器官則由外向內翻。蓋倫主張,卵巢只是留在女性體內的睾丸,因為女性缺乏讓這種器官突出的「生命熱度」。

他寫道,把女人的器官向外翻,重疊男性的器官,你就會發現它們一樣。」 「。蓋倫的學生和門徒按字面的意義把這個比喻延伸到荒謬的地步,認為子宮是陰囊向內膨脹,而輸卵管則是精囊充氣擴大。這個理論被列在中世紀的韻文裡,醫學生把它當成解剖學的口訣:

儘管它們分屬不同性別,但整體上,它們和我們一樣,因為最嚴謹的搜尋者發現,女人只是由外向內翻轉的男人。究竟是什麼力量使男人像襪子一樣「由內向外翻」,或者讓女人「由外向內翻」?

早在蓋倫之前的幾世紀,約在西元前四百年,希臘哲人阿納克薩哥拉斯聲稱,性別完全由地點決定,聽來簡直就像紐約的房地產。阿納克薩哥拉斯也和畢達哥拉斯一樣,認為遺傳的本質由男性精子攜帶,女性只能在子宮內「塑造」男性精子,產生胎兒。性別的繼承也遵循這種模式。在左睪丸產生的精液會生出男孩,而右睪丸產生的精液則會生出女孩。性別的指定會在子宮內繼續,延續射精時噴出的左右空間碼。男胎被精準地存放在右邊的子宮角,而女胎則在左邊的子宮角孕育。

我們很可能會嘲笑阿納克薩哥拉斯的理論過時且古怪。

它獨特地堅持左右的位置,彷彿性別是由像排列餐具的安排決定,這當然是另一個時代的看法。不過在當時,這是革命性的理論,因為它促成了兩種關鍵的進展。首先,它看出性別的決定基本上是隨機的,所以需要隨機的原因(精子左右的起源)來解釋。其次,它推斷原有的隨機行為一旦成立,就必須擴大並鞏固,才能徹底確立性別。

胎兒的發育計畫至關緊要。右側精子找到了右側的子宮,再進一步發展為男胎。左側則被分到子宮左側,以便發展為女胎。性別的決定是一種連鎖反應,由單一的步驟開始,再由胎兒的位置擴大發展為完整的兩性異形。

性別決定的觀念就這麼維持了數世紀。

理論雖然很多,但觀念上都是阿納克薩哥拉斯的變形版本,意即性別基本上是由隨機的行為所決定,再由卵子或胎兒的環境加以鞏固和強化。一位遺傳學家在1900年寫道,「性別不是遺傳而來。」就連支持基因在發育中舉足輕重的最知名學者摩根,也認為性別不能由基因決定。

摩根在1903年寫道,性別可能是由多個環境因素,而非單一基因所決定:「就性而言,卵子似乎處於一種平衡狀態,它所接觸到的條件,很可能會決定它會產生什麼樣的性別。想要找出對各種卵子都有決定性影響的單一因素,很可能會徒勞無功。」 ▶▶ 閱讀更多 辛達塔.穆克吉《基因:人類最親密的歷史》

 
閱讀筆記
另一種生活/潛伏者的眼睛
聯合報 林妏霜
《另一種生活》書影。 圖/聯合文學提供
若借章緣喜愛的作家艾莉絲•孟若闡述,《另一種生活》的出版,同樣展映了從首部《更衣室的女人》始便寫作不輟的創作者,對於小說技藝的長期耕耘。而集子裡許多篇章所錨固之機遇與選擇,心理空間的搔弄、轉折活動的調度,這些故事的纖維都顯露了神采,也如孟若般對短篇小說的經營與琢磨。並非必要,但這或許回過頭來處理了她自身和現實之間的關係:台北、紐約、上海這些都會空間的移動軌跡,成就了她有所距離的異質視點;她認識世界的管道,其視線所及之處有自己用以識別的景致,覆之以個人的標籤。

也因為企求小說的「營養有味」,於是用文字施作了「接地氣」的土壤,章緣用沾了地的語彙,寫一種盼待落地生根、安居之所,但也可能因此被泥住了的生活。而這些文字語言的細微變化,也隨之種植了各式的疑惑與定位,為創作者生成與變動中的旅途紋路,拉出了多條註解。

這些每每重製的地理空間,異置「新一回合的空白」,讓章緣得以在移動經濟、物質世界裡,以他者之眼,繪製新段線,繪成一張專屬的內在地圖。而她一面作為一介生活潛伏者,一面同時以創作者的身分去展現那樣的空白。小說裡的角色在各個端點來來去去,少有一份已充分定域化的關係,而以差異隔之。

一步差池、一念無明、一筆勾銷,命運的留情與不留情,彷彿有了一條清楚的輪廓線。但她又擅於以不斷「越界」的方式呈現之:死與生的瞬間位移、拾級而上的生活與踏不上的台階、身分或階序之間的混雜之地,愛慾相屬到分離,並在邊界與中心闢出空間,以「劇場儀式感」搬演某種間歇與停頓,抑或疊融與淡出死亡帶來的倒影。在事情尚未明朗之際,總帶來一種宛若鏡頭對焦前的模糊曖昧。

這部小說集裡,社群與社群之間,儘管有所互動,卻依然施放權力的硝煙,精心布置城市的話語。有幾分繁華可供顯榮,就有幾分頹唐倍增如夢。儘管在兩者的邊界有什麼誕生與壞滅,得以從中更輕易地指認其斑駁的痕跡,但此處彼處,還是同樣的人間生活,圍牆誘發施展那些積澱著的權力。而這些各方皆富有者的轉身拒絕,牽引出弱勢者的一份沉默、消癟的志氣、無可訴人的委屈與怨尤,即使試圖搏求也最終不能,多半演示成厭世,人之常情質變成了信任或愛的塌倒。

因此盛年不再,窮途末路,將微小動盪演成激烈對峙,各種關係的彼此剝蝕。監禁、綁縛、糾纏、痛哭的儀式,反而將他們從對「另一種生活」的慾求中開解出來。雖然知道「花是怎麼開成的」以致能花憶前身,但終於明白無論如何將自己代入、偷偷替換、尋回失物,被別過頭去而犧牲的另一段人生,並不會從此得到償還,僅得俗常一句:有好有壞。章緣攜著一雙有溫度的潛伏者眼睛,儘管有時生成了焰,走出一道確鑿深痕,卻也被視線包裹,走成了一種經看。 ▶▶ 閱讀更多 章緣《另一種生活》

 
困地底怎求生?保暖、飲水、遠離危險
13名泰國足球隊員及教練受困鐘乳石洞10天,2日獲救生還後,英國廣播公司(BBC)訪問多名洞穴搜救專家,探究地底求生祕訣,專家強調重點是保暖、飲水、遠離危險。

以熱治熱 來碗韓式蔘雞湯吧!
用一碗滾燙的雞湯抵抗暑氣?這個方法讓人有點膽怯,但以熱治熱是韓國人的祛暑祕方,而最理想的武器就是蔘雞湯。在全年最熱的農曆三伏天,許多韓國人會擠爆蔘雞湯店,因為他們深信營養滿分的蔘雞湯可以平衡體內、體外的溫度。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