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7日 星期五

No.483《海裡的那檔子事》


細細品味【每日一詩】,悠活一整日∼輕薄短小的如珠詩句,讓你咀嚼再三、餘韻無窮,也歡迎創作投稿! 【聯合書報攤快遞】網羅各類型雜誌文章,為您精選最即時的周刊報導、最時尚的流行品味,最深入的知識饗宴。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科學文化頻道科學文化頻道科學文化頻道科學文化頻道科學文化頻道

☆★【☆科普探索.無限可能☆】科普漫遊精選叢書★☆

第483期 2018/07/28

海裡的那檔子事

  作者警語:
  各位親愛的讀者,如果沒有合格的鯨、鯊、魷魚、龍蝦,
  或其他受過訓練的海洋專家,從旁協助,
  請不要在家中嘗試書中的行為。

  海洋動物怎樣辦那檔子事,攸關重大,
  在洶湧波濤的海面下,隨時都在上演「生」之戲碼,
  瑪樂.哈德特帶著幽默機智與科學家的嚴謹,
  向我們介紹了鹹濕又狂野的海洋動物性生活,
  引領我們應如何把對於性趣的好奇,
  轉化為讓海洋生物更加豐沛的力量。

海裡的那檔子事


  海洋動物怎樣辦那檔子事,攸關重大,
  石斑魚最愛舉辦盛大的滿月性派對;
  藍頭魚每天要來一百五十次快閃式性愛;
  滑銀漢魚的五十道陰影,比格雷的更詭異;
  拖鞋螺喜歡疊羅漢,打造情人摩天樓;
  龐大的露脊鯨憋著氣,上演3P戲碼……

  辦那檔子事,也是一種裝備競賽,
  在海裡,尿液是強力春藥,
  雌龍蝦就靠這一味,降服心上人;
  介形蟲(種子蝦)是攜帶兩把長槍的雙槍俠;
  船蛸擁有一根可分離、可發射的那話兒;
  而鯨的陰道盤繞彎曲得非常厲害,
  精子顯然需要良好的自動導航裝置……

  瑪樂.哈德特帶著幽默機智與科學家的嚴謹,
   向我們介紹了鹹濕又狂野的海洋動物性生活,
  引領我們應如何把對於性趣的好奇,
  轉化為讓海洋生物更加豐沛的力量。

海裡的那檔子事

  變性策略帶來繁殖利益

  在海裡,雄性與雌性的界線,遠較陸地上來得有彈性。中年來一場小小的變性,是許多種海洋動物天然史中的一個環節,從小丑魚尼莫,到你桌上的鮮蝦盅裡的每隻蝦子。

  事實上,如果我們開始逐一點名海中的變性動物,那名單看起來將會像是一份馬賽魚湯的食譜:淡菜、蛤蜊、蝦子、以及許許多多的魚類。

  另外還有一些別的動物,像是海蟲及某些海星,牠們雖然沒有同意加入巧達濃湯,但是同樣在性別上展現出從善如流的本事。

  雖然很耗費能量,但是變性的能力是一個策略,可以推升一生繁殖的子女數量。原因如下:在某些情況下,某個性別的體積愈大(或年紀愈大),就能產下更多孩子。

  就人類而言,婦女繁殖力在二十幾歲達到巔峰,隨後就會走下坡。但是同樣情況不會發生在男人身上,相反的,他可以繼續勾搭年輕女子來生孩子,一直生到他五十多歲、六十多歲,甚至更老。

  現在想像一下,年輕男子,性衝動有餘,但經驗不足,不太可能獲得精明的女性的回應,因為她們只想讓最強壯、最聰明的養育者,成為她們的孩子的爹。

  在這些情況下,如果人們想要讓自己的子女數量達到最大化,而且如果我們能夠變性,那麼在人生起始階段先當女性,趁著自己還年輕時,與年紀較長的男子生兒育女。

  然後,在大約三十五歲,女性受精和懷孕能力走下坡時,你可以轉換成男性,另找漂亮美眉來做愛,抬高你的子女產出量。瞧!你不是增加了你的人類生產潛能了嗎?

  當然,這麼一來,你也必須忍受青春期的痛苦兩次。實際上人類生理太過拘謹僵化了,不會容許我們擁有這樣的性別彈性。

  其他哺乳動物也有同樣限制,包括象鼻海豹,牠們如果能有這種彈性策略,絕對獲益匪淺。

  想想看,那麼多被大塊頭的阿爾法雄象鼻海豹踢到海灘邊緣的小個子雄象鼻海豹,其實不妨先以雌象鼻海豹的身分登場,等到長得夠大,做好戰鬥準備後,再蛻變成雄象鼻海豹。

  太可惜了,大部分脊椎動物都沒有這種選項。

  魚類是個例外。雖然身為脊椎動物,但是牠們和許多無脊椎動物一樣,沒有這麼多限制。對牠們來說,變性的成本只是一個小小的代價,卻能換得滿大的繁殖利益。

(本文為節錄,完整內文請見海裡的那檔子事


 共識只是幻想?從蜂群遷巢看人類社會

科學新聞由Pansci.tw泛科學提供

文/知識大圖解

相信很多人都在生態紀錄片中看過,像蜜蜂、螞蟻這類具有社會性的動物,會互相合作去應付各種生存的挑戰,例如南美洲熱帶雨林的火蟻會和同伴互相緊扣形成「蟻筏」去渡過洪水。

牠們集體行動起來仿有共同意志,整個群體看來像一個有自己意識的個體一樣。

最近在io9 讀到一篇關於蜂群如何共同行動,和討論我們人類能否如蜜蜂一樣達成共識的文章。文中引用了一段記錄蜜蜂遷巢過程的短片。

蜂群有時因為出現新蜂后或其他原因而需要尋找新地方建立另一個蜂巢。從構築新蜂巢到新生蜜蜂長成往往要幾個月,所以這個行動關乎整個蜂群的存亡,選址必須慎重。那麼蜂群──上千隻蜜蜂的集團是如何決定新居的地點呢?

也許有會人這樣以為:應該是由蜂后帶領蜂群遷徙的吧?

其實不然。流行文化常將蜂后塑造成領導者,但事實上蜂后的職責只是跟雄蜂交配,和不停地產卵產卵再產卵的生產機器而已。(雄蜂更慘,交配後會被去勢。嗚!)

(本文為節錄,完整內文請見 【Pansci.tw泛科學】
共識只是幻想?從蜂群遷巢看人類社會



 

歡迎您完整轉寄本報,將優質科文知識介紹給您的親友,但未經授權請勿轉貼節錄於其他用途。

科學文化頻道 及 科文知識報
是由天下文化製作發行 所有內容著作權屬於天下文化及相關著作權所有人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04台北市松江路93巷1號2樓 
TEL:886 2 26620012      FAX:886 2 26620007     與我們聯絡:
 service@cwgv.com.tw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