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2日 星期三

訂閱經濟/企業必懂、消費者必看!萬物皆可訂閱的時代已經來臨。


【米奇巴克童書魔法盒】讓父母瞭解孩子思考與美感的「天賦」,陪孩子一起快樂閱讀、創意思考! 【biz互動英語報】提供商、職場中各式場合的速效應用英語,讓你在職場、社交領域掌握競爭優勢。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9/05/23 第108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新書鮮讀 訂閱經濟/企業必懂、消費者必看!萬物皆可訂閱的時代已經來臨。
父母的語言/嬰兒不是天生聰明,是「親子對話」能讓他們變得聰明!
除了死,都只是擦傷/勇敢闖盪,讓殺不死你的使你更強壯!
謝謝你,來到我身邊/過動兒母親不為人知的一面,從了解到接受面對!
一開口就贏得信任/關鍵在「語調」,而不是說話的內容!
閱讀筆記 秋刀魚的滋味/秋日和紳士

新書鮮讀
訂閱經濟/企業必懂、消費者必看!萬物皆可訂閱的時代已經來臨。
文、圖節錄自天下雜誌
圖/天下雜誌提供
企業必懂、消費者必看!萬物皆可訂閱的時代已經來臨。萬物被連結,數據被秒解,競爭關鍵在服務。

內容簡介: 生活大小事,只要固定支付一筆費用就能享用?當訂閱經濟遇上新科技與消費觀念改變,變化出史上最潮也最強的商業創新。

亞馬遜市值破兆,Prime超過1億的付費訂戶是助攻主力。汽車隨你開、火車與飛機隨你搭,給訂戶自由,也給公司帶來穩定現金流。芬達樂器不只賣吉他,還推線上教學,培養訂戶變樂手,成功黏住顧客。Netflix最在意的對手不是迪士尼、亞馬遜,而是如何精進它的訂閱服務。不只是影音、知識、軟體等內容產品可以被訂閱,現在連機械、地板(透過感測器創造數位分身)等工業產品,刮鬍刀、尿布、化妝品等日用品都可以被訂閱。過去六年,訂閱制企業營收成長是標普500企業的八倍多。沉寂已久的實體世界已經開始甦醒。訂閱模式不只是收費形式轉變,經營與工作思維也將徹底翻轉,從產品導向的一次買斷,變成與訂戶建立持續服務的長期關係,這才是數位轉型的全貌。

作者介紹:左軒霆Tien Tzuo & 蓋比.偉瑟特Gabe Weisert ,全球最大訂閱管理平台祖睿(Zuora)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定期舉辦全球性的訂閱研討會,並在史丹佛商學院教授訂閱商業模式,是最早提出「訂閱經濟」一詞的人。;祖睿《訂閱》雜誌總編輯,曾為雅虎、《富比士》網站、《安德魯哈潑隱世報告》(Andrew Harper's Hideaway Report)撰寫文章。

搶先試閱:〈鎖定年輕客群,法國國鐵任你搭〉

交通運輸業的競爭已經從垂直轉向平行,未來不再是車廠或航空公司之間的競爭。輕軌公司必須與共乘服務公司競爭,共乘服務必須與廉價航空公司競爭。每家公司都在爭取希望能隨時隨地出門旅行的乘客。

以成立於1938年的法國國家鐵路公司(SNCF)為例。如果你曾在歐洲當過背包客,必定搭過法國國鐵。對許多在城市工作的年輕法國人來說,週末搭乘法國國鐵回家是比較可靠的選擇。但過去數年來,法國國鐵面臨來自共乘服務、長途客運以及廉價航空的激烈競爭。法國國鐵知道,他們必須和這些新出現的交通運輸平台競爭,為了生存,他們決定推出全新的訂閱服務:鎖定16到27歲的年輕人,每個月只要支付79歐元,就可以搭乘法國國鐵到任何他們想去的地方。方案底定之後,法國國鐵只花了八個月的時間就正式推出。這樣的速度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不僅如此,過去,你如果要註冊會員卡常客計畫,必須花費三星期的時間才能完成,現在只要五分鐘。新方案的執行成效也讓人吃驚:目前有超過75,000名的法國年輕人搭乘法國國鐵。幾個月內,法國國鐵便達到年度成長目標。

「吃到飽的訂閱服務,在電信業、健身房、電影院已經是常態,」法國國鐵旅遊訂票系統總經理哈謝爾.皮卡爾(Rachel Picard)說,「年輕人需要更多自由,他們喜歡旅遊,但他們通常會拖到很晚才做出決定,不會為了折扣優惠而事先預訂。所以,我們的想法是:為什麼不運用線上訂閱模式,符合新的消費和旅遊習慣的改變?為什麼不提供他們吃到飽的搭乘方案?」為什麼不行?法國國鐵從既有的會員卡常客計畫蒐集乘客的行為資料,然後根據這些資料擬定全新的訂閱方案,再加上設計得當的後台系統,因此可以快速推出新方案。不妨想一想。一家擁有八十年悠久歷史的國營鐵路公司必須與新創公司競爭,例如極為成功的共乘平台BlaBlaCar,這家法國新創公司主要是媒合有遠距離交通需求的乘客與有多餘空位的車主,由乘客和車主共同分擔旅程的費用。他們運用雲端解決方案提供服務:例如Salesforce的顧客關係管理系統、祖睿的訂閱管理系統、SlimPay2的支付系統、AriadNEXT的文件查驗系統等等。

法國國鐵的案例證明了,一家老牌企業如何應用新軟體服務,快速做出回應。他們鎖定的是年輕族群,因此投入大量資源進行社群媒體監控與行銷。法國國鐵從一開始就知道,必須應用推特和臉書做為客戶服務平台,如今有數千名年輕人比以前更常回家探望家人和他們所愛的人。火車、自行車共享、地鐵、接駁巴士、汽車服務,都屬於平行競爭。但是透過有智慧的合作關係和平台服務,通勤大眾只需要一個帳號,便能無縫接軌且毫不費力地輕鬆取得不同網路提供的服務。真正的贏家不只能有效管理路線,還要能解決從A點移動到B點的所有問題。赫爾辛基正在實驗一款名為Whim的移動路線規劃應用程式,整合私人與公共交通工具網路,可提供即時的旅行路線建議。如果天氣好,甚至會提供更健康的路線。《經濟學人》曾寫道:「年輕的都市居民已經習慣取得使用權,而非擁有權,因此將交通運輸視為服務是必然的結果,也符合消費者需求。另一方面,在都市開車的成本不斷攀升,加上愈來愈難找到停車位。許多都市人都在懷疑,開車帶來的便利是否值得。1983年至2014年間,20至24歲的美國人擁有駕照的人數比例從92%下滑至77%。」

透過上述的企業故事,我們清楚看到,交通運輸從原本讓人苦不堪言、卻又必要的交易,轉變為與我們日常生活無縫接軌且符合直覺的應用服務。甚至,依據特定交通工具形成特定產業的想法,也開始受到質疑。如今,各大車廠開始收購自行車和接駁巴士公司,誰敢說航空公司不會是下一個被收購的目標?在此同時,航空公司領導人與數位媒體專家相互交換關於避免顧客流失、強化顧客維繫與顧客生命週期價值的做法,而鐵路公司也在跳脫區隔不同顧客群的思維,開始思考個別顧客的需求。未來,將會有更多新的可能,讓人興奮。 ▶▶ 閱讀更多 左軒霆, 蓋比.偉瑟特《訂閱經濟:如何用最強商業模式,開啟全新服務商機》

 
父母的語言/嬰兒不是天生聰明,是「親子對話」能讓他們變得聰明!
文、圖節錄自親子天下
圖/親子天下提供
嬰兒不是天生聰明,是「親子對話」能讓他們變得聰明!無關貧富,不論貴賤,「3000萬字計畫」帶你提升親子對話質量,不必花一毛錢,你與孩子的正向話語,就是幫助大腦發展的那把鑰匙!

內容簡介:研究發現,「早期語言環境」決定了孩子未來學習能力。大腦具備極高的神經可塑性,家長若常用適當方式對幼兒說話,不論是家庭經濟狀況、教育程度、社會地位如何,你與寶寶的優質互動與正向話語,都將是孕育寶寶優質大腦的最佳養份。

親子共讀時,你是自顧自說故事的人,還是「讓孩子說」?跟寶寶說話時,你常用代名詞,還是名詞?你常給予孩子指令?還是提供原因思考?書中提供的三T互動原則,帶你掌握親子對話交流精髓;十種情境示範對話,引領親子實踐「好好說話」奠基於芝加哥大學教授「三千萬字計畫」實證研究,父母能為孩子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從寶寶出生第一天起,充分掌握三T原則的「親子對話」;透過「共情關注(Tune in)」、「多說一點(Talk more)」與「輪流說話(Take turn)」,每位父母都能為寶寶的大腦提供「社交養分」,每個家長都可以是培育孩子大腦發育的最佳園丁。

父母與孩子間的每次正向的交談與互動,都是塑造大腦的絕佳營養,而且完全免費!掌握「親子對話」的關鍵核心,自然而然建立甜蜜美好的依附關係,更讓孩子的大腦發展維持最佳狀態!

作者介紹:丹娜.蘇斯金(Dana Suskind) ,醫師、教授、三千萬字計畫創辦人兼董事。該計畫是芝加哥大學醫院根據科學證實,早期語言接觸對發展中的孩子至關重要,所提出的研究專案。薩斯金醫師曾以「專案創新傑出領袖」獲頒芝加哥大學教師表彰獎。

搶先試閱:〈打破基因決定論:孩子不是生來聰明,而是「變得」聰明!〉

人類大腦的基本連結,也就是所有思考與學習的基礎,大都發生在生命的前三年。我們現在知道,最佳的大腦發展狀態取決於語言。一旦忽略這段時期,就是永遠錯過。美國「三千萬字計畫」創辦人──丹娜•蘇斯金在《父母的語言》一書中表示:貧乏的早期語言環境,為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極其關鍵。更重要的是研究已證實,它會對孩子三歲時的智商造成影響。

一九八二年,來自堪薩斯州堪薩斯市的兩名認知社會科學家,貝蒂.哈特與塔德.萊斯利,提出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他們為協助高風險學前兒入學準備所執行的創新專案,為何失敗?由於察覺語言對孩子學業成就的重要性,他們在療育課程中,納入嚴格的字彙訓練。課程目標是提高孩子落後的字彙量,如此一來,當他們進幼兒園時,就可以跟做好充分準備的同儕不相上下。透過密集增加孩童的字彙來提升學業潛力,看起來是完美解決方案。實際上並不是。在進幼兒園以前,那些正向效應已經消失,這些孩子與沒參加學前密集課程的人,表現並無二致。

他們尋求答案的行動,始於一九六五年。哈特、萊斯利和堪薩斯大學的同事開會,設計出「杜松園兒童專案(Juniper Gardens Children's Project)」,目的是徹底改善窮困孩子的學業成就。但杜松園兒童專案也隨之失敗,當時大部份的人輕易地將失敗歸因於「基因」或其他無法扭轉的因素。但哈特與萊斯利無法欣然接受這種「傳統觀念」。

他們提出兩個問題:1. 在嬰幼兒每週醒著的一百一十個小時生活中,發生了什麼事?2. 在那段時間發生的事,對小孩最後的發展有多重要?這兩個問題,帶出令人不可思議的領悟。根據哈特與萊斯利的見解,早期的語言接觸,對孩子最終學習成就具有影響力,這是社會思想向前邁進的驚人一步。

研究:發現三千萬字的差距

來自各社經階層的四十二個家庭,獲選參與他們的研究。研究費時三年。在這段期間,每月一次,每次一小時,研究觀察員錄音並記錄每件「小孩做的、別人對小孩做的、小孩周圍發生的」事情。哈特與萊斯利的研究初衷是為了尋找差異,但最後卻發現來自不同社經地位家庭的相似之處。例如:家長為「培養孩子適應社會生活,符合共同的文化標準,會教導孩子:『說謝謝。』『要上廁所嗎?』等等。」然而,資料雖然有廣泛的相似之處,卻也顯示明顯差異。其中一項差異,是從一開始就觀察到的情況:家庭間的說話字數。「只過了六個月……觀察員就可以預測,自己(在每個家庭)需要幾個小時的錄音謄本,並開始(輪流拜訪)『話多』的家庭,以及那些經常保持沉默的家庭。」在每次一小時的會面中,觀察員發現,有些家庭會花四十分鐘以上的時間跟孩子互動,其他家庭的親子互動時間,則不到他們的一半。日積月累下,彼此間的差異令人震驚。這些研究資料回答了最重要的問題:決定孩子未來學習軌跡的基本要素,是「早期的語言環境」,也就是家長對孩子說多少話,以及使用怎樣的方式說話。孩子若生長在擁有大量「親子對話」的家庭,無論家中教育或經濟地位如何,表現都會比較好。這些差異會表現在:•智商•字彙•語言處理速度•學習能力•成功能力•發揮個人潛能的能力。關於語言對學習的影響,哈特與萊斯利可能已有預感,不過他們也都對之前預測的準確度,感到不可思議。六年後,他們與同事戴爾.沃克(Dale Walker)重新檢視那群孩子,發現孩子三歲前曾接觸的說話量,也預測了他們九歲和十歲時,所表現的語言技巧及在校測驗成績。 ▶▶ 閱讀更多 丹娜.蘇斯金(Dana Suskind)《父母的語言:3000萬字,給孩子更優質的學習型大腦》

 
除了死,都只是擦傷/勇敢闖盪,讓殺不死你的使你更強壯!
文、圖節錄自方智
圖/方智提供
勇敢闖盪,讓殺不死你的使你更強壯!循規蹈矩,戰勝不了狂熱沉迷!

內容簡介:在別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麻煩事中,看見機會!人生就像一場酒會,沒喝醉的人永遠特別倒楣。所以,既然參加了這場酒會,就盡情痛飲狂歡吧!用最真實的面貌享受人生,才能創造出一些獨一無二的東西。

在日本,大家稱他「天才編輯」「出版界的金雞母」,他不崇尚菁英主義,也沒有特別努力,甚至曾經是混吃等死的魯蛇上班族。作為一個編輯和上班族,他的風格並不尋常,在旁人眼裡也許就像個瘋子,但他跳脫框架的工作哲學,卻同時為他贏得了金錢和名聲!如果你是出版人,你一定要看這個一年賣了一百萬本、商業書年度排行榜前十名有四本是他編的編輯,是怎麼做書的。如果你只是剛好愛看書,你更要看這個年輕人跳脫職業框架的工作哲學,把副業收入變成本業的20倍。

作者介紹:箕輪厚介 ,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畢業。2010年進入雙葉社,擔任時裝雜誌的廣告業務,從事業配、商品開發、活動企畫等工作。雖為廣告部職員,卻創立《日本網路新貴》雜誌,榮獲亞馬遜綜合排行榜第一名。2014年轉調編輯部,替見城徹和堀江貴文編輯作品。其後轉任幻冬舍,2017年成立NewsPicks Book,擔任總編輯一職,替堀江貴文、佐藤航洋、落合陽一、前田裕二編輯作品,創刊一年銷量即突破一百萬本。同時經營日本最大的網路沙龍「箕輪編輯室」,會員多達一千三百人,更超越現存的編輯框架,推出各式各樣的有趣書籍。

搶先試閱:〈拋棄落伍的老闆〉

一個上班族想要獲得自由,就得掌握金錢和人情。不過,如果你的公司不允許你這樣做,那就快點跳船逃生吧。這就好比你把小孩關在房裡,不讓他接觸外界的事物,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害怕到外面的世界,變成啃老族、家裡蹲。想讓孩子或員工成長,就該多鼓勵他們去外面闖蕩。公務員禁止副業倒還情有可原,一般民間企業用規定綁死員工根本莫名其妙,畢竟法律也沒有類似的規定。公司又沒有完全照顧員工的人生,有時候甚至還會降薪或裁員,什麼時候無預警倒閉也不曉得。像這種不安定的組織,憑什麼管束員工的私人時間?像這種老闆,就是把員工當成自己的奴隸在養,短視近利的公司,總有一天會被時代淘汰。

隨著網路問世,各個職業之間的隔閡已經逐漸消失。比方說,自動駕駛技術研發成功的話,未來汽車就不需要方向盤,到時候車子就成了「會移動的小房子」,汽車產業和建築不動產業的分界,將會越來越模糊。二○二○年第五世代移動通信系統(5G)引進後,就可以輕鬆召開視訊會議,不管在移動中還是任何地方都有辦法工作,搞不好連「移動」這個概念都會消失。未來離公司近不再是選擇住所的理由,郊區的價值會慢慢提升,人們會選擇氣候宜人或食物美味的地方居住。如此一來,就需要新的服務來發掘地方上的隱性資產。光是一個自動駕駛和通訊技術革命,就會在各個業界掀起變化,產生連動關係。在這種時代採取以往的鎖國政策,用閉門造車的方式做生意,絕對跟不上世界和科技的快速變遷。

過去日本在明治維新的時候,有一群留學生鼓起勇氣前往歐美學習。當初那些跟著使節團一起參觀的留學生,後來都對文明開化有極大的貢獻。一個經營者有沒有本事,一家企業有沒有前途,就看他們能否培養出勇於闖蕩世界的人才。企業若想持續創新,唯一的方法就是不斷送員工出去闖。我現在跟十家以上的企業或團體,簽訂了商品開發的合約。每天跟各行各業的頂尖人才接觸,能清楚掌握商場上的最新動態。我會從不同業界的人才身上找到啟示,預先判斷出版界未來的動向。成立新事業最關鍵的要素莫過於人才。我每天都跟不同業界的關鍵人物交流,一起從事媒體、音樂、IT、廣告、顧問、活動等工作,因此就算我要做出版以外的生意,隨時都找得到人才商量。

唯有放任員工從事副業的自由企業,才有辦法在亂世中生存。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多元化是一大武器。什麼能力會派上用場根本沒人知道,讓員工多多去外面接觸、學習非常重要。就像我講的,你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需要哪些能力。那些禁止員工從事副業的公司或老闆,完全不了解世界的運作方式,遵從這種過時禁令的員工也沒救了,兩邊都一樣糟糕。如果你在僵化的組織當奴隸,會跟著公司一起落伍,最後就跟恐龍一樣突然滅絕。

請馬上捨棄那些束縛員工的爛公司,飛向外面的世界吧。 ▶▶ 閱讀更多 箕輪厚介《除了死,都只是擦傷:一個狂熱編輯的革命工作哲學》

 
謝謝你,來到我身邊/過動兒母親不為人知的一面,從了解到接受面對!
文、圖節錄自平安文化
圖/平安文化 提供
過動兒母親不為人知的一面,從了解到接受面對!從迷霧摸索到為生命找出口,一段笑和淚交織的勇敢人生!

內容簡介:頂著北一女、台大外文系的光環,擁有令人欣羨的婚姻,何善欣的美好人生即將展開,人生的大考驗卻隨之而來。在眾人期盼下誕生的兒子,白淨健康,靈活好動,但這個動不停的孩子卻讓她隱隱覺得「不太一樣」。

直到後來兒子確診為過動兒,她才明白兒子的靈活不是「好動」,而是控制不住的「盲動」。過動和無法持續專注的問題,不僅讓兒子的課業學習和人際關係狀況不斷,也讓她的育兒之路充滿壓力和艱辛。她辭去工作,帶孩子求醫找答案;她想要幫助面臨同樣困境的過動兒和家庭,挺身而出發起創立中華民國過動兒協會,積極宣導、倡議和爭取社會資源與立法保障;後來,她走出婚姻,一肩扛起生活的重擔。這本書,是一個平凡母親與過動孩子真實的成長紀錄。經歷這段「過動人生」,她說:「人生,有些事情就讓它擦肩而過,不需想太多,繼續下一個旅程;有些事情,鏡頭拉遠了,回頭望,有了不同的體悟和了然,長出更深的生命和力量。」唯有愛,能超越有形無形的障礙,迎來淬鍊後的新生!

作者介紹:何善欣 ,過動兒的母親,也是中華民國過動兒協會的創會理事長,任內除了推動特殊教育法的修法,為過動症學童爭取權益,也大力宣導關於ADHD的知識與觀念。曾於《中國時報》、《聯合報》撰寫專欄,在健康廣播電台、教育廣播電台主持節目,曾擔任教育部特殊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經常到全台各地演講與授課,並任職於非營利組織。

搶先試閱:〈他真的不一樣!我的優雅不見了!〉

帶著兩個孩子回台灣後,再度開始上班族的工作。好些個傍晚,眼看著就要天黑,大兒子幼稚園就要下課了,但會議還沒結束或我手上的工作還未完成,心裡七上八下。常於下班後,暮色中,忍著胃痛,飛車開往幼稚園,能開多快就多快,只要不出事就好。為了兒子在幼稚園頻出狀況,也為了我有時遲接孩子,有的老師接受我的道歉之後,會善意地提醒我:「女強人」不要忘了媽媽的角色。我又開始懷疑兒子的狀況百出,可能跟我上班有關。其實,是不是女強人,隨人說去,但蠟燭兩頭燒是真的。家庭與工作,是許多職業婦女的抉擇和兩難。若孩子平順好帶,或許日子還可盡量調整安排;但若孩子有特殊的狀況,日子馬上變得捉襟見肘。我年輕時還有的一點氣質和優雅,就這樣慢慢地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狼狽和疲憊。同時,大兒子過動哥回到台灣,好像又變了一個樣。整個大環境,對他而言,到處是刺激,也處處是障礙。

爸爸開車在路上,他激動地叫:「為什麼每個人都在賽車?爸爸加油!衝啊!衝啊!」我們開車去看放煙火,遠遠看到一些零星試放的煙火,他就開始興奮:「我來,讓我來,我來放,爸爸快開,快衝過去!」很奇怪地,他坐在車子後座,雖然綁著安全帶,還是常跌到椅子下。我總奇怪那麼小的空間,他怎麼跌得下去。就算台灣交通不若美國順暢,他爸爸開車技術很好,我開車也不會猛踩剎車,但後照鏡中後座的他,常看不到頭,總是腳在上,頭不知在哪裡,一刻不得閒。如果是坐計程車,不用說,一定跌好幾次。我還常需到幼稚園和學校,跟老師、小朋友和家長道歉,但我知道兒子不是故意的。他水桶甩呀甩的,不知怎地就打到了同學的頭;跟隔壁同學玩呀玩地,就把人家衣服前後全畫滿了彩色筆。因為不想讓老師兩面為難,我總自動地和對方孩子的家長聯絡道歉,有需要時再加送水果籃;事後再和兩個孩子談談,期望他們還是好朋友。台灣那時還沒有少子化的問題,幼稚園和小學的師生比很高,一個老師要照顧的學生較多,很辛苦。教室也比美國的蒙特梭利教室熱鬧很多,像菜市場一樣,老師和孩子說話都要很大聲,兒子也跟著比較浮躁和過動。另外,也可能因為是學齡,進入小學前後,規範和要求變多,還要寫功課,兒子一時適應不來。

有了參考和比較

幼稚園老師不止一次問:「妳兒子好像比較純?」我心裡的OS是:老師是指比較「純」?還是比較「蠢」?從他闖的禍可以看出他很聰明,一點都不笨,我和他的爸爸,一個北一女、一個建中,智商都沒問題。老師要我多讀育兒書籍,我都虛心受教點頭稱是,不好意思承認其實已經讀了些,不知為什麼不太有用。而在美國早產出生的弟弟,不只可愛,還四個小時吃一次奶,白天常常醒著,晚上會睡覺,漸漸地可以一覺到天亮。更不得了的是,弟弟餓了會哭,吃飽了就不哭,還會在我的臂彎裡看著我笑!原來嬰兒與母親美好安靜的畫面,不是廣告上才有,母子互相凝視的溫馨片刻,不是照片上才有!原來育兒書籍沒有騙人,書上說的方法真的有用!

兩個都是兒子,都很可愛,都很健康,但是,很不一樣。我知道一樣米養百樣人,同樣父母生的,可以很不一樣。但我一邊觀察,一邊回想比較,總覺得怪怪的。以前沒有參考比較值,我把一切都歸因於是自己的問題,不是沒經驗,就是工作太忙。但生養了弟弟之後,做媽媽的直覺告訴我,大兒子真的不一樣!親戚說,是我書讀太多讀成書呆子了;朋友說,可能是標準太高、完美主義;有朋友笑我,洋墨水喝多了,想太多了;也有人說,可能是我們夫妻關係有問題,孩子才會這樣;更多人說,現在孩子聰明又精力充沛,都是這樣,長大就好了。不過,哪有夫妻不吵架?吵得比我們多的也所在多有,我們還為孩子辭去工作,改變生活方式,那麼努力。哪個父母不是從新手父母開始?不是從犯錯中學習的?就算我會犯錯,我還是比身邊一些母親更用心盡職呀?母親的直覺:以上皆非,大兒子真的不一樣。

妳的兒子是過動兒

後來,有人告訴我妳兒子是過動兒,是過敏導致的;有人說,過動兒是因為感覺統合失調,成長過程爬得不夠,才會這樣;有人說,是因為吃太多糖和食品添加物造成的;或者,是父母太嚴苛造成的,過動兒是暴戾家庭的產物;也有可能是被寵壞的,過動兒應該嚴加管教;另外,可能是因為父母標準不一致、婚姻失和……等等,眾說紛紜!可是,兒子從沒有什麼過敏症狀。他從小爬得超多,爬到膝蓋都磨破了,平衡感還特好,常特技表演;弟弟爬得沒有哥哥多,為什麼弟弟不是過動兒?有人比我寵孩子,也有人比我們家更嚴格,有的夫妻關係更糟或已離婚,也有的家庭比我們家吃更多垃圾食物,為什麼他們的孩子不是過動兒?如果過動兒是吃出來的,弟弟吃得跟哥哥一樣,為什麼不是過動兒?

開始尋找答案

我知道生活方式、親職教育、飲食健康、夫妻感情……對孩子的成長和發展很重要,都會有影響,但這些是造成過動兒的成因嗎?「相關性」不等於「因果關係」(correlation vs cause and effect),「相關」不等於「互為因果」。什麼叫做過動兒?成因是什麼?是天生的?還是被養成過動兒的?是胎教?還是吃出來的?長大會不會好?過動兒會生小過動兒嗎?弟弟也會被養成過動兒嗎?感謝老天給了我們家弟弟這個對照組,因著做媽媽的直覺,我想要找答案。因為帶大兒子四處看醫生,小兒子也還小,我再次選擇家庭和孩子,離開職場,全時間照顧陪伴孩子。孩子是夫妻兩個人的,但不會有人為爸爸貼上「男強人」的標籤,當時的我也沒想那麼多,一心想好好地教育孩子,並改善家庭生活品質,讓孩子和自己過得好些。 ▶▶ 閱讀更多 何善欣《謝謝你,來到我身邊:這些年,過動兒教我的事》

 
一開口就贏得信任/關鍵在「語調」,而不是說話的內容!
文、圖節錄自遠流
圖/遠流提供
關鍵在「語調」,而不是說話的內容!對某些人來說,展現自信是種天賦,但對某些人來說,卻是無法學會的能力。

內容簡介: 當你說話時,希望觀眾留下什麼感覺,又記得什麼內容?

根據羅伯.喬利斯三十多年的教練經驗,他發現過於鑽研說話的遣詞用字,無助於改善表達力及溝通技巧;自信誠懇的語調,才能影響別人看待我們的印象。舉一個你所信任的人,同事、客戶,或是朋友。為什麼相信他?絕不是因為對方說了什麼,而是他說話的方式。人們信任你,取決於你的態度,多過於你的能力,作者稱此為「軟技能」。如同唱歌一樣,「重點不是歌詞,而是曲調。」歌手的音色、節奏和聲調,才是決定歌曲好聽與否的關鍵因素。溝通專家麥拉賓(Albert Mehrabian)在「7-38-55」人際溝通法則指出,訊息中7%的情緒影響來自於我們使用的文字,55%的情緒影響來自肢體語言,剩下的38%則來自音調、語氣、語速、說話的節奏,以及停頓的力量。所以別再執迷於如何用字遣詞,去贏得別人的信任,因為,文字或許可以打開相信之門,但語調才能幫助我們•成•功•穿•越。贏得信任是一門「內在的功夫」,而羅伯揭開了成功最大的奧祕:相信自己。

作者介紹:羅伯.喬利斯 Rob Jolles ,羅伯.喬利斯是著名的演講者、教練、顧問暨暢銷書作家。他擔任喬利斯有限公司董事長三十年來,啟發了世界各地上萬人次的聽眾和讀者,並幫助他們贏得信任和成功。喬利斯的演說和工作坊遍及世界各地,合作對象包含北美、歐洲、非洲和遠東的企業組織,參與者則有銷售員、管理者、醫師、律師、親職團體、大學院校及金融機構。

搶先試閱:〈重點不是內容,而是語調〉

老天,我們對文字多麼執迷啊!我們一個字一個字地學習,然後再組成一個句子,拼出一段篇章,寫下一頁又一頁。文字有時讓人大笑,有時讓人流淚。成長的過程中,我們被教導「文字」是個人溝通時最重要的工具。好吧,我得說,我們都被誆騙了。假如文字真的這麼重要,為什麼很多人會因為害怕文字受到誤解或曲解,所以每次傳簡訊或郵件前都很緊張焦慮?會不會是因為光憑文字的話,其實根本無助於表達我們真正的情緒感受?我不是說文字沒有用,只是覺得文字的功能被高估了太多。事實是,有太多人所遇到的問題,都和使用的文字沒有關係,而是如何贏得信任。我們可以想方設法來掩飾,但問題依舊會糾纏我們。我們可以尋找不需要正面和客戶互動的工作,但卻無法避免和自己團隊的成員相處。我們可以避開造成壓力不適的社交情境,但有些聚會場合卻無法避免。

經過足夠的時間歷練,我們或許能學會掩飾自己缺乏自信心。然而,越會隱藏,問題就會越大,也越難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最終,我們會被逼至牆角。雖然迫切地渴望其他人相信我們,卻束手無策,也毫無信心,直覺地想仰賴文字拯救自己。有太多例子,文字幾乎注定讓我們失望,我們只好更加退縮到自我的質疑中。

假如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就不可能讓別人相信你。其實,背叛我們的不是文字,而是使用文字的方式,我稱之為「語調」。聽其他人說話時,其實就像看著魔術師表演:魔術師希望將你的注意力吸引到哪邊,就會努力引導你看向對應的道具。然而,這只是個轉移注意的幌子,讓你不再注意他的另一隻手。文字是你注意的目標,但語調才是魔法發生的地方。聽起來很簡單,的確,假如有這麼多人因為說話的方式,而非內容而感到苦惱,為何不聚焦在這本書要提到的﹁軟技能﹂呢?覺得很瘋狂嗎?我相信是因為引號裡的那個詞。該是檢視反思的時候了:把這個詞拆開成兩個部分看都沒有什麼問題,但卻不該放在一起,「軟」「技能」。

說到底,「軟技能」是什麼?這個詞指的是溝通、時間管理、解決問題、團隊合作、銷售、談判,以及基本人際相處等能力。「軟技能」常見的定義是「有效並和諧的與人互動」,聽起來挺好的不是嗎?不幸的是,大家對「軟技能」的印象並不好。舉例來說,聽到「軟」這個字,你做何感想?眾多的定義可能包含:不需要太多的努力或付出。這也難怪許多公司在節流時,首先砍的就是軟技能培訓的預算。有誰會願意捐錢協助課程來教授「不需要太多努力或付出」就能學會的技能?假如你上網搜尋「硬」這個關鍵字(它是「軟」邪惡的雙胞胎),會看到的定義為「需要許多忍耐或付出」。這麼聽起來,硬技能才是應該咬牙學習的吧?硬技能指的是打字、寫作、數學、閱讀、軟體操作等高貴的任務。

問個簡單的問題:你可曾聽說有人因為不擅長打字、心算能力太弱、軟體操作能力低落,而失去工作、丟掉重要客戶,甚至人生徹底偏差嗎?這些都不是阻擋我們的問題,因為即便上述領域出了問題,總會有數不清的方式能修正。相反的,軟技能很抽象,難以量化,但重要得多。事實上,越是深入探索軟技能的範疇,就越會領悟到這才是成功的關鍵。這就是為什麼在我的想法裡,任何有理智的人都不該輕忽軟技能,而必須正視這項時常被低估,卻足以改變人生的關鍵因素。大部分在信任方面受挫折的人,問題都不是出在硬技能,而是因為從來沒有人教過他們如何快速建立連結,與正確的人同盟合作,何時應當保持靜默,如何有效率地與客戶連結,或者容我直白的說:如何銷售。沒有人教過他們這些成功必備的軟技能,因為我們社會對軟技能的重視遠遠不足。

在學校裡,找不到太多相關課程;畢竟,誰會想去推廣名稱是「軟技能」的課程?所以,讓我們把這個詞彙徹底改掉吧!我考慮過「人際技能」或「生存技能」等說法,但最後相中的是「表現技能」。這個詞彙比起「軟技能」,多了幾分尊崇和迫切的意味,正適合用來形容這類職場的必要能力。「表現技能」將成為個人是否受雇用、受到其他人接納、得到升遷機會、贏得敬重的決定關鍵。幫助我們尋找贏得他人信任的必要能力,而第一步是相信「自己」,所以我們會由此開始。接著,演進到幫助其他人相信你,以及當你面對無法避免的自我懷疑時,該如何維持勇氣和自信。最後,則將探討個人應該如何維持新獲得的信任。 ▶▶ 閱讀更多 羅伯.喬利斯 Rob Jolles《一開口就贏得信任:從內在的改變,打造穩定持久的可信度》

 
閱讀筆記
秋刀魚的滋味/秋日和紳士
高苦茶聯合報
《秋刀魚的滋味》書影。(圖/允晨文化提供)
推薦書:廖志峰《秋刀魚的滋味》(允晨文化出版)

允晨文化發行人廖志峰第二本散文集《流光》出版後,叫好叫座。朋友們在臉書上起鬨,請他繼續寫、趕快出第三本散文集。某友問:「那麼,下一本該取什麼書名好?」他答:「就《流光光》吧!」我差點把一口咖啡噴到電腦螢幕上,可以想像他的無辜苦笑。

半生歲月暗中流光,人的精力、青春也跟著流光光。一句玩笑話意外精準。兩年後,新散文集出版,書名當然不是「流光光」,而是借用小津安二郎電影名《秋刀魚的滋味》。書皮溫潤,白色底、黑色魚,魚身上擺一台萊卡相機、一疊書、16杯咖啡、13碗酒、一支筆畫出五道橫線,明喻「攝影、讀書、泡咖啡館、坐居酒屋、編輯寫作」,恰是廖志峰日常五大工作,好樣的書衣設計。卸下書衣,封面上的秋刀魚被吃得剩下頭尾及骨頭,書、咖啡杯、筆、酒碗都掉出來,幻化成這本書的內容。

第一篇〈他們的時代〉即展現醇厚散文功力。一開頭寫裝訂廠,其實要寫的是曾參與台灣民主運動的回憶錄作者。欲寫這位作者,卻先寫深夜萬華的迷離神祕,以景襯人。從對志峰父親的回憶開始,描繪這位作者的背景、身形及氣質。藉貼身觀察這位作者的幾件小事,活跳出一個犀利謹慎的人物,驟然轉接他的鄰居,長年愛讀書的王詩琅老先生,以人襯人。文末將此書敬獻已逝父親及追求民主的那一輩人,感性收結。此文乃全書之鑰。

讀此書,總覺得我是不慎入鏡的路人。我比志峰兄小一歲,同在台北縣市成長,讀同一所大學,同一年畢業,經歷同樣的時空變換與繁華寥落。書中提及的鐵道、大河、小鎮、戲院、宮燈道、側門、後山水源地,同一時間我也混跡其中,只是當年我們並不認識。〈淡水的山居歲月〉寫他住的三合院農舍我也知道,因為我就住隔壁,緊貼水源路一棟鋼筋水泥四樓高的學寮,我們頑皮地取名「龍發堂」,引來房東抱怨、教官關切。我或許曾與打雷時狂奔回農舍收棉被的他打過照面。

工科的我與文科的他畢業後走上截然不同的人生軌道,二十五年後,這兩條線路才交會結識。我沒多大長進,像是小津電影裡,上學途中貪玩、模擬放屁的頑童。廖志峰則長成清和秋日裡,挾著爽風落葉踱入居酒屋的型男紳士。坐吧台前,就著一瓶溫清酒、一疊醃蘿蔔、一尾秋刀魚,在大竹研輕緩的吉他聲中,娓娓道來這些年他所經歷的人情、地誌、書話、物語。

秋刀魚的滋味,老實說,苦苦的。小孩子哪能欣賞?都是點鮭魚排,貪圖多肉油膩無刺。像我們這種熟成中年、即將老年的阿桑阿伯們方能咂舌品味。究其實,我們就是那一尾尾秋刀魚啊。以時光為火、社會現實為烤架、人情世故為箸筷,躺在架上不停被煙燻、燒烤、翻面。不論肥瘦,總能冒出油光、溢出魚香。廖志峰與他的《秋刀魚的滋味》就是用半生歷練、溫火燒烤逼出的苦味油香。整條都能入口。堅硬魚刺已酥脆,苦澀部位也甘美。就是這麼好的人與書。 ▶▶ 閱讀更多 廖志峰《秋刀魚的滋味》

 
郭台銘運用自身歷練 選總統拚經濟
郭台銘自認,自己赤手空拳打下今日鴻海帝國江山,靠的是實事求是、決斷明快的霸氣,這種一路披荊斬棘,克服困難,打造成功事業的豐富經驗,可以運用在政治上,帶領台灣走一條新路。

《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十一年的感動
如果你真的很熟《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前面的電影,坐到字幕全部跑完的一個…算是小驚喜吧,你可能會懂,然後會再次勾起一堆回憶,而想要靜靜坐在電影院裡不願離開。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