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世紀前,美國在「聯中制蘇」戰略需求下,與中共簽署第一個聯合公報—「上海公報」,推動美中關係走向正常化。五十年過去,從當年尼克森轉向和中,到今日拜登延續川普政策,仍視北京為主要對手,美中陷入全方位對抗,學者直言,此刻是美中關係一九七二年以來的最低點,「還在往下探底」,上海公報或已不再是美中關係的「定海神針」了。
美為孤立蘇聯 陸求確立一中
一九七二年二月廿八日,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森在上海與大陸總理周恩來簽署上海公報,全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聯合公報」。公報表明中共反對台灣獨立、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等活動;美方認識到(acknowledge)兩岸中國人都堅持一中,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對美國來說,上海公報最重要意義在於拉攏了中共,在國際上進一步孤立蘇聯。對北京來說,最大意義在於美方對於一個中國,首次表明了不表異議(not to challenge)的立場。此後,美中又在一九七八年、一九八二年分別簽署建交公報、八一七公報。三公報成為美中關係基石。
美中關係幾十年來雖有起伏變化,大致維持相對和緩,但近年關係急遽惡化,尤其川普時期頻頻發起貿易戰,並祭出「台灣牌」向北京施壓。拜登上台後,對中政策多延續川普,美中關係還有機會「再轉向」嗎?
台大政治系主任張登及認為,如果從更長遠時間看,中美關係不全然是負面因素。用美國學者沈大偉說法,美中關係很複雜,有很多面向。
歐巴馬任內 兩國關係已質變
但為何現在變成這樣?張登及指出,其實從歐巴馬第一任期後半就已經在改變,歐巴馬上任後與中國有一段蜜月期,之後南海情勢出現變化,雙方關係開始緊張,中共也開始維權,加上北京奧運和上海世博會極大程度鼓舞了北京,在胡錦濤第二任期,中美關係氛圍已經不同了。
他表示,大約在二○○九年,六方會談垮掉,平壤採取更激烈做法,還出現天安艦和延坪島事件,北京原本中立,後來比較偏向北韓,令美國感覺中國不是負責任的利害相關人,因此慢慢從夥伴變成競爭者,也開始有所準備。
張登及指,在此情況下,歐巴馬第一任期後期推出Pivot to Asia(東亞轉向),還推出TPP,等於是經貿北約,明顯是針對中國,這個轉變比川普二○一八年貿易戰還早了大約八年,「是在習近平上任之前就開始」。而川普上台後,跟中國還有一些bargain,但後來認為回饋不明顯,貿易戰開打後,美中從競爭變成對手,在科技、金融等全面鋪開,有人形容為新冷戰,他則用「寒戰」(Chilly War),比美蘇代理人戰爭還不穩定。
蘇起:美國獨大遭強力挑戰
南京大學國關學院執行院長朱鋒表示,五十年前尼克森訪問大陸,是美國面對世界力量板塊的重新布局,透過拉近與中國的關係來「聯中制蘇」,打開了中美關係正常化的大門。而當前中美關係複雜化,尤其是川普政府以來,美方把中國視為最大戰略對手,中美要重新回歸當年領導人的戰略眼光和責任擔當。中美都需要重新從歷史中尋找智慧,把握未來方向。
談到美中關係五十年來變化,台北論壇基金會董事長蘇起表示,當年美國最重要的考慮是「聯中制蘇」,後來意外地變成交往政策。現在最大轉變是,美國力量在下降,加上外交不靈活,無法「聯俄制中」,要同時面對兩個大國,美國菁英就很焦慮了。
美中實力在拉近,蘇起表示,看到中共起來挑戰,美國不服氣,就要更改過去五十年的政策,很大部分是情緒的影響,「美國不願意從獨大,變成與中國平起平坐,一定要衝(撞)一下,輸了再說,或衝不下去再來妥協。」
至於公報內涵,張登及認為,約束力都不是來自文字本身,而是雙方關係格局和國際體系結構所決定,當結構改變,原先條約或公報甚至可能一瞬間消失(無效)。如果有新的戰略要求,過去東西就不再是定海神針了。蘇起說,一中政策變成了美國玩弄的工具,當年的一中,是為了拉攏中共,現在反而要打擊中共。(系列四之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