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退化的七個時期 頭的重量大約是體重的七分之一,以56公斤體重來說,頭部大約是8公斤。如果用2000 c.c寶特瓶裝水來比擬,就是4大瓶的份量,如果將這4大瓶綁在一起,用手拿著,不消幾分鐘手就會痠到無力。想像一下,如今這樣的重量,是用細細的脖子來撐起一個大大的頭,就像是用細牙籤去插烤玉米;頸椎承擔的壓力是不是非常巨大? 據研究,只要低頭60度,頸椎所承載的重量為正常5倍多,另一個研究是,頭往前伸5公分,頸椎承重竟達原來的3倍左右。因此如果長時間低頭、伸脖子,頸部的肌筋膜在長期過勞的用力,容易充血、腫脹、僵硬,所以才會造就越來越多「肩頸僵硬」的低頭族。更值得注意的是,超過肌肉能負擔的壓力,會由深處的頸椎關節和椎間盤承擔,因此在前彎姿勢和壓力倍增的雙重加乘下,容易導致關節退化和椎間盤突出。 而會無意識做出低頭、頸椎前伸的姿勢,常見於閱讀、滑手機、用電腦、寫作業、改作業、批文件等,這涵蓋了學生、教師、工程師、會計、牙醫師、追劇族、行政、年輕人、銀髮族等,幾乎是「全民運動」了。 頸椎退化通常不是短時間形成,而是經過長時間的累積。在退化的過程中,依其症狀來分類的話,可以分為下列七個時期: 【第一期】→ 急性落枕。發作時非常疼痛,活動度受限,此時沒有嚴重的神經病變症狀,常被誤以為是肌肉拉傷。 【第二期】→ 多數發生在20歲以上的成年人。偶爾感到中度頸部僵硬或膏肓部位痠痛,通常出現在單邊,但每次發作可能會不同邊,並且持續好幾天,而且隨著發作次數的累積,疼痛時間也會越來越長。 【第三期】→ 大約發生在50歲以上。感到肩、頸、膏肓有持續性的疼痛,發作的頻率也越來越密集,此時期通常會因為頸部的僵硬,使得椎間盤突出的情況變得更嚴重。 【第四期】→ 疼痛會由膏肓漸漸轉移到手臂,還可能出現神經被壓迫的症狀。例如手麻、針刺感、灼熱感等知覺異常,或是肌肉無力、萎縮、神經反射異常等。 【第五期】→ 疼痛或手麻的症狀擴散到雙側的手臂。 【第六期】→ 慢性而持續的疼痛,出現在雙側的頭部、頸部、膏肓等地方。 【第七期】→ 可再細分為A、B二期。A期為已經壓迫到脊髓本身,兩側手臂、手部、足部會有麻或針刺感出現;B期為骨刺形成,因為壓迫到神經的關係,開始出現漸進式的癱瘓,或是尿失禁、排尿困難等症狀。 以上七期是頸椎退化過程病症的轉變,雖然說頸椎椎板退化到末期看起來很可怕、很嚴重,但是預防勝於治療,只要及早開始注意自己的姿勢,平時做好保養,一旦出現不適,立刻就診,便能有效減緩頸椎退化的速度。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