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俄軍在烏克蘭邊境集結開始,西方媒體就憂心台灣會是下一個受害者。烏克蘭的歷史多災多難,列寧與史達林時代的大饑荒尤其是民族集體記憶。當蘇聯瓦解時,烏克蘭人抓住獨立良機,莫斯科卻開出條件:把境內部署的核彈都移交俄羅斯!為了解決僵局,英美在一九九四年的布達佩斯會議上承諾保證烏克蘭的安全。然而,普亭在二○一四年併吞克里米亞,除了對俄國實施小規模經濟制裁之外,歐巴馬連武器都不肯提供烏克蘭。北極熊的胃口自然越來越大。
對台灣人來說,烏克蘭的處境能夠提供的真正啟示是:這是聯合國的成員國,舉世各國承認,地位早已確定。三十年後,普亭翻臉就開打,國際社會只是隔岸觀火。
普亭的這記七傷拳打慘了烏克蘭,也讓全世界腦震盪。所謂國家主權聽聽就好,誰的拳頭大,誰就是王道。坐擁六千枚核彈的獨夫不按牌理耍狠,大家只能馨香禱告。北約與美國顯然師承日俄戰爭時的清廷:劃遼河以東為戰場,作壁上觀!
拜登與歐盟、北約做了不少事,但是終歸畫地自限;老先生就怕誤觸三戰。
平心而論,情勢演變至此,基輔當局也犯了致命錯誤,明知不可能還是堅持加入北約是其一,國內的反俄氣氛持續高漲是其二。普亭是人類公敵,這點毫無疑問。然而,誰的隔壁住著黑道大哥,卻對他翻白眼,下場不難想像。
「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惟智者為能以小事大。」仁者不存時,智者更是可貴。烏克蘭境內烏語與俄語族群的矛盾由來已久。資深記者希欽斯日前在英國「周日郵報」回憶十二年前在克里米亞的觀察讓他預感不祥,也提到澤倫斯基在戰前的打壓異己行徑。反俄民粹當道,智者也只能坐視悲劇降臨。
無人能保證烏克蘭會因低聲下氣就免遭毒手,然而,情況最壞也不過如此,不是嗎?地緣政局改不了,小國只能睦鄰。最擅長這角色的非芬蘭莫屬。它本來被沙俄統治,趁著一戰與俄國大革命而獨立。布爾什維克政權還是意圖染指。一九三九年的德蘇互不侵犯條約讓史達林可以伸出魔掌;與俯首就擒的波羅的海三小國不同的是,芬蘭人堅決說不,逼得北極熊發動冬季戰爭。在三個半月內,芬軍以一比五的陣亡人數痛擊紅軍。儘管如此,清楚鄰居是地頭蛇的芬蘭還是割地讓步。一年後希特勒發動巴巴羅薩行動,它又加入侵蘇軸心國陣營。發現納粹敗局已定,芬蘭毅然單獨與蘇聯媾和。
所謂大丈夫能屈能伸,冷戰開始後,芬蘭選擇小弟角色,壓制國內反蘇言論,國際外交上則行與熊共舞策略。當西德布蘭德推動東進政策時,國內保守派指控他對華沙集團卑躬屈膝,把國家「芬蘭化」。冷戰結束後,這一詞搖身一變成了小國明哲保身的極致典範。芬蘭或許會加入北約,但這無損於那段因為扮演小弟而造就諾基亞的歷史。
烏克蘭的悲慘下場帶給蔡政府的政策調整就是擴大教召。他們不相信兩岸會兵戎相見,副總統賴清德的近日發言就是證明:「中國若出兵攻打台灣將不是一對一的戰爭!」八國聯軍都喬好了,台灣有金鐘罩護身,這位「務實的台獨工作者」當然會心無旁騖地繼續那趟務虛之旅。沒人知道台灣會不會出現一個臨陣不脫逃的澤倫斯基,可以確定的是,民進黨的「建國」列車最終將駛向烏克蘭而不是芬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