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2日 星期一

李奕萱/從大馬到台灣的自我再定義與環保再造


【好讀人文歷史報】以生活化方式,讓你輕鬆認識歷史上的大小新鮮事,並從全新視野觀照歷史。 爸媽的育兒神器、育兒神隊友【育兒生活Mombaby Lifestyle】,讓爸媽輕鬆自在,寶寶開心成長。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2/08/23 第5256期
 
精彩內容
 
心情札記 李奕萱/從大馬到台灣的自我再定義與環保再造
老編垚順/洋派風味也是一種鄉愁
 
 
 
心情札記
 
李奕萱/從大馬到台灣的自我再定義與環保再造
文/李奕萱/聯合報
子儇今年在台東南方草草節的攤位。攝影/Underground Studio

第一次見到創辦Underground Studio的黃子儇,是在台積電青年築夢計畫的期中發表會。他說話猶帶稚氣,站在台上,用帶著些許馬來西亞口音的中文,靦腆地說明自己如何設計海廢工具包,並結合台東在地旅宿,推動永續生態旅遊。

他的想法明顯不是一時興起,或是專門為了投計畫而生,2020年,他就已經與台東生活選品店東東市合作,回收熱氣球嘉年華的活動帆布,製作出第一批回收帆布包。之後,他以「回收再造」為核心,陸續用自發、委託的形式,回收台灣設計展、全國身心障礙運動會、富邦藝術基金會畫展等展演用帆布,賦予原本只能用一個月的耗材新生。

上網搜尋他的名字,更會發現出身於北藝大美術系的他,自2017年起就不斷推出各式帆布裝置藝術,把布料撐開,放入在地文化。例如在「台北當代客家徵件展」中,以柿子為主題,做出人可以走進去的橘色充氣空間;或是在台南龍崎的空山祭中,結合該區兵工廠的炸藥試爆歷史,設計特殊光影和充氣雕塑。

從藝術到創業,不斷「再造」的迴圈

如果只見過台上的子儇,可能會以為他相當內斂,但他其實是很「厚話」的人,一下用藝術家口吻探討媒材,一下是創業家的就事論事,沒多久,又流露出年輕人特有的張狂爆笑與哀嘆。

「以前都說三十而立,有辦法嗎?」如許多同輩,他為已過完四分之一的人生感到焦慮,這股迫切,推著他從藝術跨足創業。

創作和創業有很多不同,但子儇「回收再造」的核心,將他的每一步都畫成了彼此串連的迴圈。空間裝置藝術「再基地」計畫,他不斷拆解、縫合同一批帆布,加入不一樣的創意;創業初期的「微揹」計畫,他則是回收活動用帆布,再製成包包,延長原料使用周期;而在未來,他還想做到「不是以回收原料製成產品,是讓產品本身達到完全回收」。

「再再造」的概念正是為此而生,因應快時尚的風潮,子儇決定推動「回收產品」:消費者購買後,一定的期間——例如兩年內,如果想汰換包包,就可以把產品退回,換取五十到一百元不等的購物金。收回的產品,會由子儇搶在塑料粉化前的使用期限內,轉化為像是「時尚版阿嬤買菜袋」的「海廢工具包」,放到合作的咖啡廳、民宿裡,供自願淨灘、淨山的旅客借用。

過去的集大成,未來的起點

為了擴大海廢包的研究、宣傳與測試,子儇申請了台積電青年築夢計畫,在台東加深、加廣在地網絡,嘗試做出成果,

「常常大家淨灘或淨山,都要組織團體來做,我就想,有沒有可能這東西就在那裡,一個人也可以完成?」子儇希望在當地創造雙贏,旅客做環保更輕鬆,說走就走,靠海行銷的民宿和咖啡館,也能得到更乾淨的海灘。

這樣的理想,在他與東東市合作的時候,就吸引了第一批參與者:「打個蛋海旅」與「力卡珈琲」。兩店經營者聽了子儇的願景,自發帶著當時的海廢包1.0回到店內,供旅客借用淨灘。

一年多的合作中,業者除了給予正面回響,也提供旅客使用心得。子儇參考回饋,為這次的計畫製作海廢包2.0,增加可使用的周期,加大容量,還讓拉鍊可以全開,方便清潔。

現在,從金崙海灘一路向北,已經有八個店家響應,未來除了增加數目,子儇還想特別經營年輕人居多的都蘭地區,希望更聚焦、深耕一個區域,做出詳細數據。他也和推動部落共享的社會企業「都蘭國」洽談,試著把海廢包利用在部落的採集工作坊,幫助推廣在地文化。

青春的躁動與停滯,在異地再啟動

聽著子儇如數家珍地聊著台東的種種,不禁讓人好奇,來自馬來西亞的異鄉遊子,如何想出如此扎根於土地的提案?

時空要拉回他在馬來西亞的青少年時代,子儇形容那時的自己處在高度壓抑、停滯的狀態,他發現自己與父母「拚經濟」的價值觀有了出入,身分、自我認同更是讓他充滿迷惘,心智拒絕長大。

「很多我該學的,我都是逃避面對。」他在高中時,學科成績「爛到一個爆」。繪畫與美學,成為他和世界溝通的唯一出口。在他聽了到北藝大念書的學長分享後,一句「要選大學,就要選最好的」,把他帶到了台灣。

「來到台灣,就是全部重新開始。」不論北藝大是不是「最好的」,子儇得到了放下他人期待、釐清自己的機會。他開始思考以一個外國人的身分,能夠如何用藝術去介入一個空間,並累積自己的經驗。

於是,一個高中成績爛爆的學子,開始學習他鄉的人文歷史,吸收創作養分,足跡遍及許多台灣人也沒有去過的角落。

子儇曾形容馬來西亞「速度很快、講話先講重點」,台灣卻「要用很長篇幅講開始是怎樣、中間是怎樣、為什麼要這樣做」;有趣的是,他的生命速度似乎完全相反,在這片相對慢步調的土地上,他的人生裝了加速器,責任與挑戰加身,行程天天都滿檔,認真踏出的每一步,都滋養著他藝術家、研究生、創業家的多重身分。

創業「轉大人」而重新理解家人

曾經拒絕長大的少年,在創業的過程中完成內在的「轉大人」。他學會談合約的眉角、申請專利的重要性,尤其深刻的,是面對危機的心態。

去年,子儇回收再造一批活動帆布時,一篇相關報導沒有區分好「活動主視覺設計師」與「回收再造工作室」的不同角色,讓設計師誤以為子儇刻意混淆品牌。當設計師公開評論的同時,其他誤解、質疑的聲音也隨之而起。

子儇那時心情跌入谷底,擔心所有努力會付之一炬。最後,他主動出擊,與設計師溝通,也到社群網站上每一個負面評論下說明來龍去脈。

維護品牌的跌跌撞撞中,子儇更理解了從商的父母的不容易。他說自己在沒有底氣的時候,總是很容易「嘴軟」,可是他爸爸就很厲害,「講任何事的決策,或是想要拒絕一件事情,都有辦法讓對方聽起來不會不舒服。」

不過,儘管風格不同,子儇也慢慢找到自己前進的方法——在爭取他人的認同前,更重視自己的問心無愧。

「我對未來的期待是,大家不再需要談環保,只要在這個地方生活著、呼吸著,就會達到環保的效能。」朝著目標前進,想必子儇還會遇到許多挑戰,但他幾年來的努力,也已經讓他打好了底,漸漸有餘力講述、檢視過去,而Underground Studio未來又會帶來什麼樣的環保革新呢?真的非常令人期待。

第七屆台積電青年築夢計畫「青年永續島」開跑囉!

即日起開放網路徵件至10月20日止,築夢總獎金三百萬元!公開組可針對個人夢想、公益服務、文化交流及其他類型進行投稿。專題組以永續為題,邀請同學發揮創意思維,提出永續新解方!詳細資訊請上官方網站https://tsmc-udreamer.org/查詢。

老編垚順/洋派風味也是一種鄉愁
老編垚順/聯合報
這家餐廳不是連鎖店,外送範圍有限,不開放訂位,只能現場排隊領號碼單,即便午後兩、三點,可能都要等四、五十分鐘才有位子,再加上他們仍未接受「傅盼達」和「吳柏毅」代領,所以,想吃他們的比薩,不是件太容易的事。

打個岔,講到Pizza,由於音譯,中文用字常有不同,此店自定義為「比薩屋」,因此本文便稱「比薩」,以示尊重。

幸好,餐廳在國父紀念館對面,離捷運站很近,我很樂意打電話訂餐,再搭半小時捷運去外帶回來,與家人共享一頓美好周末晚餐。

如此洋派風味,深植我家四十餘年,傳承三代,也是一種鄉愁了。

我人生第一口比薩,是在吉林路南京東路交叉口一家餐廳裡咬下的,當時我可能不滿五歲,有趣的是,那不是我第一次吃該店食物,爸曾多次外帶回家,我每次吃到的都是炸雞和薯片,於是我一直誤會比薩就是炸雞的意思。

或許是大人擔心小孩受不了辣味肉腸、青椒和黑橄欖的滋味,外帶時,我一直與真正的比薩無緣,後來才在餐廳嘗到兩種餅皮。年幼詞窮,只覺得一種像餅乾,一種像麵包,兩種都好吃。

現在我知道了。像餅乾的叫薄皮,較接近義大利傳統作法,將麵皮甩、拍、□成圓餅狀,撒上莫札瑞拉與帕馬森起司,鋪上各種餡料,烘烤而成。像麵包的叫鬆厚,菜單原文是Homestyle pan pizza,所謂「家鄉味」,講得太抽象,事實上它有個更具體的名稱是Deep-dish pizza,顧名思義,是將麵皮揉進深鐵盤,依序放入起司、臘腸、絞肉、洋蔥、蘑菇等餡料,最後抹上番茄醬,烘烤三十分鐘而成,這作法是四○年代晚期芝加哥餐廳業者的創舉,和義大利飲食文化已無太多關聯。

吉林路上那家餐廳,來自美國加州,八○年代進駐台灣,在台北有三間連鎖店,另外兩間分別位於金山南路和光復南路。二十多年前,總公司結束台灣營運,光復南路店決定自行更名繼續營業,至今仍高朋滿座。

幸好它有更名繼續營業,雖然風味與記憶中稍有落差,但知其淵源,鄉愁得以排解。

結帳時,從皮夾裡掏出一張VIP卡,白底紅斜紋,中間印著店名商標,背面明確標示憑卡可享九折優惠,但未壓任何期限。卡是爸留給我的,妹也有一張,很公平;據說餐廳早就不再發卡,更顯我這鄉愁之珍貴尊榮。

 
 
 
訊息公告
 
 
 
 
衝鋒股拚突圍 中級反彈來了?該買什麼股?
也許一般投資人想都沒有想到,台股居然會藉著裴洛西來台、中共大舉軍演之際,一口氣大漲333點突破「萬五」壓力區,創下波段的反彈高點,但是這在法人的劇本裡可是有的,台股可能會走一個利空出盡盤,並趁著利空來洗盤,這也是不無可能。那麼問題來了,現在該買什麼標的?是短期搶反彈的?買長期看好的?

從台大迎新傳單事件 看漢文學習
一名台大學生在Dcard上發文,貼出今年台大的迎新傳單,不過仔細看才發現,文宣上頭是台語和英文,並無中文版本。看到這樣的報導,不奇怪,現在大學校園的學生會大多數被壟斷在特定勢力下,雖然校園投票率低落,名義上學生會是代表學生的官方團體,營造特定的言論氛圍。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