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的英文怎麼說? 一探二十四節氣的英譯邏輯 【閱讀重點】 - 北京冬奧開幕的二十四節氣倒數計時節目,英譯引起了曾泰元教授的好奇。節氣的翻譯是字字斟酌過後的結果,教授也提出了自己的版本。
- 曾泰元教授認為,翻譯的原則應該符合:簡單、一致、並且和過去的譯法有共識等原則。
- 雖然文化特色詞語的翻譯,以音譯最為常見,但即使未來音譯的節氣成為正式的英文單詞,依舊需要英文的解釋和定義。
2022年北京冬奧會於2月4日的立春開幕,開幕式的二十四節氣倒數計時令人驚豔。職業病作祟,我還留意到了裡面節氣的英文。 北京冬奧會不只是中國的盛事,也是全球頂尖的冬季運動賽事,節氣英譯的選擇,想必是專家小組字斟句酌的結果,值得我們認真參考。 solar term 節氣 solar「太陽的」+ term「時期」 「節氣」是 solar term,「二十四節氣」是24 solar terms,這是沿用已久的標準答案,也是冬奧會採用的。然而個別節氣的英譯,卻讓我感到有些異樣,不禁多看了幾眼。 冬奧會翻譯的24個節氣如下: 二十四節氣英譯 北京冬奧版 春 立春 Beginning of Spring 雨水 Rain Water 驚蟄 Awakening of Insects 春分 Spring Equinox 清明 Pure Brightness 穀雨 Grain Rain 夏 立夏 Beginning of Summer 小滿 Grain Buds 芒種 Grain in Ear 夏至 Summer Solstice 小暑 Minor Heat 大暑 Major Heat 秋 立秋 Beginning of Autumn 處暑 End of Heat 白露 White Dew 秋分 Autumn Equinox 寒露 Cold Dew 霜降 Frost’s Descent 冬 立冬 Beginning of Winter 小雪 Minor Snow 大雪 Major Snow 冬至 Winter Solstice 小寒 Minor Cold 大寒 Major Cold 一個「大寒」多種英譯,差在「大」如何形容 2016年底,二十四節氣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UNESCO) 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Representative List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Humanity) 。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官網上,未見這二十四節氣英譯的完整列表,只見節氣之首的 Beginning of Spring (立春) 和節氣之尾的 Greater Cold (大寒) 。這裡,「大寒」的英文 Greater Cold 就和北京冬奧會的 Major Cold 不同。 事實上,這也是我看冬奧開幕式節氣倒數計時的另一個印象──某些節氣的英譯,似乎和傳統的作法不同,難怪我產生了視覺停留,多看了英文兩眼。 一眼就看出來的,比如小暑、小雪、小寒用 minor 來譯「小」,大暑、大雪、大寒用 major 來譯「大」。而傳統的策略經常是用 slight 來譯「小」,用 great 來譯「大」,所以傳統上小暑是 Slight Heat,小雪是 Slight Snow,小寒是 Slight Cold,大暑是 Great Heat,大雪是 Great Snow,大寒是 Great Cold。 至此,同一個「大寒」就有三種譯法,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登記有案的是 Greater Cold,北京冬奧會用的是 Major Cold,而傳統上則多用 Great Cold。「大寒」的英譯不止這些,再查還有其他,比如1975年梁實秋《遠東英漢大辭典》的 Severe Cold。 答案如此多元,不免讓人心生困擾。節氣是中華文化的重要元素,是深入民間、影響生活的日常術語,術語的英譯不統一,或恐影響外籍人士的理解,造成對外傳播的障礙。 有兩個語法點需要留意。個別的節氣視為專有名詞,所以實詞的首字母要大寫,此其一。在常規的文句裡,節氣的英文名稱要加定冠詞 the,但在列表裡或作為標示語時,定冠詞一般省略,此其二。 曾泰元教授的英譯建議:簡單、一致、有共識 譯無定法。節氣的英譯有許多版本,有些完全相同,有些略有區別,有些差異較大,目前似乎未有定論。既然如此,我就不揣淺陋,略陳愚見。 我擬定了幾個節氣英譯的大原則: 1 以名詞片語來譯。 2 儘量採用基礎詞彙。 3 自成體系的節氣採取一致的譯法。 4 過去的譯法如已形成共識,儘量尊重,不另起爐灶。 「二分二至」的英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是也是國際術語,夏至 Summer Solstice 和冬至 Winter Solstice 是標準答案,沿用。春分有 Spring Equinox 和 Vernal Equinox 兩種說法,採平易通用的 Spring Equinox。秋分有 Autumn Equinox、Autumnal Equinox 和 Fall Equinox 三種說法,採平易通用的 Autumn Equinox。 另外,March Equinox (三月分點,春分) 、June Solstice (六月至點,夏至) 、September Equinox (九月分點,秋分) 、December Solstice (十二月至點,冬至) 是為了平衡南半球觀點的說法,北半球暫不考慮。 「四立」的英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立」用 beginning,不用 start。這兩個表「開始」的英文單詞基本同義,但詞頻以 beginning 為高,更為基礎常見,所以立春 Beginning of Spring,立夏 Beginning of Summer,立秋 Beginning of Autumn,立冬 Beginning of Winter。 「三小三大」的英譯。小暑、小雪、小寒的「小」用 minor,大暑、大雪、大寒的「大」用 major。小和大是反義詞,英文有許多選擇,但節氣的大小指的是相對程度,用比較級色彩的 lesser/greater 或 minor/major 或許較為合適。這兩組反義詞的語義近似,lesser 和minor 都有「較小的;次要的;輕微的」之意 (常可翻成「小」) ,greater 和 major 都有「較大的;主要的;重大的」之意 (常可翻成「大」) ,但 minor/major 的詞頻比 lesser/greater 高,更為常用,所以小暑 Minor Heat,小雪 Minor Snow,小寒 Minor Cold,大暑 Major Heat,大雪 Major Snow,大寒 Major Cold。 基本已有共識的英譯。另有幾個節氣的英譯已逐漸形成共識,可以沿用,包括雨水 Rain Water,穀雨 Grain Rain,芒種 Grain in Ear,白露 White Dew,寒露 Cold Dew。 芒種 (「種」讀「眾」) 的 Grain in Ear (穀物結穗) 需要說明一下。這裡的 grain 是「穀物」,也就是穀類作物的通稱,ear 是穀物的「穗」,in ear (又作 in the ear) 是「結穗」,芒種的意思是有芒作物已經結穗,籽實黃熟要儘快收割,下一撥作物可以播種了。當然,Grain in Ear 的英文可能讓人誤解,但這是農業術語,是需要另外熟悉的。 「清明」指的是大自然「純淨明亮」 可以進一步斟酌的英譯。有幾處英譯或可再行推敲,包括驚蟄、清明、小滿、處暑、霜降。 驚蟄,傳統的英譯多強調昆蟲甦醒,然而入蟄者不只昆蟲,只提昆蟲似嫌狹隘,重點若放在蟄伏,就能避開動物種類之爭。驚蟄是蟄伏過冬 (hibernation) 的動物驚起活動,因此驚蟄可譯為 Awakening from Hibernation (從蟄伏中醒來) ,也可譯為 Emerging from Hibernation (從蟄伏中出來,即「出蟄」) 。 美中不足的是,awaken (醒過來) 和 emerge (現身) 這兩個動詞都沒有「驚」的含義。若要二選一,awaken 的詞頻低,相對罕用,emerge 的詞頻高,相對常用,而且 to emerge from hibernation (出蟄) 是 hibernation 的常見搭配 (「入蟄」是to go into hibernation) ,因此我建議把驚蟄譯為 Emerging from Hibernation。 清明,指的是此時草木萌翠,春意盎然,大自然清潔明朗。有些英譯用 Clear and Bright,有些英譯用 Bright and Clear,詞序不同,都表達了「清潔明朗」之意,但都是形容詞,用來作節氣譯名比較不妥。北京冬奧版的 Pure Brightness (字面「純淨明亮」) 是名詞,意思到了,也是英譯唐詩「清明時節雨紛紛」時許多西方漢學家採用的說法,因此我建議把清明的英文定為 Pure Brightness。 小滿,指的是此時穀物「小得盈滿」,籽粒逐漸飽滿 (plump) ,但尚未黃熟。有些英譯的關鍵詞用了 full (形容一定空間已經飽和的「滿」) ,意象略有差別,但 full 比 plump 更為淺顯,而且 plump 有誤導性,容易讓人先想到身材的「豐滿」 (若 plump 作「飽滿」、「又大又圓」來解,是相對次要的意思) 。斟酌取捨,似乎還是以 full 為宜。至於「小」,這裡有「略少於」、「將近」、「幾乎」之意,可以對應到英文的 near (副詞 nearly「將近;幾乎」的形容詞形式) ,因此我建議「小」用 near,「滿」用full的名詞形式 fullness,把「小滿」譯為 Near Fullness (試比較 nearly full「快要滿了」) 。 「處暑」其實是「暑氣結束了」 處暑 (「處」讀「楚」) ,指的是暑氣至此而止,兩個常見的英譯是 End of Heat 和 Limit of Heat,二者似以 End of Heat 為佳,因為 end (盡頭;終止) 比 limit (限度;極限) 更明確,更接近中文的原意,而且 limit 恐怕會讓人想到極限、極值,造成誤解。比如常見的 speed limit (限速) ,指的是特定路段所容許的最高車速,英文裡少見的 Limit of Heat 容易讓人用類似的邏輯來理解,因而誤以為是炎熱的極值,也就是最熱的那一點或那一天。處暑,我建議用 End of Heat。 霜降,指的是露結為霜,黃河流域在此時一般會出現初霜 (first frost) 。常見的英譯多半用了 descent (下降) 這個關鍵詞,然而在英文的邏輯裡,雨、雪是下降的,但霜不是,霜是「到來」的,動詞用的是 arrive 或 come,比如 The frost has arrived/come. 翻譯「霜降」時,可把動詞改為名詞形式,譯為 Arrival of Frost (字面「霜之至」) 或 Coming of Frost (字面「霜之臨」) 。若要二選一,因為 coming 比 arrival 淺顯,所以我建議把「霜降」譯為 Coming of Frost。當然,若採異化、破格之策,用 descent 來傳達中文霜「降」的修辭與意象,也是有其文化價值的。 上述的探討,是我在前人的基礎上,整理、辨別、繼承、思索而成。我建議的24個節氣英譯,依序條列如下: 24節氣英譯 曾泰元版本 *橙色字體為翻譯和北京冬奧版不同處 春 立春 Beginning of Spring 雨水 Rain Water 驚蟄 Emerging from Hibernation 春分 Spring Equinox 清明 Pure Brightness 穀雨 Grain Rain 夏 立夏 Beginning of Summer 小滿 Near Fullness 芒種 Grain in Ear 夏至 Summer Solstice 小暑 Minor Heat 大暑 Major Heat 秋 立秋 Beginning of Autumn 處暑 End of Heat 白露 White Dew 秋分 Autumn Equinox 寒露 Cold Dew 霜降 Coming of Frost 冬 立冬 Beginning of Winter 小雪 Minor Snow 大雪 Major Snow 冬至 Winter Solstice 小寒 Minor Cold 大寒 Major Cold 節氣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特色,文化特色詞語的翻譯,以音譯最為常見,放眼世界都是如此。用漢語拼音來英譯節氣 (比如把「立春」譯為 Lichun) ,理所當然,不過這需要文化實力的累積,需要一定時間的等待,強求不來。即使未來音譯的節氣成為正式的英文單詞,依舊需要英文的解釋和定義。上述這些英文的斟酌推敲仍有其價值,還是一條不可繞過的必經之路。 文/ 曾泰元(東吳大學英文系前系主任) 史嘉琳《英語思維50講》每個人的英語基本功,看課程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