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分是父親節的季節,許多父親一定想過「財富自由」這個議題,財富自由是很多人嚮往的狀態,自由了之後就沒有經濟壓力了,心情將大為輕鬆。至於財富累積到什麼程度才算自由,父親間沒有定論,最近美國嘉信理財做的調查顯示,美國人認為退休準備要有一八○萬美金才夠,奇摩股市於兩年前的調查顯示,台灣人需要一一三五萬元才能安心退休。我常聽年輕人說想要四、五十歲就退休,每個人心裡面的夢想數字絕對因人而異。怎樣才算財富自由需要考慮的因素應該不只包含退休金準備的金額,還有想要有的其他花費,例如買房或換房、子女教育經費、大旅遊、職涯發展與其他人生夢想等,不一而足。對花費期望高的人,所需要累積的財富自由水準必然高於花費期望低的人。
其實,每個人想要的財富自由水準需要經由估算才會知道,不論計算出來的金額有多少,一定必須符合自己的收入、支出與儲蓄能量的現實,才是合理的財富自由。
常看到的情形卻是想要提早退休的人無法如願,或者是下定決心提早退休的人,最後退而不休,還是需要有收入才能滿足生活所需;主要原因是以前未曾或是無法合理地預估過自己的財富自由目標,財富自由停留在一個「夢想」的階段,無法退休,或者只是「概念」上覺得已經達到財富自由了就決定退休了。
如果我說你已經財富自由了,你可能覺得我在信口開河,其實我是很誠懇的。
一般人無法想像自己已經財富自由了,最可能的原因是財富自由對多數人而言是一種「憧憬」,覺得一定要有某種自己難以達到的財富水準才算是財富自由。但是如果仔細想一想,自己一定要有那種「達不到」的財富才算自由嗎?我們現在不自由嗎?我們雖然沒有別人的物質生活水準,可是有因此被剝奪走可以「追求快樂」的自由嗎?
開一輛比較名貴的車子,穿一件比較華麗的衣服一定比較快樂嗎?在哈佛大學教領導學的教授布魯克斯最近說,人只要有超過十萬美金,多一點錢只能減少不快樂(unhappiness)的程度,卻無法增加快樂(happiness)。讓人快樂的四個支柱是信仰、健康、家庭與事業,快樂不是「目的地」而是一個方向,如何把錢花在這四個快樂支柱決定快樂的程度。他的想法與我最近出版的書所提倡的全人均衡理財的概念不約而同。
因此,是否快樂的關鍵因素不是財富的多寡,而是如何用錢,規畫如何把錢花在堅定信仰、讓家庭更快樂、自己更健康、事業更進步、增進友情與社會公益等方面。經過人生理財規畫,只要我們能夠接受現在的所得現況,為現在的花費及未來的發展需求作適當的金錢分配,我們就會持續在快樂的狀態中前進,讓快樂「支柱」更為堅實。
所以,快樂是先接受自己的生活水準,以人生理財規畫讓自己專注於讓自己快樂的關鍵要素,在這個定義下,是不是絕大多數的父親都已經財富自由了呢?祝賀大家父親節快樂!
(作者為政大財管系名譽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