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前總統推動的募兵制,三度跳票。明年八十二年次及以前役男將有九千六百人徵服一年兵,其餘近三萬人則服替代役。但與馬總統就任前每年徵兵近十萬人相比,已有巨大落差。依目前募兵成效不彰及所費不貲觀,徵兵仍可能持續,乃至全面恢復。自古以來,就有「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的說法。經濟學家更強調服兵役的高昂機會成本,影響年輕力盛的役男就業、就學、出國深造,役期愈長,對彼等與社會的損害愈大;甚至有些刻意搞壞身體,如視力受損、體重過重、身體機能失衡等以逃避兵役,造成額外的社會成本。
另一方面,戰爭型態丕變,已不靠人頭、蠻力、近身搏鬥克敵;愈來愈依重科技、專業、頭腦致勝於千里之外、轉瞬之間,因此強迫青年入伍,不學無術、遊手好閒,對國防幾乎毫無助益。於是募集有志軍旅之士,長時間受專業訓練,人數較徵兵為少,戰力則無與倫比。
不過,如此美好憧憬,卻被殘酷現實無情打破;不僅募得人數不如預期,而且以每月戔戔之數月薪,要「好男」志願入伍,顯然也是痴心妄想,因而不得不走回頭路。
然而,我們確有第三個選擇,且是絕佳的選擇。
過去徵兵制被唾棄,只有一個原因:糟蹋人才。不論如何優秀人才進入軍中,在每天了無新意,甚至因循的刻板生活中將其才華浪費殆盡,甚至染惡習。這樣的兵役制機會成本無限高昂。
但若將國軍翻轉,變成超大的學校,一切都會改觀。上焉者,主動篩選可徵人員中智慧最高、專業最優、品格傑出者,依其專長編入國軍最高研究機構,一方面接受嚴格而精良訓練,一方面投入相關技術與知識研究,經過一段時日,此類機構即成頂尖研究中心,服役者可參與頂尖研究,發展出來的技能難有敵手。這些人才一部份可推薦前往國外頂尖學府深造,學成後或留軍中,或回國在業界學界服務,都會是國家最寶貴的成果。
下焉者,因個人或家庭因素,未能獲得良好教育或訓練,即可藉公費、全天候在軍中的教育,在最優秀教師的教誨、提攜之下,擁有一技之長,至少獲得適當的經師與人師的報導。
台灣最大危機就是技職教育瓦解、學校授課與現實需求脫節;將高中職或大學畢業生送入軍中強制學習一年,只要師資、課程安排得當,上述缺口即可局部乃至全部改善。一年全天候的精湛技職訓練,絕對勝過三年心不在焉、師資設備不足的形式教育。如果可援南韓現例,將國中畢業生隨其意願提前服役一年乃至更久,技職人才空窗危機立可解決。
當然,國軍人才、設備不足,正可與招生奄奄一息的高中職,乃至大專學校配合,共獲其利。而這些民、軍互通人才,對打現代科技戰的軍隊固然如虎添翼,對無數求人才如久旱望雲霓的台灣企業而言,更將如天降甘霖,「社會成本」云乎哉!(作者為經濟評論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