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外牆成為內牆,整個建築物也就有了「由現在進入古代,將歷史重新詮釋」的意義,新舊互融,彼此支撐……
朋友介紹一家好吃的鰻魚飯,店名是「守破離」,這三個乍看破破散散的字,令敏感的我馬上聯想到曾經守著的婚姻。然而,Google大神帶我得到另一個解釋:守、破、離指的是學習三階段,從遵守教導,打破範圍,到自創一格。這樣的解釋讓格局擴大了,感覺好多了。
閱讀繪本的路上,我也有過瓶頸和挫折的時候。或許你會問:「妳不是都鼓勵我們讀繪本就是一直讀、一直讀、一直讀嗎?哪裡有瓶頸呢?」我應該說清楚些,我讀繪本有如每個人在做自己瘋狂心儀的事,可能會錯過吃飯時間(或是做飯時間)、過度消費(毫不猶豫地買書)、耗盡體力(扛不動書或四處演講),也曾經質疑自己這樣到底為了什麼、有什麼意義?不過,2005年參訪了東京上野的國際兒童圖書館後,我恍然大悟。我或許可以因著閱讀許多外國繪本,對台灣的繪本閱讀和創作有所貢獻,就像當時參觀的建築物所象徵的意義一樣。
當外牆成為內牆
東京上野的國際兒童圖書館是建在舊有的皇室圖書館外面,由日本建築師安藤忠雄先生,採用保護包圍的維修方式,在保留舊的地磚、樓梯圍欄前提下,用新的建築結構撐起原有功能。也就是說,舊的建築整個被包在新的建築裡!
當外牆成為內牆,整個建築物也就有了「由現在進入古代,將歷史重新詮釋」的意義,新舊互融,彼此支撐。
這建築在1905年時預定為皇家圖書館,但那時正值日俄戰爭,日本國家經費縮減,很多建設落後。到1929年整修時,不過蓋了不到原始設計的四分之一。後來經過二戰的東京大轟炸,這個地方雖然沒有被弭平,但因其整建計畫並非國家優先處理項目,一直延宕到二十世紀末,最後在千禧年完成。
2002年,這裡正式開幕為「國際兒童圖書館」(International Library of Children's Literature,ILCL),理念是「因童書連結世界,開創未來」。2015年,後方增建的弧形建築也落成了,整個計畫終得以完整呈現,圖書館也再次重新開幕。
一個更好的自己
「因童書連結世界。」這一個月來,我對此相當有感觸。從月初到月底,我遊歷了好幾個國家,尤其是與繪本相關的美術館和圖書館,就為了完稿手邊的一本新書。我為兩者的連結做最後更新,也像校稿人員般查證內文是否符合現狀,彷彿一個創作的我和一個閱讀的我交替工作。
其實,這種有關「人」、「事」、「地」的書寫,因「時」而有異,本來就是可以理解的事,但我還是希望讀者閱讀時,能讀到現在的我,而不只有多年前、書寫當下的我。甚至,或許讀者能在閱讀時也思索起一路走來的自己。
為什麼需要將現在的我與過去的我做連結呢?因為我們都是踩著過去的自己,一點一點改變、成長。我隨時都在思考做一個更好的自己,也一直想要將這樣的理念傳達給讀者、聽眾和朋友。在書市低迷的時代,作者的功能有限,但如果找到方向,就像找到加油站,可以幫自己加油,也讓周圍的人放心,在人生的大路上繼續前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