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6日 星期五

意識覺醒_許瑞云╱別把藉口當理由,為自己負責

每週 一 出刊.2018.01.29
 
本 期 目 錄 簡介/舊報明細
與大師對談_樂喜拉╱屬於我個人的節拍與抖動的身體共 ...
意識覺醒_許瑞云╱別把藉口當理由,為自己負責
魅麗專訪大師 

與大師對談_樂喜拉╱屬於我個人的節拍與抖動的身體共舞

【圖文提供/魅麗雜誌】

2018-1-01

專訪蘇菲派靜心大師 樂喜拉

人說「好漢只怕病來磨」。再大的雄心壯志、勇敢堅強的意志都可能因為疾病纏身而層層剝離。今天我們採訪的對象是一位令人讚歎,不為病痛所綁架的修行人──樂喜拉。

我喜歡這個專欄。正當人們批評台灣媒體「不夠國際化」,到處盡是些吵架鬥嘴、行車紀錄、兇殺,巷弄間馬路新聞充斥,拓展國際視野的頻道或節目微乎其微。相較之下,我們這個專訪更顯難能可貴,每個月至少我們都會採訪一位鑽研身心靈發展的外國友人,從不同的國際視野分享其生命的洞察與展望。

第一次看到今天的受訪者樂喜拉,是從一支短片中。她燦爛的笑容,並未因身體受帕金森控制而減損,相形之下,反而呈現了一個非常獨特的動人畫面。她的身體隨著節奏搖擺,嘴角也隨著每次的抽慉而更顯堅強,她是一位同時散發著溫柔與毅力的快樂女人。這樣的女性開朗又堅毅,我們身邊鮮少遇見。

這一天下午,我們聊了許多關於她心靈成長旅程及她病發後的生命洞悉。訪談中的身體擺動與安定,取決於話題內容的放鬆與激情,一點都不單調。我倆一見如故,暢所欲言,我深深愛上她對「帕金森」的敬愛。沒有抱怨,沒有自憐,更沒有氣餒,閒聊中可以感受到什麼叫做全然的接納與臣服。她熱愛生命,其中當然包含了她的身體。

多少人因為生病而失去鬥志、失去歡笑,然而她卻從罹病中學會了欣然接受自己的不協調,同時進一步與抖動的身體共舞。她告訴自己,這就是屬於她個人的節拍;音樂不再只是存在於外在的環境,也從她的內在發生著。音樂已經占據了她的神經系統、形體與生命。

一位近七十歲的女性,有個愛她的兒子,跟愛她的伴侶,還有無數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及學員。「病」讓她對生命有更深的正面體悟。現在她每年都會定期安排全球巡迴演講、授課,探訪各地對心靈探索感興趣的朋友。

我眼前所看到的「帕金森」在她身上一點都不像病,反倒像一個不停歇的攪動器,當你靜靜坐在她身邊,時時感受到她一波波的笑容,一波波的溫柔,一波波的正向能量從中心一點一點向外擴散、延展。真希望朋友們也能從這平面訪談中感受到……

打開心
生命從此改變

賴佩霞:什麼是讓你踏上靈性道途的主要原因?

樂喜拉:我在德國出生,從很年輕開始,我就是一個求道者,總是在尋找生命的答案,所以自然而然地遠離社會。我對生命感到不快樂,我不喜歡人生,因為不能做自己,我也不喜歡待在地球上,所以成為嬉皮,離開世界的系統。嬉皮運動改變了當時整個靈性生態,許多人不再拘泥於傳統宗教信仰。

奇妙的是,當我打開心,世界就變可愛了,讓我回轉像小孩,每件事因此而改變。有人送我一張到瑞士的機票,旅程的目的就是蘇菲營。參加蘇菲營時,遇見我的上師。他出生在越南,住在印度、美國等地。我到印度旅行好幾次,然後遇到奧修,進而成為奧修的門徒,我的生命再次完全改變。我以前聽蘇菲上師說到,人生就是佛陀的生活,然後我遇到真正瞭解這是怎麼回事的奧修,所以我的生命
改變了。

從黑暗走到光明
踏入愛的途徑

賴佩霞:嬉皮運動讓你打開心,在嬉皮運動之前,你的人生過得如何?

樂喜拉:我對每件事都感到厭煩。我在巴黎讀書時,遇到哲學家沙特,還是找不到生命的出路,因為那個圈子的人們仍在頭腦裡打轉。那時我非常沮喪,找不到方法可以讓我不再悲哀。後來隨著嬉皮運動的興起,每件事都向我打開,這是我有過最不可思議的經歷,我從完全黑暗的地方走到光明的底下,我對此充滿感恩。我回到自然的天性,接著靈性就來到,我練習靜心,經歷到稱為上帝或存在的那一位,體悟到在我本質裡的天性。隨著嬉皮運動而來的就是靈性運動。蘇菲派對我是一個驚奇的意外,我之前對蘇菲派全然不知。在瑞士,蘇菲上師立刻點化我,教導我靜心,我得到許多支持,突然之間感覺自己飛起來,因為一切對我都變得有意義了,這是以前從未發生過的。

賴佩霞:蘇菲派主要在做什麼?

樂喜拉:蘇菲是一條愛的途徑。雖然我們做的是練習,基本上是在慶祝生命。我最喜愛做的是旋轉舞,在其中享受生命,感謝生命的每時每刻。生命帶領我走出恐懼與負面思想。當我不再視現有的為理所當然,就懂得感恩。所以,蛻變實際上發生在我們的本質裡,每個人的本質都是純真的,但我們對彼此有許多負面的想法,彼此投射,把自己和別人分開。蘇菲與「道」很像。我雖然喜歡蘇菲,但它相當嚴格與強烈,「道」卻能融化這種嚴格。我今年已經六十八歲,而且有帕金森氏症,對理解力的要求不再那麼嚴格,所以比較專精於「道」的講授。

有覺知活在當下
就是靜心

賴佩霞:你現在定居在哪裡?

樂喜拉: 我住在紐西蘭,稱為Absurdistan的地方,我有一個共生社區。我雖然得了帕金森氏症,實際上並沒有真正生病,只是有了這個病症。我跟社區的居民一起住,團體生活對我相當有益。我仍然分享靈性工作,每天做飯給大家吃,因為我喜歡烹飪。我們有一大片土地,可以種菜種花,好像天堂樂園,我在那裡教導生命與靜心。其實生命就是靜心,如果你活生生地、有覺知地活在當下,不需要特別去靜心。樹木沒有靜心,花朵沒有靜心,動植物就是這樣存在著。我和大家一起過著正面積極的生活,一切行動來自覺知,而不是僅來自反應。這片園地雖然不是完美的,但很適合我居住。

Profile
樂喜拉Zahira
•奧修早期門徒之一,修行蘇菲多年,認識奧修後逐漸瞭解真實之道,在奧修社區創辦蘇菲學院,帶領靜心課程。
•以蘇菲精神為核心,融合老莊無為思想以及禪宗修行等,教導愛、真實與自由,並活在當下。
•在過去的三十年走遍許多國家,包括台灣、芬蘭、捷克、義大利、吉爾吉斯坦、烏克蘭等國。推廣將冥想帶入日常生活中。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本期【魅麗雜誌 124期/ 1月號】
魅麗專欄 

意識覺醒_許瑞云╱別把藉口當理由,為自己負責

【圖文提供/魅麗雜誌】

2018-1-01

以為自己「沒得選」「只能這麼做」,這些都是自己的想法所帶來的痛苦。事實上自己永遠有選擇,選擇想做的事情,不委屈自己,能量自然流動順暢,身體也會元氣滿滿。

近幾年開始越來越多人關注「熟年離婚」的議題,不少邁入五六十歲的夫妻,因為退休,生活動圈瞬間縮小,兩人在家裡大眼瞪小眼,原本就存在的問題浮上檯面,不得不面對;或是有些夫妻感情早已不睦,卻為了「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而勉強彼此住在一起,等到孩子長大,才決定分開。

東 方傳統強調的「家和萬事興」,常會演變成僅維持婚姻表面上的和平,「勸和不勸離」的結果,讓一方長期委屈求全,總告訴自己:「這些事情沒什麼大不了的,大家也都是這樣,忍忍就過了。」妥協久了讓我們對痛苦和傷心的感受力漸漸麻木。尤其女性從小被教導,要溫柔、順從、多付出才會受人喜愛,所以更容易被委屈和生氣的能量卡住,鬱悶的負面能量累積久了,特別容易在身上產生胸悶、發炎,甚至形成腫瘤。

夫妻間過得不快樂,孩子也會承受來自父母的負面情緒。「表面上父母親和小孩同住看似很圓滿,實際上吵鬧或冷戰不斷的家庭,就不是一個健全的家庭關係,孩子受到的傷害更大,父母也等於在孩子面前對兩性關係做了最不好的示範。」

自己做決定
不把孩子當藉口

許多女性明明心裡很想離開不適合的婚姻,卻一邊埋怨,同時有很多理由解釋自己離不開的原因。許瑞云描述:「口中說著『父母不希望我離婚』或是『為了孩子』而勉強自己繼續待在不適合的關係中,事實上是自己害怕改變,而把做決定的責任推卸給別人。」

即使夫妻分開了,父母永遠是孩子的父母,親子關係永遠不會改變。解除不適合的夫妻關係讓兩人和諧相處,對孩子的成長來說,可能更是一個健全的環境。

夫妻關係不好,孩子容易有恐婚的問題。在家暴環境裡長大的小孩,女性容易對異性產生怨恨,以後越不容易遇到對的男人;男性也容易在無意間複製父親的方法,來處理兩性互動。

「如果真的想要為孩子好,就讓自己的生活過得開心,好好地活出自己的勇敢與豐盛。」孩子會希望看到父母過得快樂,請不要讓孩子背負著父母為自己犧牲的壓力。許瑞云提醒:「婚姻是自己的,無論最後選擇留下或離開,都要心甘情願承受。如果自己選擇要繼續待在這個婚姻裡,就讓自己過得快樂精采。」

與同性友人作伴
成長分享

東方的女性背負著太多傳統框架,容易只專注在家人、孩子身上,看不到自己。當人生重擔漸輕之際或經歷某些生命轉折時,才會回頭看看自己在哪?這時候很多女性開始踏上心靈成長之路,想要生命有所不同。當一方在前進時,就會期待另一半也可以一起成長,這時卻很容易遭受挫折或產生衝突。「當另一半沒有意願的時候,你得去尊重他自己的選擇。」

Profile
許瑞云
•波士頓大學醫學院醫學博士、哈佛大學公衛學院營養學及流行病學碩士、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運動生理學學士。
•美國老人醫學學會會員、美國內科學會會員、美國身心靈全人自然療法(ORI)會員。現任財團法人佛教慈濟綜合醫院一般醫學主治醫師。
•著有《哈佛醫師養生法》、《哈佛醫師養生法2》、《哈佛醫師心能量》、《能量運動DVD》、《神奇情緒療法D VD》。最新著作《轉念,與自己和解︰哈佛醫師心能量2》。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本期【魅麗雜誌 124期/ 1月號】
前期文章 全部歷史文章
出刊日期 出刊主題
2018-01-22 賴佩霞╱媽,請別再說⋯
2018-01-15 內在小孩_黃鼎殷╱凡人皆有框...
2017-12-25 內在小孩_黃鼎殷╱從允許別人...
2017-12-18 賴佩霞╱改變從支持開始
我要訂閱這份報紙 我要取消這份報紙 訂報說明
.本電子報內容由 魅麗雜誌 提供
PChome ePaper 電子報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聯絡 客服中心
廣告刊登消費者保護兒童網路安全關於PChome徵人
網路家庭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Copyrightc PChome Onlin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