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索比亞,人口在八千萬時,只有十九名麻醉師。最基本的手術,如剖腹產,都無法進行,導致很多產婦無謂地死亡。
美國「麻塞諸塞州總醫院」,開發了「剖腹產急救包」。裡面有麻藥K他命和使用手冊。讓缺乏專業麻醉人員和設備的地區,也能安全地進行手術。
這不是完美的麻醉方法,但跟完全沒有相比,這種方法安全、有效。目前已經拯救了一千四百多名母親的生命。
有些狀況,有些東西,不必求「最好」,只要求「夠好」。一味追求「最好」,反而會忘了「夠好」,才能創造整體的最大利益。
企業中這樣的案例很多。
以丟棄式刮鬍刀為例,龍頭品牌耗費鉅資開發像變形金剛般的產品:一把有五片刀片,還有震動把手等炫奇功能,單價高達美金廿元。
「Dollar Shave Club」這家新創公司靠著陽春產品(還送貨到府、一個月才美金三元),兩天內就吸引了一萬兩千名顧客。五年後,以十億美元的身價被併購。
有些東西,顧客不需要「最好」。顧客更在乎的,是價格、方便。
企業如此,個人也一樣。
買衣服、買電腦、找工作、找伴侶、帶小孩、選學校……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和心血,尋找「最好」。
凡事要求「最好」,結果是拖延或錯過。
凡事要求「最好」,可能陷入「全有」或「全無」思維,最後什麼都沒有。
凡事要求「最好」,會變得無法做決定。因為不確定手中的選項是不是最好。
凡事要求「最好」,會給自己極大壓力,以至於最後就算得到「最好」,還是悶悶不樂,仍然胡思亂想:會不會還有「更好」?
凡事要求「最好」,會忘了自己本身並不是最好。
凡事要求「最好」,會忽略了其實別人並不需要你的最好。
從小到大,我們接受的道德教育是「止於至善」。這讓我們的文化,特別不能接受「夠好」。對自己、對員工、對伴侶,對孩子、對服務我們的人,都要求「最好」。並把不能達到「最好」,歸咎於軟弱或偷懶。
但事實上,很多時候,選擇合乎時宜的「夠好」,需要更高的眼光、更清晰的邏輯,和更強的紀律。
當然,不是每件事都像刮鬍刀,「夠好」就好。家人生重病,當然要找「最好」的醫生。
什麼事情要「最好」,什麼事情「夠好」就好,考驗我們的智慧。
人生不能為非作歹,但也不必止於至善。評估每件事的緊急性和重要性,做出取捨。在邏輯上更嚴謹,但在口氣上更寬鬆。也許這才能讓我們在這複雜而混亂的世界,找到幸福和成功。
(作者是作家,網路媒體《創新拿鐵》創辦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