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早,在美式早餐店,大家優雅拿著刀子叉子,吃著自己眼前一大盤的美式早餐。
有一對父子坐在我隔壁桌。
孩子長得很高,快和老爸一樣高,很會吃,爸爸才吃到一半,兒子已經在「清空」他大盤子裡面最後一口生菜沙拉了。
突然,我聽到那個爸爸跟他兒子說。
「蛤,你這麼快就吃完了。」爸爸語氣帶著失望:「我本來還想吃一點你的薯條的……。」
我瞄了一眼,那老爸點的剛好是其他配餐,沒有薯條。
「哎,你好像都不懂得要留一點給你阿爸哦?」那個爸爸一副感歎萬分。
我聽到這邊,心裡也是想,這孩子怎麼這麼不孝順?
爸爸帶他吃美式早餐,一盤也要200多,長這麼大了,應該開始懂得回饋一點給爸爸,關心一下爸爸要不要吃,這是基本的孝道吧。
不過,那孩子也滿臉抱歉的答話了。
「我……沒想到您要吃……。」
老爸馬上打斷兒子的話。
「爸爸當然不會跟你說我要吃啊,你應該主動的……。」爸爸說。
到目前為止,爸爸說得合理,教育孩子的時機也很對,就是應該在這個時候跟孩子提起「主動關心」的重要,一個會留早餐給自己父母的孩子,以後到社會上,應該也會懂得「對別人好」,分享更多,給其他人。
原本這事情就這樣打住了。
沒想到,我聽到那兒子,卻繼續的對老爸「解釋」──
「我沒想到您『這次』要吃……。」那孩子委屈的說:「我每次都說要留給您吃,您總說不要、不要、不要,還罵我囉唆、假仙、夭鬼又假細禮(自己貪吃還假裝客氣)。」
我興趣盎然,繼續聽著。
兒子的語氣很懇切,並不是在和父親鬥嘴。
「然後,您有時候也說,明明我自己想吃,還故意這樣問,」兒子說:「您有時候也罵我,明明您現在已經吃飽了,我還故意這樣問,狠狠的拒絕了我的好意。」
「久了,我也不知道您什麼時候想吃,什麼時候不想吃,到底您是在客氣,還是在生氣。」兒子說:「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啊!」
我聽懂了這個兒子的意思。
這爸爸聽起來真的很「難搞」,然而畢竟我不認識他們父子,或許這個爸爸真的只是對兒子客氣、想留好東西給兒子吃,
不過,我倒是認識另一位親戚歐巴桑,很恐怖,逢年過節,帶東西去送,我們動不動就會「被罵一頓」。
她罵:「我們家,不搞這種俗套的!」
送禮者窘困不已。
她罵:「幹嘛這樣客氣來客氣去,浪費錢!」
送禮者好想找個地洞鑽進去。
以上還算溫和的,有時候,我們提了兩袋精心挑選的水果,被罵的更難聽。
「你們這樣,很假惺惺耶?」她罵:「送禮物要送到人家心裡,不是帶個禮物來就好了。」
你說,這是歐巴桑的客氣嗎?
但聽在我們送禮者的耳朵裡,完全不像是在客氣,而是著著實實的「罵我們一頓」。
被這種「難搞」的大人「搞」到最後,我真的不想送禮了。
然後,更奇妙的事情就發生了──
當我開始不送禮,一次,兩次,我就立刻從其他親戚口中聽到一些「不好的話」。
「那個人每次來,都不帶拌手禮,真沒禮貌!」
這,不就和那個吃美式早餐的爸爸一模一樣嗎。
當兒子忘了留東西給他吃,他立刻就發難了。
但,當年兒子熱情的給他東西,他也要難搞。
一個難搞的爸爸,對兒子最純真的一番「好意」,不加思索的「罵回去」,等於抹殺掉這個社會最後的一抹真心好意的小幼苗。
可怕的是,那個爸爸上一代傳下來的扭曲心理,也造成兒子以後繼續這樣對他的兒子。
一代又一代,別對別人太好,因為,真心對人,人家可能糞土還給你。
難搞的大人們,收起我們的賤嘴,好好的熱情回應每一個純真的小禮物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