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提供/東方IC、Gettyimages
新冠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疫情蔓延正在重創零售業,民眾不敢外出消費導致銷售下降;工廠關閉遲未能復工造成供應鏈中斷;向中國工廠採購原料的服飾、玩具等業者面臨出貨延遲,Nike和Under Armour等運動服飾品牌均受到波及。
儘管存在貿易戰、新冠肺炎疫情和美國總統大選等不確定性因素,全美零售聯盟(National Retail Federation, NRF)仍維持對今年零售額將成長3.5%∼4.1%,金額增至3.9兆美元的預測。然而,「新冠肺炎疫情」議題已出現在數十家企業的財報法說會上,甚至迫使一些公司調降財測。另外,根據美國Amenity Analytics公司的研究,新冠肺炎疫情對零售業構成非常大威脅,在短短2周內,COVID-19就在19個不同的零售商電話會議上,被提及了160次。
這股憂心也燒到其他地方,加拿大高檔服裝品牌Goose擔心中國遊客的客流量和銷售量下降,在中國設有門市的Nike和Under Armour等運動服品牌也提到了這種影響,而旗下擁有Kate Spade和Coach等品牌的Tapestry則承認,病毒爆發將對本年度的銷售產生高達2.5億美元負面影響。
運輸船閒置 玩具也卡關
《採購雜誌》(Sourcing Journal)的創辦人兼總裁赫茲曼(Edward Hertzman)表示:「零售商將很難採購商品,批發商將很難履行物流作業的義務。」他指出,即使不是直接從中國採購原料的品牌也會受影響,因為其供應商可能依賴中國公司。赫茲曼坦言:「實際情況是,即使是在孟加拉或越南,很多公司仍依賴中國的布料或中國的裝飾品。零售商的供應鏈也將因港口交貨延遲而中斷。」
的確,疫情對零售業的供應鏈已造成明顯的破壞,全球策略顧問與專業顧問公司柏克萊研究集團(Berkeley Research Group)的報告指出,在中國,疫情使得工廠關閉、工人無法上班,同時阻礙了旅行、商品的生產和運輸。法國海運顧問機構Alphaliner強調到2月下旬,疫情已經使大約9%的貨櫃運輸船隊閒置。
對玩具零售的影響尤其明顯,中國占進口量的80%以上。以柯特尼(Emile Courtney)為首的標準普爾全球(S&P Global)分析師在2月表示,疫情對美泰兒(Mattel)和孩之寶(Hasbro)等業者的第2季及以後的衝擊存在「很大不確定性」,可能會面臨供應鏈中斷。孩之寶在2月11日發佈的財報中,將新冠肺炎疫情加進投資人的風險因素清單,同時還提到了產品生產或運輸的延遲或短缺、成本增加或收入延遲的可能性。
穆迪(Moody's)分析師在2月的報告中說,服裝供應鏈可能很脆弱,而且疫情在中國的傳播加劇。他們強調:「疫情惡化可能會嚴重破壞全球服裝供應鏈,從而損害那些強烈依賴中國採購的公司,無論是直接還是間接。」
中美貿易戰 採購在地化
全球研究和顧問業者Coresight Research公司的主管德里斯可(Marie Driscoll)則表示,還好經銷商在美中貿易戰後或多或少將供應鏈多元化,否則情況可能會更糟。德里斯可說:「許多公司都在某種程度上實施在地化採購,這是一條更近的供應鏈。如果2年前發生這種情況(疫情),衝擊將更加劇烈。」
精品市場對這場疫情的因應方式與世界其他國家非常相似-關店與撤回。最常見的措施就是退出各種時裝周,許多設計師退出了巴黎時裝周(Fashion Week de Paris),包括卡爾文.羅(Calvin Luo)、馬瑪莎(Masha Ma)和王汁(Uma Wang)。此外,路易威登(LVMH)取消了2020年LVMH青年時裝設計師獎的接待會。亞曼尼(Giorgio Armani)取消了其在米蘭的現場表演,為公司史上頭一遭;上海與首爾的時裝周也都取消。
根據Coresight Research的報告,包括博柏利(Burberry)、Tapestry、Capri和LVMH在內的許多精品品牌,因為疫情而關閉部分中國門市,報告並指出由於中國消費者已經成為世界首屈一指的精品消費國,新冠肺炎疫情對精品品牌和零售商造成威脅。
確實,精品市場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中國購物者來推動其前進。根據美國管理資訊公司貝恩策略顧問(Bain&Company)的報告,2019年,精品在中國的銷售額連續第2年增長20%。此外,中國購物者的精品消費額占全球市場的33%。時尚業律師兼Phillips Nizer法律事務所合夥人的貝爾(Alan Behr)說:「精品零售主要仍講究個人體驗。因此,如果你的客戶擔心與人接觸,則你的業務將面臨新的意外挑戰。」
疫情也迫使消費者避開實體店面。Coresight Research指出,很多人不願意聚集在擁擠的公共場所,這正在傷害實體零售商(尤其是購物商場)的客流量。根據Coresight Research調查,超過25%的美國受訪者說,至少在某種程度上會避開公共場所;58%受訪者表示,在疫情惡化下計劃這麼做;逾40%受訪者說,他們「避免或儘量不到商場/購物中心」,而逾30%表示不去商店。此項調查並指出,在疫情惡化時,受訪民眾最想避開的活動是逛商場與購物中心,其次是搭乘公共運輸、國際旅行。至於其他購物模式,例如:生鮮食品雜貨店購物,受影響程度較小,但仍有逾半數希望避開零售商店或減少去零售商店。
線上受惠 難逃缺貨隱憂
不僅是傳統的零售商店,設置在各大機場的免稅店銷售也受到打擊,尤其是在亞太地區。英國數據分析和諮詢公司全球數據(GlobalData)之前預測,今年亞太地區的免稅店銷售額將達到434億美元,但隨著疫情肆虐,已經將預測下調19.1%,降至352億美元。
貝爾也警告消費者儘量少出門,疫情的發燒已使運動賽事和演唱會的銷售下滑,而與度假相關的露營裝備和紀念品銷售,也隨著人們減少旅行而萎縮。貝爾說:「疫情問題已遍及整個供應、銷售和消費鏈。贏家可能是線上零售商和服務供應商。」確實,誠如貝爾所說,隨著購物者避開實體零售,數位銷售正在上升。線上生鮮食品商店Farmstead的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艾倫庫馬南(Pradeep Elankumaran):「這段期間的交貨量比往常成長30%以上,很可能是擔心疫情,因為越來越多的人在家工作並且避開人群。」
《改造零售業:後數位世界的銷售未來》(Reengineering Retail: The Future of Selling in a Post-Digital World)一書的作者史蒂芬斯(Doug Stephens)說:「這種新興的流行病就像是在已經爆炸的零售業中添加噴射燃料,Amazon和少數幾家業者將是最大受惠者。」但線上零售商也很難毫髮無傷,仍無法避免許多零售商面臨的供應問題,例如:缺貨,由此可知零售業不論線上線下都將遭受新冠肺炎衝擊,如何贏來復甦,將是今年必須克服的難關。
【本文出自《能力雜誌》2020年4月號;訂能力電子雜誌;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