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筆者看到一則「新聞」內容指出「若將時間拉長至10年,勞動基金的收益率高達6.74%,較銀行2年期定存利率高出近4倍」。其「言下之意」是說:「將資金自行投入股市」的做法「恐怕並非明智之舉」。
話說屬於三層退休金制度第二層—「企業年金」的「勞退新制」帳戶內退休金,目前是由勞動基金運用局負責投資,並享有2年期定存的法定最低保證收益。其對於一般勞工大眾的最大「好處」便在於:平均收益率低於保證收益,政府仍負責任補貼至保證收益,可以讓勞工無須憂慮虧損問題。
然而,正是這樣的「好處」,反而是筆者比較建議勞工朋友們,可以將自己的勞工退休金「整筆提領出來『自行投資』」,其主要的理由有二:
選擇月領還是一次領?
理由一、勞退並非「活到老,領到老」,只能領到平均餘命。因為依照現行規定,新制勞工退休金的請領資格為年滿60歲且年資達15 年,可選擇「月領」或「一次領」。領取金額依據勞工個人專戶中的累積金額而定,即使選擇月領,領完帳戶資金後便無法再領取。
而根據內政部發佈的統計資料顯示,國人2013年的平均餘命是80.2歲。也就是說,假設一般上班族,若選擇在60歲後「退休」,並開始提領勞退個人專戶裡的錢,就只能選擇分20年提領。
然而,在醫療科技發達與生活水準提高之下,萬一上班族一下子活超過80歲,那之後的生活財務支持,就只剩下三層退休金裡,第一層的「勞保老年年金」(以每年1.55%的年資給付率計算,假設工作滿30年,所得替代率就是1.55%×30年=46.5%。但因為有薪資最高投保上限,所以,以上高所得替代率,是指「投保薪資在4萬3900元以下(現在的最高級距已是4萬5800元)」者與自行準備的退休金了。
更何況,第一層的勞保老年年金部分,因為受到嚴重少子化、老年化影響(繳保費的人,越來越少;領退休金的人,越來越多),以及原先保費精算的嚴重不足、年化報酬率不高,就算勞保是屬於「隨收隨付」制,只要政府持續撥補稅收進去,就「永遠不會倒」。
勞保老年年金給付比例恐變少
但是,當繳稅的人越來越少之際,就算勞保老年年金的退休後所得替代率,可以有「退休前月薪近5成」的水準,未來政府為了不排擠掉稅收的其他支出,勢必要像之前軍公教退休金改革一樣,將勞保老年年金的給付比例「大幅調降」。如此一來,恐怕將不足以支應正常的退休生活。
理由二、勞退基金資金運用的投報率非常低。儘管勞退基金近10年的投資年化報酬率6趴多,已經是非常不錯的水準了。但是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勞退新制退休基金近5年的年化投資報酬率是6.55%,近10年的年化投資報酬率,就降到只有4.76%。也就是說,一旦勞退基金6%的年化報酬率,將時間拉長為20年或30年,數字絕對會下降更多。
再說了,以目前成立滿20年的台股ETF—0050為例,年化報酬率就有10%左右的水準,幾乎就已經「完勝」勞退基金「10年年化報酬率6.74%」的數字。
建議一次領出來「投資生利」
正因為以上兩大理由,筆者還真的想建議所有符合資格,請領勞退新制退休金的上班族,還不如把這筆退休金「一次提領」出來,再自行投資生利。只不過,在投資標的的選擇上,一定要特別小心謹慎才好。
筆者記得之前,曾有媒體介紹一種勞退的操作方式是:依據勞保局範例,勞工年滿60歲,假設平均餘命23年、利率1.1473%、專戶總額100萬,其可領月退休金為4117元。
假設把這100萬領出來,投資年化殖利率5%的債券型基金或ETF,每月可領4166元,此時僅領取利息,並沒有動到本金,就比勞退月退金本利一起領4117元還要多了。
但是,筆者非常不建議這種方式,因為一來,配息型標的(債券型基金或ETF)的「年化殖利率」,並非保證年年數字相同;二來,「更高的配息」,都有可能「吃到本金」。所以,筆者比較建議以下幾點建議:
買0050市值型ETF讓退休金長大
首先,直接把所有勞退個人帳戶裡的退休金領出,並購買產業及標的數儘量分散的主動型共同基金,或是像0050這樣的市值型ETF,才能讓退休金在「較低的風險」之下「長的更大」。
筆者實際試算過,假設在年化報酬率6%,以及每月同樣提領4117元之下,一次領出整筆100萬元的勞退個人帳戶退休金並投資,可以讓上班族領到100歲時,帳戶裡還剩下近190多萬元;就算年化報酬率只有與定存差不多的2%,也可以讓退休上班族到89歲後才「花光」。
其次,假設上班族60歲後,還有工作能力及收入,暫時不需要花用到這筆錢。其實,也可以考慮將每月可領取的4117元,進行定期定額投資,而不是輕易把錢花掉。如此,才能讓退休金「能夠繼續長大」。
再者,「整筆領,並繼續自行投資」策略,只適合第二層的勞工退休金。目前依照現有制度,上班族退休後,可以有第一層的「勞保老年年金」,以及第二層的「勞工退休金」兩筆錢可領。儘管第一層的「勞保老年年金」,只要符合一定資格,勞工也可以選擇「一次領」。
但是,由於勞保老年年金「一次領」與「按月領」的計算基礎差異太大(一般按月領取超過7年多,總領金額就超過「一次領」的金額。筆者實際計算過,除非投資人可以確保,自行投資的年化報酬率,可以達到15%以上;否則,「一次提領、自行投資,並且按月領取同等金額勞保老年年金」的策略,無法讓上班族「撐過」84歲,也就是65歲退休後的不到20年的時間)。所以,屆臨退休的上班族,在進行相關規劃時,可千萬別將兩者搞混了。
最後,與其「額外自提6%,以便享有節稅並提高未來可領退休金」,真的還不如「自行選擇投資標的投資」。因為,就算自提可以享有「可自薪資所得總額中全數扣除」的節稅優惠,但是,透過委外代操的年化報酬率,實在是「不夠理想(這是因為,勞退基金有「保證收益」這一項規定,反倒讓基金不敢承擔較高的風險,以獲取較高的報酬,並且擺放太多資金部位,放在報酬率較低的固定收益型標的上)」,以致於無法達到「有效率累積退休金」的目標。
筆者實際試算過,如果25歲進入職場的年輕人,薪水從今(2024)年最低工資水準(勞保月投保薪資)—2萬7470元起跳,就算每年薪資單利增加2%,但如果年化報酬率只有4%,那麼到他60歲時,勞退個人帳戶中,約只能累積出202萬多元的退休金(假設累積到64歲時,退休金帳戶金額可達約252萬元)。
用0050多累積出「700多萬」退休金
然而,假設以0050 ETF,20年平均年化報酬率的10%來計算,35年後約可累積出近765萬多元;就算年化報酬率降到6%,也能累積出308萬元左右的退休金。
一旦把節稅優惠因素考慮進去,在以上所有條件不變之下,就算上班族自行投資6%的薪水,卻必須被扣除最高累進稅率40%的個人綜所稅稅率(假設自行投資本金,就只有「自提6%月薪」的6成。附註:雖然這不完全符合「投資先行、稅後課」的順序,但為了簡化計算,而採用此方式),由於勞退基金年化報酬率,遠遠輸於0050年化報酬率(約10%),60歲時所累積的退休金,還有459萬多元之譜;另一方面,具有(最高40%)節稅效果的「自提6%」方案,在年化報酬率只有6.74%之下,就則只能累積到361萬多元而已(請見下圖)。
且從上圖當中,還可以看到一個重點:除非上班族的個人綜所稅率,是高達30%以上,且自行投資的年化報酬率低於8%,其累積35年後的總資產金額,也才會低於「勞退自提6%」的總累積金額。
當然,很多讀者看了之後會說:投資有賺有賠,妳怎麼可以這麼篤定未來20、30年的年化報酬率,就一定有10%的水準,而不會大幅縮水?筆者完全不否認,會有這樣的「可能性」。
但是筆者認為首先,只要台灣這塊寶島「不會沉沒」、經濟成長也持續向上走,投資人真的不必特別擔心,台灣股市的長期年化報酬率,可能會「越來越低」。
其次,就算台灣經濟「無以為繼」,難以支撐台股每年報酬率「處於高檔」。但長期下來,積極求取最大資本利得標的(例如投資於整體市場、產業及個股儘量分散的股票型基金,或是市值型ETF)的年化報酬率,也肯定會比「因為有『保證收益』機制,而必須加入更多低報酬率固定收益標的(例如債券)」的勞退基金收益率,要來得高些。
《免責聲明》本專欄所提供之資訊,均由作者自行蒐集並撰寫完成,所有觀點僅為個人對市場的看法,並非任何投資勸誘或建議。若有引用數字及相關計算,均已力求精確,惟不保證其正確性,也不作為任何投保或購買的建議,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的責任。另外,本專欄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延伸閱讀》《李雪雯的健康財富百寶箱》https://www.facebook.com/wealthnotes(若讀者有相關投資理財問題,也歡迎在此專欄或以上粉絲團留言,個人將盡力、盡速回覆),在《聯合新聞網》刊登超過1星期的文章,將會轉貼在個人部落格中:http://swlee0630.blogspot.t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