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早有閒否?」
婆婆的問句其實是祈使句,意思是:我們上市場吧!我是司機也是會計,幫忙記採購清單、提醒家裡已有的存貨,以及最重要的:控制預算。預算只有三千,放在小錢包,花完就不能再買。
但市場是個充滿誘惑的地方,每次買菜都像三藏取經,看似風光明媚實則危機四伏,不是吃人妖精,是我們自己多停留一個攤位就少一些錢。
這次車位找得好,推著菜籃先經過「莉莉□菜行」,買菜能花多少?不過……就六百多。接著是魚攤,買一片公公叨念的魠魚、一袋蚵仔,再買片鮭魚煮湯。
「全部六九九!」走去後頭殺魚的老闆吩咐老闆娘:「找三○一!」
「我知啦!又不是新來的。」
老闆娘俐落挑出零錢:「來,找三○一。」
但雙手奉上的卻是三○五,老闆娘和我交換一個祕密的眼神,小聲地說:「噓!別讓老闆知道。」
老闆娘是在報復老闆的囉嗦?還是一種高明的客戶關係維護方式?兩者皆是。
接著來到今日的目標:買豬油。這攤「黑豬肉」老闆的嘴很「利」,可沒辦法,他的豬油品質最好。黑豬太肥,為了健康,其他的肉,婆婆改去向「阿惠」買。
阿惠的豬肉更高一個檔次,婆婆大手筆花了一千二,加上是老客戶,阿惠把藏在冰箱、本來要自己用的軟骨排貢獻出來,再多送一包豬肝。
為了放進大袋豬肉,我得調整一下菜籃配置,順便警示婆婆:「已經花兩千六了!」
充耳不聞的婆婆指示要我走在她前面,原因是:「我不想給賣鴨肉的看到。」賣鴨肉的很會招攬生意,婆婆只能避開她。至於賣雞肉的為什麼叫「賣鴨肉的」,往後有機會再說。
如果炒高麗菜少了蝦米,公公總會小小抗議:「欠一味!」基於此,再怎麼樣也要保留預算買「澎湖的」蝦米。我不過好奇問了黑黑的蚵乾,老闆便趁勢熱情試吃一輪,最後多了冬蝦、扁魚和□仔魚,婆婆抽出七百,犯規地說:「我自己有多帶錢!」
真的不能再買了,但婆婆說今天初一,拜拜還少一份供品。最後,我和婆婆倒出所有零錢,剛好買一塊蛋糕。
回程車上馬上開起檢討大會,結論永遠是:該買的要先買。但是知易行難,人都到市場了,怎可能只去或先去某一攤?有些事情想起來簡單,放到生活中卻很難做到。
中午就吃豬肝麵,趁新鮮。豬肝用米酒洗過,用一些醬油醃十分鐘,最後抓些太白粉和薑絲、蔥白略炒至半熟。湯麵好了,再把豬肝放進去,關火,上桌。
豬肝鮮而不羶,軟Q又有點苦甘,這滋味要練習過才會欣賞。一向吃得少的公公,今天主動要求再一碗,我好開心。
「你要多吃點!看你胃口好,煮的人最歡喜了。」婆婆說出我的心聲。
公公胃口好,婆婆心情好。錢雖然花光了,但是大家的肚子和心裡都飽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