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3日 星期日

移工「快跑」苦衷 美導演鏡頭訴說


【華人健康生活報】透過醫師及各領域專家,提供生活保健相關知識,引導民眾養成正確的健康生活態度及觀念。 【NEO數位行銷學習報】提供最新社群行銷、行動行銷等數位趨勢,加入我們一同探索更多數位創意的可能!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3/11/04 第894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 今日教育新聞
移工「快跑」苦衷 美導演鏡頭訴說
星國雙年展 人文反思聚焦東南亞
德科技業向女孩招手 成效不彰(上)
戀戀台北城 古蹟說老故事
-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 今日教育新聞
 
移工「快跑」苦衷 美導演鏡頭訴說


【記者黃文鈴台北報導】「阿公一直亂摸我,我很害怕就逃跑了。」在台擔任看護的外籍勞工,許多因為遭遇惡劣工作環境只好選擇逃跑。曾就讀政大、目前居住台灣的美籍導演沃爾夫(Alex Wolfgram)與韋齊修(Nick Vaky),花費2年時間,來回菲律賓、台灣,拍攝、採訪菲藉、越南、印尼籍外籍看護,並假裝以申請看護名義,以隱藏式攝影機,記錄台灣、菲律賓掮客的仲介手法。


(上圖)外籍看護照顧長者的情景在台灣處處可見,但她們的處境卻鮮少有人關心。圖為台北市青年公園。(圖文/本報資料室)


中文名《快跑36小時》、英文名《I Have it Maid》紀錄片首映會3日放映,吸引百餘名觀眾到場。由於影片最後版本上傳時出現問題,現場僅播放粗剪版。

兩年前就讀政大、住在萬芳醫院對面的沃爾夫,注意到台灣有許多東南亞外籍看護,深入了解之後,發現更有部分受制於不得轉換雇主的規定,只好落跑的違法外勞。他決定以紀錄片方式,拍出這些人的處境,讓更多人知道這群外籍勞工需要幫助,希望整件事能有所改變。


▲沃爾夫(Alex Wolfgram)解釋,在Vicky的家鄉菲律賓,人力仲介公司如何引進移工來台工作,為何最後導致Vicky選擇逃亡。(圖文/姜林佑)


他找上兩年前就讀政大時認識的電影導演韋齊修協助拍攝,由沃爾夫負責採訪。兩人先從移民署收容中心開始尋找受訪對象,再以一個牽一個的方式,聯絡到其他受訪者。由於逃跑外勞身分敏感,片中許多受訪者選擇以馬賽克模糊臉部。也由於其住處不斷遷徙,聯繫上也屢屢遭遇困難。

與雇主同住 人身安全藏危機

有逃跑外勞在片裡敘述照顧的阿公有睡眠障礙,晚上睡不著,她也沒辦法入睡,但她白天還得打掃家裡、煮三餐,長期下來筋疲力盡。最可怕的是,某天夜裡男主人醉醺醺地闖進她房裡,告訴她:「我有錢,妳要不要跟我睡覺?」已經過了快1年,但受訪時她仍忍不住落下淚來。事發之後她雖然有告訴男主人的哥哥、姊姊,但於事無補。「所以我逃走了,我沒辦法待在那裡。」

除了和雇主同屋簷的潛在危機,更多外籍看護面臨無法休假、工時過長、缺乏隱私等等問題。

由於看護一旦休假,雇主就可能面臨無人照顧老人的情況,許多雇主因此不讓看護休假。更有雇主受訪時表示,仲介當初根本未告知外籍看護可以休假。

沃爾夫與韋齊修發現,外籍看護的處境很大部分是由於兩國的掮客,造成的結構性問題。他們便以隱藏式麥克風、錄影機,3度前往菲律賓,假裝兩人在台灣需要看護幫忙,詢問多家仲介公司。仲介皆明白告知兩人:「你們可以要他們作任何事。」假設要申請照顧長者的看護,只要寫下工作內容,例如包括在餐廳洗碗、打掃等等,有意願的看護可透過仲介媒合,最後給予台灣政府假的合約內容,從表面上看起來一切合法。

制度缺陷 沒手機卻要舉證

這部片更點出台灣政府制度上的執行困難。勞委會外國人聘僱管理組組長陳瑞嘉在片中表示,勞工局設立1955申訴專線,若外籍看護遭遇惡劣遭遇可以撥打求救。但片中遭到雇主性騷擾的1名外籍看護則指出,對方要求她提供證據,但她的手機被雇主沒收了,她要如何提供證據?

另1名逃跑外勞更指出,如果遇到壞雇主就回國,家鄉的人會問:「為什麼妳出國工作,卻沒有賺到錢?」再加上支付雙方仲介的高額費用,讓逃跑外勞多數選擇留在台灣。片中菲律賓藉看護Vicky,從前雇主家逃走之後,幸運地找到另1個家庭繼續擔任全職看護。她同樣是因為在前雇主家中幾乎全年無休,她求助無門只好逃跑。


▲韋齊修(Nick Vaky)在《快跑36小時》紀錄片首映會上提出建議,希望解決在台外勞的逃逸情況,安定台灣社會。(圖文/姜林佑)


由於家庭幫傭未列入《勞基法》,無論工資、休假規定,皆無法受台灣法律規範。陳瑞嘉解釋,居家看護工作情況特殊,難計算工作時數,因此不適用《勞基法》。但目前已送進行政院的「家庭勞工保障法」,就有明確規範。

儘管片中呈現多處在台外籍看護的不堪處境,某位受訪的女雇主坦承,雇用外籍看護讓她可以出外工作,家中老人也有人照顧,對她而言是很大的幫助。陳瑞嘉也認為,婦女因為外籍看護能投入職場,對於勞動人口不足的台灣社會,是一大幫助。台大社會系教授藍佩嘉則認為,這是結構性的問題,必須先從政府法規解決仲介種種問題。

沃爾夫表示,這些外籍看護的身影,在台灣隨處可見。他們的工作環境需要大家一起關心,希望能藉由這部影片,喚醒大家的意識,改變不公平的待遇。由於影片仍在後製階段,目前預計明年1月會公開播映。

 
星國雙年展 人文反思聚焦東南亞


【新加坡專電】今年的新加坡雙年展熱鬧登場,東南亞藝術家以各種作品形式,展現對此區域的人文與歷史反思。新加坡雙年展今年邁入第4屆,從10月中展至明年2月16日,聚集來自13個國家共82位藝術家的作品,今年雙年展將重點擺在東南亞,93%都是東南亞國家藝術家的作品。

(上圖)今年的新加坡雙年展聚焦東南亞,菲律賓藝術家維拉米爾(Oscar Villamiel)展出從垃圾堆中撿回上千個肢體殘缺不全的娃娃,盼大眾關心無家可歸的人。(圖文/中央社)

今年雙年展主題為「如果世界改變」(if the world changed),主辦單位希望藝術家重新思考「我們所在的世界,以及我們想要活在什麼樣的世界裡」。藝術家們以當代藝術的形式,呈現對自己所在社會的人文關懷和歷史反思。

菲律賓藝術家維拉米爾(Oscar Villamiel)從垃圾堆撿回上千個殘缺不全的娃娃,展示在一個房間內,房間內陰暗且帶霉味,令參觀者震撼,作品名就是菲律賓奎松市一個垃圾場的名字「巴雅塔斯」(Payatas)。 

娃娃曾經是小女孩的夢想,但一旦被丟棄,就無用武之地,維拉米爾藉這個作品反映菲律賓有20萬人無家可歸,包括未來應該還有無窮希望的兒童,每天在垃圾堆中尋找可以再利用的東西。

越南藝術家陳阮(音譯,Tran Tuan)則用動物骨頭、牛皮和鱷魚皮,製作中型裝置藝術「食指」,陳阮以食指為形狀,做成真皮沙發,希望大眾關心戰爭中的受害者及人們的戰後創傷。

食指代表扣下板機的手指,反戰份子會切下食指避免被徵召服役,但是沒有食指的景象反而提醒年輕一代想起可怕的戰爭,陳阮刻意用食指打造成現代人喜歡的舒適沙發,提醒世人和過去和解,沒有食指的意象,更強調了爭取和平的重要性。

除了人文關懷,也有藝術家往內心尋找靈感,美國長大,出生於越南的藝術家阮菲菲(Nguyen Oahn Phi Phi)用越南傳統漆藝,製作出「反射鏡」,反射出美國人的身分,強調跨身分認同。

 
德科技業向女孩招手 成效不彰(上)

【編譯謝雯 整理報導】根據《明鏡週刊》報導,儘管德國已大力推廣,科學及科技領域仍無法吸引女孩投入;這有可能會減弱德國身為全球出口強權的力量。現在,有些人開始採用創意方式推廣、開辦學前計畫,甚至還出現了一齣推廣科學的新肥皂劇。

針對女孩辦活動 盼啟發興趣

「原子是由什麼構成的?有人知道嗎?」52歲的工程師威爾克(Stefan Wilke)問道,他正在為17名女孩導覽漢堡的德國電子加速器中心(DESY),但這些女孩安安靜靜的默不作聲。「拜託,試一下吧。」這名工程師催促著女孩,然後給了她們一個小小的暗示:「構成電子的其中一個元素是,電…」。「電子!」一名學生說。「沒錯,答對了!就是電子!做得好!太棒了!」威爾克說。

整個早上,這番場景在DESY的各處此起彼落的發生,有約2百名女學生到這裡來參加「女孩行動日」,她們整天下來不斷得到這樣的鼓勵。

參訪過程中,女孩們有機會和科學界的模範對談,包括該館的女性職員。這些職員和女孩討論著女性科學人員的就業機會,以及維持工作及家庭平衡的方式。等女孩們的問題一一被回答之後,來訪女孩被分成小組,參觀包括粒子加速裝置在內的研究器材。

整個行動日,DESY職員用盡各種努力,想要讓女學生對於數學、電腦科學、自然科學以及科技等工作產生興趣。此處一個相當危及的議題便是性別平等,另一個議題則是推動德國成為科技產業及貿易龍頭的力量。

缺工嚴重 望女性加入技術工作

德國越來越擔心科學家和專業技術勞工缺乏的問題。長期來看,光是技術移民並不足以成功解決這個問題;鼓勵更多女孩及女性對科技相關領域工作產生興趣,也將是至關重要的一環。根據德國工程師協會,目前德國短缺3萬6千名工程師。

「我們需要妳。」DESY主任薛佛在致辭時對這些青少女呼籲:「我們不會只收男性。這是妳們的機會!」

但這些科技領域管理者、人力資源主管及性別平等官員的呼籲似乎一點迴響也沒有。數年來,德國已推動超過千起倡議行動,目的就是要吸引年輕女性從事科學及科技相關工作,但太多女性最後仍選擇在辦公室、教育界及服務業領域工作。

自1970年代起,在科學和科技業工作的女性人數較過去明顯增加,但這個趨勢在近10到15年開始停滯。自2000年起,每10名電子工程科1年級學生中,只有1名是女性。整體來看,女性在工程產業就業的比例減少了20%。

在汽車產業和其他提供科學和科技產業的公司,情況亦未較佳。通常,技術面的工作多只有男性在操作,而女性只會出現在辦公室庶務或銷售職位上。威爾克所帶領的這群女學生,在參訪的前30分鐘遇到的唯一一名女性,就是帶著抹布和水桶的清潔工。

開放性研究 女孩們興趣缺缺

然而德國政府及企業已盡了一切力量。它們舉辦為期許多天的科技營隊、為業餘發明家舉辦競賽,還有各種名為「Let's MINT」、「Miss MINT」或「MINTeinander」的倡議活動。MINT是「數學、電腦科學、自然科學和科技」的德文縮寫。

他們發行各種小冊子,上頭印有頗具吸引力的女性電腦科學家和機械工程師,希望藉此對抗只有沉悶女性才會投身科學的刻板印象,也舉辦「女性MINT大會」,針對油電混合車機制等當紅的科技議題,請女性科學家來進行不落俗套的簡報。

然而,似乎沒有一個做法有效。「特別是像女孩日這類的活動,目前還未證明能有所成效。」科隆經濟研究院(Cologne Institute for Economic Research)的科普爾(Oliver Koppel)表示。

根據DESY的職場性別平等官員,女性擔任技術職的比率相對較低,只有15.4%;擔任科學相關職位的比例則好一些,有20.6%。而行政職中則有45.7%為女性。

一名17歲的女學生安妮卡(Annika)表示,她無法想像和這麼多男性在一起工作的場景。她說,當她得知DESY一名IT實習生在她就讀的職業學校中,竟是班上唯一一名女孩時,她嚇了一跳。「太瘋狂了。」安妮卡表示。她說當她要選擇職業時,她「願意進入各個領域試試」。

「我也能想像與動物一起工作的情形。」她表示:「舉例來說,獸醫就是很棒的職涯選擇。這是年輕女性的夢想科目之一,其他的科目還有社會教育和羅曼語系語言。」

但是其他人就沒有那麼大的野心了。德國聯邦就業局發言人胡特(Anja Huth)認為,其中一個問題在於,太多年輕女孩對「封閉性研究和職業」感興趣。這類職業的薪資通常較低、進步的機會較少,且需求也開始因為人口及科技領域轉變而減少。胡特表示,這也是何以吸引更多女性投身科學及科技產業相當重要的原因。

(待續)

 
戀戀台北城 古蹟說老故事


【記者李宜霖台北報導】北市文獻委員會為宣導古蹟保存,每年規劃舉辦「戀戀台北城,史蹟趴趴go活動」推廣教育活動,透過導覽解說,再現歷史,傳遞歷史典故、知識給下一代。


(上圖)「戀戀台北城-史蹟趴趴go」導覽活動,規劃多條不同史蹟路線,志工劉惠平與民眾分享古蹟知識,讓民眾認識台北老故事。(圖文/姜林佑)


北市文獻會執行秘書詹素貞表示,台北城於1884年建城,明年將迎接建城130年,文獻會邀請關心歷史文化的市民,一同探討自古至今的發展,見證景點、建物,保存古蹟。

觀察 找不為人知的亮點

文獻會的志工劉惠平從法院退休後,就開始擔任導覽志工,介紹她所認識的台北城。劉惠平說,每個人在社會都有很多角色,志工就是她的角色,現在網路太發達,資訊爆量,如果自己說的資訊太普通,就不夠吸引人,因此她持續觀察城市,用心找出台北城中隱密、不為人知的亮點。

位於西門町的西本願寺是日據時期台灣最大的日式佛寺,劉惠平站在西本願寺廣場的鐘樓,手裡拿著麥克風,雖然聲音小,但她的熱誠感染了身邊的民眾。西門町的西邊蓋了西本願寺,東邊蓋了東本願寺,西本願寺旁邊原本是中華商場,住了很多軍眷的違建戶,後來因故被燒毀。

她解釋,西本願寺燒毀後,只留下本堂與台階、御廟所台基遺跡;輪番所是以前住持住的地方,樹心會館就像香客大樓。雖然未來不可能晏再重建廟宇,但日本時代的清水磚與建材都保留了下來,未來可以透過古蹟再利用,作為展覽用途。


▲萬華406廣場是日據時期的西本願寺舊址,台北市文獻會3日舉辦「戀戀台北城-史蹟趴趴go」活動,帶領民眾認識古老的台北城。(圖文/姜林佑)


地標 可以改變城市風貌

在劉惠平眼中,台北城的地標從北門、總統府,一路延伸到植物園的天壇,是一條美麗的天際線。她說:「一個地標可以改變一個城市的風貌。」現在台北地標已經變成台北101大樓,台北東城已成為流行時尚的地景,是幾何化的建築,然而,她還是鍾愛台北西城,她覺得每棟建築都充滿故事,雖然西城夜色比起東區寂寞許多。

她認為,文物有靈性而歷史是有證據的,歲月會留下痕跡;了解城市,才會愛護城市,讓城市更美好。她建議民眾,保持好奇心,每個人都可以創造屬於自己的歷史記憶尋寶圖。

相關「戀戀台北城,史蹟趴趴go活動」可查詢 http://www.historytour.tw/



 
-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台灣立報歡迎您投稿,詳情請參:http://www.lihpao.com/index.php?action-viewnews-itemid-40110

台灣立報粉絲團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五出報,每份10元

 
 
 
     
本電子報內容由 http://www.lihpao.com 提供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台灣立報社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歡迎您e-mail :
johann@lihpao.com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