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爆事件造成的嚴重災情,突顯出高雄作為石化、重工業城市的宿命。持續重建的同時,也適逢縣市合併屆滿四年,高雄市政府再度提出以「高雄轉型」作為施政的核心價值,要讓高雄擺脫工業城市帶來的陰霾,最終要達成產業創新、宜居環境、人本社福、安全城市四大目標。 高雄港是高雄發展的起點,自20世紀以來,以運輸便利成為台灣遠洋及工業的世界窗口,近幾十年來更一路從加工出口區、石化、鋼鐵等傳統產業形成的群聚,建立了城市經濟發展的基礎,但也帶來空氣與河川的汙染問題,以及宛如不定時炸彈的公共安全危機。因此,「轉型」成為近年來高雄人普遍共識,為回應市民對於提高生活品質的渴望,市府提出「幸福宜居」、「安全城市」的願景,但這一切都必須肇基於產業的轉型,以新經濟帶動新高雄下一波發展。 文創發跡 港灣新經濟 高雄港埠的發展,從哈瑪星的新濱碼頭為起點,一路向南發展至1975年第二港口完工,高雄港貨櫃載運量躍升,曾高居全球第三大貨櫃港,但是以散裝貨運為主的舊港埠卻隨之沒落沈寂,閒置的碼頭倉庫成為城市死角,直到透過高雄多功能經貿園區計畫的重新定位,新一波港灣經濟從舊港埠捲土重來,然而這次帶來的不再是龐大貨運量,而是文創、觀光產業所蘊釀出來的人潮。 在港埠碼頭可見璀璨的大型郵輪,駁二藝術特區則充滿各式文創商店和質感餐飲,舊港區的開發在多功能經貿園區和亞洲新灣區各項重大建設的帶動下,如火如荼進行中。未來5年間,各項建設和開發陸續到位,從文創發跡的高雄港灣新經濟,含括影視、表演藝術、音樂、數位文創、軟體、會展和綠色能源等產業,將成為高雄產業轉型的巨大引擎,改變產業面貌。 此外,短短幾年內以半導體封裝測試為主的高雄楠梓第二園區土地出租率已達到百分之百;以資訊軟體、數位內容研發為主的高雄軟體科技園區已經有276家廠商進駐;經濟部工業局也利用勞工教育生活中心獅甲會館設立R7創藝所在,作為推動南部時尚產業的創新基地。 市府更將數位內容列為重點發展產業,提供相關獎勵投資優惠。2012年利用鹽埕示範公有零售市場3樓近886坪場域的閒置空間,成立「DAKUO數位內容創意中心」培育遊戲、軟體及App等數位文創產業,一年多來已成功招商知名企業,包括電影3D後製廠商「兔將」及知名遊戲開發商「樂陞」等進駐高雄。2013年市府再推動鹽埕區光復戲院閒置空間利用,結合數位文創與餐飲文化業者進駐,串聯駁二藝術特區、DAKUO數位內容創意中心,將老鹽埕區打造為數位文創產業新聚落。 市府為協助數位內容產業廠商尋才,除了和業者共同舉辦「高雄數位產業徵才活動」,包括台灣新蛋、智冠、樂陞、智崴、兔將等多家廠商開出的薪資與福利條件均與北部同步,期吸引南部子弟返鄉就業。更祭出「人才回流計畫」和「高雄移居津貼」,鼓勵文創人才創業或補助重點產業員工每人每月可獲最高1萬元的津貼,讓青年可以在較低房價、高品質生活的高雄創業、就業,安心成家。 推陳出新 觀光、遊艇產業大進擊 觀光是無煙囪產業,也是高雄產業轉型的新指標,然而城市觀光不僅要有怡人的風光,還要有不斷的新話題,才能吸引遊客再度造訪。縣市合併以後,高雄觀光產業腹地更廣,從山林到海岸,從都會到城鄉,每年都有新話題、新景點、新遊程的提出,讓遊客流連忘返。 從2012年市府宣布發展郵輪母港以來,造訪高雄的遊輪數逐年增加,今年將有近50艘次遊輪停泊,預估可帶來10萬的旅客人次,保守估計,約可創造3億元觀光產值。而今年5月於高雄展覽館登場的國際遊艇展,更掀起一股遊艇熱,無論是鼓山漁港哨船頭或興達港,每月帆船和遊艇的停船數呈現穩定成長,使得相關設施的使用率經常超過80%,其中不乏有北部重型帆船慕名南遷長期泊靠,帶動水上遊憩風氣。市府海洋局也趁勝追擊,要在鼓山漁港增建47席遊艇泊靠席位,打造高雄成為遊艇休憩之都。 而高雄遊艇製造的龍頭業者嘉鴻集團更與萬通人力資源顧問公司共同投資高雄首家遊艇俱樂部「亞果遊艇俱樂部」,跨足遊艇休憩產業,與政府及各產業結合,讓海洋成為一個遊樂平台。而日前完成首波人才招募,職缺項目包含遊艇貴賓秘書、遊艇專業管家、遊艇生活設計師、船長及水手等,創造出就業市場難以見到的新興領域。 高雄擁有山海河港的優勢,觀光話題多,遊程更多。去年住宿高雄的旅客達到691萬人次,高雄各風景區的觀光人次更突破3000萬人次,估計帶來的觀光產值衝上400億元。隨著亞洲新灣區的重大建設陸續完工,加上遊艇、郵輪產業興盛,住宿高雄的旅客人次持續成長,帶動餐飲、旅館、百貨、遊藝等產業投資不斷擴大,過去工業城市的背景,相對於高雄觀光產業的發展,已經不是太大的包袱。 招商引資 翻轉傳統產業 1960到1970年代台灣經濟快速成長,十大建設當中石化、鋼鐵、造船業,為高雄帶來龐大的就業機會和重工石化中下游產業的發展效益,也讓高雄成為周邊城鎮的移居城市。但隨著全球貿易版圖的變化,唯有產業升級才能繼續開創商機,以中小企業為主的螺絲產業就是台灣出口具優勢、利基的產業。2013年台灣螺絲出口達146萬噸、38.4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其中高雄岡山、路竹等地業者的產值就占全台7成。 以高雄路竹「南部科學工業園區高雄園區」為基地的「南部生技醫療器材產業聚落發展計畫」,4年來已有國內外37家醫材與生技相關廠商進駐,因聚落產值逐漸增加,其中不乏螺絲傳產業者成功轉型的案例。鴻君科技就是由傳統金屬加工業轉型為醫療器材產業,也是台灣第一家人工牙根專業製造廠,今年11月自有品牌Ti-one101新廠還在高雄園區舉行啟用典禮。依市府經發局資料,高雄醫療器材業營業額已經從2009年4.1億元增長到2013年達15.4億元,今年更預估上看16.5億元,顯示醫療器材產業在高雄所佔率高度成長。 由於金屬產業高值化的推動,今年進駐高雄園區的還有碳鋼大廠天聲工業路竹廠和德國汽車扣件製造大廠德國漢威(HEWI),另外,雷射加工技術業者鈦昇科技公司、精密加工設備廠建暐科技公司及國內半導體供應商億尚精密公司等3家公司,簽約締結「雷射精微製造設備產業研發聯盟」也在今年11月間啟動,透過金屬扣件產業提升,形成更完整的精密金屬產業聚落,帶動相關產業鏈,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縣市合併後,為因應廠商擴廠產業用地需求,市府提供投資獎勵、單一窗口等服務,全力打造產業發展聚落,除了在大寮區設置和發產業園區,至今年9月底已陸續核定6件民間報編產業園區及15件毗連非都土地擴廠計畫申請,藉由市府相關機關相互協調,合力協助業者開發設廠營運,共計已開發170.75公頃產業用地,提供就業員工人數約2700人及年產值達435.6億元,希望建構優質投資環境,讓企業廠商在高雄深耕發展。 萌翻了的高雄農漁產業 高雄擁有廣大的農林漁牧產地,也形塑出農、漁村不同的生活特質。為了提升農漁業產值,市府於2012年起提出「六產整合」的展望,鼓勵農漁民跳脫單一的生產、加工、服務業轉型,以微型農企之姿開創農漁產業新價值。接著又接續開辦「一日農夫」的遊程,帶動上萬人參加的農村休閒熱潮,今年更以「型農培訓班」為號召,顛覆傳統的農業及農民形象,再加上超萌公仔「高通通」的角色塑造,打響「高雄首選」就是安心食材的鮮明形象,儼然成為高雄農產品的最佳代言人。 高雄擁有廣大的農林漁牧產地,也形塑出農、漁村不同的生活特質。為了提升農漁業產值,市府於2012年起提出每年秋冬陸續有美濃白玉蘿蔔、永安石斑魚、彌陀虱目魚、梓官烏魚,隔年春天起美濃有橙蜜香番茄、大樹有玉荷苞與鳳梨、燕巢與大社有芭樂和蜜棗,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特產旺季,在市府一日農夫的推動下,不僅創造了農漁產地休閒遊憩的熱潮,也拉近產地和餐桌的距離。農漁村收入增加了,吸引更多年輕人返鄉,也為高雄農漁產業注入一股新生命。 高雄擁有廣大的農林漁牧產地,也形塑出農、漁村不同的生活特質。為了提升農漁業產值,市府於2012年起提出為推動高雄農漁產業六產化,市府致力於農漁村風貌的提升。利用大樹舊鐵橋古蹟,打造一條可以觀賞高屏溪壯闊景致的「天空步道」,為大樹的觀光產業再添魅力;農業局更取得農業改良場授權,將「棗子去籽蜜煉技術」轉移給農會,把盛產期的棗子做成去籽、低糖、無人工添加物、可常溫保存的蜜棗乾,不但增加棗子的附加價值和農民收益,還能進軍國際市場。 在海岸漁村發展上,市府在4年內編列了20多億元,完成漁港疏濬、茄萣海岸線改造、興達港漁夫市集開張、梓官魚市場變身、信蚵公園闢建、前鎮魚市場污水處理廠等67項工程。今年11月,市府引進天成茂水產股份有限公司投資28億元,於茄萣建構12.67公頃的海洋產業園區,區內規劃活魚儲運中心、觀光漁市、加工物流區、冷凍倉儲區等,可望創造500~700個就業機會,預計可增加漁業年產值15億元,而這也是全台第一件漁業作業設施BOT案。在海洋漁獲推廣上,市府從眾多魚產品中挑選出鮪魚、魷魚、秋刀魚、石斑魚及虱目魚等5項極具發展潛力且為高雄大宗之魚貨,集結成為「高雄五寶」,除了於今年高雄海洋季邀請七大區漁會、優質農漁廠商等共60家攤商共襄盛舉,規劃具有濃濃港都海味的小吃一條街,讓民眾得以在音樂中享用高雄各類海味美食,更進一步與連鎖超商、賣場通路攜手合作,成功行銷高雄優質漁產。 僅管全台食安風暴延燒,高雄市政府早在2年前已搶先推動產銷履歷驗證,今年底將突破500農戶,驗證的農產品包括稻米、蔬菜、水果等,以及雞蛋、豬肉、紅豆、大豆,甚至還有高山茶葉,由產地直送餐廳、超市,打造綠色友善餐廳,讓高雄的農產成為安全品質保證。 【完整內容請見《高雄畫刊》十二月號】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