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我在印度新年排燈節,也就是印度每年黃金搶購潮的最高峰,到新德里當地銀樓採訪,好不容易閃避顧客人潮,卻發現展示台內應該擺滿金飾的黑色棉絨上空空如也……
外表貌似貧困 實則身懷黃金
「我跟妳說,房東嫁女兒,妳知道他給女兒的嫁妝是什麼嗎?是十公斤的黃金!這還不包括新娘身上戴的金飾!」以前一起住在村裡一棟民房的鄰居Vinay,表情誇張地向我「獨家爆料」。
在台灣,用「公斤」這個單位來買黃金確實罕見,更遑論是用來贈送或佩戴的。但,來到印度三年多,我已經了解黃金在印度的「必要性」,特別是在婚禮上,新娘戴上三、五公斤黃金製成的頭飾、鼻環、耳環、項鍊、手環和戒指,重得頭頸痠痛全身無力的大有人在;更講究的新娘禮服上,還縫有金線銀絲。這些以公斤算的黃金都是最滿的祝福和最大的面子,更是女人家最實質的保障。
Vinay邊描述房東女兒的嫁妝,邊用手比出一個大正方形,彷彿怕我這個外國人不知道什麼是「十公斤的黃金」。對我來說,比較難想像的,不是十公斤的黃金長什麼模樣,而是我那個永遠穿著帶汙漬的白色吊嘎、脫線鬆垮的素色棉短褲,搭配一雙破舊夾腳拖的房東,到底哪來的錢可以買黃金?
「這妳就不知道了,房東的祖先在北方邦留了土地給他。他們這種傳統的有錢人就是低調,妳當然看不出來他有錢,他很多錢的!」Vinay一副「你們外國人有所不知」的模樣,讓我想起剛到新德里時,對於街頭穿著紗麗的女人,個個飾品不離身,耳環手環戒指鼻環裝備齊全,令我驚訝於身處如此貧困之境的女子,還是如此用心地裝扮自己;沒想到,我的製作人告訴我:「那些妳覺得很窮的人,身上可都是貨真價實的黃金。」
新年搶黃金 補貨趕不及
印度為黃金瘋狂的程度,是不分貧富貴賤男女老幼的。有一年我在印度新年排燈節,也就是印度每年黃金搶購潮的最高峰,到新德里當地銀樓採訪,好不容易閃避顧客人潮,卻發現展示台內應該擺滿金飾的黑色棉絨上空空如也;轉頭問店家,他指了指後方正在努力補貨的店員,無奈地用印度式的搖頭晃腦對我一笑--即使銀樓裡的店員像便利商店的店員那般快速補貨,人們買黃金的速度還是比他更快!
印度的黃金熱到底有多瘋狂呢?如果我說這已經造成印度國家經濟危機,可能會讓人大吃一驚。龐大的貿易逆差一直讓印度頭痛,而大量的黃金進口也是貿易逆差的主因之一。2015年印度的黃金進口量達到三百五十億美元,光當年度就進口超過一百公噸的黃金,逼得政府祭出兩位數的黃金購買稅,但印度的黃金進口量依舊是世界數一數二。
黃金被印度人視為具有家當、投資與飾品等多重功能的貴金屬,窮人攢了一點點錢就趕快買黃金,富人更是大筆大筆的下手。印度財政部的一份報告就顯示,印度百分之二十的有錢人手上握有印度百分之八十的黃金。印度的一個評論家曾在網路上譏諷:「如果政府要查黑金,他們不應該去查富人的銀行,他們應該去秤他們家的Ganesha雕像!」Ganesha是印度的大象神,因為守護財富與繁榮而普遍受印度人喜愛,許多人家中都有Ganesha的雕像,而用黃金做成的雕像也成為不少有錢人藏黃金逃稅收的妙計。
除了Ganesha雕像,印度還有許多的「黃金奇聞」,例如有人穿上重達3.32公斤的純金T-Shirt,還有人為了慶生做了一件價值超過二十一萬美元的純金襯衫;甚至在政治人物當選時,人們會用一個天平,以等重量的黃金來為當選人秤重,以表示慶賀與尊崇。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過去在擔任古吉拉特邦行政首長時,就曾被黃金秤重。
或許在台灣戴黃金有一點「老土」,可在印度還是相當熱門而時尚的代表。如果來到印度,可別忘了好好注意你身旁的那些「黃金狂熱者」,每個人身上可能都有著那麼一點閃閃金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