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1日 星期一

在長大之前的「錢」能……? 三峽國中校園現場報導

每週 二 出刊.2019.03.12
 
本 期 目 錄 簡介/舊報明細
張老師月刊495期
在長大之前的「錢」能……? 三峽國中校園現場報導
陪伴年邁父母,如何不犧牲自我?
《韌性配方:如何在創痛中活出豐富與意義》
加拿大海文學院創辦《新關係花園》、《新生命花園》、 ...
當期簡介 

張老師月刊495期

*本篇文章由《張老師月刊》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當期文章 

在長大之前的「錢」能……? 三峽國中校園現場報導

「錢不是萬能,沒錢卻是萬萬不能。」耳熟能詳的老話,卻點出了每個人都必然面對的現實。多數未成年的孩子身處父母的保護傘下,不見得需要為衣食擔憂,然而青少年們在日常生活中也一點一滴積累出屬於自己的「錢」在考量。

撰文•攝影╱黃曼茹

此次編輯特別前進新北市三峽國中,採訪了五位九年級的同學,來聽聽這些青春萌芽卻仍顯青澀的孩子,帶著自我反思,以及體貼父母的心思,對零用錢的金額、用度與消費支出……表達他們的看法。同時請到擁有資深教學與輔導經驗的劉遵恕老師,帶讀者了解師長如何引領國中孩子們正確地看待錢的價值,並且妥善運用錢。

感謝三峽國中學生王同學、陳同學、江宜潔、吳柔瑱、李韋亨,以及劉遵恕老師的協力。

在想要與需要之間的少女心
十五、六歲的青春少女,大多喜歡收集可愛的文具,以及一些能妝點自己的配件與化妝品,本次採訪到的宜潔與柔瑱也不例外。談起自己收藏繽紛多彩的筆記本與紙膠帶,神情之間閃動出孩子氣的喜悅;細數化妝品品牌時,也充滿著能蛻變得更加成熟美麗的憧憬。少女心就像蝴蝶飛舞於夢幻的商品中,但兩人都提到在想要與需要之間,還是會做出理性的取捨。宜潔提到,不論化妝品還是衣服,因為網紅或藝人的加持,越知名的品牌越吸引同輩的女孩,所以想像自己能擁有時當然會覺得很光榮。但也理解這是種虛榮心,因此還是會以符合自己的需求與審美為主,並不會盲目追求品牌。而柔瑱則舉了自己之前和父母爭取購買娃娃鞋、靴子的案例,父母親認為她目前在學校不太有機會穿布鞋以外的鞋子,加上還在發育期腳會長大,最後並未如她所願。雖然當下柔瑱不太能接受,事後也能認同父母的考量。

青春期的開源節流之道
人人都希望能運用的錢越多越好,即便國中生也不例外,但「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青春期的孩子又有什麼理財方法,讓他們創造財富呢?最傳統的方式,就比如陳同學提到的儲蓄,因為怕自己會浪費錢,選擇一拿到錢就存起來。然而除此之外,國中生其實也有自己的生財之道。像王同學提到自己不好意思拿父母辛苦賺來的錢,所以她轉而透過參加比賽,用比賽獎金來支付自己額外的花費。而柔瑱的母親已經會和她提及房地產與股票的概念,逐步教導她如何進入金融市場。李韋亨則投入篆刻藝術,不僅是發展自己的興趣,也將作品販賣給收藏家,並且開始蒐集與收藏較稀有的石材,等待未來的增值空間。在許多人眼中,國中可能還處於懵懂無知的階段,可從此次採訪能看出,其實國中生已經對理財有所認知,並懂得進而利用各種方式,投資自己,也投資未來。


「錢」能╱「潛」能引領將來志向?
國三的學生已經需要考量自己的升學志向:是否進入技職體系?將來要選擇哪個科系?乃至出社會後投身哪種行業?左右這些選擇的,不僅是自己的興趣、專長,也有想躋身何種社經地位,以及最直接的收入多寡等因素。

(全文請見2019年3月號《張老師月刊》)
心理資訊文章 

陪伴年邁父母,如何不犧牲自我?

媽媽年事已高,行動不良,近幾年越來越少與外界接觸,連去街坊鄰居家串門子都沒有。因為不識字,眼睛也不好,就算只是看電視都沒辦法看太久。沒有朋友又沒有興趣,導致她越來越把生活重心放在我身上,一不合她的意,就動輒說「我死死好」。身為獨子的我,有工作上的壓力,還得照顧太太跟小孩,早已分身乏術。想要自己的時間,還得對媽媽說謊要加班,否則就會被埋怨不夠孝順,把她一人放在家。我想當個負責任的兒子,但真的不知該怎麼辦,才能讓我跟媽媽都過得好?(臺北-Kevin)


文╱劉彥君

換個角度陪伴父母

Kevin您好:
在現今的大環境下,需要兼顧工作、家庭、長輩的生活,確實在多方面來說,都不會是輕鬆、容易的事情!

由您分享有關媽媽的情況,讓筆者憶起多年前認識的一位獨居長者,這位長者有重聽、白內障、膝關節退化、高血壓及輕微失智的情況,子女均在外地,交託鄰居幫忙看顧長者的日常飲食與就醫。長者曾分享一段至今仍令筆者印象深刻的話語:「我老了,沒有用了,只會成為他人的負擔,但是老天爺卻還不收我走,留我在這裡。沒人知道每當天亮,我眼前卻灰濛一片,點燈不見光亮,世界全然寂靜的恐懼。」筆者想,這段話可能也說出了許多長者的心聲。

長者身心健康的破壞者:空虛、寂寞、覺得冷……
由筆者多年實務經驗發現,獨居或同住者照顧不便、教育程度、行動不便、身體疾病或退化,或認知能力退化等因素,均可能對長者的情緒產生不利影響,進而提升照顧子女的身心壓力負擔程度。董氏基金會(2016)也指出,臺灣七十至八十歲老人中,有明顯憂鬱情緒且須尋求專業協助者的比例約12.4%;其中,人際接觸量越少者,憂鬱程度越高。

不難想像,「陪伴」是影響長者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然而,「陪伴」對於越來越多的雙薪家庭來說,卻越來越艱難!

在這裡,筆者提出一個思維──將陪伴、責任與孝順作為相互支援的整合力量,簡述如下:
1.逐步擴充陪伴資源:從小地方著手,以長者目前的身心狀況為基礎,逐步增進長者的社交與興趣。例如:孫子的問候電話、每週共同用餐、不定期陪伴參加信仰或社區樂齡活動等。
2.建立安全輔助設備:在居住環境中,視長者的行動能力,例如肢體動作或視聽退化程度,建置相關輔助設備,提升長者在移動或使用家具家電時的安全感、方便性。
3.平時多提供情緒支持:長者常容易有「老了、不中用」的自我感受,在聊天時,可以引導長者關注自己擁有的部分,例如:能自己完成的事物、讓子女放心或感恩的地方、兒孫滿堂的幸福等,並鼓勵長者重視自己。
4.堅持保留屬於自己的時間:在設定對自己重要的事項時(如維持個人生活品質或提升專業發展),要能堅持有一定比例的時間保留給這些事項,不能輕易挪作其他用途。

最後,筆者也鼓勵身為子女者,嘗試適度且真誠地告訴父母:「在維繫家庭、工作和照顧父母間,自己有時候真的分身乏術,因為家人、工作都很重要,所以自己很努力去做,雖然不一定能做好,但希望家人能一起加油。」有時候,真誠的表達,便能增進家人間的情感連結,強化彼此支持和陪伴的心理資源。


劉彥君臨床心理師

我是彥君,是臨床心理師、心理劇導演。在生命故事中,我擅長透過陪伴、探索,提供心靈的療癒和成長。
專長:情緒照顧、關係修復、自我探索和成長、心理劇治療。
更多關於我:
1.部落格:https://tainandrama.blogspot.tw/
2.FB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tainandrama/
書籍介紹 

《韌性配方:如何在創痛中活出豐富與意義》

新書簡介
作者:羅斯.哈里斯(Dr. Russ Harris)
譯者:江孟蓉
出版單位:張老師文化
出版時間:2019年2月

身為全世界「接受與承諾治療」(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 ACT)先驅,羅斯.哈里斯醫師現身說法在傷痛中獲得內在的平和與自在的祕訣,也分享與妻子陪伴愛子治療自閉症的動人過程。


作者
羅斯.哈里斯(Dr. Russ Harris)


前言
打擊與差距

我看過一篇文章,宣稱所有自助書籍皆可分為兩類:一類宣稱只要有決心,就能獲得生命中所有想要的東西;另一類則宣稱,雖然你無法獲得想要的一切,仍然可以過著豐富有益的生活。本書無疑屬於第二類。
老實說,我很訝異人們會去買第一類書籍。如果你仔細看每個人的人生,從比爾.蓋茲到布萊德.彼特,從佛陀到基督,從富有、知名、有權力的人到美麗、強壯又聰明的人,你會發現沒有人得到他們想要的一切。這是不可能的。我們存活於世的日子,都會經歷失望、挫折、失敗、失落、被拒絕、疾病、傷害、老化與死亡。
如果現實差距微小,或是我們似乎可以相對快速地消弭它,大多數人會處理得相當好。但倘若差距越大,持續的時間越長,我們就越可能陷入掙扎。這也是為何「內在滿足感」如此重要的原因。內在滿足感是即使面臨巨大現實差距:夢想未能成真、達不到目標、生活殘酷無情又不公時,仍然感受到深沉的平靜感、幸福與生命力。
這有別於「外在滿足」:那是我們試圖讓現實順應自己期望,消弭差距,達成目標,得到生命中真正想要的美好感受。外在滿足很重要:我們都喜歡達成目標,符合需求,但是外在滿足不一定達得到。(如果你認為永遠有可能達到,一定看錯書了。你應該是看了宣稱只要向宇宙下訂單就得到應允的書。)
你大概已經有譜,本書將專注於內在滿足感:一種由內在培養的深刻幸福與平和感,而不是向外索求。好消息是,成就內在滿足感的資源永遠為我們所用;這些資源就像我們內在有一口深不見底的井,一旦口渴了,就可以取用。不過,只因為這是我們的焦點,並不表示我們要放棄所有世俗的樂趣、欲望、想要、需求與目標;我們將檢視如何消弭現實差距,是否可以及何時做得到。真正的涵義是,我們不再仰賴外在事物獲得幸福與生命力;即使深陷巨大的痛苦、恐懼、失落或匱乏,我們還是可以獲致內在的平和感與自在。

(本文摘自《韌性配方:如何在創痛中活出豐富與意義》,羅斯.哈里斯著,江孟蓉譯,張老師文化出版)
活動快訊 

加拿大海文學院創辦《新關係花園》、《新生命花園》、《存乎一心》共同作者麥基卓

(一)台中初階╱台北進階工作坊
時間:3月26-31日
帶領人:Jock McKeen等重磅講師陣容
地點:
【初階場】台中富我頂級會議商務中心(台中市西屯區朝富路213號20樓之11)
【進階場】達文西會議空間羅馬廳(台北市南京東路二段6號6樓 永新大樓)
*工作坊提供臨床心理師、諮商心理師、社工、公務人員繼續教育積分認證

歡迎洽詢
(台中場次)04-2203-3050*124台中「張老師」中心 楊婷安小姐 s140702@cyc.tw
(台北場次)02-2369-7959*220張老師文化公司 謝月娥女士 marketing@lppc.com.tw 工作坊報名連結

(二)台北主題講座
時間:3月22-23日,共三場
主講人:Jock McKeen
地點:CLBC大直肥皂箱展演A廳 (台北市中山區明水路581巷12弄569號B2)
費用:單場800元,兩場1,500元,三場2,000元

歡迎洽詢
(台北場次)02-2369-7959#220張老師文化公司 謝月娥女士 marketing@lppc.com.tw 講座報名連結
前期文章 全部歷史文章
出刊日期 出刊主題
2019-03-05 尋根,從承擔開始─以色列藝術...
2019-02-26 過個好年──親子不尷尬的勇氣...
2019-02-19 我的工作不好懂,誰能為我加油...
2019-02-12 婆媳說好話甭過招,看見ᦉ...
我要訂閱這份報紙 我要取消這份報紙 訂報說明
.本電子報內容由 張老師月刊 提供
PChome ePaper 電子報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聯絡 客服中心
廣告刊登消費者保護兒童網路安全關於PChome徵人
網路家庭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Copyrightc PChome Onlin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