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谷浩宇/2019慾望之翼

聯副電子報

【東寫西讀電子報】摘錄《好讀周報》精彩話題,以推廣閱讀與寫作為核心內容,讓您掌握每周最新內容! 【寫真生活Snap電子報】介紹網友們精彩攝影作品及生活資訊影像情報,快藉由此份報來看你不曾發現的風景!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19/12/20 第6552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人文薈萃 谷浩宇/2019慾望之翼
【慢慢讀,詩】楊澤/京都漫興——兼懷木心
【野想到】李進文/禪詩

  人文薈萃

谷浩宇/2019慾望之翼
谷浩宇/聯合報
圖一: 紐約,五位「超級名模」,留下了進入90年代的跨時代之影。(Photo by Sean Gallup via Getty Images)
林德柏格與諾曼都離我們遠去,我們懷念他們留下的深刻的面貌,那是對於 「人」所透露出來的信念與尊重吧……

2019年9月,兩位了不起的藝術家過世了。9月3號離去的是德國時尚攝影師彼得·林德柏格(Peter Lindbergh, 1944-2019);9月30號離去的是美國女高音潔西諾曼(Jessye Norman, 1945-2019)。他們都活了74歲,幾乎在完全重疊的年代裡,代表了西方世界文明的兩條線索,在各自的領域影響深遠。2019年2月,諾曼在多倫多公共圖書館接受採訪,坐在輪椅,衣著光鮮,臉上已褪去往日神采。她沉靜地聽著自己幾十年前的華格納歌劇錄音,時而跟著自己的歌聲吟唱。而林德柏格,一直到法國Numero雜誌2019年九月號刊出,還能看見攝影師作為嘉賓,拍攝的雜誌封面與內容專題,成為絕響。在自己熱愛的世界裡,他們沉浸到最後一刻。

彼德□林德柏格

我喜歡看美國報紙像是《紐約時報》的訃聞,一塊方格,搭配照片,裡面是值得記載的,一個人一生的故事。比報紙更快的是IG(Instagram),以影像為主,沒有時差。當接連看到林德柏格那些最代表性的黑白攝影圖像,此起彼落出現在攝影師合作過的,90年代超級名模們貼出的IG時,便猜想,林德柏格應是離去了。

最早在90年代敦南誠品,明信片旋轉立架上,第一次發現林德柏格。架上共兩張他的作品。一張,1987年,攝影師在靠近巴黎的海濱Le Touquet拍攝的黑白攝影。三位模特兒,包括中間那位一直持續到90年代的德國名模Tatjana Patitz,身著川久保玲服裝,彷彿一刻間轉頭凝視鏡頭。捲曲的頭髮在臉上飛散,影像透露出三月裡還帶著寒意的風。人與環境結合,深色的毛呢大衣襯出了三位模特兒獨特的性格。川久保玲說,彼德的攝影不只看見模特兒與衣服,而是人自己本身的力量。

1990年朱天文的《世紀末的華麗》,從八○年代寫進1993年的未來。女主角在台北,能更早一步嗅出比米蘭巴黎還快的時尚氣息。她享受獨立生存的自由,敏感地感受時尚在人類文明往前進步中瞬息萬變的喜悅。亞曼尼、山本耀司、三宅一生、川久保玲、加利安諾、克莉絲汀拉克華。這些最尖端的設計師發表的與身體相關的美學,反映了小說中女主角在時代裡自己的樣子。他們也是80-90年代,林德柏格的時尚攝影最常合作的幾個獨具風格的設計師品牌。

明信片架上,另外一張林德柏格作品,是1989年拍攝於紐約街頭的群像:Linda Evangelista、Tatjana Patitz、Naomi Campell、Christy Turlington,以及Cindy Crawford,五位模特兒相互靠立,她們妝髮輕鬆自然,笑容背後便是她們自己真實的樣子。晨光從紐約市上方灑下,剛跨過一個十年的開端,彷彿預告了一個升起的未來。卸下了濃妝與墊肩的女子,輕盈纏繞的貼身上衣,下搭牛仔褲。林德柏格說,他喜歡獨立與堅強的女孩。這些女孩,不用誇大的武裝,不諂媚流俗,一方面迎向了九○年代的喜悅,又彷彿銜接過去的文明。像是羅浮宮裡西元前190年的古希臘勝利女神像,風帶著水氣將衣衫浮透於肌膚上;也像是義大利文藝復興畫家波提切利的《春》,薄紗隨肢體線飄動,又古典又輕盈。(圖一)

知性美,連接了古典與都會的氣息。照片成為1990年Vogue雜誌英國版一月刊封面,從這一天起,揭開了整個90年代的時尚風格。喬治麥可(George Michael)在雜誌刊出後不猶豫地預約五位模特兒,拍攝了顯然受到林德柏格攝影影響的低色彩流行音樂MTV"Freedom 90"。1991年,凡塞斯(Gianni Versace)時裝發表會,名模一字排開,不是幾個,是一群,被認定最出色的佼佼者,各有特色,過目不忘。秀上播放著"Freedom 90",每一個節拍都跳出輕快的喜悅。於是,無論是喬治麥可或時尚態度的,由內而外的"freedom",皆傳遍開來,也開啟日後一整個屬於超級名模的世代。

從80年代跨過90年代的超級名模Marpessa說,什麼是「超級名模」?那便是「個人特質」(personality)吧。延續數年,每場大秀、許多的雜誌封面,便都是十幾位最突出的超級名模出場。如果安迪沃荷(Andy Warhol)絲網印刷出60年代的賈姬與泰勒,作為時代偶像(Icon),那麼九○年代的時代影像,從最講究的高端時裝發表會,到最廣泛的普羅文化pop art,便不能少去這些超模的面容。看過林德柏格的一支紀錄片,片中Linda Evangelista在風中不斷拿髮夾夾自己頭髮,有時將髮夾啣在嘴裡。她的五官表情與肢體動作透露出自信,沒有討好諂媚,沒有扭捏作態,不疾不徐,光芒耀眼。林德柏格使用黑白鏡頭稍稍壓下了偶爾太過醒目的光彩,轉為內斂知性的丰采。

林德柏格1944年生於當時德國占領下的萊什諾(Leszno),成長於二戰後的內陸港口與工業城市杜伊斯堡(Duisberg),這座城市影響林德柏格一生對美的認知。他說,如果生長於華麗的威尼斯,又將是另一個故事了。青少年時期的林德柏格為百貨公司布置櫥窗,那裡有一股莫名的吸引力。1962年在柏林大學選修美術課,許多關於藝術的底蘊,例如1927年佛里茲朗(Fritz Lang)的電影《大都會》(Metropolitan),裡面神聖巨大的工業之輪,或是1930年,約瑟夫馮斯登堡 (Joseph von Sternberg) 的電影《藍天使》(Der Blaue Engel)裡,孤獨神祕難以捉摸的大明星瑪琳.黛德麗(Marlene Dietrich),都是塑形典範。他喜歡德國表現主義畫家如Max Beckmann、Otto Dix、George Grosz,個人與社會之間的張力。十八、九歲的年紀,很難不追尋當代正在發生的義大利大導演:羅塞里尼、費里尼,還有維斯康堤。1968年,他隨著梵谷的足跡,尋找畫裡的陽光,短暫居住在法國亞爾,之後穿越西班牙到北非。再回到德國,做起正盛起的前衛新潮藝術。1978年,接下自己第一份時尚攝影工作,拍攝一系列時尚大師聖羅蘭、卡爾拉格斐、穆格勒等人的黑白攝影。同年,從杜塞多夫移居巴黎。他流連美術館,更喜歡在左岸的咖啡館,如同世紀初巴黎畫派的藝術家,觀察來來往往人群中的面貌。1985年為法國版Vogue拍攝的照片,他喜愛的模特兒Tatjana Patitz坐在花神咖啡館Caf□ de Flore,手指夾根菸又同時舉起咖啡杯,凝視鏡頭,神祕又冷靜的露出半分微笑。這是林德柏格再熟悉不過的巴黎,混雜著年輕時帶著安那其的氣息,還有著瑪琳黛德麗不可輕慢的影子。

九○年代是林德柏格的年代,超級名模面貌中可古典可前衛的廣度,以及盛行起來的極簡主義風尚,彼此呼應林德柏格一路以來,早已準備好的美學。極簡不只是「少」,更在於「結構」。在精準洗鍊的結構下,把本質精神最美的一面發揮出來。林德柏格為同樣是德國的極簡主義設計師代表Jil Sander拍攝的大片,Linda Evangelista像詩一樣,沉著內斂,迴盪在冷冷的空氣中。彷彿安東尼奧尼電影裡,冷漠又纖細的都市中,一道人的風景。黑色的Jil Sander,或者白色的Jil Sander字體,多麼現代啊,多少年後,Jil Sander早已不再設計,洗鍊的精神長存。

諾曼

林德柏格過世未滿月,又在Instagram上「滑」到了潔西諾曼的死訊。諾曼來過台灣兩次,後一次是06年秋天。諾曼身軀龐大,185公分,有人說她是「航空母艦」,巨大的身體支撐遼闊的聲音,以及整場演出的耗人的體力。諾曼知道她自己獨特的美,她的眉毛髮型衣著,她說話時的神韻,會讓人為她臣服。她說:「任何身型的人,搭上適切的服裝,都可以很美。」1989年,在巴黎舉行的法國大革命200年紀念的演出,諾曼唱著〈馬賽曲〉,在夜空下,身穿法國設計師Ala□a 紅白藍三色的長禮服,如此輕盈,聲音隨身軀的移動傳遞出去。1996年,美國亞特蘭大奧運,諾曼表演了Mark Watters的〈Faster, Higher, Stronger〉。 她身著Gianfranco Ferr□為Dior設計的白袍,好像夜晚的皇后,也像是宇宙中的女神,從天與地之間走出,歌頌出人的聲音在萬物世間的力量。(圖二)

諾曼的歌唱事業,從美國訓練,1968年在德國慕尼黑獲得大獎,1969年,一個美國南方的年輕黑人女歌手,站上柏林的歌劇院,演唱華格納歌劇《唐懷瑟》(Tannh□user)的伊麗莎白(Elisabeth),從此開啟了她歌唱事業的傳奇。諾曼的歌聲,有文化裡華美細膩的底蘊,又飽含美國年輕靈魂般不受限制的力量,好似大地湧出了沁涼的泉水,源源不絕流出包容力與生命力。

林德柏格與諾曼,各自穿梭於歐洲與美國最有活力的城市之間。試圖尋找,或許林德柏格拍攝過諾曼?沒有。沒有任何資料證明他們兩人彼此認識。但是我想,有豐厚底蘊的林德柏格,不會不知道諾曼的歌聲;講究時尚的諾曼,不會沒看過林德柏格的攝影。

慾望之翼

林德柏格與德國傑出的劇場編舞家碧娜鮑許(Pina Bausch)熟識,拍過鮑許穿著Armani的身影,甚至拍過一支鮑許舞團的表演紀錄片。林德柏格與德國導演文.溫德斯 (Wim Wenders)相知相惜,有時在公開講座交換彼此觀點。文.溫德斯1987年的電影《慾望之翼》(Wings of Desire),天使從天而降,純真的孩子看得見,望著天使笑。天使穿著厚大衣,徘徊於圍牆尚未倒塌的柏林。思緒像風一樣,飄散成聽不見的絮語,從關心體貼與同情,最後也變成了有血有肉,有開始有終點的「人」。有了色彩。

1993年,林德柏格拍了一組出名的時尚大片,刊登美國版哈潑時尚雜誌(Happer's Bazaar)。超級名模Amber Valletta背上一對大大的天使翅膀,穿著那時最紅的極簡主義大師Helmut Lang設計的服裝,乳白色的長袖外衣長褲,簡單內斂知性都會風,幾分「酷」,遊走在繁華的紐約街頭。當然讓人想到文.溫德斯的《慾望之翼》。然而這裡的天使,不那麼沉重,總是一身白淨,享受孤獨的滋味,與繁華喧囂的城市,那麼近,那麼遠,若即若離。這幾幕時尚大片,標註了九○年代的時代縮影。Amber說,林德柏格要她想像成為一個聖誕節的天使。如果照片有聲音,背景音樂應當是洛史都華70年代的歌曲《Angel》:飛吧我甜美的天使,明天我將飛在你身旁。(圖三)

林德柏格眉目慈祥,常常看到攝影過後,模特兒們圍著他合影。他們都叫他「彼德」(Peter)。彼德永遠有熱情,早出晚歸,有時在車上闔眼片刻,又神采飛揚。他欣賞他的模特兒,一邊拍攝一邊說「真美真美」。像天使一樣,他關心眼前的「人」,而不是把人拍成了時尚的「物」。

台北2019

林德柏格與諾曼都離我們遠去,我們懷念他們留下的深刻的面貌,那是對於「人」所透露出來的信念與尊重吧。

剛過完台北時尚周,想想今天屬於我們的都會風情是什麼。80年代,張艾嘉在《海灘的一天》,昂首闊步,橫越敦化南路。90年代,不遠處,仁愛圓環兩層樓名店,可以看見林德柏格拍攝的黑白形象照。97年,凡塞斯槍殺身亡,我走到也在圓環邊上的店面,只見門口貼了哀悼訊息,地上一朵紅玫瑰。21世紀步入二十年,消費速度飛快,潮牌來去,商標凌駕於設計師。然而在Instagram上,人們用最便捷的方式,懷念振翅遠飛的大師,手指滑動間,一剎那,也偶遇經典。


【慢慢讀,詩】楊澤/京都漫興——兼懷木心
楊澤/聯合報
花見小路

日之暮矣

落花攔人

流水無心

行人遲遲

花木如如


花見小路

日之夕矣

落花流水

日墜無聲

行人不行

捧心而行


花見小路

月之升矣

本心無本

木心無心

花木如如

如見故人


花見小路

月之皎矣

鴨川無鴨

俳句有神

落花前世

流水今生


●後記:木心晚年有兩大創舉,除了以四言體寫出他的《詩經演》,引發不少「看不懂」爭議,就是持續不斷的寫俳句,直到人生終了前夕,都在寫。我一直偏愛他的俳句,不單徹底木心體,而且木心得淋漓盡致,既是智慧結晶,也是一種簽名式,完成式。他自己當然也知這點,一一年春天到烏鎮看他,年老體衰,晚餐後即早早告退;他說,他等不及要回房,去和他的俳句說晚安,以及早安。


【野想到】李進文/禪詩
李進文/聯合報
下午,窗外蟬嘶不絕,諸佛室內圍坐,祂們正在評審「禪詩徵文」。

「把我們說得太玄了,我們全是公案。」

「把我們寫得像不食人間煙火啊∼」

「這篇他講我們是空,那我們嚴嚴實實坐在這裡評詩喝咖啡感覺挺怪的唷。」

「這些寫木魚梵音菩提金剛涅槃的,也還不錯,文字美,刻意了些,是徵獎競賽老手的樣子。」

「我們就打分數吧,人間不知道我們向來是不討論的,而是直接決定命運。」


  訊息公告
以遊戲創造自然情境 讓學習變得更有趣
玩是最好的學習方式!成長的過程中,我們花最多的時間就是在玩。對孩子來說,任何活動都可以是遊戲。小到一根頭髮、一片葉子,孩子可以透過遊戲習得認知、練習社交及覺察情緒等社會情緒學習中的自我管理能力。

美翻今年冬天!珍妮佛勞倫斯的「奶茶色」穿搭溫柔又好看
今年流行的大衣外套顏色非大地色系莫屬,咖啡色、米色等「奶茶色系」不僅在亞洲地區颳起旋風,就連在歐美明星上也都有它們的蹤影,而珍妮佛勞倫斯的大衣更是近期的熱門討論單品。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