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集團昨(13)日發布公告,將公司的名稱從「TCL集團」更改為「TCL科技集團」,要從家電企業變身為高科技公司,向新科技、智能領域轉型升級。除了TCL集團,其他家電企業也紛紛改名,青島海爾在去年6月5日變更為「海爾智家」;7月8日創維數碼公告,變更為「創維集團」;12月20日海信電器公告,變更為「海信視像」。
TCL去年1月重組,剝離手機、家電等智慧終端,以及相關配套業務,聚焦於以華星光電半導體顯示產業為核心主業。
新浪科技報導,集團重組瘦身後,TCL科技董事長李東生表示,除聚焦半導體顯示技術和材料,產業金融和投資將成為支持業務發展的重要平台。
李東生指出,在新一代的顯示技術競爭中,尤其是噴墨列印技術領域,TCL已贏得先機,與世界巨頭並跑(意指齊頭並進)。
界面新聞報導,據參與重組的內部人士表示,重組前跟投資人交流時,有股東對李東生表示,TCL集團這個名字會讓人感覺這家公司什麼都想做,但沒有業務做得特別好,影響大眾的認知。
在此之前,TCL擁有消費電子終端、顯示面板、環保、金融等產業;分拆之後,TCL的業務結構發生變化,現在是以華星光電和產業金融為主。
其中,華星光電總資產中固定資產占比超過70%,按照TCL統計,華星光電累計投資人民幣1,800億元,建六個工廠,是一個高科技、重資產、長周期產業。
按照TCL規劃,未來會做更多其他業務的剝離,聚焦科技主業,此外還將透過產業金融的模組,在華星光電之外,去投資併購科技行業相關企業,開闢新賽道。
TCL集團在A股市場的股價長期低迷,始終徘徊在人民幣2到3元間,對比京東方等面板同業,TCL的本益比也整體偏低。
李東生說:「股票價格長期低迷,大家就不願意投資你的公司,這對公司發展不利,大眾也會認為有什麼財務數據沒有對外公開,對公司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
李東生去年拋出近人民幣20億元的買回庫藏股和股票增持計畫,試圖挽回投資者的信心,但從去年前三季的股價來看,TCL並未有大幅波動,直到去年11月開始,TCL的股價才呈現了上揚的趨勢,昨天收盤價人民幣4.77元,上漲2.1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