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各路識或不識的前輩祝福
●威融:愛珠,好多前輩作家推薦《老派少女購物路線》,這真是讓人羨慕。當年我出第一本書時還很菜,根本不認識什麼文壇名家,我邀請第一份廣告文案工作的直屬上司許舜英創意總監,從物質主義者旅行的角度,寫了一篇〈米澤牛.山形柿〉的文章當作推薦序(該文章後來收錄在許小姐個人作品《大量流出》),許小姐的文章完全沒有直接推薦我這個人和這本書,最多只有這樣的描述:
「我在東京的代官山消費,我在台北的敦化南路消費,我在德國科隆的午後買香菸和啤酒(威融說明,這是我其中一篇文章的標題),我在曼谷過境轉機的機場大廈免稅店買點水果,所有這一切,使一個東方女孩的行李箱成為一種文化雜交的裝置作品。」
然而許小姐這樣的敘事文字,在我心中,是最好的推薦。《旅行就是一種Shopping》不只有她相挺,當時的我還遇到好幾位貴人:廣播節目主持人李文媛,勇於採用寫作菜鳥的文章作為節目素材,給了新人初登板的機會;這批企畫素材能夠轉成文字刊登,要感謝當時在中國時報趣味休閒版擔任主編的江靜芳女士;當年在新新聞出版部工作的編輯蕭秀琴小姐,出書過程幫忙很多,她持續在出版編輯領域發展,後來也成為寫作者,非常恭喜她。
《在台北生存的一百個理由》更是被上天眷顧的傳奇案例,傳奇的不是我們五位作者,是大塊文化照顧我們的長輩們。當時的大塊文化是一群剛從時報出版離開的熱血出版菁英,雖然在台灣作外文翻譯財經書才是賺錢好生意(世紀末那本由英特爾總裁撰寫的《十倍速時代》就是它們的代表作),大塊卻希望每年推出幾本在地創作,於是我們跟大塊文化一拍即合,成就了一百理由。更扯的是,這本書每隔十年就會重新製作封面再版,如今竟然有三個不同款封面,我們五個每次聚會都會說,大塊的長官們對這本書真是溺愛啊!
幾年後回想,創作前期遭遇的工作夥伴和貴人們,將深深影響了後來的創作發展。愛珠,你的第一本書,是不是也是這樣呢?
●愛珠:許舜英小姐當時的那篇序精采,我印象老深。你在前言形容其「應該是序,但根本不像一般定義下的序言」。按此標準來看,舒國治先生為老派少女寫的序,亦是不尋常的序文。除了在開頭寫明「本想擱著幾天、翻上幾頁,找個理由推掉」(流行語說法,這是吃了誠實豆沙包),到後來「心中生出一念:『待書出了,我要買一、二十本送人!』」接著洋洋灑灑列下一個跨頁的贈書清單和贈書因由,延伸為序。
第二篇由馬世芳先生寫的序,全文細筆描寫兒時的魚丸湯,正當讀者以為這是一篇精美的散文兼可能離題的序的時候,筆鋒一拐,以「而讓我們魂牽夢縈,後來再也沒有了的,永遠是一些其他的東西」作結。有淚凝結在半空。
我這半路出家的業餘寫作者,因書的出版,得到各路相識或不相識的前輩祝福。貴人相助不足以形容,可謂宇宙的動員。有太多讀者私下告訴我,因誰的力薦閱讀本書。在此重複感謝舒國治先生、馬世芳先生的專序,蔡珠兒女士的推薦短文(被引用數十次),其他重磅推薦人,以及書籍出版之後,在網路上數度推薦的顏擇雅老師。他們的作品和為人,我一直深深記得。他們的影響力,則將老派少女這本書,送到作者未曾想像的奇幻之境。
從創作的交流開始,而有了生活的互動
●威融:愛珠,《老派少女購物路線》出版之後,你的臉書追蹤人數暴增,許多人試著搜尋跟你有關的情資,前兩年我在《小日子》雜誌寫的〈大叔生活手帖〉(從2019年八月至2020年十二月,連載已告一段落),也被很多網友挖出來。
當時我在專欄開場白是這樣寫的:告別上一段婚姻後,五十歲時認識新女友,以交往為前提,成為共同生活的鄰居。這幾年除了在各地開編輯課傳授創意,更希望跟好友們分享,大叔跟鄰居女友的生活故事和人生體會。
我們相識於2018年夏天、你報名了我在台北市赤峰街浮光書店主講的編輯課, 某堂課後我們交換了名片,後來我才發現你是當年台北文學獎散文首獎得主。
如同許多讀者一樣,《老派少女購物路線》文章內提到的飲食經驗和家族情感,深深打動了我;此外更吸引我的是文字描述呈現的強烈影像感,光是看文字就可以想像好多場景。我記得我用不同顏色的色鉛筆,手繪分鏡和試擬的好幾個不同路線的企畫文案,跟你回報我的閱讀心得。我特別跟你說,你一定要感謝大學期間帶領你看藝術電影的老師,她們對你的影響超乎想像的多。
從創作的交流開始,我們有了生活的互動。與其說我是你的鐵粉讀者,不如說我是一個用編輯眼光看待事物的創意人,我看到你的得獎文章之後,想要多認識你這個人,於是我以品嘗蘆洲切仔麵為藉口,跟你互動……(若要知道更多細節,請搜尋大叔生活手帖專欄)。
●愛珠:關於影像對文字的影響,我自己原不覺察,感謝你告訴我。從前在中部某大學就讀「視覺傳達設計系」,命名的寬廣意味著各校系規畫課程時,得以各自表述。因此一心想做平面設計的我誤打誤撞進到一所有許多電影和攝影課程的學系,徹底開了眼界。
大學上過的課多數記憶猶新。當年這個系成立不到十年,我的老師們是一群剛從國外頂尖學校返台的藝術家,各個聰明銳氣專業熱情。有位林老師領著我們沿著電影發展史的脈絡,從盧米埃兄弟的《火車進站》、義大利新寫實主義一路看到法國新浪潮,她且帶著我們進暗房洗黑白相片;另一位吳老師專開台灣新電影的課,我們看了好多侯孝賢和楊德昌;還有位張老師,帶我們製作逐格動畫,觀察日本飲食節目的打光;最後還有一位紀錄片吳導演要求我們逐格分析《無間道》的鏡位。
懵懂的少女階段,好些電影讓我們在課堂上睡得東倒西歪(比如小津安二郎和高達)。小津導演的多部作品,年過三十自己回頭去看,才真的入迷。但是年輕時浸泡在如此環境足夠時間,就像蘭姆巴巴的酒糖液一樣完全滲進了內在,對於後來閱讀其他藝術形式,起了關鍵作用。我如今十分相信雜學對創作者正面的衝擊,實在由於當年蒙受太多的好處。
樂於保留物件作為生活證據
●威融:愛珠,我們有許多共同喜歡的創作者,當我們要搬入現在這個共同的生活空間,最大的困擾就是「哪些書,哪些雜誌,哪些音樂專輯,哪些電影,哪些設計物件」要保留。我們都同意,年輕時買的文本能留儘量留,即使近年看的機會不多,但是它們就是影響我們創作最初的偶像!絕對不能亂丟。
你我相識初期談論最多的是詹宏志先生讀書系列講座,那是我們互不相識時期、曾經共同出現的場合(無法感謝主辦單位新經典文化更多了);聊到香港澳門的飲食經驗,我們不約而同講起、各自書架上費盡心力買到的蔡瀾作品;談到台灣新電影,不約而同提到前幾年在華山舉辦的楊德昌導演紀念影展;我們決定一起打造共同的生活空間,最在意的除了廚房就是書架和CD櫃。
我們之所以成為現在的自己,那些我們各自珍藏、不願拋棄的實體書籍雜誌音樂電影套裝專輯,是我們青春靈魂的具體物證。雖然我們工作上配合潮流雲端作業、線上會議不斷,但是我們的共同喜歡的紙本和影音收藏,將是常年陪伴我們生活的伴侶。
我到現在還保留著大學時代參與校園刊物的手寫筆記、出書前列印的文章收納在一個又一個的資料夾、每一本創刊雜誌前我手寫的創意概念系譜……為了這次的搬家我已經儘可能地絕情拋棄部分藏品,畢竟我們生活在一個空間昂貴的都市空間。
常常有人說,科技這麼方便誰還需要實體?我常拿我們去年宴客結婚後、為我媽專門製作的《大叔總編+老派少女結婚照片專輯》當作例子,我們用無印良品4X6相本,整理成一百多頁的實體相簿,將籌備婚宴的過程:提親,訂餅,送聘。你去永樂市場訂紅色婚裙,我去天母找西裝師傅,衡陽路婚宴餐廳勘景,婚宴當天去你老家迎娶,婚宴當場親友吃喝群聚……找現在還在士林營業的沖印公司洗成照片(你說念高中時就會去),包括用手機隨手拍的、專業攝影師拍的、我寫給相關好友的婚卡文字翻拍,讓我媽可以拿著這個實體製作物,跟她的姊妹淘以及我的舅舅阿姨聊天時當作參考資料。網路時代的我們習慣把這些影像材料放在雲端,以為隨時都可以看到,問題不在此,其實我們忙到來不及消化回顧整理。而且不要折騰七八十歲的長輩滑手機看平板啦,我覺得我們去年為媽媽量身訂製的結婚照片專輯,是我近年最得意的作品。
●愛珠:我記得為了新家的空間配置,參考了太多仙氣逼人的日本雜誌圖片,反倒亂了方寸。此時最好捫心自問,讓深層心念浮出水面。問你在編輯生涯裡,見過許多創作人真實的生活空間,哪一個家使你真心嚮往?你想了一會,從書架上抽出某本自己編的《Shopping Design》,果決翻到某一頁,像是閉著眼睛都不會弄錯。那是作家與編輯前輩詹偉雄的家,原因不是這個家的風格,而是這個家「被書架圍繞」。
我倆皆同意,就讓書架圍繞吧。因此我將收藏多年的三座「誠品書店仁愛店書架」搬進新家,這批書架因誠品台大店在2006年改裝而對外出售,但源頭是1989年仁愛創始店的首批書架。關於這批書架細節太多,將另文去說。
你也將你淘汰過數輪再難割捨的心愛雜誌和年輕時閱讀的文學作品搬進新家。其中有一座你的媽媽買的柚木帶玻璃門的書櫃,用來收藏青春讀物。截至目前我們還在持續挖掘彼此的書,感謝搬家公司徹底弄亂排序,我在你本來放在書架內層難見天日的書籍中,發現為數不少的八○年代文學出版品,比如遠景出版的全套七等生全集;洪範出版由楊牧編的豐子愷文選;非常多本唐諾作品(有些是唐諾看NBA)。此外,難以歸類的寶書如1984年謝春德攝影的《作家之旅》,他拍攝楊逵在田野間讀報,隨年輕的林懷民回到新港的祖屋。影像情厚,圖文版面不俗(由大前輩王行恭設計)。這本書出版時我才一歲,若非透過你的書架難以觸及。此外我發現大學時期的你,習慣在書頁畫線,偷窺畫線內容也是一大樂趣。(你是不會看到我在書裡畫線的,真是不公平啊)。你似乎也在我的《漢聲》雜誌、港版設計圖集和飲食文選中,翻出了一些靈感。我們接受了過度斷捨離有違天性。既然兩人都書寫了很多物質,樂於保留物件作為生活證據,不妨就讓它們繼續圍繞著新家。
不因一本書的熱賣就改變人生規畫
●威融:愛珠,看到你的第一本書有這麼好的成績,恭喜之外,非常希望你能繼續創作,享受創作過程的折磨和喜悅。我非常支持你被那些搞不清楚狀況的媒體提問所說,你並不會因為一本書的熱賣就改變人生規畫,你會繼續在大學兼課教設計、接平面設計案、想辦法安排時間寫作。
提醒愛珠,不管你接下來的寫作方向為何,一定要享受創作本身,跟有趣的人一起工作,創作過程遇到的人跟創作本身都將是人生重要的收穫,加油!
●愛珠:謝謝威融。隨著寫作和書籍出版,一位門外漢走到神奇的創作之境,因此遇上許多趣人與能人,但是我依然感覺不宜寄望太深,維持自己原本的生活步調才是正經事。我的第一本書寫來緩慢,接下來加速也有限,目前尚無打算作個全職寫作者,設計工作和教學帶給我的生活支持和實際樂趣尚有許多,其他的可能性也許還要發生。我相信創作形式本無固定,願意什麼都去看看。作為創作前輩和生活伴侶的你,未來也請多多指教。
十月《文學相對論》楊渡vs.關曉榮將於2021年10月4-5日登場 敬請期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